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下各种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的兴奋性2.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A.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3.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①→②C.③中含激素、胰蛋白酶、乳酸、CO2等物质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4.某心脏病患者(心率130次/min)要做冠状动脉增强CT。为了成像清晰,要求受检者的心率低于70次/min,故医生让他在检查前1h口服25mg倍他乐克。试推测倍他乐克的作用机理可能是()A.激活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断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C.阻断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D.促进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降解5.下列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恢复力稳定性强B.湿地——物种稀少,只存在一些两栖动物C.草原——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弱D.荒漠——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单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_______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2)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所以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8.(10分)图甲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丙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若图甲表示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最好在_____(填“b”或“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蛇发挥明显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若图甲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_____。若以图乙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_____个。该数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相同”)。(4)图甲中D点对应图丙中_____的年龄结构。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丙中_____所示的类型。9.(10分)沉水植物对湖泊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其表面会附着大量藻和螺类。为探讨沉水植物、附着藻和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湖泊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沉水植物与附着藻之间会竞争______、______、______等,而螺类与沉水植物、附着藻之间可能存在____________关系。(2)研究发现,附着藻大量生长的湖泊中,沉水植物长势不佳。螺类对二者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出现图中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3)水体富营养化大多是由于其中N、P含量超标所致。研究表明,N元素可以促进附着藻的生长,与正常氮含量相比,三倍氮含量条件下,螺类对附着藻的抑制作用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在富含N、P的环境中,沉水植物长势不佳。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两条具体措施①______,②______。10.(10分)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细胞是通过_______分裂方式产生的。图中A和a称为_______。①和②称为__________。(2)该细胞产生的配子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3)该生物测交,后代有______种表现型,其中与该生物表现不同的类型其比例为_______。(4)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另一个体交配,后代有_____种基因型,_____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5)该生物与aaBB个体相交,后代表现型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其中与该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___________。11.(15分)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1)这个简图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2)这个简图所体现的模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此模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3)具有识别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4)②在①中的位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如果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种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正确;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A。2、A【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详解】A、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该种病毒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A符合题意;B、一年蓬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即与一年蓬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体现了阳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B不符合题意;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体现了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C不符合题意;C、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体现了自然灾害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血浆,④为尿液,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血浆→①组织液→②细胞内液,B正确;C、③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C错误;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除了含有尿素和尿酸外,还含有无机盐等,D错误。故选B。4、B【解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详解】A、由题可知,服用25mg倍他乐克是为了降低心率,而不是激活交感神经,激活后会导致心率增加,A错误;B、由题可知,要求受检者的心率低于70次/min,医生让患者在检直前1h口服25mg倍他乐克,说明他乐克是为了抑制兴奋(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的兴奋)的传递,使心率减慢,故可推测出他乐克的作用机理阻断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使得神经递质失去作用,从而阻断兴奋传向心脏,使心率减慢,B正确;C、阻断副交感神经会导致心率加快,C错误;D、促进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降解,也就是抑制副交感神经信号传递,会导致心率加快,D错误。故选B。5、D【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度大,故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A错误;B、湿地是位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土壤长期浸泡在水中,能生长出具有湿地特征的水生植物,B错误;C、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便适应干旱环境,但由于地势开阔,动物的奔跑能力强,C错误;D、荒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植被稀疏,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D正确。故选D。6、C【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植物可以通过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来传递信息,A错误;B、信息可以双向传递,B错误;C、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食物②.自然选择③.地理④.生殖⑤.隔离⑥.种群⑦.基本单位⑧.物种【解析】物种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进行解答。【详解】(1)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作用,使得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该因素的作用类似于自然选择。(2)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故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一个种群,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1)种群密度(2)①.b②.ef③.变大(3)①.抽样检测②.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或pH变化③.6×109④.偏大(4)①.Ⅲ②.Ⅰ【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小问1详解】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小问2详解】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α角度变大。【小问3详解】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或pH变化;由图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所得计数中的菌可能有死菌,故该数值比实际活菌数量偏大。【小问4详解】图丙Ⅰ增长型、Ⅱ稳定型、Ⅲ衰退型;图甲中D点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的年龄结构,故为图丙中的Ⅲ,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即图丙中Ⅰ所示的类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熟记知识点是做题关键。9、(1)①.群落②.阳光③.二氧化碳④.无机盐⑤.捕食(2)螺类采食附着藻,导致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的竞争减弱(3)①.降低②.引入适量的沉水植物③.控制流入湖泊的N、P元素的量/引入适量的螺类【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无机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简称群落。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分析题图可知,随着螺类动物密度的增加,附着藻数量逐渐减少,而深水植物的生长加快。【小问1详解】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由分析可知,沉水植物生长和附着藻的密度存在呈负相关,说明二者之间竞争阳光、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而螺类和沉水植物、附着藻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随着螺类动物密度的增加,附着藻数量逐渐减少,说明螺类采食附着藻,导致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的竞争减弱。【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N元素可以促进附着藻的生长,与正常氮负荷相比,三倍氮负荷条件下,附着藻的生长速率更快,螺类对附着藻抑制作用降低,可以推测,在富含N、P的环境中,沉水植物数量减少。结合上述分析,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时,可引入适量的沉水植物,控制流入湖泊的N、P元素的量,引入适量的螺类动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和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联系相关生物学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10、①.有丝分裂②.等位基因③.同源染色体④.2⑤.1∶1⑥.4⑦.3/4⑧.9⑨.4⑩.9∶3∶3∶1⑪.1/4⑫.2⑬.1∶1⑭.1/4【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和④),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该细胞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由有丝分裂产生的;图中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图中①和②叫做同源染色体。(2)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产生的配子有两种类型,AB:ab=1:1或Ab:aB=1:1.(3)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