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吉林省永吉县实验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都能催化有关蛋白质合成,促进机体生长C.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过多都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D.各种激素都需要借助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相同D.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3.有关种群和生物群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一定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B.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往往会影响该种群的K值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群落,只是所用时间不同D.黄鼬的捕食作用导致田鼠数量减少,结果导致农田中物种丰富度降低4.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5.下列选项的场所中,不能合成ATP的是()A.叶绿体基粒 B.线粒体基质 C.液泡膜 D.细胞质基质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2)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性。(3)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填序号,除去双子叶杂草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用字母表示)。(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上述相应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同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随IAA浓度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______________,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4)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拟南芥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现有某种类型矮生拟南芥突变体若干株,为探究该突变体所属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河豚毒素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肝脏等多种器官中,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某科研人员将蛙离体坐骨神经置于任氏液(任氏液与蛙组织液成分相近)中,以此为实验对象,探究河豚毒素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任氏液中K+浓度升高,则坐骨神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某人因食用未完全清除毒腺的河豚引发中毒,其症状可能是_______(填“肌肉痉挛”或“肌无力”)。(2)微电极刺激神经纤维,形成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合题中信息,推测河豚毒素具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研究发现,3,4-二氨基吡啶(3,4-DAP)能增强神经递质的释放,有人提出3,4-DAP能作为河豚毒素的解毒剂,请分析其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河豚毒素是否会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请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丘脑是动物食欲的控制中心。实验证明,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会暴饮暴食导致肥胖。1969年、科曼在实验室的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两只食欲旺盛、体型异常肥硕的小鼠、分别将其命名为糖鼠和肥鼠,为了探究糖鼠和肥鼠肥胖的成因、科曼通过外科手术将糖鼠和肥鼠与正常鼠的皮肤连在一起,将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制成连体鼠,希望通过连体鼠了解糖鼠和肥鼠肥胖的原因,实验如下:组别实验对象现象①糖鼠嗜食、肥胖②肥鼠嗜食、肥胖③糖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糖鼠嗜食肥胖;正常鼠食欲不振,体重明显下降,最后饿死④肥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肥鼠食欲和体重下降;正常鼠正常⑤AB(1)有人推测糖鼠和肥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体内过量表达了某种“嗜食因子”。这种推测是否合理?_____,原因是_____。(2)科曼最初推测糖鼠和肥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体液中缺乏一种抑制食欲的“厌食因子”。第_____组(填“③”或“④”)的实验结果支持这一推测,而第_____组(填“③”或“④”)的实验结果不支持这一推测,不支持的理由是_____。(3)其他研究表明与糖鼠和肥鼠肥胖有关的是同一种“厌食因子”。为了证明糖鼠和肥鼠的症状的确与体液中的某种“厌食因子”含量异常有关,科曼进行了实验⑤,请将实验⑤补充完整:A._____B._____(4)1994年,弗里德曼从白色脂肪细胞中发现了这种控制食欲和体重的激素,将其命名为瘦素。据本实验推测,瘦素的受体很可能集中分布于脂肪组织和_____(填一种器官)中。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瘦素可以抑制食欲、表明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具有怎样的关系?_____。11.(15分)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B保留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____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_____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错误;B、动物激素是信息分子,不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C、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过多都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此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D、各种激素都需要借助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D错误。故选C。2、B【解析】1、分析题图: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感受器。Ⅰ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2、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详解】A、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效应器,b传出神经纤维,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A错误;B、由于b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d、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正确;C、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错误;D、Ⅰ处为突触前膜,能够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发生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B。3、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详解】A、增长型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比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高,A错误;B、种群的K值受到空间、资源、天敌的影响,B正确;C、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不一定能够演替成森林,C错误;D、黄鼬的捕食作用导致田鼠数量减少,但物种的数目没有减少,所以物种丰富度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4、A【解析】根据题意,采石场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则图中①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详解】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B.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其种群密度在增大,B错误;C.b→c随着植被的不断丰富,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植株越来越高,物种①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c年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因此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错误;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所以物种③的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曲线,D错误。