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GNSS静态控制测量6.1
GNSS测量的技术设计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和技术设计书编写6.3
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6.4
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6.5
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GNSS网的技术设计依据GNSS网的布网原则GNSS网的基准设计GNSS网图形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测量任务书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测量任务书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技术设计是建立GNSS网的首要工作,它提供了建立GNSS网的技术准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成果检查验收时的技术依据。精心的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2005年国家测绘局发布的行业标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1992年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NSS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其他GNSS测量规程或细则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测量任务书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是指令性的,规定了测量的范围、目的、精度和密度要求、提交的成果资料、时间和完成任务的经济指标等。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GNSS网的精度、点位密度和经济指标,并结合国家标准或其他行业规范(规程),现场具体确定点位及点间的连接方式、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段长短等布网施测方案。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布网原则精度标准及分级
精度指标通常以GNSS网相邻点间弦长标准差表示,即:σ—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GNS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GNS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1×10-6;d—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控制网的布网原则精度标准及分级
密度设计控制网的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根据2005国标,按精度分为AA、A、B、C、D、E六个级别:级别平均距离/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10-6AA1000≤3≤0.01A300≤5≤0.1B70≤8≤1C10~15≤10≤5D5~10≤10≤10E0.2~5≤10≤20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AA级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A级主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B级主要用于局部变形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控制测量。AA、A级是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同时AA、A、B级也是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根据2009国标,按精度分为A、B、C、D、E五个级别: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1998《规程》分为二等、三等、四等和一级、二级等级平均距离/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120000三等5≤10≤51/80000四等2≤10≤101/45000一级1≤10≤101/20000二级<1≤15≤201/10000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2010年《规范》分为CORS网、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控制网的布网原则精度标准及分级密度设计控制网的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各级GNSS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前表中所列数据的要求相邻点间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倍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特殊情况下,个别点的间距可也可结合任务和服务对象,对GNSS点分布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GNSS网的基准设计定义:在GNS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GNS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GNSS网的基准设计。位置基准一般由GNSS网中起算点的坐标确定。方位基准一般由给定的起算方位角值确定,也可以将GNSS基线向量的方位作为方位基准。尺度基准一般由GNSS网中两起算点间的坐标反算距离确定,也可以利用地面的电磁波测距边确定,或者直接根据GNSS基线向量的距离确定。因此,GNSS网的基准设计,实质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GNSS网的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1)选取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2)网中各点坐标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拟稳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3)在网中选取若干个点的坐标,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采用前两种方法进行GNSS网平差时,由于在网中引入了位置基准,而没有给出多余的约束条件,因而对网的定向和尺度都没有影响,我们称此类网为独立网。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平差时,由于给出的起算数据多余必要的观测数据,因而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也会对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我们称此类网为符合网。位置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基线可以是地面测距边或已知点间的固定边,也可以使用GNSS网中的基线向量。新建控制网:直接由GNSS基线向量提供尺度基准,即建成独立网或固定一点一方位进行平差的方法。旧控制网加密或改造:将旧网中的若干个控制点作为已知点对GNSS网进行符合网平差。