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

(一)教材简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学问,学生通过视察、揣测以及试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挚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本册教材中接着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学问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学问。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途,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竞赛中竞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须要用到排列组合学问。本单元支配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好玩的活动。如在例1中支配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支配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支配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支配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在例3中支配的是有关中国队参与世界杯足球赛时小组竞赛的场次问题,在“做一做”中支配了三个小挚友抢占两把椅子的嬉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及推理实力以及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渗透数学思想。

难点:

体会数学。

突破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实行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老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实际问题采纳排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依次有关,有的与依次无关,不要提高要求。老师教学语言中尽量避开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要跟学生说明。

(四)课时支配

本单元用4课时进行教学。

20xx年12月

1.简洁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12页。

1、通过视察、揣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验探究简洁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经验探究简洁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能用不同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课件、每生打算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实物。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班胡馨文同学明天要去参与讲故事竞赛,她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爱的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一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实物。

她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她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试一试。

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假如你觉得干脆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老师巡察。

2.发觉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老师依据巡察的状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探讨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探讨。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状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上衣A上衣B

裤子1裤子2裙子1裤子1裤子2裙子1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上衣A上衣B

裤子1裤子2裙子1

引导学生刚好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老师强调:只要有依次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复不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12页的“做一做”。

2、课本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3、妈妈在一张练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各种搭配、选择方案,,学会了用连线的方法记录结果,并且相识到只要有依次的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希望同学们平常留意应用。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娴熟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依次和位置。

2.使学生驾驭6~10数的依次,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娴熟地驾驭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娴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娴熟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酷爱家乡、酷爱自然、爱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化,促进学生在情感、看法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相识和加减法”、“8、9的相识和加减法”、“10的相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相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相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计算最干脆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支配6~10的相识。

教材变更了传统教学逐一相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纳相对集中的方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相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相识10特殊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支配了10的相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驾驭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相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支配,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相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相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驾驭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验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相识,教材都给学生供应了经验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根据数数(通过详细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相识数字→数的依次→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依次相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供应了经验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好玩,富有思索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留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视察、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留意选择学生所喜爱的素材作为数学学问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相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好玩,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开干脆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供应一些探究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觉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支配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行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须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支配了“生活中的数”外,还支配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支配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相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详细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爱好。

2.教学内容的支配。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相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依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终还支配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相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相识和加减法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相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依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依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支配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相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相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样,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分:一是在相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晰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特地支配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须要逆向思索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肯定的难度,须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支配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娴熟地驾驭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打算,这种打算不只是一种学问打算,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索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打算,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支配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简单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其次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简单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纳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当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支配: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特地支配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学问,提高其驾驭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学问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相识和加减法”、“6~10的相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娴熟驾驭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实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视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学问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视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化视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视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详细实施过程要特殊留意以下两点。

(1)依据学习任务突出视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视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视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依次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验视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学问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视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加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加的视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殊留意视察和操作要与思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觉问题、探究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相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支配了一幅反映所学学问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看法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学问、实力、情感、看法的全面和谐发展。如相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酷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化功能,以此让学生在相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化。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根据数数→相识数字→数的依次→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依次去支配的。这样支配,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相识数的逻辑依次的考虑。教学时要留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相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驾驭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驾驭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视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假如部分学生不采纳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应敬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驾驭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起先支配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详细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究,自己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实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支配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留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视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相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胜利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老师应满腔热忱地赐予确定和激励,让他们获得学习胜利的体验,从中感受到胜利后的欢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相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驾驭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酷爱劳动的教化。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打算: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日学习什么?(板书:6、7的相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相互数一数。

师(小结):小挚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挚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依次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觉: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细致视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态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相互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老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当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老师活动:板书:5○6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老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老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老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老师活动:老师嘉奖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老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嬉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老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挚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索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依据今日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3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驾驭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相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学问和技能。利用这些学问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学问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驾驭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驾驭求倒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学问。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变更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驾驭计算法则。

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实际问题。

2、变更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五、教学建议

1、留意相关的已有学问的复习。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六、本单元内容可以用12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4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视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验数学学问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究数学的爱好。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相识即可。如相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相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学问,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内容虽然浅显,但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语言必需是科学的、精确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和画直角。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会分辨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课时建议:

2课时

角的初步相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相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打算:

圆纸片、剪刀、吸管、三角板、三角形纸片、红领巾、图钉、两个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每天在这里学习、嬉戏、熬炼。出示课本38页主题挂图: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平面图形,你发觉了吗?

2.借助三角形纸片,问:为什么叫三角形?角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相识角。(板书:角的初步相识)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找角

(1)我们的新挚友就藏在这幅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出示红领巾、三角板、剪刀、吸管,指出它们上面的角。

(3)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很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挚友们细致看一看,仔细找一找,哪里有角呢?让学生多说。

2。折角

(1)取出圆形纸片,上面有角吗?你能想方法在上面折出角吗?

(2)生折角,展示不同形态的角(贴在黑板上)。

(3)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师把不同形态的角画出来。

3。相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同学们把你折出的角,像老师这样做(师示范用角的“顶点”刺刺手心),说说有什么感觉?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我们把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

(2)请同学们再摸摸这个地方(师示范摸边),有什么感觉?生说。

我们把这直直的地方叫做角的边。(板书)

(3)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说,师板书。

4。制作活动角

(1)用一个图钉,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留意平安)

(2)转动硬纸条,体验角的大小:如何让角变大、变小?

