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分析研究论文设计_第1页
《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分析研究论文设计_第2页
《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分析研究论文设计_第3页
《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分析研究论文设计_第4页
《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分析研究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1章《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背景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期间,作家托尔斯泰正处于复杂的思想阶段,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每一个俄罗斯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托尔斯泰同众多的先进思想者一样渴望为国家为人民找到出路,他从私人的角度将家庭和妇女探索问题放在尖锐的社会冲突、落后腐朽的思想制度领域中进行分析。本章将从俄罗斯十九世纪现实社会状况、作家人生历程以及小说中的故事线索这三方面依次递进来梳理《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1.1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背景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进行了多次战争,对于国民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波折时期。而1812年进行的伟大卫的国战争(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是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免遭灭国的命运。1825年开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对俄罗斯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和反抗,起义虽被镇压,但此后俄罗斯处于一种复杂的社会时期,首当其冲是经济的不稳定,其次是这两场战争使俄罗斯民族意识觉醒。1850年的克里米亚战争(Крымскаявойна)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潮流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渐涌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将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9世纪下半叶,紧张的局面被打破,1860年亚历山大二世(Арександр-II)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国内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农奴成为了法律上的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自由劳动力的基础,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西方的思想浪潮对已存在的思想进行了冲击。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下,脱离农奴制的农民是研究19世纪俄国历史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俄国村社的领域范围内有关农民的一切问题都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相关联。学者们通过村社内部农民在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中行为规范的一致性,通过村社农民在思想、政治、宗教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单一性,通过村社内部的团结等等,来说明俄国村社长期存在并相对稳固的社会历史原因[1]。《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Каренина»)写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是对70年代震撼社会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回答[2]”,俄国处于新旧势力激烈碰撞的历史交替时期,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惯、思想文化、伦理体系都经历了推翻和再重组,人民处于迷茫之中。八十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19世纪末,俄国社会仍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奴制残余势力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与此同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难以保障,上流社会的生活奢侈富足。在战争与变革的双重作用下,社会生活和思想转变毫无意外地在艺术中得以体现。19世纪的俄罗斯文明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多姿,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同时也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转变的时期,在文学上追求民主进步的人层出不穷,如托尔斯泰(Толстой)、屠格涅夫(Тургенев)、陀思妥耶夫斯基(Тостоевский)等巨匠。