对于一些涉及特殊投影面(投影面非参考椭球面)的网,若在指定投影面上没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则可引入地面高精度测距边作为尺度基准。尺度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方位基准设计一般是由网中的起始方位角来提供由GNSS网中的各基线向量共同来提供利用旧网中的若干控制点作为GNSS网中的已知点进行约束平差时,方位基准将由这些已知点的方位角提供。方位基准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测量成果转化到地面坐标系,应选择足够起算数据或联测足够控制点,求得坐标转换参数。大中城市控制网应联测3个以上国家控制点。小城市或工程控制可以联测2~3个点为保证GNSS网约束平差后坐标精度的均匀性及减少尺度比误差影响,除未知点连结图形观测外,对网内重合的高等级国家点或原城市等级控制网点也要构成图形。布设GNSS网时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测距边作为起算边,激光测距边的数量可在3~5条左右。这些边可设在GNSS网中的任何位置,但激光测距边两端的高差不应过分悬殊。布设GNSS网时可以引入起算方位,但起算方位不宜太多。起算方位可布设在GNSS网中任何位置。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为求得GNSS点的正常高,可根据具体情况联测高程点。联测的高程点需均匀分布于网中。转换为正常高时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地方高程系统。新建坐标系应尽量与测区过去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如果采用的是地方独立或城市独立坐标系,应进行坐标转换,并应具备下列技术参数:①所采用的参考椭球几何参数;②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值;③纵横坐标的加常数;④坐标系的投影面高程及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⑤起算点的坐标值及起算方位。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GNSS网的世界大地坐标转换成地方独立坐标系时,应满足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坐标系统的选择:①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0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②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以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0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也可以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图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条件基线:两点间的三维坐标差(dX,dY,dZ)可以构成一个向量,我们称之为GNSS基线向量,或简称为GNSS基线。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时段是GNSS测量中的基本单位。同步观测:两台及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同步观测是进行相对定位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同步观测环和同步环检验:三台及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同步环闭合差可以从某一侧面反映GNSS测量的质量,但同步闭合差小并不意味着GNSS测量质量一定很好。异步环: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独立观测环: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独立基线:若一组基线向量中的任何一条基线向量皆无法用该组中其他基线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则该组基线向量就是一组独立的基线向量。数据剔除率:同一时段中,删除观测值个数与获得观的测值总数之比天线高:观测时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参考站: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站称为参考站流动站:在参考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设立的测站GNSS网的图形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若在一个测区中需要布设n个GNSS点,用N台收接机进行观测,在每一个点观测m次,则观测时段数S:多余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必要基线数
总基线数GNSS网特征条件计算公式GNSS网特征条件参数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N台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可得到基线(GNSS边)数为:B=N(N–1)/2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其中仅有N–1条是独立边,其余为非独立边。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当同步观测GNSS接收机数N≥3时,同步闭合环最少个数为接收机数23456GNSS边数1361015同步闭合环数013610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布网形式跟踪站式会战式单基准站式多基准站式同步图形扩展式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原则GNSS控制网是由同步图形作为基本图形扩展得到的,采用的连接方式不同,网形结构的形状也不同。GNSS控制网的布设就是如何将各同步图形合理地衔接成一个整体,使其达到精度高、可靠性强、效率高、经济实用的目的。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三角形网多边形网附合导线网星形网图形设计原则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NSS网称为三角形网。优点:网的几何强度好,抗粗差能力强,可靠性高;缺点:工作量大。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三角形网多边形网附合导线网星形网图形设计原则以多边形(边数n≥4)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NSS网称为多边形网。多边形网工作量较为节省,几何强度不如三角形网强,但只要对多边形的边数n加以适当限制,多边形网仍会有足够的几何强度。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三角形网多边形网附合导线网星形网图形设计原则以附合导线(或称附合路线)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NSS网称为附合导线网。附合导线工作量较为节省,但几何强度一般不如三角形网和多边形网,只要对附合导线的边数及长度加以限制,仍能保证一定的几何强度。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星形图的几何图形简单,直接观测边间不构成任何闭合图形,所以检验和发现粗差的能力较差。