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探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学只是“研究美德”的科学和“与美德的讨论”。那么,对研究对象———德性本身的认识即回答“德性是什么”就是亚氏伦理学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的章五和章六,亚氏通过对德性下定义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对于如何下定义,在《论题篇》中亚氏指出,要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一个好的定义,必须首先给出事物所属的较一般的种类(即属概念)。然后,通过说出把该事物和其他的事物区别开的特性来确定它在一般的种类之中的次类(即种差)。亚氏在对德性下定义时遵循了这一程序。他首先指出德性的属概念是灵魂的一种品质(hexis),然后指出使德性和其他品质区分开的特性(种差)是中道(mean)。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德性的属———品质。一、感受和潜能不可被肯定,一个人我们注意到,亚氏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出德性的属就是品质,而是把感受、潜能和品质这三种灵魂的状态作为德性备选的属概念。感受,在亚氏看来,是指欲望、愤怒、恐惧、自信、嫉妒、喜悦、怜悯等与快乐和痛苦相伴随的东西;潜能,是指那些易于感受这些情感的能力,比如能够感受愤怒、恐惧、痛苦和怜悯等;品质是据以在这些感受方面处理得好和不好的已经形成的品格状态。亚氏没有说明为什么把灵魂的这三种状态作为德性的属,但却用排除法说明了为什么可以排除感情和潜能而只留下品质作为德性的属,即为什么只有德性是品质。我们可以把亚氏排除感受和潜能作为德性的属的两点说法写成下面两个相同的三段论:1.a)我们并不因感受或潜能而被视为好人或坏人,b)我们因德性或恶而被视为好人或坏人,2.a)我们并不因感受或潜能而受到赞扬或责备,b)我们因德性或恶而受到赞扬或责备,而在笔者看来,亚氏虽然达到了排除感受和潜能的结论,但没有给出这两个推论的前提的成立的理由,即“为什么我们因德性却不因感受或潜能而被视为好人或坏人和受到赞扬或责备”。如果同样把亚氏排除感受和潜能的另外三点理由也转化为三个三段论,不仅可以看出亚氏如何达到结论的过程,而且从它们之中也可以看到前两个推论得以成立的理由。这三个三段论是:3.a)我们不是出于选择而感到愤怒和生气,b)德性是选择或者涉及到选择,4.a)在感受方面,我们被说成是被改变的,b)在德性和恶方面我们不被说成是被改变的,而被因此,c)德性和恶不是感受。5.a)我们出于自然而能够感受到感情,推论3是说感受是人对具体的事情在具体情境中的自然反应,是主体不可选择的;而德性则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推论4指出感受和德性的不同:在亚氏看来,感受是身体的某种变化。如某些人由于某些变化(如恐惧、怜悯和激动)的结果,会变得十分激动。但德性是人的灵魂被安排的一种稳定的状态。推论5是说潜能是一个人天生的感受能力,但德性却不是天生就有的。因为亚氏认为,德性在我们身上的养成既不是出于自然,也不是反乎于自然,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运用才形成的。这就是说,感受和潜能不是经过主体事先选择的,而是人的自然反应和能力,对于这样的东西谈不上善或恶,不应该对其进行评价。因此,一个人不会因感受或潜能而被视为好人或坏人,也不会因感受或潜能而受到赞扬或责备。但德性或恶是主体对自己灵魂好或不好的安排,行善还是作恶是出于主体自身的选择,因而可以作为对其进行评价的根据。一个人因自己的德性或恶而被视为好人或坏人,因自己的德性或恶而受到赞扬或责备。比如一位教师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是感到恐惧甚至身体发生某种变化是他作为一个生物的自然本能的反应,我们不会因为他(她)的恐惧不恐惧、恐惧的强弱而称之为好老师或坏老师,但我们会根据一位老师选择是先顾救学生或先顾自己逃跑的行为来称这位老师是好老师或坏老师,进而对他(她)赞扬或责备。二、品质是有部分的物种安排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亚氏通过排除法说明了为什么德性不是感受和潜能,而只剩下品质作为德性的属,他说:“既然德性既不是感受也不是潜能,那么它就必定是品质。”接着就转入了对德性的种差———中道的讨论。但如果仅仅这样只知道德性是品质,不知道品质是什么,那等于对德性的属实际上没有做任何断定,没有增加任何新信息,不能有助于我们对德性的属概念的理解。因此,必须还要弄清品质是什么。品质的希腊文是hexis(复数是hexeis),它从动词“有”hekein名词化而来,字面的意义就是“ahaving”。(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习惯上被翻译成“habit”,这个词是从拉丁语habere,“tohave”而来)笔者所见的英译本通常把hexis译为dispostion、state或character。(1)品质是一种特殊的状况(disposition)。英译dispostion是对希腊文diathesis的翻译,而diathesis的本意就是“安排”的意思。亚氏在《形而上学》中给出对“状况”的解释是:状况意味着对那些具有部分的事物涉及到位置、能力或种类(等方面)的安排———它肯定是某种安置,就像这个词的原意所表明的那样。简言之,状况就是对一个复合物各部分的安排。因此,品质意味着状况就是指安排,从安排来解释,有的安排得好,有的安排得不好,有的作内部的安排,有的是依外物为参考而安排。