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2章 种群及其动态(B卷·能力提升练)(教师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1.gif)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2章 种群及其动态(B卷·能力提升练)(教师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2.gif)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2章 种群及其动态(B卷·能力提升练)(教师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3.gif)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2章 种群及其动态(B卷·能力提升练)(教师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4.gif)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2章 种群及其动态(B卷·能力提升练)(教师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b8e8b7bbebfa52f8091d93d117bba01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末)某研究小组对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地点指标样本食堂东侧银杏树下操场北侧荒草地教2楼草坪1234平均1234平均1234平均动物类群数(类)33564.2511321.7511121.25动物个体总数(个)98151311.2532954.75326105.25A.该研究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无明显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均为“S”型增长D.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答案】D【解析】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方法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样本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差异,B错误;C、表中无法看出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趋势,C错误;D、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防止小动物腐烂,D正确。故选D。2.(2022·山西省定襄县定襄中学校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决定其丰富度的高低B.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种间关系年龄结构及空间结构均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两种生物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仅取决于生存空间需求的接近程度【答案】A【解析】A、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代表物种丰富度,因此物种数目的多少决定其丰富度的高低,A正确;B、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C、年龄结构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D、两种生物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它们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需求的接近程度,D错误。故选A。3.(2022·湖北恩施·高二期末)几十年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沙漠化加剧,使生态环境恶化。为探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效果,科研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的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不同类型的退耕还林、还草样地的地面小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样地类型总个体数量/只优势类群数量/科常见类群数量/科总类群数量/科农田454610柠条林地381910杨树林地51167自然恢复的草地4741115A.农田的优势类群及常见类群数量均高于柠条林地的B.上述样地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自然恢复的草地C.退耕还林时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的多种树种进行混合种植D.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生物群落的演替有重大影响【答案】A【解析】A、分析表格可知,农田的优势类群及常见类群数量分别是4和6,柠条林地的优势类群及常见类群数量分别是1和9,所以农田的优势类群数量高于柠条林地的,但常见类群低于柠条林地的,A错误;B、分析图表可知,自然恢复草地中的物种数目最多,故其丰富度最大,B正确;C、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则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退耕还林时应尽量避免种植单树种纯林,该选择适合当地的多种树种进行混合种植,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即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生物群落的演替有重大影响,D正确。故选A。4.(2022·贵州黔西·高二期末)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C.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D.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答案】D【解析】A、在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照的利用有关,A正确;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B正确;C、在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照的利用有关,因此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C正确;D、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D错误。故选D。5.(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B.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大D.在群落演替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解析】A、K值为最大环境容纳量,表示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J”型曲线增长模式的种群,无环境阻力,不存在K值,A错误;B、J型增长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错误;C、杂食性动物食物多,抗干扰能力强,其数量波动应较小,C错误;D、在群落演替中,灌木较草本高,更容易获得阳光,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D正确。故选D。6.(2022·陕西渭南·高二期末)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改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C.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答案】A【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自然状态下也是演替为沙漠,因此演替方向未变,BCD错误,A正确。故选A。7.(2022·吉林通化·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B.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C.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D.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答案】D【解析】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均有分层现象,A错误;B、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的取代,原来群落的生物不一定消失,B错误;C、受气候条件限制,不一定所有群落都能发展到森林阶段,C错误;D、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D正确。故选D。8.(2022·吉林通化·高二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C.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答案】C【解析】A、海洋中的全部鱼为多个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B、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C、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C正确;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属于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9.(2022·安徽·歙县教研室高二期末)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一般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了适宜的条件B.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就是植物的更替【答案】D【解析】A、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B、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植物更替,动物也更替,D错误。故选D。10.(2022·重庆·高二期末)某研究小组从土壤中收集甲、乙两种小动物,并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和混合饲养两种小动物,统计他们的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不是导致甲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B.