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_第1页
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_第2页
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_第3页
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_第4页
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氏新小绥螨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巴氏新额尔是优良的防病毒药物之一,由于其短的发育历期、低的自然死亡率、高的产前率和高的扩散能力,已被视为首选的防病毒药物之一。巴氏新小绥螨在欧洲和美国最为普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西、福建、湖南、云南和河北等省市。该螨常栖息于柑桔、番木瓜和黄花蒿等植物上及贮藏物中,食性较广,天然猎物有叶螨、粉螨和蓟马等。近年来国内成功研究出巴氏新小绥螨规模化饲养技术,并将其用于果园柑桔全爪螨的防治。1巴氏新小绥花粉模式性别间巴氏新小绥螨属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tiformes),革螨亚目(Gamasida)、植绥螨科(Phytoseiidae),小新绥螨属(Neoseiulus)。自1948年被定名以来,其学名和分类地位经历了几次变化,曾使用过以下学名:NeoseiulusbarkeriHughes,TyphlodromusbarkeriNesbitt,AmblyseiusbarkeriAthias-Henriot,Amblyseius(Amblyseius)barkeri,Amblyseiusbarkeri(Hughes),AmblyseiusmckenzieiSchusteretPritchard。国外文献引用本种常用NeoseiulusbarkeriHughes,同时也用AmblyseiusmckenzieiSchusteretPritchard。Ragusa等在1983年的研究和Chant等在2003年的研究都认为二者系同物异名。目前,巴氏新小绥螨模式标本收藏于英国。巴氏新小绥螨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截止到2004年,英国、中国、法国、斯里兰卡、日本、美国、荷兰、泰国、阿尔及利亚和以色列等均有报道分布。2生物学特征巴氏新小绥螨存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发育阶段,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因食物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1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巴氏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重要因素。Bonde研究发现,巴氏新小绥螨在25℃、相对湿度75%~95%的实验室条件下,取食烟蓟马,卵、幼螨和若螨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2、0.8和3.2天,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3.1%;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后期分别为2.1、20.3和1.3天。夏斌等报道,巴氏新小绥螨在相对湿度85%条件下,取食椭圆食粉螨,16、20、24、28和32℃条件下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7.51、11.66、7.86、5.82和4.98天;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7和111.1℃;产卵前期、产卵后期以及雌虫寿命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4℃产卵期最高为20.4天;交配过的雌虫在20、24、28和32℃的产卵量分别为0.7、1.5、1.6和1.5粒/天,16℃不产卵;28℃时的繁殖力(30.9粒/每雌)和内禀增长率(rm=0.166)均最高。王珂等研究巴氏新小绥螨以椭圆食粉螨为猎物,在相对湿度75%时,16~28℃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世代历期为14.99~5.53天,但在30~35℃范围内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稍有延长。Shahriar等报道,巴氏新小绥螨取食二斑叶螨,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15、20、25、27、30、35和37℃条件下雌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6.59、14.43、6.32、5.64、4.59、3.98和4.67天,15~35℃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7℃时有所下降。温度对巴氏新小绥螨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在16~32℃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成螨寿命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6℃时寿命为48.10天,32℃时寿命仅为20.52天。巴氏新小绥螨在16℃时不产卵,可能进入了生殖滞育状态。