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项目名称: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委托单位: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云南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12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V 2 32.1 32.2 3 4 6 74.3 84.4 94.5 105 11 7 157.1 157.2 158 218.1“” 218.2 228.3 239 249.1 249.2 249.3 259.4 269.5 2610 2610.1 2710.2 3310.3 3610.4 3611 3811.1 3811.2 3812 41VI12.1 4112.2 4112.3 4212.4 4312.5 47 5113.1 5113.2 5113.3 5113.4 5113.5 5113.6 5413.7 544 554.1 5514.2“” 5514.3 5614.4 5614.5 5614.6 5714.7 5714.8 571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由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投资建设;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以西的原梁河至盈江公路8Km处北侧,填埋场地形属沟谷型,为了便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填埋场内地面在开工前需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的地面最低高程为1182m,坝顶高程为1195m,渗滤液调节池池顶标高1175m,垃圾坝中渗滤液导管管底标高1180m。最终封顶标高1234m,办公区地面标高1169m,道路接点标高1173m,最高标高为1215m。项目工程设计总投资253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73.85万元,占总投资的46.33%。工程建设实际总投资6235.9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71万元,占总投资的18.78%。项目于2005年5月20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经省环保局专家组评审通过,以(云环许准〔2005〕90号)文件批准。2006年5月22日取得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投资[2006]501号),2009年6月16日取得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云建城[2009]242号),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5号令)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精神,于2010年3月委托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云南省水利厅于2010年7月16日以云水保〔2010〕185号文下达了《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的批复》。项目开工时间:2009年5月31日。工程完工时间:2011年6月6日。验收情况:2011年7月5日完成工程质量初步验收,2011年9月23日完成了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土建及防渗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2013年6月26日完成了渗滤液处理站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云南省水利厅于2014年8月29日在梁河县主持召开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会议,验收合格,并于9月12施工、监理单位:2土建部分:于2009年7月2日由德宏州宏业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大理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②监理:于2009年10月23日由云南鑫德招标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云南镕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③防渗部分:于2009年11月30日由云南鑫德招标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昆明隆升防水工程有限公司。④垃圾处理场库区业务楼等附属工程:于2010年4月30日由德宏州宏业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大理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⑤渗滤液处理站:于2010年7月30日由云南鑫德招标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昆明麦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令《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环保法规的要求和规定,我单位于2016年11月13日~14日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项目废气、噪声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和调查情况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编制了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200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1)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编制的《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409号);(2)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5〕90号);(3)德宏州环境保护局关于同意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试运行的批复(德环发〔2012〕89);(4)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准许梁河县垃圾处理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行政许可决定书(云水保许〔2014〕208号);(5)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投资〔2006〕501号);(6)德宏州环境保护局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批复(德环监〔2012〕45)。(7)德宏州环境保护局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意见(德环监〔2013〕73)。(8)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污水排放执行二级标。(9)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4值。值(10)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1)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二级标准。(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类标准。(1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79-2001)标准。(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53验收监测范围: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监测工况: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已正常投产,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80%以上,项目防渗、渗滤液及导排、环场截洪沟、垃圾坝、填埋气体导排、渗滤液调节池、埋机械、污染监测井、监测化验设备等环保设施均正常稳定运行,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50吨。