这种图形的主要优点是作业中只需要两台GNSS接收机,作业简单,是一种快速定位作业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精度较低的工程测量、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地形测图等领域。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定义:仅通过一个公共点将两个相邻同步图形连接在一起优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缺点:图形几何强度很弱,没有或极少有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所构成的网形抗粗差能力不强。一般在作业中不单独采用。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定义:通过一条公共边将两个同步图形连接起来。优点:边连式布网有较多的重复基线和独立环,有较好的几何强度。缺点:与点连式比较,在相同的仪器台数条件下,观测时段数将比点连式大大增加。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定义: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接,相邻图形间有一定的重叠。优点:采用这种布网方式所测设的GNSS网具有较强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可靠性。缺点:这种作业方法需要4台以上的接收机,作业效率低,花费的经费和时间较多,一般仅适于要求精度较高的控制网测量。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在实际作业中,由于上述几种布网方案都存在缺点,因而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边点混合连接式网。混连式是实际作业中较常采用的布网方式,保证了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有效地发现粗差,这样既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星形连接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图形设计原则三角锁连接: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图形。此连接形式适用于狭长地区的GNSS布网。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原则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原则6.1GNSS网测量的技术设计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原则GNSS网中不应存在自由基线。所谓自由基线是指不构成闭合图形的基线。GNSS网的闭合条件中基线数不可过多。网中各点最好有3条或更多基线分支,以保证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使网的精度、可靠性较均匀。GNSS网应以“每个点至少独立设站观测两次”的原则布网。这样由不同数量接收机测量构成的网的精度和可靠性指标比较接近。为了实现GNS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坐标转换,GNSS网至少应与地面网有2个重合点。研究和实践表明,应有3~5个精度较高、分布均匀的地面点作为GNSS网的一部分,以便GNSS成果较好地转换至地面网中。同时,还应与相当数量的地面水准点重合,以提供大地水准面的研究资料,实现GNSS大地高向正常高的转换。GNSS点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容易到达的地方。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纲要设计测区踏勘及收集资料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技术设计书编写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测区踏勘及收集资料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GNSS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等级位点分布及点的数量交通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被情况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及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居民点分布情况风俗民情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各类图件:测区1:1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大地水准面起伏图,交通图。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国家或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三角点、水准点、GNSS点、导线点等控制点测量成果、及相关的技术总结资料。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分表。有关的规范、规程等。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拟订观测计划的依据观测计划主要内容可视卫星预测最佳观测窗口与最佳观测时段的选择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接收机调度计划拟定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根据GNSS网的精度要求确定所需的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GNSS网规模的大小、点位精度及密度。观测期间GNSS卫星星历分布状况、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参加作业的GNSS接收机类型、数量。测区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等。拟订观测计划的依据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计划主要内容确定工作量:用户根据网的精度要求、接收机数目,估计效率和网的精度、可靠性而确定工作量。采用分区观测:若网中点数较多,而参与同步观测时段的接收机数目有限时,建议分区进行观测。但必须在相邻分区设置公共点,且公共点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3个。在一个观测区分区内,用户还可根据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分成若干个同步观测的子区,有利于作业效率的提高。选择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无论是绝对定位还是相对定位,PDOP值都不得大于6。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数≥4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的时段,就是最佳观测时段。选择迁站方案:①平推式迁站:推进时所有小组都需要迁站,每个小组基本上都向前迁到邻近的一个点。效率高,提高测量成果可靠性。②翻转式迁站:一部分小组留在原测站上,另一部分小组则迁站到新的测站上;在下一次同步图形扩展时,上一次留在原测站上的小组迁站,上一次迁站的小组留在原测站上。调度简单,作业强度小。③伸缩式迁站:位于扩展方向后部的数个小组留在测站上,位于扩展方向前部的数个小组迁站到新的测站上;下一次同步图形扩展时,位于后部的数个小组迁至前面小组在前次迁站前的测站上,位于前部的小组留在测站上。