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高-频-电-疗-法_第1页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_第2页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_第3页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_第4页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电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目录致谢高频电疗法目录(一)定义与分类

频率lOOkHz~300000MHz

,波长为3000m~1mm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

应用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frequencyelectrotherapy)。

一、基本知识医用高频电疗法疗法名称波长频率共鸣为花疗法2000-300m150-1000kHz中波疗法184m1.63MHz短波疗法22.12m11.06m13.56MHz27.12MHz超短波疗法7.37m6.00m40.68MHz50.00MHz分米波疗法69cm33cm433.92MHz915MHz厘米波疗法12.24cm2450MHz毫米波疗法8mm37.5GHz(二)电学基础1.电场2.磁场3.电磁场4.电磁波5.振荡电流:凡电流的强度与电压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等幅振荡电流减幅振荡电流脉冲等幅振荡电流脉冲减幅振荡电流6.波速、波长与频率

v=λf=3×108m/s

波长与频率呈反比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7.电流、电阻、电压与功率电流强度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三)物理学特性1.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f>10MHZ,因而刺激肌肉周期<0.01ms过短,不产生兴奋,且连续多个周期也不引起兴奋收缩反应。2.无电解、电泳、电渗作用——正弦交流电3.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4.热效应明显5.对皮肤无刺激,但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6.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导体——传导电流(四)主要作用机制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无极分子电介质极化偶极子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一)温热效应1.机制:任何形式的电能都能转变为热能(1)欧姆耗损产热(2)介质耗损产热(3)共振吸收产热热性质:内源热(五)生理与治疗作用内源热与外源热特性比较指标内源热外源热热的成因组织吸收电能后转变为热能通过在体外的热源辐射将组织加热作用深度作用较深作用表浅均匀度较均匀皮肤温度高,深部组织热作用显著减弱热量调节随机器输出功率可以调节辐射源功率固定,不能调节选择性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不同组织无2.治疗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消炎作用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降低肌肉张力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加速组织生长修复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使组织修复生长。提高免疫力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治疗肿瘤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有治癌作用,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又称高频电磁震荡效应。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2.非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1)植物神经加速生长(2)神经纤维再生加快(3)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的发展,促使病灶(晚期病灶)早日成熟(六)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接触2.电容场法: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超短波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磁感应,感受涡流。短波4.辐射场法:微波(七)安全与防护1、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措施操作的安全要求P3702、辐射防护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可逆性2.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辐射源的情况:频率、波形、距离、操作方法环境的情况:金属物、温度受辐射者的情况3.有关辐射的卫生标准

4.辐射的防护措施环境设施的防护高频电辐射源的防护操作人员的防护目录第二节短波疗法目录(一)定义: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因短波疗法主要温热效应,常称为短波透热疗法。常用波长频率:22m(13.56MHz)11m(27.12MHz)常用波型:等幅连续正弦波波长:100m-10m等幅脉冲正弦波(二)作用机制1.电感场法—电缆法、线圈法产热量公式:Q=kf2u2H2/R

上式中Q-产热量,K-常数,f-电流频率,H-磁场强度,u—组织导磁系数,R-组织电阻率涡电流—传导电流

欧姆耗损产热产热大小的因素:1.组织R值的大小水R值较小,含水量高的组织产热较多2.离电缆的远近较近的产热多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1)对血管的作用①中等剂量—毛细血管先短暂收缩,继而出现持久扩张,血流增快,血管通透性增强,改善血循环。②剂量过大—血管麻痹,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三)、治疗作用(2)对N-M的作用①小剂量—降低N兴奋性——镇静、止痛作用②中剂量—加速生长③大剂量—抑制生长(3)对内脏器官的作用①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②增强胆汁的分泌③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④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其分泌功能(4)对细胞免疫的作用——消炎、消肿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②利于炎症控制(5)对恶性肿瘤的作用可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阻滞其修复。但大功率使用容易产生皮下脂肪硬节。

1.电极有三种电缆电极—柔软粗电缆,短波电流通过电缆时电缆周围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人体。

(四)、治疗技术电容电极涡流电极

涡流电极为较新型的电极,多用于波长11.06m的短波治疗机。涡流电极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螺旋状金属管线圈,线圈两端连接一个电容器,两者构成谐振电路,减弱了电场作用,使之主要输出磁场。

电缆与皮肤之间应距离1-2cm,其间垫以毡垫、棉垫等衬垫物,不得使电缆直接贴近皮肤电缆盘绕后其两端留出的长度应相等2.操作程序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大于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以固定夹固定或垫以衬垫物(如:毡垫、棉垫等),以免电缆过近时形成圈间电容,电流通过圈间电容而减弱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2)盘状(或鼓状)电极操作法移动支架,使盘状(或鼓状)电极对准治疗部位。电极与治疗部位皮肤之间距离l-2cm,可以空气为距离,亦可垫以隔垫物(3)涡流电极操作法:移动支架,使涡流电极对准治疗部位涡流电极可直接贴在皮肤上。将电缆或电极的插头插入治疗机的输出插孔内,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后,接通高压,调节调谐钮,同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使之符合治疗需要。调节定时器。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依次关闭输出、高压及电源。取下患者身上的电缆或电极和衬垫物。(五)治疗剂量及疗程I级剂量:为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疾病。II级剂量:为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疾病。III级剂量:为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IV级剂量:为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肿瘤。