当时的文学和宗教密不可分,在众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渗透着宗教思想,东正教是俄罗斯最大的宗教,东正教起源于基督教。宗教思想具有保守性与仁爱性,这一点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深有体现,宗教思想对书中故事情节的延续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在政治上,宗教职员的权利被削弱,但宗教思想仍是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成长环境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生于1828年8月28日,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列宁称托尔斯泰是“天才的艺术家[5]”。高尔基曾这样评论他: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4]。鲁迅称托尔斯泰的文字为“伟哉其自忏之书,心声置洋溢者也[5]”,托尔斯泰在其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完成了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Каренина»)、《战争与和平》(«Войнаимир»)、《复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列宁认为这些作品中中人物生存的环境是“19世纪最后30几年俄国的实际生活[6]”。托尔斯1910年11月7日去世后该庄园成为了文学博物馆[7],他的文学遗产共有90多卷艺术和政论作品、日记以及信件,他不止一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幼年生活不幸,父母均早早去世,由家中亲戚抚养长大,13岁时,跟随亲人搬去了喀山(Казан)。老年的托尔斯泰对中国的道教有极大的兴趣,但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的他对自己的学业并不感兴趣,更倾向于社交活动和研究哲学。他深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因此他真诚,任何时候都敢于说真话。在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18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и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рстая)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托尔斯泰主张宗法制婚恋家庭模式,即婚姻、爱情、责任相辅相成,这段时期是他少有的幸福时期,并给世界文坛留下了经典作品,随后他的思想一直处于迷茫之中。70年代初,托尔斯泰开始了自己新思想的探索阶段,但未能找到答案,这种情绪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深有体现。晚年,托尔斯泰站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厌恶了贵族,加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站在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希望帮助他们得以真正的解放。1.3《安娜·卡列尼娜》内容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家庭小说的典范之作[8]。故事由几个家庭展开:安娜(Анна)与卡列宁(Каренин)合法的婚姻家庭、安娜与伏伦斯基(Вронский)合情的婚外情家庭、列文(Левин)与吉蒂(Кити)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陶丽(Дарья)与奥勃朗斯基(Болонский)形存实亡的平淡家庭,这四组家庭形成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人物都是其上的结点,彼此之间对其命运的结局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书中对于安娜与列文的描写占据了主要篇幅,两人对待爱情、家庭的看法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书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温柔美丽的安娜,嫁给了沉迷于政治、哲学的丈夫卡列宁,两人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屈服于大多数人们所顺从的落后腐朽的婚姻制度。在长达八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他们育有一子谢辽沙(Серёжа),孩子的出现也没有使这对夫妻间出现爱情。安娜表面上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平淡无爱的生活环境:夫妻间彼此熟悉生活习惯、丈夫准时给予生活费用以及心爱孩子的陪伴。但是安娜被掩盖的对爱情的向往在年轻、富有激情的伏伦斯基出现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急速发展,她想通过离婚去维护以及守候这段爱情。这也进而开始了这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的矛盾内心活动。儿子谢辽沙是横在三人情感纠葛中一个无法跨越的桥梁。丈夫即使同意离婚也不愿意放弃儿子的抚养权,这对身为母亲的安娜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但在爱情面前,安娜选择了与伏伦斯基出国生活,随后回国在家里给情人伏伦斯基生了一个女儿。出身于上流社会贵族家庭的伏伦斯基即使接受了先进的英国思想,不看重名利,但终究不会像一个女人一样将全部的感情都投放在恋人的身上,这令为爱放弃一切的安娜开始恐慌,开始怀疑这段感情,在伏伦斯基多次试图冲破安娜划下的感情空间后,无法接受的安娜选择了卧轨自杀。