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酶高三一轮复习_第1页
生物必修一酶高三一轮复习_第2页
生物必修一酶高三一轮复习_第3页
生物必修一酶高三一轮复习_第4页
生物必修一酶高三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①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②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③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④来源⑤作用部位⑥酶与激素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细胞内、细胞外、生物体外基础梳理考点一:酶的本质及发现相同点:不同点:关系:激素的产生需要酶的催化作用部分酶与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都是微量、高效物质激素起调节作用,酶起催化作用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第一页第二页,共21页。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④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⑥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⑦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A.3个 B.4个C.5个 D.6个考点演练:√√√第二页第三页,共21页。2.11新课标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第三页第四页,共21页。考点二:酶的作用及特性1、作用--催化作用,2、原理——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酶前的活化能加酶后的“活化态”加酶前的“活化态”加酶后的活化能第四页第五页,共21页。.下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判断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D第五页第六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二:酶的作用及特性3.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③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②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需要温和的条件: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更显著降低活化能)第六页第七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二:酶的作用及特性5.相关曲线图①②③

加酶;

加无机催化剂;

不加催化剂;①②③

说明酶的催化作用;

说明酶的高效性。①③①②左下图,说明酶的

。专一性第七页第八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二:酶的作用6.酶的命名及分类(了解)根据分布:根据产生器官及底物:根据化学反应:胞内酶、胞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水解酶(DNA酶、ATP水解酶)、氧化酶(呼吸氧化酶)、聚合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逆转录酶、限制酶、DNA连接酶第八页第九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1.酶活性的研究方法酶活性: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表示。研究方法: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单独改变某一因素来研究其作用。例如: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他因素不变,改变温度,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第九页第十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①曲线含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催化作用将减弱。②低温抑制酶活性、高温使酶失活(空间结构破坏)③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AABC第十页第十一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①曲线含义:②过酸、过碱使酶失活(空间结构破坏)③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BC①PH值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②同理:ABC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DED曲线含义: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E曲线含义: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21页。(2013上海卷)已知酶催化水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图11。那么,在反应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B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21页。1.右图表示某有机物(足量)加入催化剂后,置于0OC到80OC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OC到0OC的环境中处理,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应为()B

ABCD考点演练: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21页。4.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C考点演练: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四:酶的有关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例如:研究酶的高效性,催化剂类型为自变量,反应速率为因变量,温度、PH、催化剂浓度、底物浓度等为无关变量。例如:研究PH对酶活性影响,PH为自变量,反应速率为因变量,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等为无关变量。因果关系(无关变量需要控制)

因变量往往有一定的检测手段(例如: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反应速率用产生气泡的多少,卫生香的燃烧猛烈程度来衡量)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四:酶的有关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2)对照实验的设置目的:排除实验中非测试因素对结果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除了一个因素(自变量)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试验。对照实验一般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四:酶的有关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3)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所用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冷却、光照、黑暗、搅拌、振荡要一致)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21页。基础梳理考点四:酶的有关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3)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