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帝东巡地域满汉地区满汉语地理词考
清朝康乾嘉岛皇帝访问了满族胜利的故乡,并为祖先陵墓进行了参观,巩固了东北边境的统治地位。康乾两朝,玄烨(清圣祖)、弘历(清高宗)东巡中先后数次远幸蒙古、吉林、盛京等地,因当时吉林和盛京东部受汉族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纯厚的满族风俗习惯和语言环境,故史籍所载驻跸地方亦多满语名称。其后,随着关内汉人的大量流入,这些地方乃逐步汉化,旧满语地名除在语音上有所变化外,更多的则意译为汉语。及至今天,这些驻跸地方之满语地名已多不为人知。笔者现依据《清实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乾两朝《起居注》及满文辞书、地方志书等有关材料,对清帝东巡途中驻跸地方之满语地名略作考证,错误之处望同仁批评指正。一、萨隆前置石山搜登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壬申(二十四日)清圣祖第二次东巡中驻跸于此。《清实录》载作“搜登”,《起居注》记作“苏通”,《鞑靼旅行记》载作“苏敦”。其距吉林城仅一站。据《盛京通志》载“吉林至奉天站道”,其第二站为“蒐登站”,计八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记为“蒐登”。该地即今吉林永吉县搜登站。“搜登”、“苏通”、“苏敦”按发音疑为满语“苏都”,满文作,汉义为“小腿骨正中处”。苏瓦颜《青实录》载: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庚午(二十二日)、四月丙戌(初九日)两次“驻跸苏瓦颜毕喇”。“苏瓦颜”满文为,汉义为“黄色”;“毕喇”满文为,汉义为“河、川”;故同日《起居注》、《扈从东巡日录》记为“驻跸黄河”。《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苏斡延河”,在“城西二百四十里,源出珠噜穆哈连峰,东北入伊勒们河”。该地即今吉林双阳县治,“双阳”由满语“苏瓦颜”音转而来。萨隆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辛未(二十三日)、四月甲申(初七日)两次驻跸该地。《清实录》载作“萨隆毕喇”,《起居注》记为“萨龙江”。“萨隆”、“萨龙”规范满语为“萨拉”,满文作,汉义为“伞”。《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萨拉河”在“城西一百二十余里,源出库勒讷窝集,北流会伊勒们河”,即此。据《起居注》,此距上站“黄河”五十里,距下站“苏敦”亦五十里,应在今永吉县岔路河。再《吉林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绘记“伊尔们站”,约在今岔路河位置,而三月辛未《鞑靼旅行记》所载正是“驻伊尔门”,故“萨隆河”后音转为“岔路河”当无疑。伊巴旦《清实录》载: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丁亥(初十日)圣祖回銮“驻跸伊巴旦噶山”;同日《起居注》载:“驻跸伊巴旦村。”《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依巴丹河”在“城西二百六十七里,源出吉林峰,东北流会伊敦河”。《中国历史地图集》记为“伊巴丹”。考该地即今吉林伊通县伊丹。“伊巴丹”满文为,汉义为“枢梨木”;“噶山”满文为,汉义为“村”。“伊巴丹”衍为今“伊丹”,显然属于语音脱落。木舒《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丙戌(十五日)圣祖第三次东巡“驻跸木舒地方”。《吉林通志》所记之伊通州境内有“穆书河”,据考为今吉林九台县“沐石河”。“木舒”满文为,汉义“鹌鹑”。奇塔木《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丁亥(十六日)“上驻跸奇塔木毕喇”。据此次东巡日程可知,其下站为“法塔哈鄂佛罗”,则“奇塔木毕喇”即今九台县其塔木河。“奇塔木”满语未知其意。法特哈《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戊子(十七日)至辛卯(二十月)“上驻跸法塔哈鄂佛罗”。