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为脂类。1.脂肪2.类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鞘脂(sphingolipids)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占总量95%)(占总量5%)一、什么是脂类?二、分类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脂类在体内的分布(一)脂肪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中,脂肪组织含脂肪细胞,多分布于腹腔、皮下及肌纤维间,这一部分脂肪称为储存脂。(二)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中,不同的组织中类脂的含量不同,以神经组织中较多,而一般组织中则较少。二、脂类的主要功能
储脂供能:1克甘油三酯氧化释放38.9KJ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构成血浆脂蛋白成分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多种活性物质,如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等磷脂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功能1.来源(1)体内合成,脂肪动员,多为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2)食物供给含多种脂肪酸,植物油中含多不饱和脂肪酸。(3)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肪酸。三、游离脂肪酸2.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习惯名系统名碳原子及双键数双键位置族分布△系n系软油酸十六碳一烯酸16:197ω-7广泛油酸十八碳一烯酸18:199ω-9广泛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18:29,126,9ω-6植物油α-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18:39,12,153,6,9ω-3植物油γ-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18:36,9,126,9,12ω-6植物油花生四烯酸廿碳四烯酸20:45,8,11,146,9,12,15ω-6植物油timnodonic廿碳五烯酸(EPA)20:55,8,11,14,173,6,9,12,15ω-3鱼油clupanodonic廿二碳五烯酸(DPA)22:57,10,13,16,193,6,9,12,15ω-3鱼油,脑cervonic廿二碳六烯酸(DHA)22:64,7,10,13,16,193,6,9,12,15,18ω-3鱼油第二节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1.定义储存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2.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3.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抗脂解激素
可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等。5.脂肪动员过程HSLb(有活性)
甘油二酯(DAG)
甘油一酯
甘油
FFAFFA
FFA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脂肪酶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CH-OHCH2-OHCH2O-C-R1O
甘油三酯(TG)
CHO-C-R2OCH2O-C-R3OCH2O-C-R1OCH2-OHCH2O-C-R1OCHO-C-R2O5.脂肪动员过程
CHO-C-R2OCH2O-C-R3OCH2O-C-R1OCH2-OHCH2O-C-R1OCHO-C-R2OCH-OHCH2-OHCH2O-C-R1O甘油一酯脂肪酶
FFA
甘油
FFA
FFA
(二)甘油的代谢CH2-OHCH2-O-CH-OHPiα-磷酸甘油CH2OHCH2-O-C=OPi磷酸二羟丙酮甘油激酶
ADPATP
CH2-OHCH2-OHCH-OH甘油脱氢酶NAD+
NADH+H+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随血液循环运往肝、肾等组织被摄取利用。主要生成α-磷酸甘油,再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可循糖分解代谢途径氧化分解。也可作为合成脂肪原料再利用。3.脂肪酸氧化的反应过程1.脂肪酸氧化的反应部位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第一阶段: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第二阶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第三阶段:β-氧化过程第四阶段:乙酰CoA的彻底氧化(三)脂肪酸的氧化2.细胞定位胞液、线粒体。4.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
——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1)脂酰CoA合成酶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2)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也相当于消耗2分子ATP。(3)此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脂肪酸脂酰CoA脂酰CoA合成酶
ATPAMPPPi
