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古人浪漫,世间万物也都有灵性。李白疑问“,"(《春夜洛城闻笛》),把玉笛当做含蓄的人儿,暗暗吟唱,”《竹里馆》),把明月视为知心的朋友,主动相伴,"(《晚春》),把花草树木看做美丽的精灵,争芳斗艳……凯旋领赏,“,”(《木兰诗》),马儿会日行千里成全游子归乡的心;远赴边关,“,"(《逢入京使》),陌生人也愿信守诺言带回离人报平安的口信。古人的世界,处处都有人情味。

2.(6分)名著阅读。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

【B】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好早些收车。

(1)(2分)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

(2)(4分)A段写了祥子意气风发的时刻,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两件事即可)

3.(4分)成语积累。

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正因为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闻一多①斥特务,②(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震华天;邓稼先③(指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扎戈壁,鞠躬尽瘁扬国威;边防官兵热血青春铸界碑,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④。

(1)(2分)①④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慷慨淋漓生生不息

B.慷慨大方息息相关

C.慷慨淋漓息息相关

D.慷慨大方生生不息

(2)(2分)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②③处的成语。

4.(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全民阅读率已有所提升,这显然是一件好事,___,___

①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A.②④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5.(2分)请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写出你对读书的感悟。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读书,。

6.(4分)同学们在教室中张贴了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每空限填一个数词。

上联:一支粉笔,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

下联: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___________世文明。

横批:年树人

7.(7分)七年级要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3分)根据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三种形式。

活动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2)(4分)请你写出两句和爱国有关的古诗。

,;,。

二、阅读理解。(40分)

8.(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4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释担而立

②但手熟尔

③尔安敢轻吾射

④见舟而畏之

(2)(4分)翻译句子。

①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2分)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2分)甲、乙两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9.(4分)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2分)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

(2)(2分)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①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说,什么……主席?我说,班主席。

②说起来,“主席"这个词,是中国土特产。古时没桌椅,大约到了唐代,才出现了真正的椅子。席地有讲究,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主家专有席位上,称为“主席”。

③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在这之前,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④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⑤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

⑥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心情舒畅。

⑦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而是继续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

⑧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⑨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

⑩可以想见尴尬,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他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选自2021年1月17日《文汇报)》,文字有改动)

(1)(2分)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第②段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B.白玉琴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磨炼得到成长。

C.文中多处写“我”内心活动突出成长过程的重要。

D.“我“对白老师让我当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深表不满。

(2)(2分)本文写了“我"喊“起立”的三种情况,请概括。

①老师踩着铃声进教室,“我"随铃声起大喊“起立”,完成任务;

②老师提前到教室,___

③老师进了教室又出去,___

(3)(2分)请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简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4)(4分)章最后,“我"到底问了还是没问,请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60字以内)。

11.(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世界的人

①他是小镇上有名的老中医,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六十开外了。

②他的家,稍稍有些偏僻,在一条巷子的深处。三间平房,简陋,却有个大大的院落。旁边住宅楼一幢接一幢竖起的时候,他不肯,他舍不得他的大院子。

③大院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他尽情地种草养花。院子里除了一条小道供人走,其余的地方,他还要把花搬进屋子里。客厅一张条桌上,摆满各色各样的花盆,都用来盛花了。他是花世界里的人。

④他也种一些奇奇怪怪的药草,清清淡淡的,开小小的白花或黄花。他把这些药草捣碎了,给上门求诊的人吃。他的药丸,效果十分显著,几乎是药到病除。

⑤他在民间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无人不知。他家的院门前整天车马喧闹,人来人往。外乡人也赶了老远的路来

⑥他坐在簇簇的花中间,给人把脉,轻轻雅雅地说话。他在药方子上,包上,嘱咐着病人怎么吃。他的收费极低,甚至不要钱。他说,乡下人不容易。病人到这儿时,———他整个的人,都袭着花香

⑦那时候,我在他所在的小镇工作。我的孩子小,三天两头生病,半夜里,他被我从睡梦中叫醒,穿过一丛一丛的花,来开门。薄薄的月光飘着,清瘦的老先生,很有种仙风道骨的样。

⑧其实,不止我半夜里去“吵”过他,小镇上有孩子的人家,无比温和地给孩子看病。为了哄哭闹的孩子,他还特地买了不少孩子爱吃的糖果放家里,就熟门熟路地去拉他家橱柜的门。孩子知道,那里面