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纲要设计测区踏勘及收集资料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拟订观测计划的依据可视卫星预测最佳观测窗口与最佳观测时段的选择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接收机调度计划拟定技术设计书编写可视卫星预测是预报将来某一个观测时间段内,某个测站点上能观测到的卫星数及卫星号。GNSS卫星可见性可利用GNSS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测,通过可视卫星分布图和可视卫星数分布图展示。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编制预报图所用的概略坐标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预报时间应选用作业期的中间时间。编制预报图所用的概略星历龄期不超过20天。测区中心位置的概略坐标可通过设计图纸获取,也可利用GNSS接收机进行单点测量获取。概略星历可以将接收机安置到室外观测一段时间即可获得。编制GNS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时:在高度角>15°的限制下,根据数据处理软件的提示,输入测区中心位置的概略经、纬度值,输入将要预报日期和时间,星历龄期不超过20天的星历卫星文件,即可编制GNS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第六章GNSS测量技术设计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最佳观测窗口与最佳观测时段的选择GNSS定位精度同卫星与测站构成的图形强度有关,所测卫星与观测站所组成的几何图形,其强度因子可用空间位置因子(PDOP)来代表,无论是绝对定位还是相对定位,PDOP值不应大于6。此时,可视卫星几何分布对应的观测窗口称为最佳观测窗口。当在进行GNSS观测时,可观测到卫星数大于4颗时,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的时段就是最佳时段。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当GNSS网的点数较多,网的规模较大,而参与观测的接收机数量有限,交通和通讯不便时,可实行分区观测。为了增强网的整体性,提高网的精度,相邻分区应设置公共观测点,且公共点数不得少于3个。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
接收机调度计划拟定调度计划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同步观测(2)保证足够重复基线(3)设计最优接收机调度路径(4)保证最佳观测窗口。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GNSS作业调度表时段编号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号测站号测站号测站号测站号机号机号机号机号机号机号1234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GNS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单
观测日期年月日组别:操作员:点位所在图幅:测站编号/名:观测时断:1:2:
3:4:
5:6:安排人:年月日若作业仪器台数、观测时段数及测站数较多时,在每日出测前应采用外业观测通知单进行调度。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例如拟布设GNSS网A-B-C-D-E-F-G-H-I,计划采用3台接收机(1、2、3)同步观测。编制GNSS接收机作业调度表: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纲要设计测区踏勘及收集资料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技术设计书编写项目概述,包括项目的来源、性质、总体概况、用途及意义等测区概况作业依据技术要求测区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利用情况布网方案选点与埋标GNSS网的外业观测6.2GNSS测量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观测纲要设计测区踏勘及收集资料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技术设计书编写数据处理质量保证措施人员配备情况设备配备情况验收与上交资料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选择的原则
控制点环视图绘制标志埋设与点之记绘制(1)点位应选易于安置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位置。视场周围15
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免GNSS信号被吸收或遮挡。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NSS信号的干扰。
(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4)点位应选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控制点的选择
(5)点位应选在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保存的地点。
(6)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
(7)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及边、点联结。
(8)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9)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做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选择的原则控制点环视图绘制标志埋设与点之记绘制环视图:反映控制点周围一定截止高度角范围内天顶通视情况的专用图件。它是外业选点工作的重要成果。圆周型环视图:以控制点为原心,南北0
~180
方向线为X轴方向;东西90
~270
方向线为Y轴方向,建立平面坐标系。X、Y坐标值取高度角,并按绝对值递减方式注记。参照地形图式,由0
至360
间隔相等水平角标绘截止高度角内地物。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选择的原则控制点环视图绘制标志埋设与点之记绘制断面型环视图:以控制点为原心,X轴为截止高度角方向;Y轴为环视方位线方向,建立平面坐标系。X坐标值取高度角,并按绝对值递增方式注记。Y坐标值取0
~360
方位线方向。参照地形图式,由0
至360
间隔相等水平角标绘截止高度角内地物。GNSS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选择的原则控制点环视图绘制标志埋设与点之记绘制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20Km起始水准点及距离C级GNSS网点建议联测等级与方法联测坐标是否需联测坐标与高程2000.9日期王淦选点员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单位点位略图选点情况交通路线图
由赣榆县城沿204国道北上约23Km到海头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再上至楼顶可到达点位。本点交通情况(至本点通路与最近距离车站、码头名称及距离)海头建安公司沙子来源附近山区石子来源海头镇有自来水距点15m水源及距距离海头镇有220V照明用电供电情况海头镇邮电局最近邮电设施0解冻深度0冻土深度土质地类海头镇政府招待所300m最近住所及距离所在地B=34
28
L=11936
H=24m概略位置类级点名点号
149E00080015所在图幅
