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下西洋与福建_第1页
和顺下西洋与福建_第2页
和顺下西洋与福建_第3页
和顺下西洋与福建_第4页
和顺下西洋与福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顺下西洋与福建

福建长乐太平港是明初郑和离开海外的出发港。郑和舰队每次都在这里住宿。他的生活已经两年多了。这与福建的历史密切相关。本文着重论述郑和下西洋与福建人才培养、宗教信仰及文物古迹等问题的关系,探讨郑和下西洋对福建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明代福建前6年《唐纪六宣陵署令张君,墓2,现在此任郑和船队停泊长乐,在这里等候朔风开洋,招收水手,修造船舶,补充人员等。可想而知,随他下西洋的福建人一定不少。郑和七次下西洋人数少至27000多人,多至30000人,但其中明确记载姓名籍贯的却不多。据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大概统计,有姓名及其籍贯者共有74人①1。这些人员来自江苏、福建、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其中福建人16个,占21%。人数之多,是其他地区所不及。加上外省在福建军营参加下西洋的15人,那就更多了。福建人在郑和使团中,有的担任领导工作,如闽南王景弘、晋江侯显、安溪李兴;有的担任辅佐人员,如泉州蒲和日;有的是技术人员,如福清林贵和,任阴阳官;有的从事航海水手,如长乐黄参;有的奉命参加下西洋,如闽候吴兴。此外,有一批军人从征西洋,如闽县严观、莆田许辟。福建人参加郑和下西洋,在征服海洋斗争中经过了千锤百炼,锻炼出一批意志坚强的航海人才,如向称“海员之乡”的长乐,在黄参“举荐下,邑人从之者众,随师远航”。他们为发展祖国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下,福建历史上出现了一批名流,为历史文化增添了异彩。据《长乐县志》载:“首石山呜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之谶。至永乐壬辰,其山大呜,适三宝太监驻军十洋街,人物辏集,有如市焉。其年邑人马铎状元及第。戊戌首石又呜,邑人李骐亦状元及第”②2。由于郑和驻军十洋街,且“造舟于此”③3,使十洋成市,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读书蔚然成风,从而出现了马铎、李骐等状元。不但长乐如此,明代福建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状元,这种情况如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所说:“有明一代,吾闽登状元者十一人,闽县陈、陈谨,侯官翁正春,怀安龚用卿,长乐马铎、李骐,莆田林环、柯潜,永春庄际昌,长泰林震,建宁丁显。”④4明代福建11人状元中,除洪武时丁显、陈以外,其他9人都出现在永乐四年以后,这与郑和等人的影响关系密切。这11人状元,当时被称为“福建鼎甲”,其中马铎“廷试状元,名振天下”⑤5。马铎,永乐中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其著作有《梅岩集》等。他才气横溢,得到洪熙帝的赞许。他死后,大学士杨士奇“诔之,又志其墓”⑥6。李骐,永乐中乡试第一,举进士复第一,仕终翰林修撰,得到大学士杨荣的器重。他去世时,杨荣“为志其墓”⑦6。马铎、李骐“学而优则仕”。他们两人均官翰林。明朝翰林院官员,品位虽然不高,但由于为皇帝拟诏令,职权却很重。他们在职时,勤奋工作,为人坦率,有气节,政绩斐然。他们逝世时,分别受到明初“三杨”中杨士奇、杨荣的好评。据弘治时人陈潭记载:“长乐人才素为吾闽冠,先哲之茂德伟功,足为邦人劝者,具列乡贤祠。永乐间,陈君全榜眼第,马公铎、李公骐相继登状元第。自后,掇巍科跻,仕以儒术效于世者,后生相望。”⑧7在马铎、李骐等人的影响下,随后长乐读书成风,人才辈出。例如:谢杰,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曾经奉诏册封琉球。其著作有《北窗吟稿》、《虔台倭纂》、《使琉球录》和《杜律詹言》等。明代文学家谢肇淛,“生而奇颖,览辄成诵,九岁能属文”,是一位神童。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布政使⑨6。长期历仕,但“于学无所不窥,为文丰蔚轩霁,古文诗歌,早年传布江左”⑩6。其著作很多,除了文学之外,涉及历史、地理、仪制、释道、杂家等,如《文海披沙》、《史考》、《晋安艺文志》、《小草斋集》及《五杂组》等等。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曾兼署两江总督。他虽当官40年,但在“公余之暇,纲罗文献”(8),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富收藏,喜作笔记小说和研究金石文字,亦能诗,学识渊博。一生著作甚多,共有70余种,据《长乐县志》记载,其中主要的有《论语集注旁证》、(孟子集注旁证》、《三国志旁证》、(枢垣记略》、《文选旁证》、《退菴随笔》、《退菴诗存》、《归田琐记》、《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9)及《称谓录》等等。明清时人谢杰、谢肇淛、梁章钜等,他们虽然从政,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勤于撰述的学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马李等人的熏陶,据史书载:“长乐文风之盛,萌芽于唐,呈露于宋,而大阐于我明。”(10)“闽中人文渊薮,自考亭寄迹,而后理学辈出,下历有明以逮国朝,文章钜公,蟑联继起,彬彬称极盛焉。长乐虽藐尔弹丸,而人知笃学,文名科第,甲于他邑。”(7)明代长乐文化有长足的进步,到清代继续发展,士子专心好学,出现了“文名科第”名列福建前茅的新气象。