但这里的问题是:安排就意味着是对具有部分的复合物的安排,那么品质也是具有部分的复合物吗?在亚氏看来,对有些事物不能作量上的区分而只能作形式上的区分,但这样的区分也可以被称为该事物的“部分”。就是说,对抽象事物如品质的划分通常是形式上的和非数量的,复合物并不仅只包括那些在数量上可以分为具体可分的部分的事物,也包括品质等抽象的事物。在亚氏看来,安排有安排得好也有安排得不好,而如果安排得好一物就处于好的状况,反之则处于坏的状况。因此,品质是一种状况,是指根据它一物安排得好或不好,并由此处于好和不好的状况。而德性是品质,品质是状况。因此,德性作为品质就是一种特殊的状况,而状况由于其安排得好和不好而使德性具有了一种评价的意义。对于人而言,德性就是灵魂的品质,那么,这一点就要和亚氏的灵魂学说联系起来理解。亚氏把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部分,而非理性部分又分为营养、生长的部分和欲望的部分,而德性就是非理性的欲望部分听从理性部分。因此,德性作为灵魂的品质就是一种安排(状况):如果非理性的欲望部分听从理性部分,灵魂的两部分就能和谐相处,这就是一种好的安排(状况);相反,如果非理性的欲望部分听从理性部分,灵魂的两部分就相互冲突,这就是一种不好的安排(状况)。(2)因此,有德之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安排得好的人,灵魂的和谐就是人的善;邪恶之人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灵魂安排好的人,灵魂的冲突就是人的恶。品质不仅是一种状况,还更是一种习性。亚氏在《范畴篇》中说,状况和习性都是性质,人们根据其性质而被说成是怎样的人。但状况和习性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习性区别于状况在于习性存在得更持久、更稳固。习性是指持久和难以移易的东西,而状况是指容易移易和变化迅速的东西。习性都是状况,但状况并不都是习性。因为那些具有习性的人也处于就此而言的某种状况下,而那些处于某种状况下的人并不都具有习性。某种状况只有由于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成为人本性的一部分才能被称为习性。因此,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习性要看他身上是否具有某种相对稳定的东西。亚氏举例说明了这点。他说一个人如果有与生俱来的坏脾气可被说成是脾气坏,那些并非天生、由于某种变故而引起的,但难以根除或者甚至完全不能改变的坏脾气也可以称为脾气坏。而某人若因烦恼而发怒就不能说他是脾气暴躁的人,只能说他是受了某件事的影响。而且说一个人是一个坏脾气的人也并不是说他一直脾气坏,而只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他比一般人更易发脾气或更常发脾气。因此,如果一个人身上具体某种稳定的性格特征(习性),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是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如果一个人经常发脾气,我们说他是一个脾气坏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危险中经常表现出勇敢的品质,我们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因此,德性作为品质一种牢固确立的状况或一种习性。品质是一种卓越或圆满。在《物理学》中讨论品质的变化时亚氏进一步指出:品质是卓越(excellence)或者是缺陷(defects)。他说:“品质(不论身体的品质或是精神的品质)不是质变。因为有些品质是卓越而有些品质是缺陷,但卓越和缺陷都不是质变。卓越是一种圆满(perfection)———因为每一个事物在得到它自己的卓越时就被说成是圆满的,因为它这时最合自然(就像一个圆,当它变得最圆时,就可以说一个圆是圆满的。)———而缺陷是圆满的毁坏或偏差。”由于我们是相对于德性来讨论品质的,因此这里不讨论“品质是缺陷”这种情况,而只讨论“品质是卓越”的情况。但要讨论这一点需要弄清许多东西,因为亚氏这段话里包含着许多需要解释和论证的地方。首先,在这段话里,亚氏说品质是卓越,但什么是卓越呢?是圆满。即是说,品质=卓越=圆满。因此,要知道品质是什么先要知道圆满是什么。在亚氏看来,某物的圆满是指在卓越和善上,它不会被它的同类事物所超过。例如,一个医生的圆满和一位笛师的圆满在于他们精湛于各自的本行,无以复加。或者进一步讲,圆满就是事物达到至善,至善即是完全。因为圆满的事物是全善,因此没有缺陷、没有什么遗漏、一切齐备、不待外求。其次,这段话里包含着对亚氏对为什么卓越是圆满的一个论证。D.S哈奇逊把这个论证细化为一个三段论推理:1.如果一物得到了它的卓越,那么它是最自然的。2.如果一物是最自然的,那么它是圆满的。那么,3.如果一物得到了它的卓越,那么它是圆满的。显然,这个结论是通过中项“自然”来达到的,即卓越=自然=圆满,这里“圆满”又牵扯到“自然”。因此,D.S.哈奇逊首先看前提2。在讨论亚氏伦理学时,我们不要忘记亚氏的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前提2就是在亚氏生物学中明显可见的观点。对于亚氏来说,人首先是动物。他把人看成动物界的一员,因此他对动物的阐释也常常就包括了他对人的看法。根据他的生物学理论,圆满是一个发展过程的终点,只有经过充分发展的成熟的动物才能被算作是该类动物的完美样本(尽管有些成熟的动物有缺陷。)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知道一种动物真正是什么即一种动物的本性,那么他就应该去看一个这种动物成熟的样本,而不是去看它的胚胎或青少年期,因为只有成熟的样本才是一类的完美样本。