(六)、临床应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内科: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外科:肌炎,肌痛,扭挫伤,肩周炎,关节炎,术后粘连等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神经科: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脊髓炎。禁忌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结核,妊娠,心肺功能不全,植入心脏起搏器目录第三节超短波疗法目录1.定义:用λ=10-1m,f=30-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治疗疾病称超短波疗法。2.物理特性:λ=7.37mf=40.08MHZ

λ=6m,f=50MHZ输出功率:200-300W(大型超短波治疗机)40W(五官科用超短波治疗机)输出波型:等幅连续正弦波、等幅脉冲正弦波一般治疗多用电容场法。概念与物理特性在一定电流强度、频率、时间的作用下,组织导电率与介电常数小的产热高。J—电流强度g—组织导电率ε—介电常数F—电流频率t—作用时间3.生物物理学特征(1)热效应

肝脏、肾、肌肉ε差别不大—热分布较均匀脂肪ε小,脂肪产热高、散热差。脂肪与肌肉温度升高比例为4.4:1

“脂肪过热”现象(2)非热效应有学者认为超短波的非热效应是高频震荡作用的结果,组织的理化特性发生改变。机制尚不太清楚动物实验发现:周围神经再生加快、免疫功能和白细胞吞噬功能、急性炎症过程发生逆转给犬放血造成失血性贫血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方法超短波无热量超短波热量热辐射第3天Hb和RBC升高无无第2周血液成分恢复到放血前水平无无第3周Hb和RBC比放血前更高无无(1)对血管、心脏的作用①血管毛细血管短时间收缩后呈持久扩张

大剂量:血管麻痹,出血,淤血②心脏治疗剂量:无明显作用大剂量:HR4.生理及治疗作用(2)对NS的作用

①外周N:中小剂量加速受损运动神经再生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大剂量抑制再生。②CNS: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CNS抑制现象对自主神经紊乱者有调节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①中小剂量—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体内球蛋白,抗体及补体增多。②大剂量—抑制(4)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48小时后恢复至原有水平

(5)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①缓解胃肠痉挛,增强黏膜的血流,改善吸收和分泌的功能②作用于肝、胆、增强胆汁的分泌,增强其解毒功能③作用于肺部,使肺血管扩张,改善肺功能④作用肾脏,使肾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利尿。(6)对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①中小剂量(无热、微热)——血细胞总数↑②大剂量——外周血细胞↓(7)新陈代谢的作用:①小剂量——刺激组织新陈代谢,修复和肉芽组织生长②大剂量——起抑制破坏作用(8)对结缔组织作用

小剂量促进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再生的作用,故能加速创伤愈合。(9)对恶性肿瘤的作用大剂量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0)对炎症的治疗作用:①对急性化脓性炎症疗效好——用小剂量治疗②使炎症部位的神经兴奋性↓,达到镇痛作用③血管扩张,改善血循,血管通透性↑,组织营养改善④内皮细胞功能↑,WBC和MP的吞噬作用↑,炎症局限⑤有明显的脱水作用,消除组织水肿和酸中毒,减少炎症渗出5.治疗技术与方法(1)操作方法:①体位②选择电极——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积,包括周围的健康组织。③电极放置法:1)对置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注意事项:A.两电极之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B.电极与治疗部位保持一定距离,电极间电力线分散均匀,作用深。a)小功率:浅作用时,间隙0.5-1cm,深作用时间隙2-3cm;b)大功率:浅作用时,间隙3-4cm,深作用时间5-6cm。间隙小作用表浅间隙大作用加深间隙不等作用集中在间隙小的部位作用集中在小电极上C.两电极与皮肤作用的距离相等。D.治疗部位表面呈斜面时,应使电极与之平衡。E.表面凹凸不平治疗时,电力线易平于隆突部位。F.两电极大小应相等,否则小电极集中内力侧可用小电极治疗患处。G.两肢体治疗时,骨突处衬以衬垫,以免电力线集中于骨突处。凹凸不平的表面电极间隙小作用集中于隆突处骨突处垫以衬垫电力线作用均匀2)并置——电力线分散作用较浅注意事项:A.电极与皮肤间隙不宜过大,以免电力线向空间散。B.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电极的直径,电极距离越大越分散,影响作用的强度深度。3)交叉法4)单极法——作用范围小而表浅,只限于电极下中央部位的表浅组织且大量电磁波散向周围,(电磁波的环境污染。(2)治疗剂量影响剂量的因素:A.电极面积B.电极与皮肤间适当距离C.作用时间D.输出强度适应症:①外科——皮肤及皮肤组织、软组织、淋巴血管炎、关节炎、脊髓炎、挫伤、冻伤、阑尾脓肿、术后感染②内科——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溃疡急性肾衰③儿科——支气管炎、肺炎6、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