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前景_第1页
冬奥会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前景_第2页
冬奥会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前景_第3页
冬奥会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前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奥会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前景

冬季运动在实现中国体育综合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体育强国,冬季体育必须与夏季体育项目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许多学者、研究人员、教练员、管理者和冰雪运动爱好者从训练与监控[2,3,4,5,6,7,8,9,10,11]、营养与恢复、人才培养与管理[14,15,16,17,18,19]、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历经几代冰雪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跻身冬奥会金牌前8名行列。随着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落下帷幕,冰雪项目新的世界格局也呈现在世人面前。认识、剖析世界冬季体育项目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是制定我国冬季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只有把握住冰雪运动前进的主流与方向,才能调整好战略布局与发展策略,实现我国冰雪运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缩小与世界冰雪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使我国早日跻身世界冰雪体育强国之列。1冬季协会项目的定义和参与国和地区的趋势正在逐渐改善1.1比赛项目突破小项新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的第1届冬奥运会至1936年德国举办的加米施-帕滕基兴第4届冬奥运会比赛项目仅设置了十几个;1960年美国第8届斯阔谷冬奥会比赛项目还不到30个;1980年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始,比赛项目才突破30个小项大关,增加到38个;1988年第15届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竞赛项目突破40个小项大关;1992年第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比赛项目突破50个小项大关。与夏季奥运会相比,由于其比赛项目过少,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团官员、各种媒体或媒体记者都相对较少,导致冬奥会的传播力度、公众吸引度和国际关注度等都远远低于夏季奥运会,严重制约了冬奥会的影响力。笔者认为1994年的第17届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是一个重要标志的开始,冬奥会竞赛项目增加到61个小项,从此以后每届的冬奥会都积极增加比赛项目,到2010年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比赛项目增加到86个小项(表1),与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相比竞赛项目增加了41%。1.2对冬奥会参与主体地区以及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随着冬奥会比赛项目的逐届增加,冬奥会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也愈来愈高。冬奥会影响力的增长,加入到冬奥会大家庭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也越来越多。如,从1998年第18届日本长野冬奥会的72个参赛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的86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表2),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9.44%;参赛运动员从2176名增加到2632名,增加了20.96%。目前,冬奥会已经缩小了与夏季奥运会的差距,成为展示参赛国冰雪体育水平、文化修养、精神面貌和经济实力,以及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世界大舞台。2冷冻运动的强国逐渐保持其强大的地位2.1金牌黑社区所占的位置虽然近几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参加的国家、地区和运动员在不断增加(表1、2),但始终是20%左右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占据金牌榜的位置,30%左右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囊括所有金、银和铜牌(表3)。可以说除少数国家外,传统的冰雪运动强国依然保持着强势地位。2.2欧洲对冰酒发展的能力现代冰雪运动发源于欧洲,从冬奥会诞生到目前为止欧洲国家一直主宰着冬奥赛场。从我们对第18~21届冬奥会欧美亚获奖统计结果显示(表4),欧洲国家获得金牌的比率在逐渐下降,从第18届冬奥会占金牌的71%,降到第21届冬奥会的60%,下降了10%;获得奖牌的比率从第18届的73.66%,降到第21届冬奥会的65.57%,下降了8.09%,欧洲国家获得金牌、奖牌的能力呈现出滞涨或下降的趋势。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是世界上冰雪运动开展得比较广泛的地区,北美冰球联赛更是享誉世界,其冰雪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历届的冬奥会比赛中都曾跻身奖牌榜。因此,欧洲国家在冬奥会失去的金牌、奖牌份额被美国、加拿大刮分的份额较大,亚洲的中国、韩国仅获取了一小部分份额。