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制作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环境演变的历程46亿年前6亿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白垩纪中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地球表层环境演变的历程第四纪代纪距今年代(亿年)生物发展阶段动物界植物界新生代第四纪0.03~0.02人类被子植物第三纪0.7哺乳动物中生代白垩纪1.4爬行动物裸子植物侏罗纪1.95三叠纪2.5古生代二叠纪2.85两栖动物石炭纪3.3孢子植物(蕨类植物)泥盆纪4.0鱼类志留纪4.4海生无脊椎动物奥陶纪5.2海生藻类寒武纪6.0元古代25动物孕育、萌芽发展阶段太古代38最原始低等生物产生地球初期发展阶段46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环境演变的历程
(1)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变迁以生命出现为界。生命出现以前,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以后以生物演化为主。(2)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3)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4)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解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即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当地理环境发生剧变(灾变)时,生物无法适应导致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导致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1)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B【解析】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A【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3)和恐龙同时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解析】回答本题需明确地质史上两次生物灭绝时期灭绝的生物物种。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的(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C(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地质年代顺序,各代动、植物演化的特点。B(5)既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又是重要的成油时期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解析】煤和石油是地球上的低等植物和低等生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生代和新生代是重要的成油时期。C
如何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例2(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3)A、B、C三地中可能找到喀斯特风景区的是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区,中心为洼地或盆地,然后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此地为向斜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只有石灰岩才能形成,因此是A地。盆地向斜A(4)若B地发现有三叶虫、珊瑚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三叶虫或珊瑚是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的低等生物,因此B地的三叶虫化石或珊瑚化石反映当时该地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温暖的浅海环境(5)若在B地发现有三叶虫、珊瑚化石,在A、B两地有可能找到恐龙化石的是______地。【解析】B是古生代早期,而恐龙化石只能是晚于它的中生代,因此只有A地层中能找到恐龙化石。A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例3(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B(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双选):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BD(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解析】本题以海洋地理为素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相关联系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A、B、C的含义。海岸带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地表河流和海水海浪沉积可营造海岸,海岸也受地表径流和海浪的侵蚀。海岸带后退是因为营造建设比侵蚀弱,而入海泥沙量减少,使得构筑海岸缺少了物质来源,这是海岸带后退的主要原因。苇滩、湿地具有巨大的降解污染、繁衍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枯水期水量过少,海水可能逆河道上溯产生咸潮;携带泥沙少,海岸线营造能力弱,侵蚀后退严重;对河口和整个海洋提供淡水水量少,难以稀释和降解污染。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就能带来更多的淡水,减轻淡水变咸;携带更多的泥沙,延缓海岸侵蚀后退速度;稀释海水污染物,减轻海洋污染。例4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湖泊是世界有名的内陆湖_______(湖泊名称)。简要分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水汽难以进入。咸海(2)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3)几十年前,图中A城市曾经是一个湖岸边的繁荣的港口,也是一个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4)分析该湖面积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解析】本题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经纬度位置和湖泊的形状可以看出该湖泊是咸海,咸海周围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成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水汽难以进入。从图中1960~2000年咸海面积和形状的变化很容易得出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结论,原因应该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组织答案。商业捕捞的终止是因为渔业资源的枯竭,而渔业资源的枯竭是环境变迁的结果,人类大量的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强烈,使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湖泊面积的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水汽蒸发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改变了某一个自然要素后,最终改变了整个地理环境,也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ThankYou!再见!南岳衡山地理环境:各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一整体。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流水作用强烈山、丘、盆、谷交错红壤、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典例题】例1(09天津)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D【解析】阅读三幅图,注意各图中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生物、地形地貌等。(1)湖泊消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谓自然消亡,即因湖泊内生物群落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等使湖底淤泥、腐殖质变多、增厚,致使湖底抬升、水深变浅,逐渐演变。(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
湖泊的消亡过程也是湖区物种、形、气候、植被等地理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他们都具有同一演化的过程,是整体性的体现。A(探究创新题)例2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青藏高原的隆起带来的影响如下所示:材料三:(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CDAB(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这种特性表现在: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①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②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③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整体(3)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了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的风向大致与东亚 季风的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例3】(09安徽)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解析】根据湖岸线的变迁,由老湖岸线到较老湖岸线到较新湖岸线到新湖岸线,说明当地的湖泊水位一直在下降,湖泊面积在缩小,而A地至B地的湖岸线的变化较西南方向大,说明当地的的士较为平缓。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和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作为我国内陆地区的湖泊,其面积的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然也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三角洲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是因为流水的水量和流速都在减小,造成流水沉积作用增强。(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沉积作用显著,三角洲位置后退。(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解析】罗布泊的干涸提醒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该兼顾全流域,统筹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1、成土母质与土壤【重难点解析】2、气候与土壤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
