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1页
第八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2页
第八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3页
第八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4页
第八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栏目索引1备考基础

回扣排查●234重难突破

考向聚焦●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高考模拟

题组演练●请点击相关栏目1.感受器、效应器各是指的什么结构?提示: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参与反射和感觉的形成过程,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2.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各是什么结构?

提示:突触前膜是指突触小体膜;突触后膜是指细胞体膜或树突膜。1.判断有关反射弧及反射叙述的正误。(1)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2012·重庆卷,5B)()(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非条件反射(2012·广东卷,4A)()(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4)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5)食物引起的味觉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2014•安徽,6B)()××××是非条件反射听到枪声兴奋传导大脑皮层也可能是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受损伤理解能力√2.判断下列有关兴奋传导叙述的正误。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2013·四川卷,3D)()(2)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是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卷,19D)()(3)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D)()(4)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或成分()(5)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6)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012·海南卷,15D)()×√××√×突触小泡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7)突触前膜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2014•重庆,6C)()3.判断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叙述的正误。(1)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伤后听不见()(2)聋哑舞蹈演员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依靠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识图析图据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回答问题:(1)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提示: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2)分析兴奋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中信号形式的转变。提示:(3)突触后膜属于什么膜?提示:树突膜或胞体膜。(4)突触小泡的形成与什么有关?提示:高尔基体。

考点一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反射与反射弧C(2015•江苏淮安调研)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解题流程: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凸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此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ⅡⅠⅣⅢ,且Ⅱ是感受器。敲击Ⅱ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正确;阻断处,敲击Ⅱ处,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正确;刺激Ⅲ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故在Ⅰ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错误,低级中枢(脊髓)正的神经元活动可能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审图示图示为反射弧结构,Ⅰ为传入神经,Ⅱ为感受器,Ⅲ为传出神经,Ⅳ为神经中枢析选项方法规律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1.反射弧的组成考点突破(1)感受器(A):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传入神经(B):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C):进行神经冲动的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D):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E):作出应答反应。2.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感觉神经元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运动神经元1.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率相同C.刺激M点能够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这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A跟踪训练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考点二以实验、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015•江苏南京三模)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A解题流程:甲图为静息状态,莫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审图示甲为膜内外的电位差,乙为膜外的电位变化,可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析选项考点突破1.传导过程双向传导。若神经纤维的中部某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如右图:a→b和a→c)。3.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1)局部电流方向(2)兴奋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3)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传导特点2.(2015·吉林市普通中学摸底)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跟踪训练解析: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相反,A、B错误;静息电位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错误。3.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于胞内,而K+浓度胞内高于胞外。下图表示神经细胞兴奋前后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根据神经细胞的生理特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A.载体A、C运输相应的离子时消耗ATP,载体B运输相应离子时不消耗ATPB.兴奋时,Na+内流区域与邻近区域由于带电物质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电流,并沿神经纤维传导C.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维持静息电位D.动作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解析:载体A运输离子的方式是逆浓度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B和载体C是顺浓度运输离子,所以不需能量。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考点三以突触的结构图为依托,考查兴奋在神经之间的传递(2014·江苏单科)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只有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突触小体,神经递质才能释放,A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之分,当抑制型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B正确;反射弧中有一至多个突触,在突触上的兴奋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反射弧中的兴奋传导也是单向的,C错误;Na+内流是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错误。B考点突破1.突触的类型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1)传递过程:兴奋传导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①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走出误区突触和突触小体(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2015•安徽蚌埠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跟踪训练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

,且

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

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的。有反应②处电位双向无电位单向(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

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

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的。均发生电位只有一处电位单向1.(2013•安徽卷)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强化过关(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