在安娜的感情故事中穿插着哥哥奥勃朗斯基与嫂子陶丽的家庭问题。贪图自我享受、具有男权主义的奥勃朗斯基厌倦了为家庭操劳变老的妻子,与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维持着暧昧联系,在安娜的劝解下,陶丽也因为依旧爱着丈夫,原谅了丈夫的情感出轨行为。书中另一人物线索就是列文。列文是具有新思想的农场主,他厌倦地方自治会制度,希望找到可以缓和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关系的办法,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他们谋取更多的利益。列文喜欢吉蒂,随后向其求婚遭遇拒绝后依旧深爱着吉蒂,吉蒂最初因为与伏伦斯基的暧昧关系没有接受,在随后发现伏伦斯基对安娜的爱情后,以及弄清楚自己的真正情感后,她选择接受了列文,从此两人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这部长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俄国时政的真实状态,将社会的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社会充满了对于男性的包容,对女性的束缚。《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观第2章《安娜·卡列尼娜》中主要人物的家庭观《安娜·卡列尼娜》主要以男女之间婚姻家庭的故事来展开叙述,在他们的身上所体现的家庭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俄罗斯人民的家庭观念,本章将主要探讨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家庭观。2.1女性视角下的家庭观在男权社会时期,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生活中总是扮演着附庸的角色,她们具有丰富的情感,在成家之后,所有的思想都围绕着家庭,在遇到背叛与冷暴力时,有人选择自怨自艾,屈服于现状,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人去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争取。研究她们的家庭观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书中的女性角色。2.1.1安娜的家庭观安娜的家庭观是值得认真去探讨的,对于安娜的婚内行为,谴责与认同总是同时出现。在现在看来,对待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看法总是多了一丝包容与怜惜,人们将她对爱情的勇敢追求放大去歌颂,有意地不去碰触安娜出轨的事实,将她的命运看作是悲剧的,但无可否认,安娜爱情至上的家庭观将自己推入沼泽之中,每挣扎一下离死亡就越近。安娜的家庭观初步在书中体现出来是在开解陶丽的时候:“我不知道……不知道你心里对他还有多少爱。你是不是还有足够的爱去原谅他,这一点只有你自己知道。要是有,那你就原谅他吧[9]”。(Янезнаю...янезнаю,наскольковдушетвоейестьещёлюбвикнему.Этотызнаешь,—наскольколиесть,чтобыможнобылопростить.Еслиесть,топрости![10])安娜认为,爱情在一个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还有足够的爱就可以让陶丽去原谅丈夫的出轨。安娜的家庭观从始至终都以爱为标准,这种爱的性质从最初的母爱扩展到最后的男女之爱。安娜与丈夫卡列宁(Каренин)的婚姻是根据上流社会贵族与教会的婚姻制度而缔结的政治婚姻。卡列宁对于仕途、哲学、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多于家庭,Н.ВоронцовойЮрьевой他曾写道:(“正是他卡列宁,是真正的精神人物,最有能力去爱[11]”),但这与现实有不相符的。在丈夫的冷暴力之下,安娜就将爱倾注到了儿子谢辽沙身上,在书中有这样一段:“她从没离开过儿子,这回把儿子留在家里,她总是不放心[12]”。(Онаникогдаснимнеразлучаласьивсёмучается,чтооставилаего.[15])在这段长达八年的婚姻中,安娜安于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儿子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从未离开自己的儿子出行,将本应对丈夫的爱化成母爱。安娜将自己的身份定义成母亲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即“在婚姻生活中,安娜扮演的是工具性角色‘instrumentalrole’,而不是情感性角色‘expressiverole’[14]”。同情人伏伦斯基在一起后,安娜以母爱为主的家庭观发生了变化,对伏伦斯基的爱战胜了母爱,“他怎么能懂我对孩子们的爱,懂得我为他而牺牲的对谢辽沙的爱?[15]”(Чтоонпонимаетвлюбвикдетям,вмоейлюбвикСерёже,которымядлянегопожертвовала.[16])为了追随自己的爱情,安娜离开了心爱的儿子出国,从做出了对于母亲来说最艰难的决定的那一刻,安娜爱情至上的家庭观得到确立,具有新思想且独特个性的她冲破了家庭、封建社会对女性不公的禁锢。安娜对于爱情的看重还体现在无时无刻地思考中,(Говорилаонасебе,невсилахпредставитьсебетогоположения,вкоторомонабудет,убедившисьвегоравнодушии.Онадумала,чтоонразлюбилеё,оначувствоваласебяблизкогокотчаянию,ивследствиеэтогоонапочувствоваласебяособенновозбужденною.[18])在这个有新生儿的家中,安娜的注意力仍然放在伏伦斯基对自己的爱上,爱情成为了她幸福活下去的支柱,她将这份爱放在天枰上,时刻衡量这彼此之间爱的深浅,一旦出现差额,就如同黑暗中没有灯光的行人一样,陷入恐惧。这份恐惧引出了安娜对于婚姻生活的理解“不错,还有一个办法,不是去笼络他—别的她什么也不需要,她要的就是他的爱情,而是进一步密切同他的关系,使他无法抛弃她。