《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法特哈鄂佛罗山”在“城北一百四十里”。“法塔哈”即“法特哈”,是清关外柳条边最北端之边站,史籍上载为“法特哈站”,《中国历史地图集》记为“法特哈门”,该地即今吉林舒兰县法特。“法特哈”满文为,汉义“蹄”;“鄂佛罗”满文为,汉义“鼻”。“法特哈鄂佛罗”即“兽蹄之端”。“法特哈”衍为今“法特”,亦属于语音脱落。萨尔浒《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十月甲寅(十三日)“上驻跸萨尔浒地方”。“萨尔浒”满文为,汉义“搁板,碗架子”,另有译作“木树”者。《盛京通志》载:兴京(今辽宁新宾县)境之“萨尔浒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记有“萨尔浒城”。该地即今辽宁抚顺县“萨尔浒”。在满汉历史文献中,“萨尔浒山”和“萨尔浒城”多有记载。穆奇《清实录》载:乾隆八年九月甲午(十五日)清高宗首次东巡回銮“驻跸穆奇村”。《中国历史地图集》记有“穆喜站”。《盛京通志》载“奉天府至兴京站道”,其“穆喜站”距兴京为四十里。考该地即为今辽宁新宾县木奇。“穆奇”、“穆喜”满文为,汉义“牛样子”。依拉齐乾隆十九年八月壬子(初五日)高宗第二次东巡驻跸此地。《清实录》、《起居注》皆载:“驻跸依拉齐村西。”“依拉齐”满文为,汉义“第三”。《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伊拉齐河”在“城西九十里,源出库勒讷窝集”。该地即今永吉县一拉溪。二、永吉县为“打养殖”捕塔海《清实语》载: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乙亥(二十七日)至四月庚辰(初三日)、三十七年九月乙未(二十四日)至丙申(二十五日)两次“驻跸捕塔海噶山”;二十一年《起居注》、《扈从东巡日录》记:“驻跸大乌喇虞村。”“捕塔海”满文为,汉义“畜禽总称”,“乌喇”满文为,汉义为“江”。以其位于松花江边,故“捕塔海噶山”又称“大乌喇虞村”,后遂呼“布特哈乌拉”(),即“打牲乌拉”。《盛京通志》载:“打牲乌拉,城在吉林北七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作“打牲乌拉”,即今永吉县乌拉街。乌云海兰《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乙酉(十四日)“上驻跸乌云海兰地方”。“乌云”满文作,汉义为“九”;“海兰”疑为满文音误,汉义“台”。“乌云海兰”即“九台”。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前日驻跸“伊尔门毕喇”(今九台县饮马河),后日驻跸“木舒”(今九台县沐石),故该地应为今九台县治。郭尔敏朱敦《清实录》载:圣祖于三十七年十月辛亥(初十日)“驻跸郭尔敏朱敦地方”。“郭尔敏”满文为,汉义为“长”;“朱敦”满文为,汉义为“山梁,岭”。“郭尔敏朱敦”即“长岭”。《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长岭子”,在“城西南五百里,土名‘果勒珠敏敦’”。据《中国历史地图集》,“长岭子”即今吉林哈达岭。据康熙帝东巡日程,该地位英莪边门外,应属今吉林哈达岭南部,即辽宁清原县境北部。三、《隋书》卷7《业务程序》载雅克萨《清实录》载:康熙十年九月丙子(二十八日)“上驻跸雅克萨”;同日《起居注》记:“驻跸牙克萨。”“雅克萨”、“牙克萨”满文为,汉义为“坍塌河湾”。《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雅克萨山”,在“城西南五百四十七里”。据康熙帝东巡日程,该地应在今辽宁开原县境北部。穆当阿烟台《清实录》、《起居注》载:康熙十年九月戊寅(三十日)“上驻跸穆当阿烟台”。“穆当阿”满文为,汉义“弯曲的”。《盛京通志》、《吉林通志》载:吉林境之“穆当阿烟台”,在“城西南五百余里,高一里,周三里”。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地当今吉林梨树县境南部。纳尔浑《清实录》载圣祖东巡,于十年十月己卯(初一日)、癸未(初五日)两次驻跸该地;同日《起居注》记:“驻跸拿尔浑。”