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2.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37oC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4s D.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0g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C.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收热量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7.一个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个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太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和F'的温度相比较()A.F点的温度较高 B.F'点的温度较高C.两点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8.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9.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 B.桥 C.桥上的行人 D.河岸10.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照射,从侧面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镜子和白纸都较亮 B.镜子和白纸都较暗C.白纸比镜子亮 D.镜子比白纸亮11.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升华液化二、填空题13.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能量?被拧紧的闹钟发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爬坡的拖拉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红的铁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15.如图所示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OA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与入射光线OA对应的反射光线是沿方向射出的_____。(选填“OB”、“OC”或“OD”)16.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三、实验题17.(8分)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厘米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一点。然后开始在光具座上做实验:(1)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先将蜡烛、_____和_____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这是为了使像_____;(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厘米;(3)当烛焰离凸透镜15厘米时,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选填“上升”、“下降”)。18.(8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1)水的沸点是__℃.(2)实验时大气压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19.(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此实验的光学原理是______,实验时要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原因是为了便于______;(2)实验中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相等的关系;(3)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4)撤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原来蜡烛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5)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21.(8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五、计算题22.(10分)物块A是一个质量250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B是一个质量2000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把A放在水平桌面上,B放在A的正中央上方,如图所示。求物块B对物块A的压强。(g取10N/kg)23.(12分)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几秒时间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题目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为水的过程;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是冰升华直接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故选C。2、B【题目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跑完50m一般用时7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块橡皮的质量约8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B。3、C【题目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镜的两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4、C【题目详解】A.雪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A错误;B.露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现象,是放热的,故B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C正确;D.云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液化)或小冰晶(凝华)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是放热的,故D错误。故选C。5、D【题目详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6、C【题目详解】AB.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枝叶中水的表面积,可有效减少蒸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A【题目详解】凸透镜将光线会聚在角点F上,该点由于聚集了光线而温度升高。凹透镜的焦点F′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只能看到,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其温度不会升高。故选A。8、C【题目详解】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红外是不可以见光,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没有颜色,故B错误;C.摄像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D.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不同,故D错误。故选C。9、A【题目详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A.以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以桥为参照物,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题目详解】由于镜面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去;而白纸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从侧面看的时候由于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射向各个方向的光线都有,所以看到的白纸较亮。而平面镜表面很光滑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仍然沿同一方向射出,因此镜子几乎没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所以从侧面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故选C。11、A【题目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发光点S发现的光通过甲透镜后变的发散,通过乙透镜以后变得会聚,所以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故选A。12、A【题目详解】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3、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内能【题目详解】[1]被卷紧的闹钟发条发生了弹性形变,故具有弹性势能;[2]正在爬坡的拖拉机有一定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运动速度,故同时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3]烧红的铁块温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内能。14、1mm1.15【题目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上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2]木块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2.15cm对齐,故其长度为1.15cm。15、OB【题目详解】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入射角为∠AON,图中∠NOB=∠AON,所以,反射角是∠NOB,即反射光线将沿OB射出。16、振动音色【解题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是声音的品质.【题目详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三、实验题17、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成在光屏中央10倒立放大实上升【题目详解】(1)[1][2][3][4]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3)[6][7][8]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烛焰离凸透镜15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9]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高度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18、98小于减小水的质量【题目详解】(1)如图,水温达到98℃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的沸点是98℃.(2)因为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根据分析可知,可以减小水的质量缩短时间;或提高水的初温缩短时间;另外减少散热也可以缩短加热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