⑨我们过意不去,要多给他钱。他哪里肯收?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记得来看看爷爷就好了。

⑩在他的关照下,我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小镇上许多的孩子

我离开小镇,一别七八年,小镇的人和事,清瘦的样子,温温和和的笑容

前些日子,有小镇人来城市里办事,我们遇见。我们站在街边一棵梧桐树下,那人轻轻笑,说,他走了

那人说,他的葬礼浩大得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多得院子里摆不下,都摆到院墙外去了

那人说,他有颗菩萨心,好人有好报的。

我微微笑起来,想老先生一生与花为伴,灵魂,你若种下善的因,定会结出善的果。

(1)(3分)文中第⑦⑧⑨段中分别写了老中医哪几件事?

(2)(4分)结合语境,品读下列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一粒一粒数了药丸,包上,嘱咐着病人怎么吃。他的收费极低,都是一块钱两块钱的。

②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你长大了

(3)(3分)文章后面写到“我"遇见来城里办事的小镇人,其作用是什么?

(4)(4分)文中多次写到花和花香,有什么用意?

三、写作。(45分)

12.(45分)生命之中,总有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的那一刻,也许是你摆脱烦恼的欣慰之后,也许是你领悟亲情的温暖之后……

请以“那一刻,我”为题作文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500字。

2022-2023学年宁夏石嘴山九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古人浪漫,世间万物也都有灵性。李白疑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把玉笛当做含蓄的人儿,暗暗吟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把明月视为知心的朋友,主动相伴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把花草树木看做美丽的精灵,争芳斗艳……凯旋领赏,“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马儿会日行千里成全游子归乡的心;远赴边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陌生人也愿信守诺言带回离人报平安的口信。古人的世界,处处都有人情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明月来相照百般红紫斗芳菲天子坐明堂凭君传语报平安(注意“菲”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6分)名著阅读。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

【B】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好早些收车。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2)A段写了祥子意气风发的时刻,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两件事即可)

【答案】(1)老舍《骆驼祥子》。

(2)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被大兵抢了;祥子为第二次买车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第三次买的车;祥子想找回小福子,开始新的生活,但小福子自杀了。

【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本文。根据“祥子“他自己的车”等字眼。

(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情节的能力。《骆驼祥子》中祥子刚到城里时体面、自尊。他咬牙苦干了3年,买了辆新车,他照样出去拉车。祥子继续攒钱,被孙侦探骗走了所有的钱。虎妞和祥子结了婚,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在曹先生的开导下,去找回小福子。这些事件都是导致祥子“萎靡不振"的因素。

答案:

(1)老舍《骆驼祥子》。

(2)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被大兵抢了;虎妞难产死去,祥子逼迫卖掉第三次买的车,开始新的生活。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4分)成语积累。

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正因为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闻一多①斥特务,②(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震华天;邓稼先③(指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扎戈壁,鞠躬尽瘁扬国威;边防官兵热血青春铸界碑,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④。

(1)①④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A.慷慨淋漓生生不息

B.慷慨大方息息相关

C.慷慨淋漓息息相关

D.慷慨大方生生不息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②③处的成语。

②气冲斗牛

③隐姓埋名

【答案】(1)A

(2)②气冲斗牛

③隐姓埋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1)“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言辞畅快、大方的,也指不吝啬,不看重钱财,可以判断出:①应填“慷慨淋漓";不息:没有终止、繁殖。根据“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

故选:A。

(2)根据“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可以判断出:②应填“气冲斗牛”,不让别人知道"。

答案:

(1)A

(2)②气冲斗牛

③隐姓埋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全民阅读率已有所提升,这显然是一件好事,___,___

①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A.②④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通过读这四个句子,确定③为首句,提出了全民阅读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所以顺序为③④①②。

故选:C。

【点评】排列句子顺序的技巧:

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找到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要善于发现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一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一方面的几句话之间就会相对“密”,不同方面之间的几句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疏"。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候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往往都会采用一定的顺序。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因到果,由近及远等等。

5.(2分)请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写出你对读书的感悟。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让我们感受人性的美好;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让我们……”的形式,应围绕读书的益处进行仿写,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

【解答】答案:

示例:让我们感受人性的美好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点评】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

6.(4分)同学们在教室中张贴了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每空限填一个数词。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

下联:三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百年树人

【答案】两三万百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两袖清风,故用“两",故用“三”,百年树人。