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适合用样方法C.单独培养,小动物乙数量增长呈“J”型D.小动物甲单独培养早期不存在环境阻力【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混合培养10天时小动物乙几乎灭绝,故种内斗争是导致甲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A正确;B、土壤中的小动物个体微小、活动力强,样方法不适合调查土壤小动物种群密度,B错误;C、由图可知,单独培养小动物乙,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C错误;D、由图可知,单独培养小动物甲,数量曲线早期类似“J”型曲线,但还是存在环境阻力,D错误。故选A。11.(2022·河南·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落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甲乙两种群间关系表现为甲捕食乙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稳定。【解析】A、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的曲线是上升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B、甲乙两种群间关系表现为乙捕食甲,B错误;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B。12.(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能形成树林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受光照条件的影响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发生在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A【解析】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树林,因为弃耕的农田形成树林还需要适宜的条件,A错误;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是因为灌木比草本高,更有利于获得阳光,即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受光照条件的影响,B正确;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发生在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正确。故选A。13.(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D【解析】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B、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B错误;C、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C错误;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二者竞争空间、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14.(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C【解析】A、冰川泥、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正确;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错误。故选C。15.(2022·湖北襄阳·高二期末)稻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褐飞虱是水稻的首要害虫,二化螟也是危害水稻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研究害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能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化螟和褐飞虱同在水稻植株上寄生,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生态位B.施用农药后,两种害虫的数量下降,稻田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D.第2组和第4组比较说明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增强了二化螟种内竞争【答案】C【解析】A、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二化螟和褐飞虱只是同在水稻植株上寄生,它们生态位有重合的部分,但并不完全相同,A错误;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施用农药后,两种害虫的数量下降,但没有灭绝,因此稻田群落的丰富度没有下降,B错误;C、据图可知,第3组(仅有褐飞虱寄生)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最重,说明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C正确;D、第2组(仅有二化螟寄生)和第4组(已有二化螟和褐飞虱共同寄生)比较,第4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较重,说明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利于二化螟生长,并没有增强二化螟的种内竞争,D错误。故选C。16.(2022·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末)海胆喜食海底的各类植物,尤其是各种海藻的假根。某海域因海獭遭受破坏性捕杀,海胆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海床变成了“海底沙漠”。如图是科研人员对该海域的海胆和帽贝影响海藻覆盖率的相关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即使没有捕捞,帽贝和海胆的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B.该海域生态系统中,帽贝和海胆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共生C.海獭遭受破坏性捕杀一段时间后,帽贝的数量可能会逐渐下降D.欲持续获得帽贝最大捕获量,捕获后应将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答案】B【解析】A、由于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没有捕捞,帽贝和海胆的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A正确;B、据图可知,与对照组(没有海胆和帽贝)相比,只有海胆或者只有帽贝,海藻覆盖率都降低,说明两者都可以以海藻为食,因此两者是竞争关系,B错误;C、海獭遭受破坏性捕杀一段时间后,海胆会大量繁殖,可能会导致海藻被大量捕食,帽贝的食物减少,进而可能会使帽贝的数量逐渐下降,C正确;D、欲持续获得帽贝最大捕获量,捕获后应将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因为在该种群数量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很快,进而可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正确。故选B。17.(2022·山西长治·高二期末)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烟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判断两者的关系可能为捕食,甲曲线表示烟粉虱数量变化B.烟粉虱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丽蚜小蜂的捕食导致死亡率升高C.图中两条曲线出现交点,此时烟粉虱的数量与丽蚜小蜂的数量相等D.丽蚜小蜂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答案】C【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的数量变化,乙表示丽蚜小蜂的数量变化。【解析】A、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乙表示丽蚜小蜂,A正确;B、烟粉虱和丽蚜小蜂为捕食关系,烟粉虱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丽蚜小蜂的捕食导致死亡率升高,B正确;C、图中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但根据图中对应的数量坐标,此时烟粉虱的数量与丽蚜小蜂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D、烟粉虱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其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数量和天敌数量变化有关,丽蚜小蜂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8.(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下列调查活动中,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有(
)①标记重捕法调查小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消失或脱落②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其生长茂密区域取样③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④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诱虫器用冷光源A.0项 B.1项 C.2项 D.3项【答案】D【解析】①标记重捕法(第一次标记数/总数=第二次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调查小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消失或脱落,会使第二次标记数变小,从而使估算结果偏大,①正确;②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在其生长茂密区域取样,可能会使结果偏大,②正确;③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会导致重复计数,使结果偏大,③正确;④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诱虫器用冷光源,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诱虫器用冷光源会使结果偏小,④错误。故选D。19.(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期末)浜螺以浒苔等小型藻类为食,为研究捕食者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大小相同的潮间带实验区,放置不同密度的浜螺,一段时间后测定藻类的种类数,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浒苔与其他小型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浜螺的捕食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C.