而一个动物成熟的样本之所以是完美的,在于当一个动物成熟时,它不再发生太多的变化,而处于相对稳定和恒常的状况(dispostion),但胚胎和青少年的样本则不是如此。这既包括其行为特征,也包括其器官和组织。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研究一类生物完美的样本来弄清这类动物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就要研究那些状况稳定和持久的样本,这些样本的状况也就是品质。当然,亚氏也不仅限于用生物学的例子来说明前提2,他也用别的比如“圆”作为例子来对它进行说明。圆形在它最是一个圆时可以被断定为完美的,粗糙的圆物可以变得更圆(通过敲打它由之做成的质料,或者通过在纸上涂抹或重划线条)。成为一个最圆的圆就意味着成为一个最自然的圆的形状。最后,亚氏在《政治学》中将圆满和自然的观点如同应用到动物上一样应用其他的事物上:一物的本性就是其终点。因为当一物充分地发展之时,我们就称其为自然,不管我们说的是一个人、一匹马或一个家庭。在讨论了前提2以后,哈奇逊回过头来对前提1进行了讨论,为说明为什么前提1得以成立,他又加入了两个另外的前提组成了一个新的三段论:4.如果一物拥有了它的卓越,那么它能很好地行使其功能。5.如果一物能很好地行使其功能,那么它最合其本性。那么,6.如果一物拥有了它的卓越,那么它最自然。同样地,哈奇逊也是先论证前提5。在亚氏看来,一物是什么是由其功能来决定的;当一物能行使其功能时一物才真正地是其所是。如眼睛之为眼睛在于它能看到东西。当一物不能行使其功能时,那它就仅仅在名称上是那种事物。如死人的或石雕的眼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眼睛,因为它不能用来看;同样地,一个木头做的锯子实际上不再是一个锯子,因为它不能使用。[而一物是什么就是其本性,因此,当一物能很好地行使其功能的时候,它最合其本性。然后哈奇逊讨论了前提4:如果一物拥有了它的卓越,那么它能很好地行使其功能。亚氏认为,一物的卓越就在于使其功能行使得好。他举例说眼睛的卓越就在于使眼睛的状态和它的功能行使得好,因为眼睛的卓越就是看得清楚。同样地,马的卓越就在于使马的状态好,使马善于奔跑带着它的骑手冲向敌人。这就是说,在亚氏看来,一物的卓越是与它的功能相关的,即一物的卓越就是一种使一物的功能行使得好的品质。但是为什么一物的卓越就是一物的功能发挥得好呢?因为前提5已述及,一物是其所是就在于其功能的行使,那么一物的卓越就在于其功能行使得好。如眼睛之所以是眼睛在于它能够看,而好眼睛(眼睛的卓越)就在于能够看得很清楚;一匹马之所以成其为一匹马在于它能够奔跑,而一匹好马就在于它能够奔跑得很快。这样,通过前提4和前提5就达到了结论:因为一物的卓越在于其功能发挥得好,而一物的功能取决于一物是什么(一物的本性),因此,一物的卓越就是它的最好、最自然的状态。现在把前面主要的推论排列如下,就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亚氏的“卓越是圆满”这个论证是如何达到的:当一物拥有了它的卓越时,它能很好地行使其功能。而当一物很好地行使其功能,它最合其本性。那么,当一物拥有它的卓越时,它最合其本性。当一物最合其本性时,它最完满。品质是一种倾向性,它会产生相应的行为(结果),即是说,品质产生行为,行为体现品质。这一点其实是隐含在上面一点之中的。因为品质是卓越,而卓越在于功能的行使。就是说,品质作为一种卓越是潜在的,它要在行为之中才能表现出来和得到实现。这就好像一个勇敢的英雄如果处于睡梦之中,我们只能说他拥有勇敢的品质,但这个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就体现出了他勇敢的品质,而正是勇敢的品质使得他做出勇敢的行为。但是亚氏指出,品质产生行为(结果)不同于能力和理论的结果。因为能力和理论常常导致相反的结果,如医疗技术(能力)既能致人疾病,又能使人健康;理论常常能作为对立两个方向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租赁合同样本-简单的房屋租赁合同
- 2025企业办公租赁合同模板(精简版)
-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样本范文
- 2025厨房电器供货合同范本
- 2024-2025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2025网络安全外包服务方案及合同
- 2025通信设备采购租赁合同
- 初中生物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1课时眼与视觉的形成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2024)
- 2025建筑材料供货合同
- 五星级酒店餐饮部管理制度大全
- 2025年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中作文素材积累:15个“小众又万能”的人物素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11 浪花
- 水利工程信息化项目划分表示例、单元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 202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32题)
- DB31∕T 360-2020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简报
- 装修拆除安全协议书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