5。画角

(1)试一试画一个角,并让生说是怎样画角的。

(2)老师示范画角的方法。(板书: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动身,画出角的两条边)

(3)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指出一些角的顶点和边。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角的下面画“√”)

3。做课本练习八的其次题: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4。做第3题.先让学生作出推断,再让学生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最终老师要借助活动角:依次剪短角的边,让学生视察角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从而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课堂作业:

(1)角有()个顶点,()条边。

(2)画出形态不同的两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表现。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5

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依据肯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实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殊是概括实力的发展水平。分类实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实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实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觉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驾驭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样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的方法,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及合作沟通的意识。

2、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敏捷性。

难点

1、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敏捷性。

2、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习惯。

课时支配

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的标准)…………1课时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6

⒈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联系已有的学问阅历,自己探究、驾驭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使学生经验试商过程,驾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加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实力。

⒊使学生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已驾驭的乘、除口算的方法,能较娴熟地进行口算。

⒋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运用已有的计算解决问题睥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熬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育仔细负责的精神。

教材第1~15页:

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⒉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着重驾驭试商的方法(包括试商后不须要调商和试商后须要调商),以使学生较为完整地理解和驾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共计13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1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3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练习三2课时

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材第1页例题,第2页第1~6题。

⒈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阅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⒉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⒈敏捷驾驭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⒉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

⒈笔算:486=93要打成几包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沟通口算方法并汇报探讨状况,师小结。

⒊练习第1题。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⒌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试一试:96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⒍练习85401605021090

⑴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第2题右边两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第6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第1问:5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提示:首先要想5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⑶第2问: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怎想的。

⒋思索题:

⑴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⑵组织全班沟通,揭示规律。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7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学问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学问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学问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务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相识升华到理性相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和统计学问,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肯定的简洁分析和推断实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务,对详细的概念还没有深化地理解和运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老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识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好玩的活动和嬉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建机会。

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使学生在大量视察、揣测、试验与沟通的过程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务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务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洁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索:培育学生简洁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沟通思索过程的实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洁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务多少。

情感看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学问产生爱好,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行能”“肯定”描述事务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洁试验中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依据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8

单元教学内容:

相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相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干脆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相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相识这一部分学问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学问的引入―――学问的教学―――学问的应用,符合学生驾驭学问的规律,在学问的引入和运用上,要留意体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学问中,应考虑到学生相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终,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态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相识这一部分学问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驾驭的学问,主动主动地探究新学问。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意不同特点学生的须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分辨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和用数学沟通和实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欢乐教学、合作沟通、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支配:

2课时

1、相识立体图形…………………1课时

2、相识平面图形…………………1课时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9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以活泼的学校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教材还为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供应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数学角度视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索,找寻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探究与创建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2、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独立探究、小组合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改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次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实力的训练。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视察选择信息,实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支配: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课时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课时

3.活动课………1课时

4.检测与讲评………………....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详细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阅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打算:运动会体操竞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爱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挚友们多兴奋哪,他们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喧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竞赛,小挚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请大家细致视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挚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须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精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耀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耀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须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信任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察,抽生板演答案。)

4.沟通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比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细致视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足吗?生③的想法更是别出心裁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始终憋在心里边很焦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感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挚友先探讨探讨。)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其次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主动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三、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打算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方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准备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爱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仔细思索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兴奋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洁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方法的时候怎么简洁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殊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2.37×3×12=1332(千克)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当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终于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肯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挚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依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楚,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日的学问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行以,可以呀,那留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好了,小挚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和别人学得怎么样?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0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内。

二、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相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洁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相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化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仔细探讨教材仔细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具体的记录,仔细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打算,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好玩的教具,课后刚好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精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留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仔细,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仔细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殊留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充分体现学生学得简单,学得轻松,觉得开心,留意精神,培育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实力。注意综合实力的培育,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仔细刚好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刚好,仔细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状况刚好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留意听取学生的看法,刚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留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阅历,努力探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意教化理论的学习,并留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学问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果

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爱好。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洁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1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初步相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洁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接着相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亲密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状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验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相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留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学问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意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老师要留意让学生经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激励学生参加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动物实践实力和独立思索实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相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3、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相识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支配:2课时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2

课题:万以内数的相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相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相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驾驭数位依次表。

教学重、难点:相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驾驭数位依次表。

教学打算: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依次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视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xxxx大桥的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老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xxxx大桥的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xxxx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xxxx大桥的相识。

老师补充说明,xxxx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相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视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依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4、教学列5。

(1)老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依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终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

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依次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依次吗?

(3)老师拿出数位依次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老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同桌相互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洁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支配教学内容。在相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支配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支配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洁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洁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相识简洁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打算。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学问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支配。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学问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相识结构。

二、班级状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爱好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实力差,留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剧烈的求知欲,所以老师要有层次、有耐性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当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经验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相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相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详细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验探究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娴熟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相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详细的情境相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详细物体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相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相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洁的分类,经验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依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洁的问题,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视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洁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实力,如在相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觉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索和分析、推理实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推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索,能联系详细情境探究一位数加、减法,并经验与同伴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说明。在探究简洁物体和图形的形态、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洁事物和简洁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洁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洁的几何体进行简洁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洁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看法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新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忱,有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能在老师和同学的激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数学单元教学安排14

教材分析:

解不等式是不等式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技能。主要类型有: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法。其中,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初中已经学习,二次不等式是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作为数学重要的工具及方法,常常运用于其它数学学问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二种,课本上介绍的是“数形结合”方法,这种方法将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结合为一体,并且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答案,充分呈现了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也呈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巨大魅力。然而,个人认为,还有一种更加自然的方法,将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自然,同时也体现了“转化”思想,难度也不大,应当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及思路。

学情分析:

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或组)的解法,积累了肯定的解题阅历。同时,对于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相关学问学生均较为熟识。然而,依据自己的调查,一少部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都表现出肯定程度的生疏。进而,可以先从复习简洁的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入手加以绽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