这办法就是先离婚,再结婚[19]”。(Правда,былоещёодносредство:неудерживатьего,—дляэтогоонанехотеланичегодругого,кромееголюбви,—носблизитьсясним,бытьвтакомположении,чтобоннепокидалеё.Этосредствобылоразводибрак.[20])从安娜的想法中可以得知,她将婚姻与爱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她理想中的婚后的生活应该充满爱。离开开儿子之后的安娜将爱情永远摆在了第一位,结婚只是用来守护爱情的工具,结婚与离婚所走的形式并不重要。在随后的短暂一生中,安娜将家庭观与爱情观融为一体。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安娜爱情至上的家庭观是她悲剧命运的直接成因。大画家梵高也曾说过:“我认为没有爱情的生活是一种罪孽和不道德的状态[21]”,在安娜死前的一段内心独白中这样讲过“要是他并不爱我,只是处于责任心才对我曲意温存,却没有我渴望的爱情,那就比仇恨更坏一千倍!这简直是地狱![22]”(Еслион,нелюбяменя,издолгабудетдобр,неженкомне,атогонебудет,чегояхочу,—даэтохужевтысячураздаже,чемзлоба![23])相对于责任,安娜更看重她不顾一切所追求的爱情,她早已没有退路,上流社会的谴责与嘲讽使这逐渐无法被满足的爱将她引向深渊。俄国的评论家格罗梅卡也曾说过:“安娜无非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妇女,她仅仅为爱情而生……她是自己激情的牺牲品,因为她不自觉地破坏了人类共同生活和道德的无可争议的准则[24]”。爱情对于安娜的重要性从来不存在争议,人们谈论的只是她为了得到爱所作出的行为的对与错。即从当时人们承认的伦理道德来讲,安娜只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担起应有的责任,但若放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氛围里,安娜又不过是一个身处不公社会的可怜女子。因此浅析安娜的家庭观,便是浅析安娜的人生。2.1.2吉蒂的家庭观托尔斯泰对吉蒂外貌和神情的描写较少,大部分偏重于心里活动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个女性形象。无可争辩,吉蒂无论是作为一个女儿还是一个妻子都是懂事的,她隐忍与奉献的家庭观让母亲少担心,让丈夫更舒心。在伏伦斯基移情别恋之后,吉蒂陷入了心病:“她的心碎了。他们想用药丸和药粉来给她治病,那又有什么用?但她不能伤母亲的心,尤其是因为母亲还觉得对她愧疚呢[25]”。(Сердцееёбылоразбито.Чтожеонихотятлечитьеёпилюлямиипорошками?Нонельзябылооскорблятьмать,темболеечтоматьсчиталасебявиноватой.[26])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她有义务不让母亲和父亲为她担心,她选择隐藏自己的疼痛置于心底独自承受。吉蒂不让自己的痛成为整个家庭的困扰,隐忍是她想到最好的办法。出国回来之后的吉蒂心伤恢复了,在随后与列文的爱情中她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她是幸福的。两个彼此相爱的男女在一起了,他们决定结婚。在这段婚姻中,吉蒂的家庭观——隐忍与奉献,使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Ипоэтомуоназнала,чтоихдомбудетвдеревне,ижелалаехатьнезаграницу,гдеонанебудетжить,атуда,гдебудетихдом.[28])吉蒂知道列文感兴趣的事业都在乡下,她愿意自己做出改变去适应同首都有较大差距的乡下生活。因为爱,吉蒂隐藏自己对农村新环境的陌生与迷茫,对这个新成立的家庭无私付出。在后来家里招待客人时,吉蒂时刻地关注列文的情绪变化,在同男士谈话的吉蒂发现列文出现不满意的表情时,吉蒂私下的开导使客人们享受到了主人家热情的招待。“她觉得难过的是,连这样及其纯洁的交际的快乐他都不许她享受。不过,现在她不仅情愿牺牲这种小事,而且情愿牺牲一切,只要能使他放心,能使他摆脱痛苦[29]”。(Ейбылодосадно,чтомалейшееразвлечение,исамоеневинное,былоейзапрещено;нотеперьонаохотнопожертвовалабыинетакимипустяками,авсемдляегоспокойствия,чтобизбавитьегоотстрадания,котороеониспытывал.[30])吉蒂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去使列文在这场婚姻中感到心安,家和万事兴,在做出让步的同时也为列文的吃醋感到开心,女性的奉献会使家庭变得更加的温馨。托尔斯泰笔下的吉蒂是一个善良美好的人物形象。她将分娩的巨痛独自承受,甚至还安慰列文,“你千万不要紧张,不要紧的。我一点也不怕[31]”。(—Пожалуйста,непугайся,ничего.[32])很多时候女性比男性还要坚强,只是她们将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甘愿为丈夫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吉蒂是适合家庭生活的,她将自己的角色快速地转变以便于家庭的和谐。吉蒂的家庭观念是无私的,她选择将自己思想中一切繁杂的情绪都刨除掉,学会替他人着想,尝试着在付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2.1.3陶丽的家庭观托尔斯泰笔下的陶丽(ДарьяАрександровна)是一个为家庭操劳不再年经貌美且失去自我的典型妇女形象。她是当时俄罗斯众多妇女形象的代表,吉蒂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孩子,无私地去付出自己。但长久的婚后生活将丈夫对她的爱与忠诚磨尽,丈夫奥勃朗斯基(Облонский)同家教老师的出轨背叛将她从自己营造出来的幸福生活中拖出来,从作者对她的外表描写“她从前那头浓密的秀发,现在已变得稀疏难看,用发针盘在脑后。