谢杰、谢肇淛、梁章钜等遗留下来的著作,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明清时期,长乐文化的发展,是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息息相关的。不但长乐如此,福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莆田文化的兴盛就是一例证。据弘治《八闽通志》载:“莆之科目,肇于唐,盛于宋,而极盛于我朝,每科与试者,视闽居半,与计偕者,视解额恒得三之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联登者,后先继踵云云。”(11)《八闽通志》记载莆田士子在明代弘治以前科举时应考及中试的情况,反映了那时莆田文化蓬勃发展的状况,这与郑和在下西洋期间两次到过莆田的影响分不开。跟随郑和航海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们道经福建,传播了新的地理学知识。郑和的“航海地图”是第一部中国地理学上关于海洋地理的世界地图,而马欢等人的著作,也大大地增加了中国地理学界对于阿拉伯海、红海及东非洲一带的地理知识12。这对福建人学地理不能不产生良好的作用。张燮《东西洋考》,取材丰富,是明代后期有关历史、地理、经济、航海等方面知识之书。他在此书中记载郑和下西洋到过台湾。当时周起元认为,张燮“淹贯史籍,沈酣学海,将收千古之笔端,岂于耳目睹记失之,爰次《洋考》,用补前人所未备”(13)。可见张燮用力甚勤,此书价值之大,对研究明代对外关系和海外贸易,极为重要。何秋涛是一位卓识的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后,为了适应清政府内政外交的需要,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利益出发,将视线注意到中俄关系史上。他“以俄罗斯与中国壤地连接,宜有专书资考镜,始著《北徼汇编》六卷”。该书著于咸丰三年(1853年),随后增加到八十卷。呈送咸丰帝,帝“垂览其书。赐名《朔方备乘》”(14)。何秋涛《朔方备乘》是一部边疆史地的名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无论从空间和时间来看,都大大超过前人,堪称是边疆史研究中开拓新领域、开创新风气的一部成功之作。”(15)因而丰富了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爱国史学思潮的内容(16)。《朔方备乘》和《东西洋考》能够成为明清时期的名著,这和马欢等人的影响是有一定关系的。徐继畲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任福建布政使,随后任福建巡抚,又兼署浙闽总督。他任职期间,在民族救亡斗争的推动下撰写了《瀛环志略》一书,书中“总结南洋各地地位的变化,昔年是中国的藩属,如今已成为西方列强统治的范围和从事殖民活动的基地”(16),无不感叹地说:“中国之南洋,万岛环列,星罗棋布。……明初,遣太监郑和等航海招致之,来者益众。迨中叶以后,欧罗巴诸国东来,据各岛口岸,建立埔头,流通百货,于是诸岛之物产,充溢中华。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诸岛,闽广流寓,殆不下数十万人,则南洋者,亦七鲲珠崖之余壤,而欧罗巴之东道主也。”17徐氏用郑和下西洋开拓精神,唤起中国人民起来反抗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二基本前科:麻黄郑和先辈原是回教巨族,元朝时从西域迁往云南。他的祖父拜颜与父亲哈只都朝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笃信伊斯兰教。郑和船队中也有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如会稽马欢、西安哈三、泉州蒲和日等,都是虔诚的回教徒。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特地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史载:“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18)关于行香时举行典礼的形式,据清人记载:“行香之制,在于后魏,及江左齐梁间。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沫散行,谓之行香。”19郑和行香,其目的是祈求回教先贤“灵圣庇佑”,在那时可以使郑和一行人增加战胜海上险恶的勇气。同时加强了与所访问的亚非穆斯林国家的友谊。郑和奉永乐皇帝之敕而下西洋,在国内享有威望。他到泉州伊斯兰教圣墓行香,并立碑记,其影响所及,可谓深远。据清代嘉庆马建《重修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碑》载:“明永乐钦差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行香于此,蒙其庇佑,立碑记。我朝康熙年间福建汀、邵延等处总兵官陈有功,陆路提标左协中军游府陈美,乾隆癸卯、辛未(亥)孝廉郭拔萃、复必第等,相继修葺。迄今日久坍塌,募捐俸金,修建墓亭,悬扁于上,以昭灵爽,用答神庥。竣工行其事而为之记。”20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福建军事长官马建碑文中可见,郑和到泉州伊斯兰教圣墓行香后,对明清时期官员有一定影响。何乔远在《闽书》中对泉州灵山回教圣墓作了详细记载。此墓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未经修建,所以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到同治十年(1871年),福建地方官绅眼见圣墓日久坍塌,有的捐资重修、有的募捐俸金,再建墓亭,致使圣墓面貌焕然一新。同治十年,圣墓又遭“水旱兵燹”侵扰,提督福建全省陆路军务江长贵捐廉重修。明清时期官员对圣墓的记载、数次修建,这与郑和行香有直接关联,对伊斯兰教在福建继续传播起了一定作用。