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54 张建明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_第1页
061154 张建明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_第2页
061154 张建明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_第3页
061154 张建明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_第4页
061154 张建明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上机实验报告姓名:建明班级:061154学号:指导老师:卞爱飞小组成员:建明,朴青峰完成日期:2018年5月11日目录一维带通滤波………………………12.动校正与叠加103.偏移算子点脉冲响应134.叠后数据偏移165.总结20.1.一维带通滤波实验实验目的利用一维频率域滤波方法分析实际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与干扰波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低通、带通、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相关SU模块的调用方法,设计频率域滤波器进行有效信号与噪音的分离,对滤波前后地震剖面进行处理效果对比显示,分析一维滤波方法的优缺点。基本原理本实验核心处理模块为sufilter常用的模块调用方法为:sufilter<filein.su>fileout.su[f=x1,x2,x3,x4amps=y1,y2,y3,y4]&吧其中sufilter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时间域多道地震信号文件名,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时间域多道地震信号文件名,f为频率控制点,amps为对应频率控制点的振幅值,&表示后台运行,[]表示方括号的参数有默认值,可选填。对于标准的频率域带通滤波器,4个控制频点及相应频点振幅谱即可确定一个带通滤波器的形态。实验步骤在当前控制台输入’cd$CWPROOT/demos/nmo’命令进入SU动校正与叠加演示目录,输入命令‘shpre.sh学号’学号为个人实际学号。〔2合成演示数据。〔3原始数据显示。〔4原始数据增益补偿。〔5原始数频谱分析。〔6对比不同频带信号特征。〔7设计带通滤波器实验结果与分析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的图像如图1-1所示,振幅只有在中间的上半部分比较明显,其他地方振幅基本为0,通过显示模块suximage后得到的图像如图1-2—图1-5所示,从图1-2可以看出在中间部分存在比较明显的扫帚状的面波噪声,perc的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在perc=90时,数据显示最清晰,继续增大,数据显示效果降低。图1-1:原始数据 图1-2:原始数据〔perc=85图1-3:原始数据〔perc=90图1-4:原始数据〔perc=95图1-3:原始数据〔perc=901.4.2原始数据增益补偿原始数据的图像如图1-1所示,通过增益显示后得到的图像如图1-6—图1-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中间部分存在比较明显的扫帚状的面波噪声,地震波能量明显减弱,不同的Tpow值对不同深度的增益补偿效果不同,Tpow值越小,浅部的能量突出效果明显,Tpow值越大,深部的能量突出效果越明显。图1-6增益补偿〔tpow=1图1-7增益补偿〔tpow=2图1-8增益补偿〔tpow=3图1-9增益补偿〔tpow=41.4.3原始数据频谱分析原始数据频谱分析如图1-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主要集中在频率为5-40Hz的低频围,在60-80Hz的频率分布有零星的能量,可能是在对应位置下面存在波阻抗较大的界面,并且随着perc值得增大,浅部能量也被压制。图1-10频谱分析〔perc分别为95,97,99,99.91.4.4低通滤波对其进行低通滤波〔sufilter模块,f=0,15,40,50,amps=1,1,0,0得到的图像如图1-11所示,与原始图像相差不大,中间的面波噪声依然没有过滤掉,且浅层反射的振幅减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浅层反射波频率高,被过滤掉了。图1-11:低通滤波图1-12:高通滤波1.4.5高通滤波设计不同的高通滤波器对其进行高通滤波,得到的图像如图1-12所示,通过比较,高通滤波对面波的压制作用较大。1.1.6带通滤波设计带通滤波器,得到的图像如图1-13所示,其中滤波器参数为f=15,20,50,70,amps=0,1,1,0时,带通滤波结果可以基本过滤掉面波,得到的带通滤波的结果中在中间某些部分振幅减弱,图像变得不连续。图1-13:带通滤波1.1.7带通滤波设计设计带通滤波器,其中滤波器参数如下图〔图1-14,滤波结果如图1-15,其中参数为f=19,20,30,35,amps=0,1,1,0时,带通滤波结果可以基本过滤掉面波,得到的带通滤波的结果中在中间某些部分振幅减弱,图像变得不连续。图1-14带通滤波器参数图1-15带通滤波结果动校正与叠加实验目的利用合成地震数据制作速度谱进行交互速度分析,掌握SU动校正与叠加模块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分析动校正前后CDP道集变化特征与叠加效果。