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6(人教版)_第1页
《地球的圈层》6(人教版)_第2页
《地球的圈层》6(人教版)_第3页
《地球的圈层》6(人教版)_第4页
《地球的圈层》6(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知识重点:1.地球的各圈层结构、特征、划分。2.内部圈层的界线、物理性状。3.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情况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地壳元素:(90多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那家美)地壳厚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特点地幔主要物质为硅酸盐类矿物,由于压力大和温度高的原因。有一定的熔融状态。但不属于液态,是固体。◆地幔顶部比较坚硬,和地壳一起组成岩石圈。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地核:由铁,镍组成外核,成液态(流动)可能是地磁场产生的原因内核,一般认为成固态地壳地幔地核外核内核上地幔下地幔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的速度变化。地震波:横波

纵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横波快。讨论:如何划分界线提示:1.横波与纵波比较2.速度的变化(转折点)1.横波在2900千米处,消失了说明这里的物质不能传播横波,这以下是液体(液态物质).这个界线就是古登堡面.2.从地表往下,有一小段距离,地震波速度没有变化,从莫霍面开始传播速度突然加快,而且是一直增加.3.地核内纵波速度有一处突然的增加,说明物质有变化,液态变为固态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等大气层的厚度:2000~3000千米大气圈大气组成成分: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元素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氨基酸,蛋白质)氧气维持生物生命活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条件(凝结核)固体杂质水圈三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位置: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虽然水圈里有气体而大气圈里也有水气。但总得来看还算是泾渭分明。而水和大气又无孔不入的渗透到岩石圈里地球的骄傲——生命,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牢牢的整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绿色植物)改造原始大气,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加。改造大气成分生物改造岩石圈,形成土壤小结: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自的物质特征,界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