6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不属于目录中的鼓励类、淘汰类及限制类项目。因此项目属于国家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梁河县城建和环境保护局会同土地、林业、农业、卫生等部门预选了老沙坝后山凹1号、2号场址、现有垃圾裸堆场场址和红砖厂西侧侵蚀沟四个场址进行比选。可研报告从工程和环境角度对四个备选场址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了垃圾填埋场在红砖厂西侧侵蚀沟建设。建设方委托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勘察分院完成了《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现对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本评价的分析预测结果,就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如下:(1)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按照梁河县城市总规,县城西部的发展方向至老山寨一带,即城市向西扩展1.5Km后就不再向西发展。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在城市总规发展范围内,距最近的城市规则范围西部红线有4.0km,因此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不会影响县城总规的实施,符合城市总规要求。梁河县生活饮用水源位于县城以东,而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以西,从垃圾填埋与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位置分析,不会影响县城的饮用水源,选址符合饮用水总源的保护规划。梁河县的农业、林业规划均未涉及到垃圾填埋场场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符合梁河县的相关规划。(2)与人畜层栖点和风向的关系距垃圾填埋场最近的人畜居栖点为麻栗坝村,距离1200m,此外附近无其他村庄,经本评价实地调查,垃圾填埋场周围也无其它居住散户,符合垃圾填埋场与人畜居栖点距离大于500m的规定。梁河县城区域场盛行西南风,县城位于垃圾填埋场的正东面,属于侧下风向,但因距县城规划范围最终距垃圾填埋场最近可以保持4.0km,恶臭气体不会污染梁河县城。麻栗坝村位于填埋场正南面,距离1000m以上,因村庄位于侧上风7向和距离较大,恶臭气体不会污染麻栗坝村。(3)与环境敏感区域的关系垃圾填埋场及周围地区不属于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也无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周围人口稀少,主要为林地,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域,符合标准的选址要求。(4)场址的地质条件地质勘察表明,场址不属于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活动的坍塌地带、地下水蕴矿带、断裂带,也不属于石灰坑和溶岩洞区。场区的粘土层深厚,地形条件宜建垃圾填埋场。3垃圾填埋场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且植被覆盖率高,林木茂密,对水土保十分有利。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将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占用林地。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从工程内容分析,垃圾填埋场占地不属于土地的永久占用,使用期为14年。在使用期结束后进行封场,封场后场地可以作为林地使用,也可以进行覆土复种,因此垃圾场填埋的建设只是暂时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最终将恢复为林地或耕地。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暂时的,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选址合理。项目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以西的原梁河至盈江公路8Km处北侧(1)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结论项目属于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现场踏勘,项目为城乡结合区域,无大的空气污染源,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预计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2)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结论项目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囊滚河,最终流入大盈江,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勐科河(源头-入囊滚河口)水环境质量类别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二级之流,根据《云南省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8出境河流大盈江汇流电站水质为Ⅱ类,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由此推断勐科河(源头-入囊滚河口)水质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3)项目声环境现状结论评价区属于城乡结合区域,本项目应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经现场勘查,本项目附近无较大的噪声源,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环境噪声可达(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结论由于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与前期设计时未发生变化,施工范围集中在原有的征地范围内,工程区域生态环境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因此,生态现状引用《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梁河县垃圾处理场位梁河县城西的大盈江河谷面山地区,场区海拔1305-1172m,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由于人为的破坏砍伐,场区己无原生植被。但因优良的自然条件,植被恢复迅速,目前场址沟谷内植被覆盖率高,场内少有土地裸露之处。场区粘土层深厚,周围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汇水区域小,经现场调查,区域水土流失不明显。场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用地现状主要为林地。由于人为的干扰破坏,无大型野生动物活动,亦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场区周围鸟类较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评价区域的地表水为大盈江和垃圾填埋场山誓,水质监测表明丰水期河水水质优良,能达到Ⅳ类标准的环境目标。垃圾填埋场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渗滤液,在采取回喷蒸发减量,剩余部份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后,可以实现减量化和达标排放。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渗滤液排放量小,而且能实现达标排放,不会污地表水和造成环境质量等级的下降。本评价的预测表明,在渗滤液非正常排放,即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下,将对垃圾填埋场山警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垃圾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避免渗滤液发生非正常排放。