基本原理动校正核心sunmo<fileein.su>fileout.supar=parf&其中sunmo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CMP道集文件名,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CMP道集文件名,parf为速度交互分析拾取得到动校正速度参数文件,&表示后台运行。叠加核心Sustack<filein.su>fileout.su&其中sustack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SU格式动校正后CMP道集文件名,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CMP道集叠加文件名,&表示后台运行。实验步骤在当前控制台输入’cd$CWPROOT/demos/nmo’命令进入SU动校正与叠加演示目录,输入命令‘shpre.sh学号’学号为个人实际学号层状模型数据合成。在当前控制台输入命令‘sh学号_job1.sh学号’生成演示模型数据并显示。叠前炮集数据合成。在当前控制台输入命令‘sh学号_job2.sh学号’得到合成的12炮叠前炮集数据并显示。交互速度分析。在当前控制台输入命令‘sh学号_job3.sh学号’按照提示进行速度谱交互拾取与保存,其中拾取时按照时间由小到大将鼠标放在能量团位置后按‘’S‘’键保存拾取结束按‘’q‘’退出在控制台确认保留本次拾取结果。动校正与叠加。在当前控制台输入命令‘sh学号_job4.sh学号’进行CDP道集分选,动校正叠加并显示。分析总结速度分析与动校正中的现象及其成因。实验结果图2-1:层状模型数据图2-2:12炮叠前炮集数据交互速度分析按照提示进行速度谱交互拾取与保存,其中拾取时按照时间由小到大将鼠标放在能量团位置后按‘’S‘’键保存拾取结束按‘’q‘’退出在控制台确认保留本次拾取结果。图2-3交互速度分析2.4.2动校正与叠加如图,经过交互速度分析后,CDP分选道集如图2-4,同相轴的大致形态为双曲线,这时候我们需要对地震道集进行动校正,获取到如图2-5同相轴近乎水平的地震道集,最后,由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叠加。由于交互速度分析不够精确,同相轴在远炮检距的地方出现扭曲,如图2-6。图2-4CDP道集图2-5动校正图2-6叠加偏移算子点脉冲响应实验目的掌握常用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基本原理及相应SU模块使用方法,分析理想条件下不同偏移算法的点脉冲响应特征,通过简单模型偏移效果对比分析不同偏移方法的优缺点。基本原理本实验核心处理模块为sumigfd、sustolt、sugazmig、sumigpspi〔1隐式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模块sumigfdsumigfd的常用输入方法为:sumigfd<filein.su>fileout.sunz=xdz=yvfile=vel[dip=a]&其中sumigfd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叠后地震信号,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叠后偏移结果,x为偏移结果深度域采样点数,y为深度方向网格间距,vel为偏移使用的二进制速度文件名称,a为最层倾角度数,支持45、65、79、80、87、89、90这7种角度围,&表示后台运行。[]表示方括号的参数有默认值,可选填。〔2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模块sustoltsustolt的常用输入方法为:sustolt<filein.su>fileout.sucdpmin=xcdpmax=ydxcdp=z[noffmix=atmig=bvmig=c]&其中sustolt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叠后地震数据或叠前共偏移距地震数据,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叠后偏移结果,x为偏移输出起始cdp号,y为偏移输出结束cdp号,z为cdp间距,a为叠前共偏移距道混波道数,默认取1,b为偏移均方根速度数值取值时刻,c为对应时刻的偏移均方根速度,&表示后台运行。[]表示方括号的参数有默认值,可选填。〔3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偏移模块sugazmigsugazmig的常用输入方法为:sugazmig<filein.su>fileout.su[vfile=vel]&其中sugazmig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叠后地震数据,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叠后偏移结果,vel为偏移使用的二进制速度文件名称,&表示后台运行。[]表示方括号的参数有默认值,可选填。〔4F-K域相移加插值波动方程偏移模块sumigpspisumigpspi的常用输入方法为:sumigpspi<filein.su>fileout.sunz=xdz=yvfile=vel&其中sumigpspi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为输入的SU格式叠后地震数据,fileout.su为处理输出的SU格式叠后偏移结果,x为偏移结果深度域采样点数,y为深度方向网格间距,vel为偏移使用的二进制速度文件名称,&表示后台运行。实验步骤在当前控制台输入’cd$CWPROOT/demos/implse’命令进入SU动校正与叠加演示目录,输入命令‘shpre.sh学号’学号为个人实际学号演示数据合成与显示〔3匀速模型生成与显示;〔4点脉冲响应计算;〔5点脉冲响应显示;〔6分析介质不同算子响应特性并解释差异原因。实验结果理论上点脉冲的响应的同相轴应该是一个半圆,如图3-1所示,生成的点脉冲叠后模拟数据如图3-2所示.