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_第1页
手厥阴心包经_第2页
手厥阴心包经_第3页
手厥阴心包经_第4页
手厥阴心包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天池PC1Tiānchí

乳头外1寸,当第四肋间隙中

宽胸理气,止痛消肿胸闷、心烦、咳嗽、气喘、胸痛、瘰疬、乳痈手厥阴、足少阳之会

[attachimg]47827[/attachimg]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适宜深刺。

[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别名】天会。

【穴义】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并循经下传。

【名解】1)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本穴位于乳头外侧,而乳头为人体体表的高地势处,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势处,即天部,穴内物质又为心包经募穴羶中穴传来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气血既处高位元又为经水,故名天池。

2)天会。天,天部之气也。会,会合也。天会名意指心包经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羶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为会合之状,故名天会。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气。

【执行规律】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后循心包经下行。

【功效作用】散热降浊。

【治地】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天泉穴P2{手厥阴心包经}

腋纹头下2寸,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分岐之间,伸臂仰掌取穴

宽胸理气,止咳宁嗽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attachimg]47851[/attachimg]

(2)天泉PC2Tiān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别名】天温,天湿。

【穴义】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是从高处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犹如由天而降,故名天泉。天温。天,天部也。温,温热也。天温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向经穴外部传递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温热经水,在由上部经脉飞落下至本穴时向外大量散发温热水气,故名天温。天湿名意与天温同,湿指心包经经水下行时散发大量水湿。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下行的温热经水及经水外散的温热水气。

【执行规律】经水循心包经下行并向天部散发水气,天部的温热水气散热后冷降为水液亦循心包经下行于曲泽穴。

【功效作用】散热增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曲泽穴(合穴)P3{手厥阴心包经}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取穴

清心镇痛,和胃降逆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咳血、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合穴

[attachimg]47852[/attachimg]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附注]心包经合穴

曲泽合穴,属水。

[穴义]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曲泽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即使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体现出水的润下特性,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犹如热带沼泽普通生发气血,故名曲泽。

2)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下列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重要为散热冷降,体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性]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

[功效作用]散热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郄门穴(郄穴)P4{手厥阴心包经}

仰掌,于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清心镇咳,凉血止血心痛、心悸、心烦、衄血、呕血、疔疮郄穴.

[attachimg]47874[/attachimg]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郄穴。

郄门郄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

【名解】1)郄门。郄,孔隙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郄门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曲泽穴传来的温热经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郄门。\r

2)心包经郄穴。理同郄门名解。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温热经水。

【执行规律】由体表回流体内。

【功效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间使穴(经穴)P5{手厥阴心包经}

仰掌,于腕横纹上3寸,为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宽胸解鬱,宁心降逆心痛、心悸、失喑、乾呕、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经穴。

[attachimg]47875[/attachimg]

间使经穴,属金。

【别名】鬼路。

【穴义】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名解】1)间使。间,间接也。使,指使、差遣也。间使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普通,故名间使。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经的经水由本穴流行通过。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过,故名鬼路。

3)心包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过,动而不居,故为心包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化气,所化之气性凉,体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徵,故其属金。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凉湿水气。

【执行规律】经水循经下传于内关穴,凉湿水气则汇入天部的肺气之中。

【功效作用】散热愤怒。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浅泻或水针。内关PC6Nèiguān

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宁神镇痛,疏肝和中心痛、心悸、不寐、癫狂、痫证、胃痛、呕吐、热病、肘臂挛痛络穴,别走手太阳

[attachimg]48047[/attachimg]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内关手厥阴阴维之会。

【别名】阴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名解】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普通,故名内关。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执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功效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大陵穴(俞穴、原穴)P7{手厥阴心包经}

仰掌,腕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宁心安神,宽胸和胃心痛、善笑、癫狂、痫证、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输穴

[attachimg]47955[/attachimg]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别名】心主,鬼心。

【穴义】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名解】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大陵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普通,故名大陵。

2)心主。心,心包经的气血也。主,主帅也。心主名意指穴内气血以气为主。心包经中执行的物质以气为其主,以血为其副,而内关穴传至本穴的物质当中,地部经水稀少,且从脾土中渗流于经穴之外,穴内物质则以脾土的气化之气为主,气为血之帅、为血之主,故名心主。

3)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犹如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

4)心包经俞穴。俞,输也。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故为心包经俞穴。

5)心包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发的乾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故为心包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执行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水土溷合物,至本穴后其变化为燥湿愤怒,体现出土的长养特徵,故其属土。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水土的溷合物。

【执行规律】水湿渗流于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并生发乾热水气。

【功效作用】燥湿愤怒。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劳宫穴(荥穴)P8{手厥阴心包经}

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是穴

清心安神,消肿止痒心痛,癫狂,痫证,呕哕,胸胁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疮,舌烂,口臭,鹅掌风。荥穴

[attachimg]47956[/attachimg]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别名】五里,鬼路,掌中。

【穴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名解】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劳宫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乾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普通,故名劳宫。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重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气血的重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乾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体现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属火。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较乾燥。