她面颊凹陷,那双惊恐不安的眼睛由于脸瘦而显得格外触目[33]”。(спришпиленныминазатылкекосамиужередких,когда-тогустыхипрекрасныхволос,сосунувшимся,худымлицомибольшими,выдававшимисяотхудобылица,испуганнымиглазами.[34])可以看出这件事给她带来了双重的痛苦与折磨,对于陶丽而言,支撑着她思想与行动的精神支柱倒下了,她陷入了迷茫之中。书中对于她的矛盾情绪也给予了细致地描写:“她正在试着做三天来已经试了十次的那件事:把准备带到娘家去的孩子们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可她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35]”。(Онатолькочтопыталасьсделатьто,чтопыталасьсделатьужедесятыйразвэтитридня:отобратьдетскиеисвоивещи,которыеонаувезёткматери,—иопятьнемогланаэторешить.[36])十次可以代表陶丽的选择了,只是陶丽自己陷入了自欺欺人的困境中,她无法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她为之奉献了青春的家,这也从侧面刻画出了陶丽从一而终的家庭观。这场闹剧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孩子的健康与学业问题,佣人们无法决定的小事开始堆压,“就这样,陶丽又忙起日常的家务来[37]”。(ИДарья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погрузиласьвзаботыдня.[38])有着相夫教子家庭观念的陶丽无法也不能放弃承担着自己身为家庭主妇的义务,作家对陶丽的选择也给出了符合当时社会妇女思想的答案“她老是说要离开他,但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她无法不把他看作自己的丈夫,无法不再爱他[39]”。(Онавсёещёсказала,чтоуедетотнего,ночувствовала,чтоэтоневозможно;этобылоневозможнопотому,чтоонанемоглаотвыкнутьсчитатьегосвоиммужемилюбитьего.[40])她想离开这个家,可是舍不下的东西太多,即使无法接受这个沉重的打击,她依然选择屈服,因为陶丽依旧深爱着丈夫。陶丽的形象到今天仍旧是中外很多家庭妇女的代表,她们的生活早已固定化,每天都围绕着不省心的孩子们和多事的家庭,拒绝反抗,变成了男人们的附庸,在那动荡的时代陶丽代表的更多是贵族阶级的女士们,她们的丈夫有钱有权,加之社会的纵容和隐藏的规则,“陶丽”们的生活是痛苦的,她们一方面仍旧怀疑自己的丈夫,一方面欺骗自己,以获得内心的解脱。她们应该做出改变,但罪恶的男权思想与落后的封建残留思想使她们无法接受女性独立。陶丽从一而终、相夫教子的家庭观值得人称赞,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终将由她一人独自默默承受。2.2男性视角下的家庭观自古以来,男性在家庭生活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男权制时期,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给予了男性最大的包容,他们的家庭观往往决定着家庭幸福与否,列文和奥勃朗斯基是书中典型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的家庭在今天仍然具有代表性,接下来本文将分析男性主人公的家庭观。2.2.1列文的家庭观列文作为全书的主要男性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是作家托尔斯泰本人的化身,因此他的爱情与家庭生活同安娜的一样被人们谈论着;更多的时候是将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进行对比。相对于安娜,列文爱与责任相辅相成的家庭观更是掺杂着一丝理性的成分。对于爱情,列文是执着的,从始至终都只想要吉蒂一人;对于家庭,列文是负责的,在书中也有体现:“他们认为,结婚是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之一;但对列文来说,结婚是人生大事,关系到终身幸福[41]”。(Егопонятияоженитьбепоэтомунебылипохожинапонятияегознакомых,длякоторыхженитьбабылаоднимизмногихобщежитейскихдел;дляЛевинаэтобылоглавнымделомжизни,откоторогозависеловсёеёсчастье.[42])在列文的认知中,家庭的组建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在这件大事上,应该对每一个人负责,不应该以随意的态度去对待它。这样的思想同当时的男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之所以说列文的思想是先进的与其有极大关系。书中另一处对列文有关家庭的看法进行了阐述:“他说,结婚的主要条件是爱情,有了爱情就一定幸福,因此幸福全在自己[43]”。(Онсказал,чтовбракеглавноеделолюбовьичтослюбовьювсегдабудешьсчастлив,потомучтосчастьебываеттольковсебесамом.[44])对于列文来说,组建家庭的基础是爱情,夫妻间的爱使婚后的家庭生活变得幸福。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列文与安娜有着相似之处!”(Свобода?ЗачемСвобода?Счастьетольковтом,чтобылюбитьижелать,думатьеёжеланиями,еёмыслями,тоестьникакойсвободы,—вотэтосчастье![46])这段列文的内心活动从侧面体现了他对于吉蒂、对于这个家的负责。列文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未来同妻子的生活中,他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爱的表现。