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混凝澄清法-41-概述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混凝澄清法-41-概述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混凝澄清法-41-概述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混凝澄清法-41-概述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混凝澄清法-41-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概述一、胶体颗粒的基本性质①水处理中常见胶体:粘土颗粒(对于d<4μm),大部分细菌(0.2~80nm),病毒(10~300nm),蛋白质。②稳定性:胶体颗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的性质。③憎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或介于两者之间。④对憎水性胶体,其稳定性可用双电层结构来说明。对于亲水性胶体,其稳定性主要由于它所吸附的大量水分子所构成的水壳来说明。§4-1概述一、胶体颗粒的基本性质②稳定性:胶体颗粒在1§4-1概述二、(憎水性)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1.颗粒表面电荷的产生水中胶体表面都带有电荷,在一般水质中,粘土、细菌、病毒等都是带负电的胶体。而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等微晶体都是带正电的胶体,其表面电荷的产生有如下四个机理:②极难溶的离子型晶体与它溶解下来的离子产物之间有一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由溶度积来确定),这使得晶体表面有了一定符号的电荷。铁、铝、氢、氧化物颗粒表面电荷可以是依此机理产生的。由于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解沉淀反应与溶液pH值有关,因此,这类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势受pH控制;①固相表面对水中某种离子的特异吸附;§4-1概述二、(憎水性)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2§4-1概述以上四个机理不是截然可分的,不同情况下由其中一个或几个机理起作用。③颗粒表面离子化能团的离解,特别是高分子有机物因其极性能团的酸碱离解而使表面带上电荷;(受pH控制)(如蛋白质:COOH–R–NH2)④某些离子型晶体(结晶物质)的Schottky缺陷在晶体表面产生过量的阳或阴离子,而在其表面呈带正电或负电。(粘土及其它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的表面电荷成因)§4-1概述以上四个机理不是截然可分的,不同情况下由其中3§4-1概述2.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胶核荷电示意图§4-1概述2.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核荷电示意图4电位离子反离子扩散层胶团边界滑动面胶粒吸附层胶核ξ电位Ψ电位P46,4-1式入手分析影响zeta电位的因素。电位离子反离子扩散层胶团边界滑动面胶粒吸附层胶核ξ电位Ψ电位5§4-1概述0斥力引力中心距d势能峰胶体的动能:1.5kT,布朗运动势能峰:数百至数千kT§4-1概述0斥力引力中心距d势能峰胶体的动能:1.5k60斥力引力d三、胶体的脱稳及凝聚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吸附桥联、沉淀网捕。0斥力引力d三、胶体的脱稳及凝聚70斥力引力d0斥力引力d80斥力引力d0斥力引力d9§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一、水处理中混凝过程的特点1.水处理中要求颗粒尽快长大到一定的粒度,以便在沉淀设备中能除掉。因此,对粒度和沉淀时间有严格要求。2.水处理中絮凝的颗粒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①水中原有颗粒,包括粘土、细菌、病毒、腐植酸及蛋白质等(原生颗粒)。②水中投加传统无机混凝剂所产生的颗粒(次生颗粒)。③有机高分子絮凝剂。3.基于水处理中絮凝的颗粒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的特点,在水处理中往往由于有机和无机混凝剂的使用,使得水处理中的混凝机理更为复杂。§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一、水处理中混凝过程的特点2.水10§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二、常用混凝剂以铝盐为例,说明其作用机理。当Al2(SO4)3配制为10~20%溶液使用时,pH≈4,发生下列离解反应:

当其投加到水中后,发生如下水解反应,水的pH也随之改变:

式中n=1~6,特别当n=3时,水中产生中性的结晶胶体,对应pH为5~8。

§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二、常用混凝剂当其投加到水中后11§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

同时,还在水解过程中产生许多聚合离子,这是由于羟基架桥作用而产生。其最简单的形式是:OHOH在水解过程中会形成无数的其它聚合离子,某些经研究认为存在可能性极大而受到重视,

等。§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同时,还在水解12§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水处理中铝盐适用的pH范围为6~8.5,以Al2(SO4)3·14H2O计的投量为:混凝+过滤10~100mg/L,直接过滤0.5~5mg/L。铁盐与铝盐有相似的水解过程。适用pH范围6~8.5,以FeCl3计投量为:混凝+过滤7~70mg/L,直接过滤0.5~5mg/L。§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水处理中铝盐适用的pH范围为6~13§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三、加药混合与絮凝池的设计混凝单元操作中的加药混合是通过迅速搅拌达到混凝剂与颗粒物质的充分接触,其平均速度梯度值与混凝剂的凝聚机理有密切相关。对于沉淀网捕过程而言,快速混合并不十分重要。对于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混凝剂应在0.1s左右达到充分混合,在此,值的确定就十分重要。混合:

反应:

t=10~30st=15~30min§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三、加药混合与絮凝池的设计混合:14§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可用·t间接表示在时间t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值在104~105之间则可认为符合混合、反应的要求。以上参数是借鉴给水处理之值。实际废水处理时,若有必要,还应进行试验进一步确定混合、反应所需之·t。常用混凝剂:凝聚剂:PAC、PFS、AS、FC等絮凝剂:PAM、SiO2水解物、天然高分子物等§4-2胶体的脱稳及凝聚可用·t间接表示在时间t内颗15§4-3澄清池水处理中,常规的混凝处理工艺过程为(混合、反应、分离):①混凝+沉淀②混凝+沉淀+过滤澄清池是在该池中同时完成混合反应、絮体沉降过程。包括:混合室、反应室、导流室、分离室四个功能区。§4-3澄清池澄清池是在该池中同时完成混合反应、絮体沉降16本章小结:1.基本概念①胶体②混凝2.重点①基本概念②胶体脱稳机理3.难点①胶体双电层结构②混凝机理③混凝所需要的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