N赣榆县城至青岛海头镇204国道海头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工商所海头镇农村信用合作社至青岛至赣榆4432海头镇人民政府赣榆县C赣榆县海头镇建筑物砼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
级别项目AAA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
)
1010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4
4
4
4
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20
20
9
6
4
4观测时段数
10
6
4
2
1.6
1.6时段长度(min)静态
720
540
240
60
45
40快速静态双频+P(Y)码———
10
5
2双频全波———
15
5
10单频或双频半波———
30
20
15采样间隔(s)静态30303010~3010~3010~30快速静态———5~155~155~15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静态
15
15
15
15
15
15快速静态双频+P(Y)码———
1
1
1双频全波———
3
3
3单频或双频半波———
5
5
5国家GNS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CH-2001-92)
2009年国家GNS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各级城市及工程GNS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CH-2001-92)<8<8<6<6<6相对快速PDOP10~6010~6010~6010~6010~60相对快速采样间隔(s)
45
15
45
15
45
15
60
20
90—相对快速时段长度(min)
2
2
2
2—快速重复设站数
2
2
2
2
2相对观测时段数
4
5
4
5
4
5
4
5
4—相对快速有效观测卫星数
15
15
15
15
15相对快速卫星高度角(
)二级一级四三二
等级项目项目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2010年城市GNS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天线安置接收机安装开机观测观测记录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
①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在标志中心上方垂线方向上直接对中,对中误差≤3mm,天线基座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
②当天线需要安置在三角点觇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时,先将觇标顶部拆除,将标志中心反投影到观测台或回光台上,作为安置天线的依据。如果觇标顶部无法拆除,进行偏心观测。偏心点选在离三角点100m以内的地方,归心元素应以解析法精密测定。③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影响。天线定向误差依定位精度不同而异,一般不应超过±3
~5
。对于无正北定向标志或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预先设置标记,每次应按此标记安置仪器。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④刮风天气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进行三方向固定。雷雨天气安置天线时,应注意将其底盘接地。⑤架设天线一般应距地面lm以上。每时段开机前,天线整平对中好后,作业员应先量取天线高,在圆盘天线间隔120
的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高,三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取其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簿中,天线高记录取值0.001m。天线高量测备有专用测高尺,选择以下量测斜高或垂高两种测高方式中的一种量取天线高。精确测量和记录天线高是非常重要的,天线高测量不准确将会导致三维定位错误。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⑥测量气象参数:在高精度GNSS测量中,要求测定气象元素。每时段气象观测应不少于3次(时段开始、中间、结束)。气压读至0.1mbar,气温读至0.1℃,对一般城市及工程测量只记录天气状况。⑦复查点名并记入测量手簿中,将天线电缆与仪器进行连接,经检查无误后,方能通电启动仪器。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天线安置接收机安装开机观测观测记录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
天线安置完成后,在离开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NSS接收机,接通接收机与电源、天线、控制器的联接电缆,并经过预热和静置,即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在外业观测工作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②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测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③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④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⑤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⑥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或汽车瓶进行供电。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⑦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薄之中。⑧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⑨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⑩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盘、移动存储设备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⑾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⑿避免碰到接收机数据电缆和天线电缆,以防人为信号失锁,记录数据丢失,甚至控制器死机。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天线安置接收机安装开机观测观测记录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
在外业观测工作中,所有信息资料均须妥善记录。记录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观测记录由GNSS接收机自动记录在存储介质上,主要内容有:⒈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相应的观测历元;⒉同一历元的测码伪距观测值;