2.3俄罗斯-中国欧洲国家冰雪运动的整体实力较强,在冬奥会中欧洲国家获得金牌的比率始终占据头把交椅(表4),但第21届冬奥会上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成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跌出十强(表5)。俄罗斯在1994年第17届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单独组队,即以11金、8银、4铜勇夺金牌榜首位和奖牌榜第3位;第18~20届冬奥会亦保持金牌榜前5名;本届冬奥会仅获3金,位居金牌榜第11位,其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究其成绩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废除、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外流等等。不管下届索契冬奥会举办国俄罗斯的表现如何,俄罗斯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引以为戒,避免这种现象在我们身上重演。续表3冬奥会表现国际金融总体划分为进一步分析冰雪运动强国之间的实力关系,我们人为地将冬奥会获9枚以上金牌的国家划分为第1集团,将冬奥会获8~4枚金牌的国家划分为第2集团,将冬奥会获3枚以下金牌的国家划分为第3集团,并以此为标准对第18~21届冬奥会1~3集团金牌占有率进行统计、分析。3.1第2集团与第2集团金融资源分配第18~21届冬奥会中第1集团的金牌占有率分别为45%、42%、35%、49%,第2集团的金牌占有率分别为32%、30%、45%、35%,第1集团与第2集团比较金牌占有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表6)。总体上第1集团与第2集团之间的获得金牌的实力差距保持在一定水平。3.2第3集团与第2集团的瞳胶情况,第3集团与第2集团的固在第18~21届冬奥会中,第3集团的金牌占有率,分别为23%、28%、20%、16%,金牌占有率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第3集团与第1集团的金牌占有率,分别有22%、14%、15%、33%的差距,与第2集团相比,分别有9%、2%、25%、19%的差距。第3集团无论与第1集团相比,还是与第2集团相比,其获得金牌的实力明显处于相对的劣势,并且实力的差距在逐步加大。3.3亚洲的冰雪运动开始了新的起伏3.3.1日本成金牌黑恶1994年第17届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亚洲的韩国首次进入金牌榜八强(第6名、摘取4金),1998年第18届日本长野冬奥会日本也迈入金牌榜八强行列(第6名、摘取5金),2006年第20届意大利都灵冬奥会韩国再一次进入八强(第7名、摘取6金),2010年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第7名、摘取5金)、韩国(第5名、摘取6金)共同闯进金牌榜八强和第2集团。亚洲首次有2个国家闯进八强和第2集团,有4个国家进入奖牌榜,标志着亚洲冰雪运动开始了新一轮的崛起。3.3.2中国在加拿大冬奥会上的努力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是在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首次获得奖牌是在1992年的第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3银);中国首次获得金牌是在2002年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2金);中国首次进入金牌榜八强,并跻身第2集团是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经历了12年获得首枚冬奥会奖牌,经历了10年获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经历了8年首次跻身冬奥会八强,30年的努力,几代冰雪人的奋斗,终于为祖国交上一份了合格的答卷。今天中国的成功不是一种偶然,既有前人的历史积淀,更有当代人的超越创新,坚持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戒骄戒傲,树立新的起点,积极探索,才能走向新的成功。3.3.3冬奥会对中国冰酒的影响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相比,设置的比赛项目不是少,而是太少,增加比赛项目设置的空间非常广阔;另一方面只有不断持续增加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才能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加入到冬奥会大家庭中,使奥林匹克精神在冰雪体育中发扬光大,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应加强对冬奥会新设项目的研究,并积极利用洲际性冬季项目运动会创立新的比赛项目,如创立越野竞速滑雪项目,增加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的比赛项目等,逐渐成为冬奥会增加新比赛项目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先行者,实现我国冰雪体育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成为冬奥会竞争中的强者。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在于对确定事物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促进事物向预定的方向发展。欧洲滞涨的趋势为亚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应对新的世界冰雪运动发展格局,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只有总结和吸取自身与别人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不断调整我国冬季体育的发展结构,才能开创出中国冰雪运动的新篇章。中国第1次闯进金牌8强与第2集团,提示我们: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事情,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中国跻身世界冰雪运动强国之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4冬奥会比赛项目的设计与推广世界冬季体育项目发展格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