对于列宁家庭观中所讲的责任有两点含义:其一是上述的在选择时的责任,其二是在以后家庭生活中应承担责任与义务的综合。首先在处理哥哥们的关系时,列文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化解问题,“列文早就想和两位哥哥和解,哪怕在尼古拉临死前的时刻,他写信给柯兹尼雪夫哥哥接着得到他的回信,他把这信读给病人听了[47]”。(Левин,которогодавнозанималамысльотом,чтобыпомиритьбратьевхотяпередсмертью,писалбратуСергеюИвановичуи,получивотнегоответ,прочёлэтописьмобольному.[48])列文的父母均已不在世上,将剩下的这个家经营好是他的责任,哥哥生命危在旦夕,他不想哥哥带着仇恨死去,兄弟间的和睦是他对这个家最基本的要求,列文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哥哥们缓和关系,恢复兄弟间的友爱。在对待吉蒂和家庭时,列文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他的责任,去关爱去思考这个家。在孩子快要出世的时候,提到孩子列文最初是厌恶的,不明白他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但真正见到吉蒂不惜性命生下的女儿时,终于唤醒了他对于自己孩子的责任与父爱,“他唯恐这个娇嫩脆弱的小东西将来吃苦,因此看见婴儿打喷嚏时油然而生的莫名奇妙的欣慰和自豪,都没能使他感到轻松[49]”。(Страхзато,чтобынепострадалоэтобеспомощноесущество,былтаксилён,чтоиз-занегоинезаметнобылостранноечувствобессмысленнойрадостиидажегордости,котороеониспытал,когдаребёнокчихнул.[50])对于这个毫无自保能力的娇弱孩子,列文甚至开始担心她长大以后的生活状况,他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开始承担起了一个身为父亲的责任。从对幸福家庭的规划到真正过上幸福生活的这一段长久的时期,列文的家庭概念是不断升华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幸福的。不断升华的家庭观对于列文的人生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前不信奉上帝的列文,在妻子生女儿的痛苦时期也曾向上帝祷告,即使无法理解自己为何要这样做,但他早已不再纠结,正如他所说的:“不过,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每分钟不但不会像以前那样空虚,而且我有权使生活具有明确的善的含义[51]”。(Ножизньмоятеперь,всямояжизнь,независимоотвсего,чтоможетслучитьсясомной,каждаяминутаеё—нетольконебессмысленна,какбылапрежде,ноимеетнесомненныйсмыслдобра,которыйявластенвложитьвнеё![52])列文也曾陷入迷茫之中,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使他有了更加值得慢慢去领会的方向。2.2.2奥勃朗斯基的家庭观奥勃朗斯基(Облонский)是一个19世纪俄罗斯具有享乐主义的典型贵族代表,即贪图物质享受,把个人的快乐和实际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家庭观念淡薄。托尔斯泰对他的描写中充满了对男权贵族的厌恶。在思考自己的出轨行为时他没有将自己放在犯错的一方。书中写道“他甚至认为,她已经年老色衰,失去风姿,毫无魅力,(Емудажеказалось,чтоона,истощенная,состарившаяся,уженекрасиваяженщинаничемнезамечательная,простая,толькодобраяматьсемейства,почувству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идолжнабытьснисходительна.Оказалосьсовсемпротивное.[54])这样的思想展现了他大男子主义以及自私的一面,将家庭和妻子置于绝对附庸的地位,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生活进行的标准。黑暗的社会是这种思想的维护者,上流社会的男人将这变为自己的谈资,将对女性的不公埋藏在罪恶之下。奥勃朗斯基不仅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书中对此进行了阐述:“他知道他不太喜欢男孩子,但总是竭力表示一视同仁[55]”。(Онсознавал,чтоменьшелюбилмальчика,ивсегдастаралсябытьровен.);“我从不干涉她的事,让她随意照顾孩子,料理家务[56]”。(Янемешалейнивчем,предоставлялейвозитьсясдетьми,схозяйством,каконахотела.[57])他是男权制的代表人,他们将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当作恩赐一样给予妻子,逃脱责任,理所当然地给自己贴上了善解人意的标签。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名利、社交上,讽刺的成为了外人眼中的好人。奥勃朗斯基对于自己的出轨行为不认为有错误,他说:“唉!她不原谅我,她不肯原谅我,最糟的是什么事都怪我,都怪我,可我又没有错。全部的悲剧就在这里,啊呀呀![58]”(Да!Онанепроститинеможетпростить.Ивсегоужаснеето,чтовинойвсемуя—винойя,аневиноват.Вэтом-товсядрама,—думалон,—Ах,ах,ах![59])。