2.2巴氏新小绥花粉的食性巴氏新小绥螨的天然食物有叶螨、粉螨和蓟马等,在缺乏猎物时还可取食花粉,常栖息在番木瓜、水稻、杧果和黄花蒿等植物上,亦出现于室内及贮藏食品上。正由于巴氏新小绥螨具有广泛的捕食范围,因此许多天敌工作者致力于巴氏新小绥螨的应用研究,并在防治温室作物害虫———蓟马上取得了成功。不同的食物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生殖力差异很大。同在25℃室内饲养,以腐食酪螨为食的巴氏新小绥螨卵期为1.8天,幼螨期为0.7天,若螨期为4.3天,总未成熟期为6.8天,以刺足根螨为食则无法发育到成螨。以二斑叶螨为猎物,巴氏新小绥螨的产卵量和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二斑叶螨数量增加到40头时,产卵量和捕食量分别为1.96粒/天和20.96头/天;随猎物密度的增加,巴氏新小绥螨的性比不断变化,雌性比例增大。Momen研究发现,巴氏新小绥螨以蓖麻和枣椰树花粉交替为食物时不能完成世代发育;雌成虫对二斑叶螨和另外一种瘿螨EriophyesdioscoridisSoliman的日捕食量分别为17和102头;以瘿螨为食时每雌日产卵量为1.3粒,以二斑叶螨为食时日产卵量为1.9粒。Gotoh等研究发现,供试23种捕食螨在25℃时的内禀增长率(rm)在0.030~0.465之间,巴氏新小绥螨的rm位列中间。Faten等研究发现,以地中海粉螟卵为食时,与T.balanitesEl-Badry和A.zaheriYousefetElBorolossy相比,巴氏新小绥螨的发育速率和产卵率更高,产卵率为50.4粒/雌,世代周期为24.65~25.03天,后代中雌雄比为0.69。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因自身发育状态和猎物虫态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温度(24±0.5)℃、相对湿度85%时,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雄成螨和若螨对椭圆食粉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II型;在同一温度下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比若螨和雄成螨要大,雌成螨具有较高的捕食效能。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柑桔全爪螨的幼螨和若螨都是嗜食性的,并且对幼螨的选择系数(2.12)大于若螨(1.44)。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柑桔全爪螨的卵和成螨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8和0.16。2.3ph值的多样性气候较冷地区,巴氏新小绥螨以滞育成螨越冬,雄性和未成熟期个体在冬季前死亡。在亚热带地区是以滞育和未滞育雌螨越冬。在纬度更低的地区,冬季有多个发育期能活动。滞育有种内差异,分布于不同纬度的同种地理品系有不同的滞育率。在寒冷地区,越冬死亡率估计高达80%~90%。冬季高死亡率是影响植绥螨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巴氏新小绥螨产生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及相应的温度范围,以用于打破滞育或培育无滞育品系,适应冬天温室大棚的蔬菜生产,或诱导滞育用于贮藏和运输。Yvonne等发现,在光周期为光照10小时(23℃)/黑暗14小时(16℃)的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的滞育率为70%。Houten等研究发现,在光照10小时(23℃)/黑暗14小时(16℃)的短光照条件下,经过6代驯化,巴氏新小绥螨的滞育率从60%降到0。3人工饲养和农村使用3.1替代昆虫繁殖法一是自然猎物繁殖法,即利用捕食螨的天然猎物如叶螨等小型昆虫进行饲养。这种方法适合那些专食性较强的捕食螨,基本思路是按照寄主植物-猎物(寄主)-天敌的模式进行。目前常用的有袋栽法和大田繁殖法,技术性较强,要掌握采收期,否则叶片上叶螨数量减少后捕食螨容易外迁。早期以自然猎物饲养捕食螨多采用盆养方法,多适用于对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观察,有时许多猎物寄主植物的叶片不能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此法的应用受到限制。Jacques和Concrsd在实践中通过将植物叶片供养在含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二是人工饲料繁殖法,即以不同营养成分的化学物质配制成适合捕食螨取食的食料,然后进行饲养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巴氏新小绥螨上的应用较少,且室内非天然食料上饲养的捕食螨在田间的作用难以预测。三是替代猎物繁殖法。Ramakers用麦麸作为原始饲料,饲喂粉螨作为巴氏新小绥螨的替代食物取得成功。捕食螨作为害螨以及其他小型昆虫生物防治剂大规模饲养时,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是由于病原体的存在。Beerling等在温度22℃、相对湿度90%条件下,以粉螨和麦麸等混合为饲料研究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的微孢子虫病时发现,此条件下利于真菌生长,易于滋生3种类型的孢子,捕食螨行动缓慢,虫体浮肿,体色发白。经过多年探索,李爱华等研制成功了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的人工饲料配方及其大量繁殖方法,实现大批量、工厂化生产巴氏新小绥螨。将培养料盛入孵化器中,接入粉螨种源,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培养到每克500头粉螨后,接入巴氏新小绥螨,粉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投放比≥500,当每克养料中巴氏新小绥螨数量达到60~80头后即包装成产品。