【执行规律】吸热胀散并上行于天部。

【功效作用】散热燥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中冲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开窍醒脑,泄热清心中风、中暑、昏厥、急惊风、热病、吐泻、耳鸣、心痛

[attachimg]48052[/attachimg]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佈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用三稜针点刺出血。

[附注]心包经井穴。

【穴义】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

【名解】1)中冲。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中冲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中冲。

2)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体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徵】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

【执行规律】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

【功效作用】发散内热。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澹),热则泻针出气(莫出其血)。手厥阴心包经

穴歌:

九穴心包于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郗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厥阴心包经

传统医学的主治病症:

是动病(偏重气分病)

1.手心热

2.臂肘弯急

3.腋肿

4.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所生病(偏中血分病)

1.烦心

2.心痛

3.掌中热

当代医学观点:

1.治疗胸腔疾患:如胸痛,胁肋痛(此经起于胸中)

2.治疗腋窝疾患:如狐臭,腋下淋巴肿(此经通过腋下)

3.治疗手肘内侧疾患:如肘弯曲不利(入腋下阴侧)

4.治疗手前臂疾患:如手前臂肌肉酸痛,活动不利(经前臂之间)

5.治疗手心疾患:如五心烦热之掌中热,手汗症(入掌中)

曲泽

取穴法:

微屈肘得之,肘内横纹上凹陷中,以手按之,适宜肱骨与挠骨二骨相接之间取之.按之有动脉应

穴性:

疏降上焦逆气,清心火,降血热,镇痉挛.

主治:

心痛,善惊,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动不可伸,伤寒,呕吐,气逆.

应用:

1.本穴为心包合穴,可直清上焦温热之邪,在本点刺,对瘟疫,霍乱吐泻,暴绝厥逆有回阳救逆

2.配内关,大陵治疗心胸痛.

内关

取穴法:

从腕横纹正中上量二寸,挠,尺二骨及两筋之间,与外关相对取之,按之极痠胀.取穴时,令握拳

穴性:

清包络,疏三焦,定神和胃,宽胸理气.

主治:

中风失志,实则心暴痛,虚则心惊惕惕,面热目昏,支满,肘挛,久疟不已,胸满胀肿.

应用:

1.本穴为八法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配公孙穴(脾经),与冲脉交于心胸胃部,故两穴合用

治痛疗效甚佳.

2.本穴又为本经之络穴,强心作用极强.

大陵

取穴法:仰掌,在掌后腕横纹之正中,以中指为直线与腕横纹交点,两骨之间的下方,两筋之间的开始部

穴性:

宁心安神,和胃宽胸,清营凉血.

主治:

热病汗不出,舌下痛,喘咳呕秽,心悬如飢,善笑不休,头痛气短,胸胁痛,惊恐悲泣,呕逆喉痺,目乾目赤,肘臂挛痛,小便如血,口臭,鹅掌风.

应用:

1.本穴为心经俞穴及原穴,亦为治疗心胸病要穴,可配内关,心俞(足太阳膀胱经)治心脏病.且本穴亦是回阳九针之一,针定性极强,对于失眠亦有疗效,人中(督脉),百会(督脉).

2.独配人中,可治疗口臭.

劳宫

取穴法:以中指,无名指屈拳掌中,在二指尖之间所着之处是穴.当第三,第四掌骨之间掌纹上,搯之有

穴性:清心火,除湿热,熄风凉血,安神和胃.

主治:

中风,悲笑不休,热病汗不出,胁痛不可转侧,吐拗,噫逆,烦渴,食不下,胸胁支满,口中腥气,黄疸,手痹,大小便血,热痔.

应用:

1.本穴为心包经之荥火穴,针之可清心火,除湿热,常配大陵治口疮及心闷.

2.本穴对于掌中疾病,手掌发痒有极佳的疗效.

中冲

取穴法:中指之端,爪甲内分许.

穴性:

开窍苏厥,清心退热,通心络开神窍,回阳救逆.

主治:

心病,热病烦心,身热,肘中痛,掌中热,中风急救

应用:

本穴为心包井穴,为惯用急救穴之一,常配人中,内关,以治疗休克.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HC)HeartConstrictor

(1)、本经之质,在十大天干中,以"癸"字代之,五行属水,起:天池穴。

(2)、本经之性,在十大天干中,以"丁"字代之,五行属火,终:中冲穴。

(3)、多血少气,戌时(本地时间晚上7-9时),气血注此。

(4)、凡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5)、心包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心包络腑图

心包络印膻中宜配心脏脉诀配诸穴中应心主而为相火误矣内经昭然

心包络图

滑氏曰:手厥阴心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

手厥阴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

实相火也。

2、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左右一十八穴)

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取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与井荣俞经合也。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从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掖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戌时气血注此,受足少阴之交。

其系与三焦之系连属,故指相火之脏,实乃裹心之膜,此实安身立命之地,尤宜详察,熊会其真,其调剂也。莫执一方,其针灸也。必循其道,达者慎焉,几于神矣!

考正穴法

天池

(一名天会)腋下三寸,乳后一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