“纳尔浑”、“拿尔浑”满文为,汉义“细、细密”。《盛京通志》、《吉林通志》载:吉林境之“纳尔浑山”在“城西南五百余里,近叶赫城。高百步,周围二里”。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地当今梨树县叶赫乡附近。爱新《清实录》、《起居注》载:康熙十年十月辛巳(初三日)“上驻跸爱新地方”。“爱新”满文为,汉义“金”。《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爱新山”,在“城西南五百余里,高一里,周围五十里”。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地当今梨树县境南部。尼牙满渚《清实录》、《起居注》载:圣祖于十年十月壬午(初四日)“驻跸尼牙满渚地方”。《盛京通志》、《吉林通志》载:吉林境之“尼雅勒玛州山”在“城西南五百余里。高一百步,周一里”。“尼牙满渚”即“尼雅勒玛州”,“尼牙满”之规范满语为“尼雅勒玛”,满文作,汉义为“人”。据康熙帝此次东巡日程,地当今辽宁西丰县境西部。勒甫布屯《清实录》、《起居注》载:康熙十年十月甲申(初六日)“上驻跸勒甫布屯地方”。《吉林通志》载:“勒富山,在[伊通]州境,距吉林城西南五百四十里。”“勒甫”、“勒富”满文为,汉义为“熊”;“布屯”满文疑为,汉义“蛰”。“勒甫布屯”即“熊蛰居处”。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地当今开原县境北部。札凯《清实录》、《起居注》、《扈从东巡日录》载: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戊午(初十日)、己未(十一日)“驻跸札凯地方”;己未日《鞑靼旅行记》载:“驻于同一名称的另一条小河。”“札凯”满文作,汉义为“物;缝隙”,另有译为“边”。《盛京通志》载:兴京境之“札喀山”在“城西北六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记有“扎喀关”。该地在今辽宁新宾县上夹河以南。宜兰穆哈连《清实录》载: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丙寅(十八日)“驻跸宜兰穆哈连地方”。“宜兰”满文为,汉义为“三”;“穆哈连”满文为,汉义为“弹丸、铅子”,故同日《起居注》译为“驻跸三丸地方”,《扈从东巡日录》记“驻跸三丸山”。《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伊兰穆哈连山”在“城西南四百里,三峰并峙,高八十步,周二里,拉忻河发源于此”。据康熙帝东巡日程,该地应在今吉林东辽县境内。伊尔门《清实录》载:圣祖于二十一年四月乙酉(初八日)、三十七年九月甲申(十三日)两次“驻跸伊尔门毕喇”;二十一年《起居注》载:“驻跸义儿门河”;《扈从东巡日录》记:“驻跸英儿门河”;又《清实录》载:高宗东巡于十九年八月辛亥(初四日)“驻跸伊拉瞒河”;同日《起居注》记:“驻跸伊尔瞒河西”。“伊尔门”即“义儿门”、“英儿门”、“伊拉”、“伊尔瞒”,其满文为,汉义“阎罗王”。“伊尔门河”古称“亦迷河”、“引门河”,《满洲源流考》载其为“驿马河”,《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记为“伊勒们河”,皆为今吉林境内“饮马河”。据东巡日程,圣祖二十一年驻跸地上站为“萨隆”(今永吉县岔路河),下站为“苏瓦颜”(今双阳县);高宗十九年驻跸地上站为“赫图必尔罕”(入吉林伊屯门后下一站),下站为“依拉齐”(今永吉县一拉溪),知两地当为一处,在今双阳县界。而圣祖三十七年驻跸地上站为“布尔哈”(入吉林伊屯门后下一站),下站为“乌云海兰”(今九台县),故该地当在今九台县界。阿济格雅哈《清实录》载:康熙二十一年四月戊子(十一日)“上驻跸阿济格雅哈河”;同日《起居注》记:“驻跸小雅哈河。”“阿济格”满文为,汉义为“小”;“雅哈”满文为,汉义为“无焰火,炭火”。《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阿济格雅哈河”在“城西三百四十余里,源出库勒讷窝集,会安巴雅哈河”。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其上站为“伊巴旦”(今伊通县伊丹),下三站为“威远堡”(今开原县威远堡),故应在今伊通县西南。