OHRCH2CH2CO+HSCoARCH2CH2CO~SCoA5.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胞浆基质线粒体内膜转位酶肉碱N+(CH3)3CH2CHCH2COOHRCO-O-脂酰肉碱RCOSCoAHSCoACAT-IICAT-IN+(CH3)3CH2CHCH2COOHHO-脂酰肉碱RCOSCoAHSCoA肉碱CAT-I:脂酰肉碱转移酶-I为限速酶。6.脂酰CoA的
-氧化过程
(1)
-氧化定义: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后逐步氧化分解,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生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和一分子乙酰CoA的过程,由于此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脂酰基的
-碳原子上,故称
-氧化。(2)
-氧化过程①脱氢
HRC
CC~SCoAHHαHFADFADH2
脂酰CoA脱氢酶脂酰CoAα,β-烯脂酰CoAO呼吸链2ATPH2OHOH②加水
RC
CC~SCoAHαHHOH
β-羟脂酰CoAH2O水化酶α,β-烯脂酰CoAO(2)
-氧化过程③再脱氢
RC
CC~SCoAHαHOHHOβ-羟脂酰CoA脱氢酶β-酮脂酰CoAβ-羟脂酰CoANAD+NADH+H+呼吸链3ATP(2)
-氧化过程④硫解
ORCαHHOCC~SCoASCoAHHSCoASCoAH~β-酮脂酰CoA乙酰CoA辅酶A硫解酶脂酰CoA++少2个碳原子(2)
-氧化过程5CH3COSCoACH3(CH2)7CH2COSCoACH3(CH2)7CH2CH2CH2COCoACH3(CH2)7CH2CH2CH2CH2CH3(CH2)7CH2CH2CH2CH2CH2CH2CH2COSCoACH3COSCoACH2COSCoACH3COSCoACH3COCoA1分子十六碳的软脂酸分解为8分子乙酰CoA7.乙酰CoA的彻底氧化(1)乙酰CoA彻底氧化
三羧酸循环生成酮体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FADH2
H2O呼吸链
2ATP
H2O
NADH+H+
呼吸链
3ATP
(2)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绝大部分进入TAC彻底氧化,生成的FADH2和NADH+H+氧化磷酸化产生ATP。肉碱转运载体线粒体膜βα=βα脂肪酸O=RCH2CH2C-OH脂酰CoA合成酶ATPHSCoAAMPPPiORCH2CH2C~SCoA脂酰CoA脂酰CoA脱氢酶FADH2H2O呼吸链
2ATP脱氢O=RCH=CHC~SCoAβαα,β-烯脂酰CoAH2O水化酶再脱氢加水NADH+H+H2O呼吸链
3ATPβ-羟脂酰CoA脱氢酶NAD+HSCoA硫解O=R-C~SCoAO=CH3C~SCoA
脂酰CoA乙酰CoA+TCA循环O=RCH2CH2C~SCoAβα脂酰CoAFAD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线粒体胞液O=RCHCH2C~SCoAβαβ-羟脂酰CoAHO硫解酶O=RC-CH2C~SCoAβαβ-酮脂酰CoAO(1)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8.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2)β氧化
7轮循环产物:
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3)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2+7×3+7×2=131
净生成ATP
131–2=129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代谢定位:生成:肝细胞线粒体。原料:乙酰CoA。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HMGCoA合酶1.酮体的生成
CO2HSCoAHSCoA
NAD+NADH+H+β-羟丁酸脱氢酶HMGCoA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裂解酶CH3CSCoA乙酰CoAOCH3CSCoA乙酰CoAOCH3CCH2CSCoA乙酰乙酰CoAOOHOCCH2CCH2CSCoAOH羟甲戊二酰CoA(HMGCoA)OOCH3CH3CCH2COH乙酰乙酸OOCH3CHCH2COOHD(-)-β-羟丁酸OHCH3CCH3丙酮O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CH3CHCH2COOHD(-)-β-羟丁酸OH2.酮体的利用
NAD+NADH+H+琥珀酰CoA
琥珀酸HSCoA+ATPPPi+AMPHSCoA乙酰乙酰CoA硫激酶(肾、心和脑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CH3CCH2COH乙酰乙酸OOCH3CCH2CSCoA乙酰乙酰CoAOOCH3CSCoA乙酰CoAO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乙酰乙酸HMGCoAD(-)-β-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2×乙酰CoA3.酮体生成和利用的意义(1)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2)酮体的利用可减少糖的消耗,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3)酮体产生过多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丙酮为挥发性物质,可经呼吸排出体外。(4)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增加,β-氧化增强,酮体生成增多,可导致酮血症、酸中毒。4.酮体生成的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调节)抑制脂解,脂肪动员饱食