⒊GNS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⒋实时绝对定位结果;⒌测站控制信息及接收机工作状态信息。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天线安置接收机安装开机观测观测记录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测量手簿在接收机启动前及观测过程中,由观测者随时填写的。其记录格式在现行《规范》和《规程》中略有差别,视具体工作内容选择进行。为便于使用,这里列出(规程)中城市与工程GNSS网观测记录格式供参考。观测者姓名▁▁▁▁日期▁▁▁▁年▁▁▁▁月▁▁▁▁日测站名▁▁▁▁天气状况▁▁▁▁测站号▁▁▁▁时段号▁▁▁▁测站近似坐标:本测站为:经度▁▁▁▁°▁▁▁▁′□▁新点纬度▁▁▁▁°▁▁▁▁′□▁等大地点高程▁▁▁▁▁▁▁▁(m)□▁等水准点记录时间:□北京时间□UTC□区时开录时间▁▁▁▁结束时间▁▁▁▁接收机号▁▁▁▁天线号▁▁▁▁天线高:(m)测后校核值▁▁▁▁1.▁▁▁▁2.▁▁▁▁3.▁▁▁▁平均值▁▁▁▁天线高量取方式略图测站略图及障碍物情况观测状况记录1、电池电压▁▁▁▁(块条)2、接收卫星信号▁▁▁▁▁▁▁▁3、信噪比(SNR)▁▁▁▁4、故障情况▁▁▁▁▁▁▁▁备注▁▁▁▁▁▁工程GNSS外业观测手簿1.作业方式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分钟至2个小时或更多。2.精度基线相对定位精度可达5mm±1ppm·D,D为基线长度(KM)。3.适用范围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地壳运动监测网、长距离检校基线、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4.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经典静态定位模式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快速静态定位1.作业方法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安置一台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2.精度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3.应用范围控制网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4.注意事项测量时段内确保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不超过20km;流动站上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5.优缺点速度快、精度高、能耗低;二台接收机时,构不成闭合图形,可靠性差
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静态观测数分钟;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计算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2.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瞬时点位精度1~2cm。3.应用范围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4.注意事项需同步观测5颗卫星,其中至少4颗卫星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准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流动接收机先置于1号站观测;在保持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别在2,3,4……各点观测数秒钟。2.精度基线的中误差约为1~2cm3.应用范围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及碎部测量及线路测量等4.注意事项确保观测时断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观测过程中流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的流动点上延长观测时间1~2min。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12345678910往返式重复设站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依次到每点观测1~2min;1h后逆序返测各流动点1~2min。2.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3.应用范围控制测量及控制网加密、取代导线测量及三角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4.注意事项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15km;基准点上空开阔,能正常跟踪3颗及以上卫星。
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1数据剔除率:一时段内观测值的剔除率不应超过10%。2复测基线的长度差:某基线向量被多次重复测量,则任意两个基线长度之差ds应满足:3同步环闭合差:n为闭合环边数;
为相应级别所规定的精度(据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Ws为闭合差矢量,即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4独立环闭合差及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
n—闭合环边数;
σ–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5精处理后基线分量及边长的重复性
n—同一基线的总观测时段数;
Ci—一个时段所求得的基线分量及边长;
--相应于Ci分量的方差;
Cm—各时段的加权平均值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6各时段间的较差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7AA、A、B级基线进行基线向量精处理后,独立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下列条件
r--环线中的基线数;
--环线中第i条基线c分量的方差,由基线处理时输出6.3GNSS测量的外业实施GNSS外业观测GNSS数据采集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静态测量数据采集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动态(RTK)测量数据采集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重测和补测
末按施测方案进行观测,外业缺测、漏测,或观测值不满足相关规定时,应及时补测。复测基线的边长较差超限,同步环闭合差超限,独立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的闭合差超限时,可剔除该基线而不必进行重测,但剔除该基线向量后新组成的独立环所含的基线数不得超过规定,否则应重测与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当观测条件很差而造成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要求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舍弃该点或变动测站位置再进行重测。对于需补测或重测的时段或基线向量,要具体分析原因,在满足规定前提下,应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同步观测。补测或重测的原因、处理方式等应写入数据公理报告。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GNSS接收机采集记录的是接收机天线至卫星伪距、载波相位和卫星星历等数据。如果采样间隔为20秒,则每20秒记录一组观测值,一台接收机连续观测一小时将有180组观测值。观测值中有4颗以上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等。