郑和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前述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曾经吸收穆斯林成员参加,当他们回到原来地区后,向各地伊斯兰教信徒宣传泉州灵山圣墓,提高了圣墓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因而许多穆斯林都以能到泉州灵山圣墓朝圣为荣,同时也为郑和船队访问伊斯兰教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郑和还信仰佛教。他曾受戒为佛教徒,法名福善。永乐元年(1403年),施财刻过《摩利支天经》,有姚广孝题记。因此,郑和有三宝太监的称号。郑和曾经在长乐重修南山寺与云门寺,进行了许多佛事话动。南山寺位于长乐县城南山,又称三峰塔寺、南山塔寺等。据乾隆《长乐县志》载:“南山三峰塔寺,在县西隅登高山,即塔坪山。宋崇宁间(1102—1106年),僧造小台讲经。后邑人林安上同僧就故址作庵。建炎间(1127—1130年),僧造浮屠七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太监郑和同僧重修,题其额曰‘三峰塔寺’”。(5)由此可见,南山寺创建于北宋崇宁之后,南山塔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永乐十一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在太平港停留期间,同佛教徒一起重修南山寺。同时郑和题南山寺扁额曰“三峰塔寺”。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又修建南山古寺,“南山塔寺,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殿堂禅室,弘胜旧观。今年春,仍往诸番舣舟兹港(太平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21)虽然这座古寺早在明代弘治时已废,但留下郑和的足迹。郑和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岁次乙未,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福建南山三峰塔寺流通供养”(22),为福建佛教徒学习佛经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永乐十一年,郑和重建云门寺。据方志记载:“云门寺,在洋屿云门山,……宋绍兴(1131—1162年)初,大慧宗杲禅师居山乐道处。嘉定间(1208—1224年),始建寺。明永乐中,太监郑和重建,有塑像、观音堂、弥陀岩、狮子岩,……妙喜庵十五奇。”23该寺历史悠久,是闽江口著名古刹。“永乐十年,郑和奉使西洋,统领舟师驻泊江左、光裕、沿江。和登云门山,重建云门寺。”(24)这是郑和游览云门山时重建的一座禅寺。雪峰寺,唐朝乾符年间(874—879年)建,至今有1110多年历史,是福建佛教史上规模巨大、有影响的一座著名禅林。其风景之优美是福建省其他佛寺难以比拟的。郑和下西洋出国之前曾经到过雪峰寺进行佛事活动,据记载:“永乐九年辛卯(1411年)镇守太监冯让舍财,住持洁庵映禅师重创佛殿、法堂、山门诸处,闽中诸大刹,雪峰首称巨丽,……殿前瓦塔二座,永乐中三宝太监自西洋携来置此。”(25)郑和把西洋国家具有艺术风格的瓦塔移值到雪峰寺来,为该寺锦上添花,提高了雪峰寺在国内外的地位。在郑和崇佛的影响下,福州西禅寺于“宣德二年(1427年)重建屡修,兹寺为侯官第一禅林”26。郑和在福建境内进行佛事活动,促进了佛教信仰在八闽的传播,从而促进了佛教文化在福建的发展。郑和与前代航行者一样信仰妈祖,是由于当时科学尚未发达,对海上没法揣测的各种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认为自然的力量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妈祖就成为郑和一行安身立命之神。郑和等人把七次下西洋的成就归功于妈祖神德,因而在出洋之前或安全归来后,在明朝首都南京、下西洋出发地点太仓、停留地点长乐及妈祖家乡湄洲岛等地修建庙宇。《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与《天妃灵应之记》碑,就是郑和船队奉祀妈祖的记录。在这里只写郑和在长乐崇奉妈祖的行动。长乐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近临闻名中外的湄洲妈祖神庙。长乐劳动人民有着悠久的航海优良传统,从宋代开始建立天妃宫,奉祀妈祖。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奏建长乐南山天妃宫,经朝廷批准,次年创建,据乾隆《长乐县志》记载:“天后宫在西关外花眉台,原在西隅南山之阳。……明永乐十年,太监郑和往征西洋,船泊太平港,因创焉,制甚(壮)丽。旁有三清殿为祝圣之所。崇祯十三年圮,知县夏允彝、乡绅马思裕重修。”(27)这是郑和下西洋在福建停留时创建的长乐南山天妃宫,是一座规制完整而壮丽的庙宇,“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此外,郑和还在文石天妃庙设祭开船。文石乡地处长乐县北部,为海港要冲。文石天妃庙“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太监郑和往西域取宝。厥后朝廷遣天使封琉球中山王,俱在此处设祭开船”(28)。郑和下西洋出发前,在此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求妈祖庇护船队航行安全。其祭祀情况从随后往琉球的册封船可知端倪。所乘之船,“舟后作黄屋二层,上安诏敕,尊君命也;中供天妃,顺民心也。”(28)“当琉球请封时,圣上命宣科臣二员,拜祀挂袍,登舟而往,倘至中流,风涛怒作,呼之即应,星降于帆上,悬耀如灯,顿使波恬怪伏。”(28)郑和船队随祭祀后即开行。至于郑和在莆田湄洲、惠安、泉州等地修建妈祖庙及祭祀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前拙文已经叙述(29),这里不再重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崇奉妈祖的行动,对妈祖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郑和一生“从事多方面的事业,便也崇拜多方面的神”(30)。