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_第1页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_第2页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_第3页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_第4页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教研室雒成林2011年11月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学术年会承载两千年古老命题

引领新世纪健康医学

中医治未病撰写本文的背景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撰写本文的背景《迎接21世纪的挑战》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撰写本文的背景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中医治未病撰写本文的背景中医治未病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是中医预防保健的显著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师学术水平臻于“上工”境界的主要标志。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总第3168期(2009年8月6日)中医治未病随着中医学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针灸临床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治疗病种不断增加,参与重大医疗卫生事件的程度逐步加深,在阻止病程进展方面表现出了特有的优势。预防保健和阻止病程进展恶化的思想与方法,中医学则称之为“治未病”。如何在针灸临床贯彻实施

治未病理念一、治神守气,养生为先二、规避邪气,顺应四时三、调摄饮食起居,适中不偏为贵四、辨别体质,防好发之病五、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一、治神守气,养生为先针灸临床最核心、最深奥的莫过于治神守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守神对于针刺治病的重要性。《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治神是针刺治病的先决条件。

什么是神,如何治神?《灵枢·本神》总体上论述了神的含义与化生形成,又分别论述了各种“神”的不同情形及其各自的功用含义,同时明确提出了“智者”养生的原则与方法,告诫针灸医师首先自己必须遵循养生之道。这对针灸临床具有哲学性的指导意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治神守气,养生为先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核心特色,是对文人学士的基本要求,而对“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的医者,更赋予特殊的含义。《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道,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得“道”便是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就是“上德”。这里不但提出了道和德的概念,而且也指出了如何合道以全德的方法。既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又要在日常生活中“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样则外邪不侵,体气和平。这不但是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也是对针灸医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坤势健行,厚德自强

一、治神守气,养生为先作为针灸医师,首先必须做到治神合道,守气养生。治神守气不但是一般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更是针灸医师针刺治病首先要练习的基本功;不但针灸医师自己要完全掌握,还应强调患者治神守气,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即《灵枢·本神》所谓“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坤势健行,厚德自强

二、规避邪气,顺应四时

治未病理念体现在针灸临床上,既重视采取积极的方法与措施来养生保健和及早适时治疗,防止病情演化传变,更强调时时刻刻注意规避邪气,勿使外邪侵袭人体。《素问·上古天真论》在指出人们应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同时,首先强调了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灵枢·九宫八风》:“谨候虚风而避之。……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中医学固然有很多确有很好效果的养生保健方法,如清静养神、呼吸吐纳、导引按跷等。但如果仅依靠这些方法,或片面夸大这些方法的作用,甚至有恃无恐,而不谨避邪气,那是绝对不行的。针灸治病,切切不能忽视这一点,不能因为有了针灸治疗的技术保障就可以不顾邪气的侵袭。规避邪气以预防疾病的方法在针灸临床要必须要遵守。二、规避邪气,顺应四时避邪防病保健还要顺应自然四时阴阳的变化。《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应四时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另一显著特色,也是中医养生的一项基本原则。首次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的《内经》名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二、规避邪气,顺应四时治神守气,合道全德以养生的圣人也不敢有违四时阴阳之自然规律。《上古天真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亦即中古之际的已达到“淳德全道”境界的“至人”,也只有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能游行于天地之间。三、调摄饮食起居,

适中不偏为贵疾病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饮食起居的调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灵枢·玉版》:“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积微之所生”指痈疽脓血等是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摄,些微的不适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最终积累成了大病。“圣人自治于未形”者,即治未病也。《上古天真论》反复申述的治神合道全德养生的圣人,时刻不离饮食起居的调摄。即“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三、调摄饮食起居,

适中不偏为贵《灵枢·师传》详细讲述了调摄衣食寒温的具体方法:“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只有做到寒温中适,才能使真气保持平和淳正而不致邪僻,即“气得和乃为真,气失和则为邪”。这些都是在针灸临床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否则针灸治疗只救得一时而救不得一世。四、辨别体质,防好发之病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其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对某些致病因子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5四、辨别体质,防好发之病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治未病也一样要辨证论治,而辨别体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疾病有易感性和好发性。《灵枢·本脏》:“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者。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以善常病也。……薄厚美恶,皆有其形……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要注意通过观察外在的形态表现,了解五脏六腑的大小、高下、坚脆、正偏,辨识不同人容易患的疾病种类,有准备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四、辨别体质,防好发之病不同年龄阶段,也有相应的不同的好发疾病,针灸治未病也须注意这一特征。《甲乙经·卷之一·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害则病行,失则忧矣。……凡人之大忌常加九岁。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失则忧矣。……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