胰岛素进入肝的脂肪酸脂酸β氧化酮体生成(1)饥饿
脂肪动员FFA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
酮体生成
脂酸β氧化
(2)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原料由葡萄糖转化而来的甘油和脂肪酸。食物脂肪消化吸收的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FA合成脂肪。肝: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VLDL入血。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部位1.α
-磷酸甘油的来源(1)
3-磷酸甘油主要由糖类代谢提供,故进食较多的淀粉类食物可导致肥胖。甘油激酶(肝、肾)ATPADP
CH2-OHCH2-O-CH-OHPiα
-磷酸甘油CH2-OHCH2-OHCH-OH游离甘油(2)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合成3-磷酸甘油。(1)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5.脂肪合成过程
脂肪酸脂酰CoA脂酰CoA合成酶
ATPAMPPPi
OH
RCH2CH2CO+HSCoARCH2CH2CO~SCoA脂酰CoA转移酶R2COCoA
R3COCoAHSCoA
脂酰CoA转移酶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CH2OCH2-OHCH-OH-C-R1OCH2OCH2-OHCHO-C-R1O-C-R2OCH2OCH2OCHO-C-R1O-C-R2O-C-R3O
HSCoA
(2)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CH2-OHCH2-O-CH-OHPiα
-磷酸甘油CH2OCH2-O-CH-OHPi1-脂酰-3-磷酸甘油-C-R1O脂酰CoA转移酶
HSCoA
R2COCoA
脂酰CoA转移酶HSCoAR1COCoA
CH2OCH2-O-CHOPi磷脂酸-C-R1O-C-R2O磷脂酸磷酸酶PiCH2OCH2-OHCHO-C-R1O-C-R2O甘油二酯
脂酰CoA转移酶甘油三酯CH2OCH2OCHO-C-R2O-C-R1O-C-R3OR3COCoAHSCoA
第三节类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磷脂。根据其组成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磷脂的功能构成生物膜参与脂蛋白的组成与转运磷脂衍生物是第二信使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组成血小板活化因子组成神经髓鞘功能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2.合成原料及辅助因子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一)甘油磷脂的代谢(1)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3.合成过程CDP-O-CH2CH2N+(CH3)3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O-CH2CH2N+(CH3)3胆碱激酶HOCH2CH2N+(CH3)33S-腺苷蛋氨酸乙醇胺CDP-O-CH2CH2NH2CTP: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O-CH2CH2NH2乙醇胺激酶丝氨酸脱羧酶CO2HOCH2CH2NH2磷酸乙醇胺胆碱CH2CHCOOHOHNH2丝氨酸ADPATPADPATPP磷酸胆碱PPiCTPPPiCTPPCDP-胆碱CDP-乙醇胺①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②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生成CH2OHR2-C-O-CHOCH2-O-C-R1O甘油二酯CMPCDP-胆碱CDP-乙醇胺R2-C-O-CHOCH2-O-C-R1OCH2-O-P-OOOH脑磷脂-CH2CH2NH2R2-C-O-CHOCH2-O-C-R1OCH2-O-P-OOOH-CH2CH2N+(CH3)3卵磷脂3S-腺苷蛋氨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2×脂酰CoA2×CoA磷酯酸Pi磷酸酶转移酶转移酶转移酶脂酰CoACoA甘油三酯转酰酶卵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乙丙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村级修桥安全协议书范本
- 顺义活塞机采购合同范本
- 股权转让合同的解除协议
- 私人财产投资协议书范本
- 汽修店工人雇佣合同范本
- 股东退休强制退股协议书
- 浙江小型仓库租赁协议书
- 自建房模具出售合同范本
- 水稻种植托管服务协议书
- 皮肤性病学(第9版)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药疹
- 环氧地坪施工合同
- WS 444.2-2014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第2部分:坐卧设施
- GB/Z 40637-2021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
- 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
- 2023年涉县水库投资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管理学原理(南大马工程)
- 律师事务所招投标书
- 绿化项目设备配置方案
- 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500吨偶联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