浜螺的捕食偏好会改变不同藻类在群落中的地位D.增加浜螺密度一定会提高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答案】D【解析】A、据分析可知,浒苔与其他小型藻类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据图可知,随着浜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225只/m2左右时,藻类的种类增加,当浜螺密度超过225只/m2时,藻类的种数随着浜螺的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少,浜螺的捕食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C、据分析可知,浜螺捕食藻类,但更喜欢取食小型绿藻浒苔,随着浒苔被浜螺捕食,改变了不同藻类在群落中的地位,C正确;D、据图可知,当浜螺密度超过225只/m2时,藻类的种数随着浜螺的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少,说明增加浜螺密度不一定会提高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错误。故选D。20.(2022·陕西渭南·高一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蜻蜓与小荷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荷塘中的动物、绿色植物和细菌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答案】C【解析】A、互利共生是指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种间关系,蜻蜓和小荷不属于互利共生,A错误;B、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系统,B错误;C、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故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C正确;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故选C。21.(2022·安徽·歙县教研室高二期末)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不同B.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C.生活在相同空间内的两个种群具有完全相同的生态位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较易被淘汰【答案】B【解析】A、结合题意可知,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而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在群落中的位置不能称为生态位,A错误;B、生态位相似说明生物对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需求也相似,所以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由于利用的生态资源相似,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B正确;C、生活在相同空间内的两个种群可能因所占用资源情况、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有差异而导致生态位不同,C错误;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可利用的资源多,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来躲避敌害,一般不易被淘汰,D错误。故选B。22.(2022·辽宁大连·高二期末)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D.高山冻原群落不具有季节性【答案】A【解析】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两者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A正确;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小杜鹃的生态位,C错误;D、高山冻原群落虽然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仍具有时间结构,群落会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呈现不同的外貌,具有季节性,D错误。故选A。23.(2022·江苏·金沙中学高二期末)某地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
)A.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保持稳定C.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D.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答案】D【解析】A、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过程中土壤条件还存在,所以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额取代,故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B错误;C、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内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不同,C错误;D、群落演替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D正确。故选D。24.(2022·陕西咸阳·高二期末)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A、光照强弱决定着水生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C、群落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不属于垂直结构,C错误;D、由于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导致该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C。25.(2022·重庆·高二期末)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绘制了下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B.b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答案】B【分析】生态位是指每个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如: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等。【解析】A、d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A错误;B、b越大,该种群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强,B正确;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D、生态位是指每个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26.(10分2022·云南楚雄·高二期末)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图曲线可知,该鸟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P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2)可利用________法对该鸟的种群数量进行估算。t1时捕捉该类鸟20只,标记后原地放还。t3时进行第二次捕捉,结果发现50只内有5只带有标记物。若被标记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死亡,则t1时该鸟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只。(3)图中________时刻该鸟种群的种内竞争最激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森林曾经经历过一场大火,后来通过人类的植树造林,现在郁郁葱葱。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明,人类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
增长型(2)标志重捕
100(3)t3
空间和资源是一定的
随着种群量的增加,种内竞争会加剧
图中t3时种群数量最多(4)影响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S”型增长:自然界的种群在资源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增长,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坐标图,曲线大致呈“S”型。其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K/2时达到最大)。(1)据图,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知,该数量增长是S型增长。P点时,种群的数量没有达到K值,年龄结构是增长型。(2)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用标志重捕法。根据计算公式:初次捕捉标记数/总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数,20/总数=5/50,t3是总数是200只,t1时总数是K/2=100只。(3)种类竞争最激烈的时间是种群数量最高的点。资源和空间有限时,T3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内竞争最激烈。(4)人类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7.(6分2022·贵州黔西·高二期末)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可用于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极高。六马桐油是贵州特产,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民关注的问题。油桐园甲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油桐产量高油桐园乙与油桐园甲面积相同,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油桐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油桐园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油桐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甲40210327836.6714.10乙53310411840.8620.40(1)调查某种活动范围较小的节肢动物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研究者可利用一些昆虫趋光的特点,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取样。(2)油桐园甲与油桐园乙相比,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与油桐园乙相比,油桐园甲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___(填“多”或“少”),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油桐园甲使用杀虫剂,减少了害虫数量,同时由于___________,害虫的天敌数量也减少。(4)使用除草剂清除油桐园甲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杂草清除后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某科研人员设计了一个生态油桐园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和良性牧草的简单种植方案,该方案可以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形成复层群落结构。简要说明其设计依据:___________。【答案】(1)样方