奥勃朗斯基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有错的,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十足的受害者,这也是具有男权主义的表现,他们从容地压迫女性,将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小说中奥勃朗斯基是贪财好色、害怕麻烦、不善于思考、喜新厌旧的人物形象,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妻子的痛苦之上,具有强大的虚荣心,在意自己的名声,托尔斯泰将他的自我与自私放大化,这一切特质都是男权社会贵族阶级男士特点的集中体现对于他们来说:“家庭失去了绝对的道德作用。[60]”作家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文字抨击了奥勃朗斯基这一类人,他们男权至上的家庭观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弊处与不公,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妇女的悲哀。这样的家庭多之又多,家庭中的悲剧也无法唤醒他们。第3章作家的家庭观相比于作品中虚拟人物的家庭思想观念,作家托尔斯泰的家庭观更具有现实性。托尔斯泰作为19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家,他的思想与时俱进,融合了西方思想,这使他的家庭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浅析托尔斯泰的家庭观可以看到他给予女性权利的空间的逐渐扩大过程。本章浅谈托尔斯泰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家庭观。3.1宗法制婚姻家庭观托尔斯泰认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作为个体的人,他隶属于一种固定的社会秩序,他只能在这个社会圈子里行动,基于爱情而缔结的婚姻,必须符合宗教、社会与道德规范[61]”。对于托尔斯泰的宗法制婚姻家庭观,即合乎法律宗教、道德伦理的充满爱与责任的家庭所具有的观念。相较于其他几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鲜明地体现着托尔斯泰的这种家庭观。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就写道: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62]。在对幸与不幸的描写之中,托尔斯泰将自己的家庭观表达了出来。安娜与卡列宁所组成的家庭虽然是合乎法律以及伦理道德的,但托尔斯泰却给予这对夫妻一个不幸的结局,这也是他的宗法制婚姻家庭观的体现。安娜的不幸在于她追爱的同时超越了这个时代对于幸福家庭的界限,大众舆论的风向、宗教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因素摧残着安娜的内心。安娜与伏伦斯基的“合情”家庭的出现更表现了托尔斯泰不能容忍安娜的出轨,她的悲惨命运是他对宗法制家庭的维护,托尔斯泰一直坚信“世界偏爱道德美学[64]”安娜在他所理解的道德层面的表现是丑陋的,书中安娜在出轨后再次出入上流社会的社交界时所遭遇的嘲讽就是鲜明的体现“太可怕了!只要我活一天,就一天不会忘记这件事情。她竟然说坐在我旁边是一种耻辱[65]”。(—Ужасно!Сколькобыянижила,янезабудуэтого.Онасказала,чтопозорносидетьрядомсомной.[66])卡尔塔索夫夫人是伦理道德的化身,因此托尔斯泰借她之口赋予人们嘲笑安娜的权利。卡列宁的不幸在于他对安娜实施的冷暴力使他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他没有正视对待安娜应有的态度,他是一个冰冷的政治机器,书中安娜曾自问“他会爱吗?难道他也会爱吗?要不是他听人家说到爱',他恐怕一辈子也不会使用这个字吧。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爱[67]”。(Любовь?Развеонможетлюбить?Еслибоннеслыхал,чтобываетлюбовь,онникогдаинеупотреблялбыэтогослова.Онинезнает,чтотакоелюбовь.[68])作为一个妻子的丈夫,他所认知的责任就是保障物质生活的正常运转,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传统的遵守妇道教育孩子的妻子,卡列宁不知道一个妻子真正想要的什么,这是他的悲哀。在这两人身上,托尔斯泰将自己的宗法制婚姻家庭观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中的两个展现了出来:其一是爱情,其二则是伦理道德。列文与吉蒂一家也是作家这种家庭观念的化身,两人因相爱而缔结的“合法”家庭注定是美满幸福的。在对待家庭的态度上,列文就是托尔斯泰的化身,他所具有的爱与责任的家庭观是宗法制婚姻家庭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列文对家和妻子形象的畅想也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想象中,。”(Ибудущаяженаегодолжнабылабытьвеговоображенииповторением)贤惠是对家庭负责任,美丽使人沉醉,这样的妻子正是基于爱情而缔结的婚姻中的幸福人物,同时宗教制婚姻家庭观的第三个因素也显现出来,那就是责任。作品里的世界终不是现实社会,托尔斯泰的宗法制婚姻家庭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式,但对于今天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3.2矛盾的家庭观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阶段就开始进行,在这期间有关于家庭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托尔斯泰矛盾的家庭观随着作品的依次出世,矛盾之处也在发生变化。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托尔斯泰矛盾的家庭观主要体现在家庭的重要性上。对于列文来说组建家庭是人生大事,应该负责的去选择婚姻的伴侣,并在日后的生活中极其看重家庭;奥勃朗斯基和卡列宁恰恰是站在了列文的对立面,卡列宁是一个政治机器,对妻子、儿子、整个家庭都没有感情,在家庭即将破碎时,却陷入苦恼;奥勃朗斯基即使竭力挽回了自己的家庭,却依旧不珍惜,这无疑是自我矛盾的。