噶哈达巴汉《清实录》载: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己丑(十二日)圣祖东巡回銮,“驻跸噶哈达巴汉地方”。“噶哈”满文为,汉义为“乌鸦”;“达巴汉”系规范满语“达巴干”(满文为)音转,汉义为“岭”。故同日《起居注》、《扈从东巡日录》译记“驻跸乌鸦岭”。《盛京通志》、《吉林通志》载:吉林境之“噶哈岭”,在“城西四百三十余里,其下即英莪布瞻”。据康熙帝东巡日程,其上站为“阿济格雅哈”(今伊通县西南),下两站为“威远堡”(今开原县威远堡),故应在今梨树县境南部。能诺黑席北《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丁丑(初六日“上驻跸能诺黑席北地方”;高宗于八年八月庚午(二十日)“驻跸讷讷赫席北村”,十九年七月乙巳(二十八日)“驻跸讷讷赫”,同日《起居注》记“驻跸讷讷格”。“能诺黑”、“讷讷赫”、“讷讷格”满文为,汉义为“先”;“席北”满文为,音译又作“锡伯”,该地可能为锡伯族人旧居处。今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即吉林长岭县境内。伊屯昂阿《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辛巳(初十日)“上驻跸伊屯昂阿地方”。“伊屯”满文为,汉义为“粗涩,粗糙”;“昂阿”满文为,汉义为“口,关隘”。“伊屯昂阿”即《盛京通志》所载“伊屯边门”,《中国历史地图集》记为“伊屯门”。该地在今双阳县长春堡南。库勒讷《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十月壬寅(初一日)“上驻跸库勒讷毕喇地方”;高宗于十九年八月戊午(十一日)“驻跸库勒讷窝集昂阿”,同日《起居注》记“驻跸库尔讷窝集口”。“库勒讷”、“库尔讷”满文为,汉义为“艾虎”;“窝集”满文为,汉义为“山多林木者”、“密林”。该地为吉林中部较大一片区域,依《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库勒讷窝集”,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东接库勒讷窝集,北接库楞窝集,其南即长岭子”。据康、乾两帝东巡日程,两驻跸地皆为离吉林城第二站,故在今永吉县境内。富尔哈《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十月己酉(初八日)“上驻跸富尔哈毕喇地方”。“富尔哈”满文为,汉义为“杨树”。《盛京通志》载:吉林境之“富勒哈河”,在“城西南五百余里,源出安巴和托峰,东流入雅吉善河”。据康熙帝东巡日程,该地应在今吉林梅河口市境内。圭勒赫《清实录》载:乾隆八年八月己卯(二十九日)高宗“驻跸圭勒赫哈达”。“圭勒赫”满文为,汉义为“杏子”;“哈达”满文为,汉义为“峰、崖”。《盛京通志》、《吉林通志》载:吉林境之“贵勒赫峰”,在“城西南五百余里,高一里,周二里”。据乾隆帝东巡日程,其地应在今东辽县境内。噶布拉《清实录》载:高宗于四十三年八月辛未(十四日)、戊寅(二十一日)及四十八年九月乙未(初七日)、壬寅(十四日)四次“驻跸噶布该大营”,四十八年《起居注》记:“驻跸噶布拉该大营”;其后嘉道两皇帝东巡盛京往返途中,亦皆驻跸该地。“噶布该”、“噶布拉该”规范满语为“噶布拉”(满文作),汉义为“馋;馋人”。《盛京通志》载“奉天府至兴京站道”其第二站为“噶布拉村站”,计七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记为“噶布拉村”。据清帝历次东巡日程,该地上站为“大台大营”(今辽宁沈阳市东北),下站为“莲花套大营”(今抚顺县东部),故应在今抚顺西高阳附近。四、佛栅子即佛边站老边《清实录》、《起居注》载圣祖于十年十月壬辰(十四日)驻跸该地时,称“老边”,三十七年十月壬戌(二十一日)再驻跸时称“佛札色”;高宗于十九年九月甲午(十八日)驻跸时称“旧边东”,四十三年八月己巳(十二日)、九月戊子(初二日)驻跸时称“佛栅子”,至四十八年及以后清帝东巡往返驻跸时皆称“老边”。据考该地于明季曾为辽东边墙地方,清初沿旧名而称之,故玄烨首次驻跸该地时袭“老边”之名,弘历第二次驻跸时称呼“旧边”。至于“佛札色”、“佛栅子”之“佛”,系满语,汉义为“旧、老、陈”;“札色”满文为,汉义为“边、边疆”;“栅子”乃汉语,除有栅栏、边墙意思,其zhàzi发音与满语[tsas]相近,故“佛札色”、“佛栅子”皆指“老边”一地。