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九章课件
第十九章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一、学习目的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积极作用。二、学习要点1、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4、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手段。第一节
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宏观调控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理论。一、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一、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
许多经济学家探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他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危机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决经济危机之策。凯恩斯认为,只有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能阻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稳定。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一直到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基本主张自由放任的原则。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国家干预思想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许多国家遭遇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凯恩斯经济学对此无能为力。新的经济学流派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出现,他们均认为这是国家干预经济造成的结果。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调控进入新阶段,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不断加深关于宏观调控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二是有关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三是逐步认识到微观基础对于宏观调控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四是把宏观调控与经济体制相联系;五是实现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统一。第二节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一、宏观调控的涵义
二、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
三、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四、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特点和优势
一、宏观调控的涵义
首先,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
其次,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而非个量的控制;
再次,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宏观调控的内涵与外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应对危机水平的提高不断充实完善。二、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
宏观调控就是使政府承担起对国民经济的协调与管理的职能。宏观调控包括:1、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定发展战略;2、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总量与结构调控,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3、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4、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5、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等等。三、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一)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特征是分工与协作。这就需要各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保持一定的比例。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需要政府对生产的各部门和各环节,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进行调节和配置。(二)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
我国的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就国内而言,受疫情冲击以及面临经济新常态的新挑战,经济运行中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就外部而言,我国开放型经济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调控,以防止来自国内外的风险与冲击。(三)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宏观经济运行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则出现经济过热现象。我国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体现在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以及区域不平衡等方面。政府有必要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平衡、稳定发展。(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也有缺陷。市场具有自发性与盲目性,其活动并不能与社会的长远目标和整体利益相一致。市场不能自发提供公共产品,市场竞争容易产生两级分化等。基于市场的缺陷,政府有必要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四、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是过渡性。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二是综合性。无论是调控目标、手段,还是调控形式、体系以及政策工具,都表现出综合的特点。三是创新性。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不断推出调控的新理念、新方法,引导宏观调控的有效实践。(二)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1、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2、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第三节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三、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向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促进经济增长
当前,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规模扩大;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在新时代下,我们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稳中求进”成为基本取向。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充分就业
就业状况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有较大改善。但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就业总量大,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两个方面。(三)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既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也是落实货币政策的重要标志。价格是市场运行的信号,价格变动既反映商品需求,也调节商品供给。稳定物价并不是使物价保持不变,而是指把物价控制在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物价基本稳定。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即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组成项目的借贷总量基本相等。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通常会采取外汇平衡、调整汇率、直接管制,以及调整财政、金融等措施。(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宏观调控应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其得到发展和完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总量平衡是宏观调控任务的核心内容。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就是要防止生产过剩或经济过热两种失衡状况。当总需求过大时,会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总需求;当总供给过大时,会出现失业增加、通货紧缩等,需要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二)经济结构协调与生产力布局优化
经济结构协调是指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诸多结构性失衡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供求失衡、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区域结构失衡等方面。当前,生产力布局优化的重点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不断交替的过程。由于内生以及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现象。可运用逆周期调节即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结构性问题,党中央提出跨周期调节的新思路。
(四)防范风险与稳定预期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国正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防范各种风险至关重要。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评估、防控协同、防控责任等机制,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五)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只有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才能保证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保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改革的深化才能得以推进。三、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来看,宏观调控从决策到执行、从目标到政策工具运用、从调控的主体到调控的内容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一是调控偏重社会稳定目标且目标多变;二是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滞后;三是调控目标与政策不匹配;四是中央与地方存在利益冲突等。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向
根据我国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完善: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加快宏观调控立法;3、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4、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相对稳定;5、宏观调控目标与政策的配合和协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四节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手段
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来实现战略目标。一、宏观调控方式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手段
三、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方式
政府为了实现调控目标,可采取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是政府通过行政与计划手段,直接控制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的方式。
间接调控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通过市场引导企业符合调控目标的方式。
宏观调控应将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需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土地等多种政策措施,以及经济、法律、计划、行政等多种手段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和达到预期目标。(一)宏观调控的政策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调控的政策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调节政策。财政政策分为膨胀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低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可通过削减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当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可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经济过热。3、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产业政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的特点。由于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和优化作用较弱,所以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4、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运用土地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以及供给主体等进而调节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杠杆比较灵活,能对经济运行产生调节作用。由于经济手段的运用需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因而见效较慢,但由于经济杠杆与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能较好地引导市场主体,使之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具有约束性、强制性、稳定性以及规范性等特点。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体现在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上。法律手段不仅调节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也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在监督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以及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计划手段
计划体现国家的经济决策,是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非要取消计划调节。但与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计划不同,市场经济的计划调节主要表现在确定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上,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4、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垂直型等特点。强制性指政府的命令下级必须服从和执行;权威性指政府可通过行政指令控制下级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个性的塑造》课件
- 员工岗前培训内容
- 项目风险应对四种策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言语治疗技术说评估CRRCAE法
- 《陶瓷储能电容器》课件
- 胸膜腔穿刺术
- 华为入职培训方案
- 投诉的沟通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士培训
- 一浅群二深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
- 《女性与婚恋、家庭》课件
- (新版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
-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标准
- BOD5检测原始记录
- 广告设计的图形创意课件
- 关务简介及操作指南课件
- 2023新高考数学PPT:第69讲 轨迹方程
- HFMEA实战案例概述课件
- 广东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互联网营销)专业毕业设计0
- 《普通话训练手册》word版
- XX项目交付准备工作计划倒排表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1册.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