《过秦论》(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过秦论》(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过秦论》(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过秦论》(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过秦论》(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1.1《过秦论》(解析版)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yáo)

蒙恬(tián)B.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C.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D.隳名城(huī)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崤山”的“崤”应读“xiáo”;C.“墨翟”的“翟”应读“dí”;D.“赢粮”的“赢”应读“yíng”。故选B。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约从离衡

合从缔交B.制其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从”通“纵”,“衡”通“横”,横向联盟/“从”通“纵”,纵向联盟。B.“弊”通“敝”,困敝、疲敝/没有通假字。C.“何”通“呵”,喝问/“倔”通“崛”,突起。D.“景”通“影”,像影子一样/“有”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故选B。二、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但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的后生,两边既已势不两立,,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有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则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帝之权威而获成功。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偏他又那么脆弱,一贬长沙,就哭泣不止。逾数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脆弱的贾谊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殁。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D.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群而不党

初出茅庐

千钧一发

身单力薄B.卓尔不群

乳臭未干

剑拔弩张

身单力薄C.群而不党

乳臭未干

千钧一发

形单影只D.卓尔不群

初出茅庐

剑拔弩张

形单影只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3.A4.D5.前一句顺序混乱,后一句不合逻辑。可以修改为: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毕竟不是一个昏君(或“他未必是一个昏君”)。【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根深”对“藤粗”,“叶茂”对“蒂固”。A.对偶,“东割”对“北收”,“膏腴之地”对“要害之郡”。B.比喻,将天下豪杰比作“云”“响声”。C.反复,“沉默呵,沉默呵”是反复手法。D.比喻,将“芦柴棒”比作“乌贼”。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群而不党,意思是与众合群,不结私党。卓尔不群,意思是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前文有“卓则必绝,远则自离”,选择“卓尔不群”。初出茅庐,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乳臭未干,意思是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褪尽。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语境对象是“后生”,形容他们刚到朝廷任职,选择“初出茅庐”。千钧一发,原义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极其危急。剑拔弩张,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语境形容当时双方对峙的紧张形势,选择“剑拔弩张”、身单力薄,身体瘦弱力气小。亦指人少力量不大。形单影只,形容孤独一人,没有同伴。语境形容贾谊没有同伴,选择“形单影只”。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语序不当,应该先“信任”,再“重用”;“但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不合逻辑,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应当删掉第二个“是”。可以修改为: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毕竟不是一个昏君(或“他未必是一个昏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节选)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苏轼《贾谊论》节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B.“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C.洛阳,地名,在今河南。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洛阳”应在洛水的北面。D.愚,谦辞,用于自称,可译为“我”。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古代表示谦称的词还有“家”“舍”“小”“老”“拙”“鄙”“敝”“屈”等。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雍州之地

又皆高帝之旧将B.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至于夭绝C.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决刘、吕之雌雄D.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节选部分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B.《过秦论》节选部分在对比陈涉和九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C.《贾谊论》节选第一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由此苏轼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D.《贾谊论》节选第二段作者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能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明主才能大展抱负。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B.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C.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D.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2)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答案】6.A7.A8.D9.B10.(1)假使拿崤山以东各国与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那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2)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秦居凉州”不正确,应为“秦居雍州”。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为结构助词,“的”。句意:雍州的土地。/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B.介词,“比”;介词,“到”。句意: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以至于短命早死。C.介词,“凭借”;连词,“来”。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来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D.介词,表被动;动词,作为。句意: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错。结合“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捐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等分析,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原文没有将两人性格进行比较,“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于文无据。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夫”作为句首发语词,不需要断开,排除AC;“安”是怎么,表反问,和虚词“也”构成完成的反问句;“不知”和“安知”的主语一致,可以承前省略,第一个“也”后面需要断开,排除CD。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山东”,崤山以东;“絜”,比量;“同年而语”,相提并论。(2)“得王猛于草茅之中”,状语后置句;“一朝”,在很短时间内;“谋”,商讨。参考译文: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因为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所以如不是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然而作为贾生这类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呀!(苏轼《贾谊论》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过秦论》上篇)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过秦论》下篇)11.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B.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C.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D.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B.“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致”含义不同。C.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D.“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壅蔽”含义相同。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B.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C.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国家才能够传承一千多年而不断绝。D.材料二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15.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亡的原因。【答案】11.C12.A13.B14.(1)(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响应,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紧紧跟从。(2)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义(迷失了道路),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主意。15.①不实施仁义;②秦王们骄傲自满,错而不改;③秦地有劝谏直言的忌讳。【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B;“其强也”“其弱也”“其削也”句式一致,分别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含义相同。“阡陌”都是指“田间小道”。句意:兴起在乡野之间。/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B.正确。达到;招致。句意: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以至于天下受害之人争相诽谤于我。C.正确。D.正确。都是“被堵塞、蒙蔽”的意思。句意: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错误。原文明确说明“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可知天下因而得到治理。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兵”,武器;“云”,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赢”,担着;“景”,通“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2)“是以”,因此;“道”,道义;“谏”,进谏;“谋”,出主意。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原文“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是因为秦朝不实施仁义。由原文“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恭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可知,秦王们骄傲自满,错而不改。由原文“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因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可知,秦地有劝谏直言的忌讳。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范蠡)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材料二: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乙)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6.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C.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D.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18.下列对甲文《过秦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答案】16.C17.A18.B19.(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2)(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于郡中”为“闻”的后置状语;“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吴廷尉”前面断开,排除AD;“甚幸爱”,“甚”为副词,修饰“幸爱”,省略主语吴廷尉,单独成句,排除B。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长的叫‘敲’,短的叫‘扑’”错误,长的叫“扑”,短的叫“敲”。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劝说后世统治者”错误,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信”,可靠;“陈”,陈列,这里是“拿着”之意;“何”,盘诘查问。

(2)“短”,陷害,诽谤,说坏话;“擅权”,独揽大权;“纷乱”,扰乱,弄乱,使复杂。参考译文:(甲)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乙)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就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但贾谊却能一一应对,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士们从此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