GNSS数据处理要从原始的观测值出发得到最终的测量定位成果,其中数据处理过程大致分为GNSS测量数据的基线向量解算、基线向量网平差以及GNSS网平差或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等四个阶段。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数据预处理的目的①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②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化文件;③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④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
由于观测过程中,接收机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接收机内部存储器上,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将其下载到计算机上,这一数据下载过程即为数据传输。通常,不同厂商的GNSS接收机有不同的数据存储格式,若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不能读取该格式的数据,则需事先进行数据格式转换,通常转化为RINEX(GNSS标准数据格式)格式,以便数据处理软件读取。RINEX格式概述野外进行观测时,接收机将所采集的数据记录在接收机的内部存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中。利用接收机厂商提供的数据传输软件传输数据。传输的数据一般采用GNSS接收机厂商定义的专有格式以二进制文件形式存储。不同厂商所定义的专有格式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同一厂商不同型号仪器的专有格式也不同。专有格式具有存储效率高,各类信息齐全特点RINEX格式意义RINEX格式已经成为GNSS测量应用的标准数据格式,几乎所有测量型GNSS接收机厂商都提供将其专有格式文件转换为RINEX格式文件的工具,而且几乎所有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都能够直接读取RINEX格式的数据。在实际观测作业中可以采用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接收机进行混合编队,而数据处理则可采用某一特定软件进行。RINEX格式文件类型RINEX格式第2版本中定义了6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文件,用于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观测值文件:存放GNSS观测值导航电文文件:存放GNSS卫星导航电文气象数据文件:存放在测站处测定的气象数据GLONASS导航电文文件:存放GLONASS导航电文GEO导航电文文件:存放在增强系统中搭载有类GNSS信号发生器的地球同步卫星GEO的导航电文卫星和接收机钟文件:存放卫星和接收机时钟信息115命名方法:8+3文件名命名规则例:wh022931.02o,wh022293.02nssssdddf.yyt4字符测站名年积日一天内的文件序号(时段号),为0~9,A~Z。若为0,则表示文件包含当天的所有观测数据两位年号98:199800:200011:2011文件类型O:观测值N:星历M:气象数据G:GLONASS星历H:同步卫星GPS载荷的导航电文C:钟文件
RINEX格式RINEX观测值文件的内容2.10OBSERVATIONDATAM(MIXED)RINEXVERSION/TYPEBLANKORG=GPS,R=GLONASS,T=TRANSIT,M=MIXEDCOMMENTXXRINEXOV9.9AIUB24-MAR-0114:43PGM/RUNBY/DATEEXAMPLEOFAMIXEDRINEXFILECOMMENTA9080MARKERNAME9080.1.34MARKERNUMBERBILLSMITHABCINSTITUTEOBSERVER/AGENCYX1234A123XXZZZREC#/TYPE/VERS234YYANT#/TYPE4375274.587466.4589095.APPROXPOSITIONXYZ.9030.0000.0000ANTENNA:DELTAH/E/N11WAVELENGTHFACTL1/2126G14G15G16G17G18G19WAVELENGTHFACTL1/20RCVCLOCKOFFSAPPL4P1L1L2P2#/TYPESOFOBSERV18.000INTERVAL2001324131036.0000000TIMEOFFIRSTOBSENDOFHEADER01324131036.000000003G12G9G6-.12345678923629347.915.3008-.35323629364648-.1209-.35820891541.29220607600.189-.4309.39420607605.84801324131050.000000044122G9G12WAVELENGTHFACTL1/2***WAVELENGTHFACTORCHANGEDFOR2SATELLITES***COMMENTNOW8SATELLITESHAVEWLFACT1AND2!COMMENTCOMMENT01324131054.000000005G12G9G6R21R22-.12345678923619095.450-53875.6328-41981.37523619112.00820886075.667-28688.0279-22354.53520886082.10120611072.68918247.789914219.77020611078.41021345678.57612345.567522123456.78923456.7895文件头文件体RINEX版本号数据类型观测值类型文件头内容文件头标签点名点号接收机编号、类型、版本天线编号、类型近似坐标天线偏心缺省的波长因子与缺省情况不同的波长因子观测值类型及排列顺序历元间隔一个历元的观测数据历元时刻卫星数及卫星列表接收机钟差各卫星的观测值RINEX格式117RINEX星历文件的内容2.10N:GPSNAVDATARINEXVERSION/TYPEXXRINEXNV2.10AIUB3-SEP-9915:22PGM/RUNBY/DATEEXAMPLEOFVERSION2.10FORMATCOMMENT.1676D-07.2235D-07-.1192D-06-.1192D-06IONALPHA.1208D+06.1310D+06-.1310D+06-.1966D+06IONBETA.133179128170D-06.107469588780D-125529601025DELTA-UTC:A0,A1,T,W13LEAPSECONDSENDOFHEADER69992175144.0-.839701388031D-03-.165982783074D-10.000000000000D+00.910000000000D+02.934062500000D+02.116040547840D-08.162092304801D+00.484101474285D-05.626740418375D-02.652112066746D-05.515365489006D+04.409904000000D+06-.242143869400D-07.329237003460D+00-.596046447754D-07.111541663136D+01.326593750000D+03.206958726335D+01-.638312302555D-08.307155651409D-09.000000000000D+00.102500000000D+04.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910000000000D+02.406800000000D+06.000000000000D+001399921900.0.490025617182D-03.204636307899D-11.000000000000D+00.133000000000D+03-.963125000000D+02.146970407622D-08.292961152146D+01-.498816370964D-05.200239347760D-02.928156077862D-05.515328476143D+04.414000000000D+06-.279396772385D-07.243031939942D+01-.558793544769D-07.110192796930D+01.271187500000D+03-.232757915425D+01-.619632953057D-08-.785747015231D-11.000000000000D+00.102500000000D+04.