答案:

两三百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7.(7分)七年级要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根据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三种形式。

活动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活动二:爱国诗词朗诵会

活动三:爱国名言展示会

活动四:爱国主题班会

(2)请你写出两句和爱国有关的古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主题性活动的设置。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围绕“爱国"的主题,仿照示例的形式来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书写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爱国的诗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答】答案:

(1)示例:

爱国诗词朗诵会

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主题班会

(2)示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40分)

8.(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释担而立放下。

②但手熟尔句末语气词,罢了。

③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④见舟而畏之害怕。

(2)翻译句子。

①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甲、乙两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1)①放下。

②句末语气词,罢了。

③怎么。

④害怕。

(2)①卖油的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②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甲文告诉人们熟能生巧道理。乙文告诉人们要想学会真本领,就要踏实学习,认真操练,不能投机取巧,这样只会让自己跌跟头。

【分析】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技巧。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②句意: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句末语气词。

③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④句意:看见船依然害怕。畏:害怕。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①重点词:以,凭借;酌,倒。”

②重点词:日,每天;得。句意:每天在水边居住。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甲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从“无他,惟手熟尔"可知。乙文记叙了北方的人想要学会潜水,而不去勤加练习,结果只能是没有不淹着的,这也启示我们,就要踏实学习,不能投机取巧。

答案:

(1)①放下。

②句末语气词,罢了。

③怎么。

④害怕。

(2)①卖油的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②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甲文告诉人们熟能生巧道理。乙文告诉人们要想学会真本领,认真操练,这样只会让自己跌跟头。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9.(4分)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题目告诉我们,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她只是在梦乡里;只是为了“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这句诗运用衬托的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感情的理解。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万里从戎,死留青冢一样。首先理解三,拂云堆上祝明妃”的大意,与边关将士大碗喝着酒,万里从戎、死留青冢。因此,后句表达了她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这两句诗表现了木兰的思家和报国情怀。

答案:

(1)C。

(2)表现了她的思乡之情和报国情怀。

【翻译】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没有直抒胸臆的语句,则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加以揣摩。本诗中的最后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中人物的感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诗中人物的敬佩。

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①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说,什么……主席?我说,班主席。

②说起来,“主席”这个词,是中国土特产。古时没桌椅,大约到了唐代,才出现了真正的椅子。席地有讲究,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主家专有席位上,称为“主席"。

③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在这之前,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④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⑤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

⑥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心情舒畅。

⑦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而是继续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

⑧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⑨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

⑩可以想见尴尬,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他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选自2021年1月17日《文汇报)》,文字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第②段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B.白玉琴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磨炼得到成长。

C.文中多处写“我"内心活动突出成长过程的重要。

D.“我“对白老师让我当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深表不满。

(2)本文写了“我”喊“起立"的三种情况,请概括。

①老师踩着铃声进教室,“我”随铃声起大喊“起立",完成任务;

②老师提前到教室,“我”难以适时喊“起立",心里焦虑;

③老师进了教室又出去,“我”随铃声喊“起立"却遭同学埋怨,心里烦恼。

(3)请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简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4)章最后,“我”到底问了还是没问,请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60字以内)。

【答案】(1)D

(2)②“我"难以适时喊“起立”,心里焦虑。③“我"随铃声喊“起立”却遭同学埋怨,心里烦恼。

(3)标题概括了本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即喊“起立"一事;每一次喊“起立”,对“我"都是一次成长的磨炼,九千声“起立”就是九千次磨炼;突出了本文要表达的人的成长需要经受磨炼的主旨。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新颖有趣、醒目有力,“九千声"的数量给人以震撼,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一:没有问。那鱼刺多,生怕被卡住,在老师面前出丑,终于没能问出口。心底里也怕白老师说,为什么啊?我已经忘了这件事儿啦!

示例二:问了。当大家说到童年趣事时,我赶紧问老师当年选我做班主席的原因。白老师笑眯眯地说:“丫头,那是要磨炼你的心理素质,光是操行好、成绩好怎么行?”

