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文化素质与教育的制约_第1页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文化素质与教育的制约_第2页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文化素质与教育的制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文化素质与教育的制约

女性劳动者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多种,而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是影响她们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状况,促进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有重要意义。一、贫困地区女性劳动力的特点一般表现为1、基数大、文化素质低。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发展步伐比较快,但农村女性受教育状况仍不乐观。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年限、接受培训机会少,文盲及半文盲比率仍偏高。2、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从总体上看,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有较大差距。农村女性接受教育少,参加劳动的时间早于男性,文化程度达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1.3%,比男性低21.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3、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如男性。据甘肃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2年进行的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甘肃省成人体质综合测定达标率中,男女均以非体力劳动者最高,达标率分别达到71.2%和73.9%,而男性农民达标率为70.1%、女性农民的达标率仅为59.1%,居测试人群达标率最低点。4、女性劳动力年龄结构以中年为主,具有明显的“中年化”趋势。5、存在地区间差异。贫困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远低于发达地区,农村女性由于存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地区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强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西部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由于多种消极因素因果循环作用,使她们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经济社会地位提高较慢,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二、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存在着“三不”现象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往往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最难转移的一部分。她们在转移中会遇到更多困难。1、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和文化素质低,女性劳动力转移慢、就业职业层次低。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她们非农转移的速度和成功可能性。实证表明,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转移速度正相关。受过初中及以上或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所以青壮年女性外出打工的可能性更大,容易实现转移。因为这部分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能较快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相关非农行业或产业接纳她们的成本也相对较低,部分人能找到稳定职业,永久性地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因此,她们在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功率较高。”剩余劳动力”实际上是低素质劳动力的剩余。目前,转移难度较大的是文盲半文盲女性劳动力。因为这部分人占的比例高、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而城镇劳动力市场已是买方市场,城镇和非农产业对她们的认同度较低,使她们就业的层次低、范围窄,从事一些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行业,如保姆、卖菜、搞卫生等。由于文化素质低,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她们有可能再次回到农村。所以她们转移的难度大、速度慢。2、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后,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减弱。低素质人口曾对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低成本的低素质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衰退或转移,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吸纳有所下降。从长远看,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以深圳为例,为了优化人口结构层次,在未来5年深圳将严格限制低素质、暂住人口的增长,具有大专以上高学历、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最易拿到”深户”的人。3、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成本高。在跨地区流动时,其流动成本就会变高。因为外出就业存在迁移成本、信息成本。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外出经历以及女性自身特点的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规避能力差,外出就业成本费用增加。出于对较高的外出流动成本认识,农村女性劳动力喜欢那种“离土不离乡”的低成本转移方式。4、社会传统因素、农村女性自身的依附性。在传统社会角色分工中,农村妇女有两个任务:生儿育女和干家务劳动。在怀孕期、哺乳期,女性大多只能呆在家里,不宜外出就业;有学龄前儿童的妇女既要照顾老小,又要干许多家务活,使她们无法真正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同时,这些素质较低的中年农村女性劳动力缺乏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自强自立性差,对家庭和丈夫的依附性较强。加上长期以来社会认为女性是弱者的保护观念,家庭分工一般倾向于让女性从事家务、照顾老幼,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也束缚她们转移出来。5、部分低龄女性或女童进入就业行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些贫困家庭女孩失学或辍学后过早地进入劳动领域,同成年人进行岗位竞争。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反抗意识差,往往被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选中,从事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劳动负荷大的工作。既有害身心健康,又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利于成年劳动力转移。6、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企事业单位会优先考虑男性,认为男性劳动力工作能力强,麻烦事少。企业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挑选要严些,会考虑她们的年龄、婚否、户籍地、文化程度等。7、民工工资拖欠严重。近年来对民工工资的克扣现象经常发生,而对女性民工尤甚。务工企业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她们往往只能忍气吞声,使得一些企业更为变本加厉。三、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地方妇女的文化素质1、加强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和观念教育。(1)充分发挥妇联的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开办学习和培训班,使农村妇女了解外面的世界,掌握一些基本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培训学习,以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请转移到非农产业干出成绩的女性来讲座,加强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心理素质、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增加她们的自信心。(2)城镇应该对进入本地务工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已离不开民工了。城镇有关部门应利用有效资源,为民工提供一些免费学习培训机会,如如何开办小商店、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宣传等,因为民工素质的提高会改善其服务质量,对当地居民也是件好事。(3)为农村妇女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活动联系起来,把各种有效信息及时传送到妇女手中,让她们有针对性学习。另外,有组织地帮助她们与用工单位联系。通过及时可靠的信息和帮助,可以降低她们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4)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女性的帮扶力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对教育投入不足。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女性的教育帮扶力度,改善边、少、远、贫地区妇女受教育的条件。鼓励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地区,提高贫困地区妇女文化素质和促进当地进行经济建设。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3、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劳动力的文化素质。4、继续加大扫盲力度。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妇女扫盲工作。教育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巾帼扫盲行动”,设立了”巾帼扫盲奖”,对降低成人妇女文盲率起了重要作用。但文盲总数量还比较大,仍要继续努力。(1)扫盲要有重点性、连续性。扫盲重点是15至50岁的劳动力文盲,因为这部分人与社会接触最密切。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首先创办培训班提高她们最基本的识字能力,然后以多种形式促进她们学习技术,以技术学习巩固文化学习。同时,要发挥榜样能动作用,帮助其它文盲脱盲。(2)确保扫盲质量。我们不仅要完成扫盲任务,更要确保扫盲质量。从扫盲经验来看,农村复盲率是比较高的,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