灯光诱捕(2)乙
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少
食物来源少(4)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1)调查某种活动范围较小的节肢动物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采用灯光诱捕法,利用的是某些昆具有趋光性。(2)油桐园甲与油桐园乙相比,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是油桐园乙,即油桐园乙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由题图可知,油桐园甲的节肢动物总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油桐园乙,可推知油桐园甲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均低于油桐园乙,原因可能是油桐园甲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天敌数量也低。(4)根据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原理,在油桐园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28.(7分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期末)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1)为调查馨香木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物种丰富度(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A群落21.535.519.5B群落22.523.816.25C群落2231.513.5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_____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图。研究种群的_____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比较耐阴,但成树对光照的需求加大,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随机取样(2)A群落
灌木
乔木(3)年龄组成
增长
成树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阳光竞争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解析】1、由题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A群落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灌木层。2、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幼树较多,所以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1)采样方法进行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A群落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灌木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乔木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幼树较多,所以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29.(7分2022·福建福州·高二期末)树木在高山地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海拔上限,称作“树线”,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被认为是高海拔地区气候变暖的指示器,研究显示,在水分条件满足树木生长的区域,自然气候树线的生长季平均温度约为6.4℃。近年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树线位置有向高海拔上升的趋势。(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树线上升将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2)随着气候变暖,在树线上升的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同时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增多,原因是植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更加复杂,对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率提高。(3)当树线之上高山灌丛和草甸等植被厚度增大,形成了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乔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说明除了温度等因素外,树线的上升还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4)随着降水减少,同种树木幼苗趋于集群分布,树线上升速率与树木集群强度显著负相关。则该山脉西部地区与东部树线位置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组成
增加(2)次生
空间
光能等环境资源(3)种间竞争(4)两侧的水分有差异,影响了树木分布【分析】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即物种的丰富度是群落的基本特征;分析题意可知,树线是指树木在高山地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海拔上限,随着温度升高,上限提升,则树木越来越多,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为动物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2)在树线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同时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增多,原因是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加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利用率提高。(3)树线上升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说明除了温度等因素外,树线的上升还会受到种间竞争关系的调控。(4)分析题意,随着降水减少,同种树木幼苗趋于集群分布,树线上升速率与树木集群强度显著负相关,据此推测该山脉西部地区与东部树线位置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两侧降水量不同,影响了树木的分布。30.(10分2022·四川·攀枝花教科所高二期末)某林科院研究人员对某废弃山坡耕地生物类群进行研究,调查了最近25年来植物类群和一些昆虫的数量变化,并根据其中一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绘制如图曲线(无迁入、迁出)。回答下列问题:(1)这块山地范围较小,科研人员调查其中某乔木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弃耕后期,土壤有机质很丰富,出现了大量个体微小的小动物类群,这时可采用__________法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弃耕山地中原有植被虽被破坏,但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车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社交电商在商业推广中的应用及盈利方式
- 租赁无产权房屋合同范本简短
- 社交礼仪在商业谈判中的运用策略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4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5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
- 电机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 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知识产权转让与开发
-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搭配(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分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2024医师资格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 钻井安全操作规程中英文
- 根据铜价计算各种电缆参考价格
- 2022年虚拟数字人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JJF(石化)007-2018铅笔硬度计校准规范
- GB/T 13364-2008往复泵机械振动测试方法
- 【培训课件】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 子宫瘢痕处妊娠-课件
- 烟花爆竹合作协议书模板(5篇)
-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