这样矛盾的家庭观使两个家庭的女性长期处于艰难痛苦的境地。托尔斯泰矛盾的家庭观还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复活》一书中托尔斯泰在描写聂赫留朵夫对待妻子这个身份的态度所体现的家庭观是矛盾的。他认为只有女人才是妻子,其他的都只是人而已,这也显现出了他对妻子和家庭的忠诚,但当他走向社会之后,他开始放纵自己的情欲,走向堕落,视女人为玩物。这一转变也反映出了他的世界观、家庭观发生变化,对于妻子这个身份所蕴含的意义不在看重,是不顾家庭的表现。这样的思想变化之下的家庭观是矛盾的。随着托尔斯泰思想的转变,在《复活》中他展现了自己对于身处苦难中的女性同情,同时给予她们巨大的宽容空间,女性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让他主动想去解放女性,给予她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与权利,使她们不再受制于落后腐朽的社会思想,勇敢地为自己争取幸福,不仅要有幸福的家庭,还要有甜蜜的爱情。结论《安娜·卡列尼娜》这部长篇小说中几组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在陈旧、腐朽的社会思想笼罩下,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家庭观与他们命运的最终结局紧密相关。怎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值得认真思考。“《安娜·卡列尼娜》自1875年1月开始在《俄罗斯通报》上连载之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71]”。人们关注的焦点则是安娜的悲惨命运,爱情至上的家庭观将她推向了深渊。如果再给安娜一次机会,或许她还会勇敢不顾一切地跳出那个具有封建思想的牢笼。更加抽象地说“安娜的悲剧,也是两种文化碰撞的悲剧[72]”,安娜的家庭思想受到西方先进的开放思想影响与人们所认知的传统的思想格格不入。今天再来评判安娜的行为,仍然是从两个方向:对于她追求爱情的举动给予支持,但对于她的“私奔”表示批评。出轨这个名词无论在什么阶段的历史时期下都将会遭到唾弃。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成婚之后都应尽最大的努力为家庭的幸福、和谐、美满奋斗。此外小说中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给人们带来的惨痛依旧提醒着每一个人要勇敢地同封建落后的思想作斗争,不让历史重演,让对女性的压迫远离生活。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家庭观在今天仍然具有代表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为自己负责,为亲人负责。本论文主要以文学评论为理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原文例句以增强论点的真实准确性,对作者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家庭观进行细致分析总结。首先介绍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状,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农民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就诞生在这个一切将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并探索了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长环境:父母的早亡使早年的他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家庭生活,中年到晚年的过度时期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因为妻子没有真正的了解当时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思想,他随后同妻子发生决裂;其次展开了对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家庭观的细致分析,以及各自家庭观在其人生历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温柔美丽的安娜所具有的爱情至上的家庭观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在当时的的社会思想氛围下这份执着使她如飞蛾扑火一般悲惨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一生;陶丽从一而终、相夫教子的家庭观使她原谅了丈夫的出轨行为,给了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对丈夫的爱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吉蒂隐忍与奉献的家庭观让她获得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与她的无私奉献自己、牺牲自己原有的少女的娇惯有极大的关系,她成熟的家庭思想让列文快速地融入了这个家庭;列文身上有托尔斯泰的影子,他的爱与责任的家庭观使他承担起了一个家庭中身为男人的责任,给妻子和孩子带来了温暖;奥勃朗斯基具有男权主义的家庭观使妻子陷入疼苦之中,是典型的男权主义代表者。最后对作家托尔斯泰的家庭观进行分析,从《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两个作品中浅析到了他宗法制婚姻家庭观和矛盾的家庭观,这两个说法并不发生冲突,因为随着创作时间的流逝,作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着极大的升华。参考文献[1][苏]米罗诺夫.历史学家和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5-46.[2](苏)亚·波波夫金著,李未青,辛守魁译,《列夫托尔斯泰传》[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