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学校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一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6.1110.925.5A.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B.细菌进化的实质是细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使细菌向着不同方向发生进化C.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将细菌对原抗生素的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D.耐药率的升高是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的结果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摄入的食物过酸或过碱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改变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常人体即使在寒冬酷暑也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食虫鸟和蜘蛛均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一只猫头鹰吃了一条蛇则这只猫头鹰最多获得这条蛇20%的能量4.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正确的是()A.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导致血浆最终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某些个体初次接触时就会引发过敏反应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6.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不符合图1曲线走势的是()A.若横轴代表胰岛素浓度,则纵轴代表血糖浓度B.若横轴代表饮水量,则纵轴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量C.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变温动物耗氧量的变化D.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7.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糖类是遗传物质8.(10分)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红细胞变形,结合氧的功能不足B.血红蛋白的某条肽链的某个氨基酸被替换C.mRNA上某个碱基被替换D.有关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二、非选择题9.(10分)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____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①______传递方向②_____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10.(14分)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很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从沿海藻类昆布中提取昆布多糖,经降解后得到昆布寡糖,探究它是否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1)机体通过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其与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关系是___________作用。(2)选取健康大鼠若干只制备高血糖2型糖尿病模型鼠。健康大鼠若干只饲喂饲料实验处理1组①常规饲养2组高脂饲料8周注射链尿佐菌素(溶于100mmol/L柠檬酸缓冲液中)2.1饲喂高脂饲料+柠檬酸缓冲液2.2饲喂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疗效确定的口服降糖药)2.3高脂饲料+昆布寡糖1000mg2.4高脂饲料+昆布寡糖500mg2.5高脂饲料+昆布寡糖250mg上述实验中1组大鼠作为对照组,①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药8周后,检测以下指标。请根据表格分析,昆布寡糖有治疗效果的依据。与2.1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与2.2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血糖胰岛素肝糖原肌糖原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1525.220.121.94.681.532.124.027.018.617.62.030.632.221.824419.22064.111.292.320.724.119.422.64.261.312.421.425.018.921.54.131.162.522.625.219.121.43.951.14(4)根据实验组的检测数据,尝试说明昆布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昆布寡糖鼠的作用机理。_________11.(14分)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中腺体表示效应器,由____________组成。(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作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之间。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12.自2020年至今,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某些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如下图所示。(1)APC细胞统称为________细胞,包括多种类型。据图可知,利用____________细胞因子的受体注射实验动物后,制备抗体可用于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2)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累计接种疫苗29亿剂次。接种新冠疫苗可以起到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死率的作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①大部分完成2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不患病或者症状较轻,请分析原因______。②请评价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3)2021年12月9日,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研发的中国首个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主要成分是BRII-196和BRII-198联合抗体,特效药静脉滴注注入体内后马上生效,可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80%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这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______________方面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共同进化,A正确;B、细菌进化的实质是细菌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细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C、耐药率过高预示着此细菌将不受控制的繁殖,因此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将细菌对原抗生素的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C正确;D、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将导致耐药率的升高,D正确。故选B。2、B【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正确;B、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摄入的食物过酸或过碱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改变,B错误;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D、正常情况下,无论寒冬酷暑,人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3、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5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详解】A、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A正确;B、猫头鹰占有第三(草→食草鸟→猫头鹰)、第四(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第五(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第六(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共4个营养级,B正确;C、蟾蜍捕食蜘蛛,同时还和蜘蛛竞争昆虫,因此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食虫鸟捕食蜘蛛,同时还和蜘蛛竞争昆虫,食虫鸟和蜘蛛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正确;D、一只猫头鹰吃了一条蛇后,蛇同化的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猫头鹰的体内不能确定,因为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D错误。故选D4、C【解析】A、转基因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5、D【解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过度敏感引起的。3、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4、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详解】A、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错误;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由HCO3-进行缓冲调节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不一定会呈酸性,B错误;C、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初次接触时不会引发过敏反应,C错误;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6、C【解析】图中所示曲线的含义是,随着随坐标增大,纵坐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即前者增大,而后者减小。【详解】A、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大,血糖浓度降低,A正确;B、饮水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C、变温动物的体温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C错误;D、甲状腺激素增多,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C。【点睛】7、A【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的后续放射性分析发现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了32P的放射性,而没有检测到35S的放射性,由此证明了DNA才是在亲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即A正确。故选A。8、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血液中的红细胞容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是现象,A错误;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C、mRNA(信使RNA)是基因转录后的产物,因此,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神经递质②.(特异性递质)受体(2)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3)没有突触延迟(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变过程,故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而且没有突触延搁,速度较快。故①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为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小问3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为电学传递,则没有突触延搁。故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若发现没有突触延迟,可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小问4详解】题意显示: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故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即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点睛】认真读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题中有用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回答起来较难。10、①.胰岛B(β)②.拮抗③.普通饲料④.8周注射100mmol/L柠檬酸缓冲液⑤.血糖降低,胰岛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增加最多⑥.各项指标接近⑦.昆布寡糖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合成,甘油三酯的转化,抑制肝糖原、肌糖原水解,从而降低血糖【解析】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主要有: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确定方法步骤(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详解】(1)机体通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其与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关系是拮抗作用。(2)该实验是先制备高血糖2型糖尿病模型鼠,实验组饲喂高脂饲料8周注射链尿佐菌素(溶于100mmol/L柠檬酸缓冲液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即饲喂普通饲料,8周注射100mmol/L柠檬酸缓冲液。(3)实验组中2.1饲喂高脂饲料,小鼠会出现高血糖;而2.2中饲喂的二甲双胍可降血糖,小鼠血糖接近正常;若实验组中饲喂昆布寡糖的小鼠与2.1组相比血糖降低,胰岛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增加最多,且与2.2组比各项指标接近,则说明昆布寡糖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4)昆布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昆布寡糖鼠的作用机理为:昆布寡糖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合成,甘油三酯的转化,抑制肝糖原、肌糖原水解,从而降低血糖。【点睛】本题结合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考查生物实验遵循的原则和设计实验的步骤,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设计的理解与运用。11、(1)①.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神经元④的突触小体释放,作用于神经元③的胞体)③.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2)①.⑥和②②.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或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产生动作电位,即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正变负。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③产生的兴奋只能传递到②神经元,而不能反向传递到④。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组成。【小问2详解】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说明脑干对腺体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是正常的,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由此会出现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宽筋藤和小连翘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XS公司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研究》
- 桥涵施工合同范本
-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 《基于“云+端”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 《ACT疗法对肺癌患者复发恐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 《揿针联合毫针半刺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研究》
- 2024年度某城市供水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烟酰胺单核苷酸对急性大强度运动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合同范本价钱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 超材料(metamaterials)教学讲解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表
- 基于PLC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毕业设计
-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专家共识
- 初三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