【分析】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我"小学时期当了一学期班主席,喊了九千声“起立”的事。在一年级下学期被班主任白玉琴老师宣布当班主席,负责喊“起立",十一学期,九千声“起立”,看似简单,实则受尽心理煎熬。有完成任务的轻松愉悦,有难以把握时机的左右为难,有受到同学迁怒指责的委屈,在这些体验中,“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突出了人的成长需要经受磨炼的主旨。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通读全文可知“我”对白老师让“我"当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没有不满。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文中主要叙述了喊“起立”的三种情况,对应文章第⑦段内容,得出答案:难以把握喊“起立"的时机。③句空处是第三种情况,“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一千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同学们不敢埋怨老师,可概括为:“我”随铃声喊“起立"却遭同学埋怨。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概括了本文所写的主要事件;每一次喊“起立”,九千声“起立"就是九千次磨炼。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醒目有力,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创意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设想要合理。结尾可以是问了,比如“我”没有问的结尾:那鱼刺多,在老师面前出丑。心底里也怕白老师说?我已经忘了这件事儿啦,我赶紧问老师当年选我做班主席的原因,那是要磨炼你的心理素质、成绩好怎么行?"

答案:

(1)D

(2)②“我”难以适时喊“起立",心里焦虑,心里烦恼。

(3)标题概括了本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即喊“起立”一事,对“我"都是一次成长的磨炼;突出了本文要表达的人的成长需要经受磨炼的主旨,新颖有趣,“九千声”的数量给人以震撼。

(4)示例一:没有问。那鱼刺多,在老师面前出丑。心底里也怕白老师说?我已经忘了这件事儿啦!

示例二:问了。当大家说到童年趣事时。白老师笑眯眯地说:“丫头,光是操行好?"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1.(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世界的人

①他是小镇上有名的老中医,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六十开外了。

②他的家,稍稍有些偏僻,在一条巷子的深处。三间平房,简陋,却有个大大的院落。旁边住宅楼一幢接一幢竖起的时候,他不肯,他舍不得他的大院子。

③大院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他尽情地种草养花。院子里除了一条小道供人走,其余的地方,他还要把花搬进屋子里。客厅一张条桌上,摆满各色各样的花盆,都用来盛花了。他是花世界里的人。

④他也种一些奇奇怪怪的药草,清清淡淡的,开小小的白花或黄花。他把这些药草捣碎了,给上门求诊的人吃。他的药丸,效果十分显著,几乎是药到病除。

⑤他在民间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无人不知。他家的院门前整天车马喧闹,人来人往。外乡人也赶了老远的路来

⑥他坐在簇簇的花中间,给人把脉,轻轻雅雅地说话。他在药方子上,包上,嘱咐着病人怎么吃。他的收费极低,甚至不要钱。他说,乡下人不容易。病人到这儿时,———他整个的人,都袭着花香

⑦那时候,我在他所在的小镇工作。我的孩子小,三天两头生病,半夜里,他被我从睡梦中叫醒,穿过一丛一丛的花,来开门。薄薄的月光飘着,清瘦的老先生,很有种仙风道骨的样。

⑧其实,不止我半夜里去“吵”过他,小镇上有孩子的人家,无比温和地给孩子看病。为了哄哭闹的孩子,他还特地买了不少孩子爱吃的糖果放家里,就熟门熟路地去拉他家橱柜的门。孩子知道,那里面

⑨我们过意不去,要多给他钱。他哪里肯收?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记得来看看爷爷就好了。

⑩在他的关照下,我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小镇上许多的孩子

我离开小镇,一别七八年,小镇的人和事,清瘦的样子,温温和和的笑容

前些日子,有小镇人来城市里办事,我们遇见。我们站在街边一棵梧桐树下,那人轻轻笑,说,他走了

那人说,他的葬礼浩大得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多得院子里摆不下,都摆到院墙外去了

那人说,他有颗菩萨心,好人有好报的。

我微微笑起来,想老先生一生与花为伴,灵魂,你若种下善的因,定会结出善的果。

(1)文中第⑦⑧⑨段中分别写了老中医哪几件事?

(2)结合语境,品读下列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一粒一粒数了药丸,包上,嘱咐着病人怎么吃。他的收费极低,都是一块钱两块钱的。

②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你长大了

(3)文章后面写到“我"遇见来城里办事的小镇人,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多次写到花和花香,有什么用意?

【答案】(1)他半夜给“我”的孩子看病;他半夜给很多孩子看过病,还特地为孩子备糖果;他不愿意多收病患者的诊断费用。

(2)①“极低"突出老中医收费甚少,表现他悬壶济世为病人着想的崇高品德。

②“摸摸”是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中医的慈爱和善良。

(3)既交代了老中医去世的情况,又侧面表现了老中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也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