替代猎物繁殖法与人工饲料繁殖法相似,缺点是室内非天然食料上饲养的捕食螨在田间的作用难以预测,但就捕食者-猎物的联系性上而言,风险较低。四是花粉饲养法。利用花粉饲养捕食螨,需要筛选合适的植物花粉才能得到最佳饲养效果。Dindo等应用植物花粉对巴氏新小绥螨进行饲养试验,但未获成功。在温度25℃、相对湿度72%、光周期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条件下,油菜花粉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历期分别为0.98、3.23、4.30天,幼螨发育到成螨共需8.52天,存活率为83.33%,雌虫不产卵;丝瓜花粉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分别为2.55、0.97、2.38、2.07、3.20和11.17天,平均每头雌螨日产卵量1.78粒,总产卵量58.60粒,产卵持续时间33.53天,无不产卵个体;取食丝瓜花粉的巴氏新小绥螨种群平均世代周期30.139天,内禀增长率rm为0.109,丝瓜花粉比油菜花粉更适合饲养、繁殖巴氏新小绥螨。利用花粉饲养的优点有花粉来源广、量大、易收集、贮藏期长、成本低,缺点是花粉易发生霉变。用麦麸和粉螨等饲料饲养巴氏新小绥螨时,可以将天敌和猎物包装在一起进行运输或应用。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以任何虫态进行包装。运输时的包装形式,可以采用容器散装、蜡纸袋小包装或直接用田间释放器来包装。李爱华等研究对比选用纸杯(一次性纸杯挤扁杯口黏合而成)、覆膜纸袋、塑料瓶、牛皮纸袋、PE塑料袋(对照)作为释放器进行田间释放试验,纸杯释放器具有材料环保、无污染、透气性好、防雨、轻巧、便于生产和运输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适宜工厂化大规模生产。3.2巴氏新小绥蛛的释放捕食螨田间释放技术是影响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田间虫口情况,发展了两种田间释放策略:淹没式释放策略和接种式释放策略。在田间害螨虫口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淹没式释放策略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但需要释放大量的捕食螨,该策略在巴氏新小绥螨上的运用尚未见报道。接种式释放每次释放所需捕食螨数量少,但需要多次释放,该策略在巴氏新小绥螨上的研究较多。在温室黄瓜上,以40~300头/m2的密度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来控制棉蓟马,在整个生长季节,7个温室中有6个能把棉蓟马密度控制在15头/叶以下,另一个温室中能把蓟马的数量控制在25头/叶以下。Hessein等在研究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防治菊花上的西花蓟马时,对照的西花蓟马在最后一周迅速增长到39.68头/株,各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沙田柚果园中每株成年沙田柚树上释放3~4盒(每盒含巴氏新小绥螨600头以上)巴氏新小绥螨,可有效控制柑桔全爪螨的为害,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江西安远县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树龄5~7年的果园,适当留草,4—5月每株挂巴氏新小绥螨1袋(600头以上),放螨后25~35天,巴氏新小绥螨数量最多,并开始持续控制柑桔全爪螨,控制期长达90天以上。Hoy等在田间释放巴氏新小绥螨防治卷心菜棉蓟马的试验表明,在蓟马密度较小时释放效果更好。为提高巴氏新小绥螨在田间建立种群的能力,Bunting公司对巴氏新小绥螨的释放体系进行了改进。其中,包括应用一种多孔的蜡质小封袋,里面装有巴氏新小绥螨及其猎物和饲养猎物的饲料。这种释放方法与撒施法和喷雾法相比具有的优点:仅用一个释放袋即可实现连续多次释放的目的。据调查释放袋放置在田间8周后,仍有巴氏新小绥螨的若螨或成螨爬出释放袋。在防治大田作物害虫中,虽然应以生物防治为主,但有时不可避免的要应用化学农药。为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试图培育抗药性天敌或寻找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药剂。丁清龙等的研究表明,9种常用杀菌剂中25%咪鲜胺700倍液、500倍液和300倍液均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性都很大(校正死亡率在98%以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和90%链·土可溶性粉剂、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等8个杀菌剂各浓度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性均很小(校正死亡率在20%以下);除草剂中,10%草甘膦水剂20倍液、40液倍和60倍液以及41%草甘膦异丙草胺盐水剂80倍液、160倍液和240倍液均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性均很小(校正死亡率在10%以下),20%百草枯水剂80倍液、160倍液和240倍液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性都很大(校正死亡率都为99%)。何益民等研究发现,在室温下,57%炔螨特乳油、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