5、C【解析】ATP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合成ATP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叶绿体基粒上可进行光反应,能产生ATP,A不符合题意;B、线粒体基质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ATP,B不符合题意;C、液泡膜不能产生ATP,C符合题意;D、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可产生ATP,D不符合题意。故选C。6、D【解析】1、生物性状:生理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2、性状类型:(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B、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C、性状分离指的是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性状的现象,C错误;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及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吲哚乙酸(2).两重(3).②(4).D(5).促进(作用)【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图中曲线①在浓度低时促进作用明显,而曲线②在浓度高时促进作用明显,所以代表单子叶作物的是曲线②,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曲线①,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D左右,此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双子叶杂草起抑制作用,但对单子叶作物起促进作用。【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某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3)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除去双子叶杂草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此时促进单子叶生长效果最好。(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进,只是促进作用较弱。【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8、(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②.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3)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4)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②.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解析】极性运输(又称纵向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也有横向运输,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所以通过它们进行的物质运输也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是非极性运输。【小问1详解】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可以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在韧皮部是横向运输,即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A处理或者B处理的较低点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较小,因此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的条件下对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图示可知,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小问3详解】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因此先在4℃生长的拟南芥比在22℃生长的拟南芥存活能力更强。【小问4详解】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只要添加外源激素就作用增强,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即使添加了外源激素也不能增强作用,因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结果分析能力。9、(1)①.降低②.肌无力(2)①.神经纤维受刺激,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②.河豚毒素阻滞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开放,抑制Na+的内流)(3)3,4-DAP可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Na+内流增多,从而缓解河豚毒素的作用(4)取两组相同的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用适量的河豚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处,乙组用等量的任氏液处理,然后对两组坐骨神经进行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解析】1、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静息电位是K+外流造成的,若任氏液中K+浓度升高,则膜内与膜外的电位差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根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故食用未完全清除毒腺的河豚引发中毒,肌肉无法兴奋,造成肌无力。【小问2详解】微电极刺激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根据题干信息河豚毒素“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推测河豚毒素具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机制是:河豚毒素阻滞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开放,抑制Na+的内流)。【小问3详解】河豚毒素的作用是阻滞神经纤维上的Na+通道的开放,而3,4-二氨基吡啶(3,4-DAP)能增强神经递质的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Na+内流增多,从而缓解河豚毒素的作用。【小问4详解】分析实验目的,自变量是是否有河豚毒素,因变量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否受影响,可以以肌肉是否收缩做观察指标。实验思路如下:取两组相同的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用适量的河豚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处,乙组用等量的任氏液处理,然后对两组坐骨神经进行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和突触处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①.否②.若肥鼠(或糖鼠)过量表达了某种“嗜食因子”,则④(或③)中连体的正常鼠应表现为嗜食、肥胖,与事实不符③.④④.③⑤.若糖鼠的症状是由缺乏某种“厌食因子”引起的,则③中连体的糖鼠食欲和体重都应下降(或恢复正常),正常鼠应表现为食欲和体重也均正常⑥.糖鼠与肥鼠制成连体鼠⑦.糖鼠嗜食、肥胖,肥鼠食欲和体重均明显下降⑧.下丘脑⑨.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解析】本题中探究糖鼠和肥鼠肥胖的成因,通过①单独糖鼠、②单独肥鼠、③糖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④肥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①和②对照,①和③对照,②和④对照得出结论,实验中应该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保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详解】(1)不合理。若糖鼠和肥鼠肥胖的原因是体内表达了过量“嗜食因子”,则第③组实验中正常鼠不应该体重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橙子采摘与初加工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车牌买卖风险控制及保密协议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储能设备融资租赁合同担保全面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期货交易代理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机构租赁合同规范文本4篇
- 2025年金融公司合作伙伴保密协议模板3篇
- 2025产学研创新基地共建合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孵化协议4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计算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房地产营销策略-深度研究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医药行业2025年策略报告:曙光初现机遇增加
- 开工第一课安全培训内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
- 《公路养护安全培训》课件
- 第七讲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天津卷) 含解析
- 医院食材采购与配送实施方案
- 文书模板-护理规培生座谈会记录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的论证手法
- 投饵机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