他回族出身,信仰伊斯兰教,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处事不顺和身历艰险,自然寻求佛教庇护;一生主要从事航海事业,需要信仰妈祖,祈求顺利完成七下西洋的任务。郑和的多种宗教信仰,推进了福建宗教文化的发展。从郑和首次航海算起,距今已有590周年。他在福建的遗物饱经沧桑,剩下的廖廖无几,如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铜钟”、泉州“郑和行香碑”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手直接资料,可以修订补充史书记载中的某些失误与不足之处。“天妃灵应之记”碑,是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十一月,郑和等在福建长乐时,立于南山天妃宫的石碑,是现存有关郑和航海史的七方珍贵刻碑之一(31)。碑文明确记载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及前六次访问亚非国家与地区的状况,并褒扬了在航海过程中“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此碑自郑和等人撰立以后,至清代乾隆年间,随天后宫(天妃宫)朽坏,约有170年被淹没在荒地之中,无人问津。自1929年出土以后,立即引起国内外郑和研究学者的重视。郑和不但是伟大的航行家,也是一位工程建筑专家。他在长乐南山创建天妃宫、重修宋代南山寺,在天妃宫之左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是,这些宫、寺、殿与宋代南山塔组合成为南山建筑群体,蔚为壮观。郑和修建的建筑物因种种原因而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天妃灵应之记》碑文中,欣赏当时“画栋连云,如翚如翼。且有青松翠竹,掩映左右,神安人悦,诚胜境”的雄伟景观。但从中可以吸取精华,再建长乐南山游览区,展现那时郑和修建的建筑群体,为福建对外开放增添一个旅游胜地。“郑和铜钟’,1981年春在南平市发现。这口钟上部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字样;下部铭文分五组,共54字:“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32据祝允明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由南京龙湾启程,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太平港,当年十二月九日由五虎门出海,其间在长乐停泊有9个多月之久。这口铜钟铸造于宣德六年五月,郑和等人正在长乐。又据“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载:“今年(宣德六年)春,仍往诸番,舣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妆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上述资料证实,郑和等是为供奉三清宝殿而铸造铜钟,其目的是祈求第七次下西洋往返平安。“郑和行香碑”立在泉州东门外灵山圣墓柱廊西侧。自1928年张星烺发表《泉州访古记》一文,对此碑内容作了介绍以后,这块碑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首先把它应用到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是冯承钧。“他于1934年九月发表的‘伯希和撰《郑和下西洋考》序’一文第一次引证了这一史料,为在此之前的国内外学者考证郑和下西洋所未及。此后,它便成了不少学者引之为探讨郑和奉使年月的一条重要史料。”31“郑和行香碑”与“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铜钟”一样,是郑和下西洋在福建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文物,是祖国其他省区所没有的具有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遗产。这些文物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也为福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锦上添花。四为各地做贡献随郑和下西洋后,福建人到南洋地区不断增加,分布在印尼、婆罗(文莱)、暹罗、吕宋等地,而成为当地华侨,使福建文化对该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福建华侨带去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与当地人民一起从事开发工作,对南洋地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把中国的种稻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使今日的东南亚一些地区成为世界产米之区”(33);还为印尼引进茶种,据记载,“噶罗巴,近来学种闽茶,味颇不恶”(17),丰富了当地人民的饮食生活。万历时,婆罗国王为闽人,相传是随从郑和南移华侨的后裔(34)。可见,福建人留居在那里的不少,才有机会被推为国王。当时南洋各地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常常吸收了一些“粗通文墨,略知经史”的华人知识分子为他们服务。有的作了官,有的担任了幕客一类的工作,有的在通贡时充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