图3-1:理论点脉冲响应图3-2:点脉冲叠后数据隐式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分别利用45°、65°、80°近似波动方程隐式有限差分法偏移〔sumigfd得到的点脉冲响应图像分别如图3-3、3-4、3-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响应结果与理论相差较大,出现了很多虚假的响应特征,三幅图像中主要的响应特征都偏离了半圆形状,在下顶点处附近与理论的半圆类似,45°和65°响应特征类似,65°的精度更高,在80°响应的图像的底部和上部还出现了类似圆弧的虚假特征。图3-3:45°近似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图3-4:65°近似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图3-5:80°近似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图3-6: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利用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得到的点脉冲响应如图3-6所示,与隐式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常速Stolt偏移法点脉冲响应精度更高,出现的虚假特征更少,但是与理论的半圆形状仍然有所差别。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点脉冲响应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点脉冲响应的结果如图3-7所示,与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相比,主要在中间部分多出了虚假的响应特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主要适用于垂向变速的模型,而实验模型是一个匀速模型。图3-7: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点脉冲响应图3-8:F-K域相移加插值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F-K域相移加插值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F-K域相移加插值波动方程偏移点脉冲响应的图像如图3-8所示,出现的虚假响应特征主要是类似于一种震荡图像,这种虚假的响应特征应该也是由于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变速模型,而实验模型是匀速模型所导致的。叠后数据偏移实验目的掌握常用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基本原理及相应SU模块使用方法,通过简单模型偏移效果对比分析不同偏移方法的优缺点。基本原理同实验3实验步骤在当前控制台输入’cd$CWPROOT/demos/wem’命令进入SU动校正与叠加演示目录,输入命令‘shpre.sh学号’学号为个人实际学号演示数据合成与显示〔3非均匀速度模型生成与显示;〔4叠后数据偏移计算;〔5叠后偏移结果对比显示。〔6分析便宜结果差异并解释差异原因。实验结果与分析叠后数据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生成的叠后数据如图4-1所示,时距曲线存在明显绕射双曲线,生成的偏移速度模型如图3-2所示图4-1:叠后数据图4-2:偏移速度模型隐式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利用45°、65°和80°近似方程偏移的结果分别如图4-3、4-4和4-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隐式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效果较好,能够将绕射点收敛到其顶点处,但45°和65°偏移仍然存在不太明显的绕射双曲线,80°偏移绕射点收敛较好。图4-3:45°近似方程偏移图4-4:65°近似方程偏移图4-5:80°近似方程偏移图4-6: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v=2000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利用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sustolt选择不同的偏移速度〔v=2000,2200,2400,2600,2800,得到的图像分别如图4-6,4-7,4-8,4-9,4-10所示,可以看出绕射点收敛的情况与速度的选取有很大关系,当选取的速度过低时绕射点处还会有下拉的情况,当选取的速度过高时绕射点处会有上抛的情况,经过比较,上层叠加速度应为2200m/s左右,下层叠加速度应为2200~2400m/s之间。图4-7: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v=2200图4-8: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v=2400图4-9: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v=2600图4-10:常速F-K域波动方程偏移〔v=2800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偏移垂向变速F-K域相移法偏移〔sugazmig模块,gazdag的结果如图4-11所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