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D+00.389000000000D+03.410400000000D+06.000000000000D+00文件头文件体卫星PRN号历元时刻某卫星某历元的星历数据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粗差剔除;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文件(如GNSS卫星轨道方程的标准化、卫星钟钟误差标准化、观测文件标准化等);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为后面的计算工作做准备。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观测值基线解算(平差)初始平差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观测值基线解算一般采用差分观测值,较为常用的差分观测值为双差观测值,即由两个测站的原始观测值分别在测站和卫星间求差后所得到的观测值。在进行基线解算时,双差观测值中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一般已消除。因此,基线解算时一般只有两类参数,一类是测站的坐标参数Xc,数量为3;另一类是整周未知数参数XN(m为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数量为m-1。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观测值基线解算(平差)初始平差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基线解算(平差)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主要是双差观测值。在基线解算时,平差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浮动解);第二阶段,将整周未知数固定成整数;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值,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固定解)。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观测值基线解算(平差)初始平差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初始平差根据双差观测值的观测方程,组成误差方程,然后组成法方程,求解待定的未知参数其精度信息。通过初始平差,所解算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本应为整数,但由于观测值误差、随机模型和函数模型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其结果为实数,因此,此时与实数的整周未知数参数对应的基线解被称作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或浮动解。为了获得较好的基线解算结果,必须准确地确定出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整体解模式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基线逐条进行解算,即一次仅同时提取2台GNS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数据解求它们之间的基线向量。当有N台接收机进行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N(N-1)/2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N-1条同步观测基线(保证所选的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整体解模式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
优点:算法简单,一次解求的参数较少,计算量小。缺点:
1、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统计相关性。由于基线是在不同解算过程中逐一解算的,因而无法给出同步观测基线间的统计相关性,这将对网平差产生不利影响。
2、无法充分利用待定参数间的关联性。在同步观测基线解算中,某些待定参数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基线解模式的解算结果仍能满足一般工程应用的要求。是目前工程应用中采用最为普遍的基线解算模式。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整体解模式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多基线解模式基线逐时段进行解算,即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一次提取一个观测时段中所有进行同步观测的N台GNSS接收机所采用的同步观测数据,在一个单一解算过程中共同解求出所有N-1条独立基线。在每一个完整的多基线解中,包含了所解算出的N-1条基线向量结果。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整体解模式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多基线解模式射线法:从N个点中选择一个基准点,所解算的基线为该基准点至剩余N-1个点的基线向量。导线法:对N个点进行排序,所解算的基线为该序列中相邻两点间的基线向量。ABCDEADECB数据预处理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基本原理GNSS基线解算的分类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整体解模式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线解算的过程GNSS网平差GNSS数据处理工程实例6.4GNSS测量数据内业处理多基线解模式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特点数学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再生铝冶炼项目建议书
- 原味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北美和美国
- 夫妻沙盘心理治疗
- 大班生成活动教案:会飞和不会飞
- 胸椎前路手术
- Perforce:2024游戏技术现状报告
-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抱一抱》
- 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病例讨论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 扁平化组织结构讲解PPT课件
- 2013年国际头痛新分类和诊断标准
-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
- 工作交接表(模版)
- 高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
-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分析报告
- EXCEL桥涵水文计算公式大全
- 标签打印机验证方案(共20页)
- XRF定性和定量分析ppt课件
- 运营高速公路风险评价报告
- 1到13之内的24点全题及解(整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