《盛京通志》载:“奉天府至山海关站道”其第二站为“老边站(亦名旧边寨)”,计六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记“老边站”,即今辽宁沈阳市西老边。由“老边”一地汉满语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清中期以前东北地区一些地名在满汉语翻译使用上是较复杂的。五、永吉县5所色穆恳《清实录》载:圣祖于二十一年三月己巳(二十一日)“驻跸色穆恳毕喇”;同日《起居注》载:“驻跸赛穆恳河”;《扈从东巡日录》记:“驻跸塞木肯河”。“色穆恳”、“塞木肯”满文为,汉义为“手镯”。据同日《鞑靼旅行记》载“驻跸伊巴丹”可知该地为今伊通县伊丹附近河流。布尔哈《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癸未(十二日)“上驻跸布尔哈毕喇地方”、十月甲辰(初三日)“驻跸布尔喀毕喇地方”;高宗于十九年八月壬戌(十五日)“驻跸布尔罕大营”,同日《起居注》记:“驻跸布尔哈大营。”“布尔哈”、“布尔喀”、“布尔罕”或为满文,汉义为“文绣,绚丽”;或为,汉义为“柳条”。据康、乾两帝东巡日程,圣祖三十七年九月驻跸地为入伊屯边门后第一站,当在今九台县境内;圣祖三十七年十月及高宗十九年驻跸之地,皆为回銮南下兴京离吉林城第四站,当在今磐石县境内。黑图毕尔汉《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九月辛丑(三十日)“上驻跸黑图毕尔汉地方”;高宗于十九年八月庚戌(初三日)“驻跸赫图毕尔罕大营”,同日《起居注》记:“驻跸河吐必尔罕。”“黑图”、“赫图”、“河吐”满文为,汉义为“横”;“毕尔汉”、“毕尔罕”、“必尔罕”满文为,汉义为“小河、溪、涧”。据康乾两帝东巡日程,圣祖三十七年驻跸地为回銮离吉林城第一站,应在今永吉县境内;高宗十九年驻跸地,为入伊屯边门后第一站,应在今双阳县境内。海澜《清实录》载:圣祖于三十七年十月乙巳(初四日)“驻跸海澜毕喇地方”。“海澜”满文为,汉义为“榆树”。据康熙帝东巡日程,该地为回銮离吉林城第五站,应在今磐石县境内。牛磨顺《清实录》载: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丙午(初五日)“上驻跸牛磨顺毕喇地方”;《清实录》、《起居注》载:高宗东巡于十九年八月乙丑(十八日)“驻跸钮磨顺河”。“牛磨顺”、“钮磨顺”满文为,汉义为“细鳞白鱼”。《吉林通志》载:伊通州境内有“细鳞河”。据康乾两帝东巡日程,圣祖三十七年驻跸地为回銮南下兴京离吉林城第六站,高宗十九年驻跸地为回銮南下兴京离吉林城第七站,故两处即使不为一地,亦为同一河流,应在今磐石县境内。成准《清实录》载:高宗东巡于八年九月辛巳(初二日)“驻跸阿济格成准河”,九月壬午(初三日)“驻跸威准达巴汉”。“威准”满文为,汉义为“老鹤”。据乾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黑龙江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农家乐旅游民宿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2025年度美团团购合同范本规范升级版4篇
- 2025版智能家居集成承揽房屋装修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小企业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合同范本3篇
- 家校联合的老年健康知识传播与反诈骗教育实践
- 学校资源整合的新模式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研究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贷款审批与发放流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程序员入职项目进度管理与考核合同4篇
- 疥疮病人的护理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种植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