(2)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其形成发育过程。
如: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3、生物与土壤4、地形地势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另一方面,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活动也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图解】总结土壤的形成
土壤物质组成与分布1、土壤物质组成2、土壤分布模式永久冰雪苔原荒漠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a)冷热永久冰雪冰沼土荒漠土壤棕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黑土灰化土棕壤红色棕钙土红色栗钙土红、黄壤砖红壤(b)冷热干湿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类型分布地区地壳物质循环黑土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直立性、富含矿物养分,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地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加以改造紫色土四川盆地由紫红色的页岩或砂页岩风化而成。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例4】根据材料和图,回答(1)~(2)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C【解析】生物是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养分再归还给地表。而耕作土壤的形成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B【解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生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在常年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生物的种类与生物的多少也影响着有机质含量。一般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荒漠地区生物较少,有机质含量也较少。例5、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D【解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世界几块著名的黑土区都是处在温带的疏林草原地带:北美中央大平原、东欧的乌克兰平原、我国的松嫩平原。而典型的森林地带,由于气候温暖多雨,有机质分解很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读图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即依次是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森林土壤高于草原土壤。(2)从地表向地下有机质含量变化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①C【解析】考查不同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布规律。ThankYou!再见!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制作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讲地域分异一、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2、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地质、岩性、水源等因素影响。二、陆地自然带形成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地带性三、地域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变化方向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图示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典型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东西更替南北延伸水分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带性)垂直更替主导因素热量和水分低纬高山分布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农业生产水平地带、垂直地带、地方性分异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因地制宜根据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典型例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读山地自然带图,回答1-4题:AA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4.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AA常绿阔叶林5、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哪一地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甸荒漠冰雪DA.山东B.新疆C.黑龙江D.浙江⑴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据图判断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⑵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牧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垂直
高
绿洲
A
巩固练习:1、读图天山图,回答2、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①叫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理由是
。(3)自然带③所属的自然带类型一般为
气候和
气候。苔原带
4000—5000m无
南半球适于该自然带分布的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是
。(6)从高、中、低纬度来看,垂直自然带带谱最复杂的是
。(7)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为什么不在赤道地区?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马孙平原
低纬度
赤道降水量大,雪线高度低些;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故雪线高度高些。3、下图分别是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南坡纬度低,气温高,且北坡为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3)判断天山博格达峰A、B两坡坡向,_____是南坡,_____是北坡。A(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天山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变化,导致自然带的垂直差异4、(探究创新题)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中A是__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山脉。【解析】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判断。太行山秦岭阿尔泰山阴山(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山脉。(填字母)【解析】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BDAC(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C.针阔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解析】①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C(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__。【解析】①、③、④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南坡降水丰富③、④(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解析】②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区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热量纬度【解析】由于基带为当地自然带,故②→④→①基带变化体现了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的规律。(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水分经度【解析】④→①→③基带变化体现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的规律。再见!东安一中2011年1月干旱内流河为主骆驼、仙人掌等耐旱动植物,且数量稀少贫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沙丘等
荒漠景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连年战争大兴土木局部小气候水土流失河流多沙土壤贫瘠下游堆积整个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森林被破坏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