4.3.29建设项目在采取HDPE防渗膜进行水平防渗,并设置截洪沟、渗滤液收集系统后,填埋场渗透系数可达到≤10-7cm/s的要求,能有效防治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施工期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将铲除场内植被,铲除表土,致使施工场地表土裸露,将减小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建设项目施工期为1年,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将持续1年。总体分析,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影响消除。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是取土场造成表土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可研报告提出以填埋场清基施工产生的弃土作为填埋场的覆盖土利用,能满足6-8年的覆土量。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减小取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进行绿化,在场区周边设置10m宽的绿化带,可恢复植被7亩,对场区植被破坏进行部份补偿。垃圾填埋场运营结束后进行封场处理,覆土植被。待封场取得生态效益后可以消除垃圾填埋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垃圾填埋场为一条山警,据本评价的类比分析,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污染范围为200m左右。由于垃圾场远离城市和村庄,距垃圾填埋场最近的麻栗坝村距离大于1000m,距县城距离可以保持在4.0km;据此可以判断,恶臭气体不会污染梁河县城和周围村庄的环境空气。本评价的预测表明,垃圾填埋场运营期的噪声影响范围为场区周围200-300m地带,由于垃圾填埋场周围500m无人畜居栖点,因此噪声对人群的影响轻微。通过公众调查统计,当地群众大多数都表示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对工程建设中没有提出其他的意见或要求。社会团体也表示了对工程的支持态度,认为项目的开发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同时对工程的建设提出了要注意保护工程周围生态环境,在环评报告书中的生态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和保护对策措施中,已充分注意并给予了采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梁河县也必将完善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需要不断改善生活环境。但目前梁河县尚无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生活垃圾采取简单的裸堆方式处置,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建设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消除生活垃圾处置不当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十分必要和迫切。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工艺成熟可靠,垃圾填埋场工程内容和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生活垃圾填埋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渗滤液采取回喷蒸发减量后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方案,可实现渗滤液的减量化和达标排放,减小渗滤液对河流的污染;采取水平防渗措施后,可以避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填埋废气经收集后采取燃烧处理,可以减缓NH3,H2S恶臭气体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消除甲烷气体爆炸的风险;利用清基弃土作为覆盖土,对场区进行绿化,可以有效减小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总体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以正面有利影响为主,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和可以采取相应措后得到减缓。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垃圾填埋场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垃圾填埋场地质稳定,适于建场,距人畜居栖点距离大于500m,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选址要求。本评价认为,在梁河梁河县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只要落实可研和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加大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按照“以新带老”原则处理原有垃圾裸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取分区建设填埋场和扩大渗滤液调节池容积储不能完全回喷的渗滤液,尽快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垃圾填埋场建设问题,严格按可研报告提出的防渗措施进行施工,防止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并落实可研和本评价提出的其它环境保护措施,就能有效减缓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不会造成区域环境等级的下降。因此建设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对保护环境有利,应支持项目尽快建设,尽快取得效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005年05月20日获得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5]90号),同意工程的建设。要求项目建设和运营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该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和建设依据。(2)认真落实“三水分离”措施,做好垃圾处理场和调节池的人工防渗工程,满足渗透系数≤10-7cm/s,的防渗要求。建设施工的每道工序必须规范,特别注意防渗膜接缝的处理,防渗层施工完成,请工程监理部门监理,并由当地环保部门检查并预验,保证施工质量。在运营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由于回喷减量法不能完全消除项目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漏液,因此项目除采用回喷减量法减小渗滤液的产生量外,还必须建设废水处理站等措施处理多余的渗滤液,禁止渗滤液不达标外排,若采用污灌法,则渗滤液必须先采取治理措施进行处理后再用于污灌,并且要合理安排污灌区域、污灌方式及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及周围居民点的环境产生影响。(4)加强填埋场废气收集系统点火装置的维护,确保能正常点火燃烧。填埋场周围设置铁制围栏,以阻隔塑料、废纸等轻质漂浮物的扩散,并定期进行清理。在填埋场周围建设绿化防护带,以减小臭气、扬尘对环境的影响。(5)项目各项污染物必须做到达标排放,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二级标准,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6)按照“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的原则,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做好填埋场区、进场道路、取土场和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小生态环境影响。(7)对现有垃圾堆放场堆放的垃圾应清运至新垃圾场堆放,消除现有垃圾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8)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加强项目建设期的环保监理和运营期的环保管理和监测工作。竣工后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申请试生产及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工验收。(9)垃圾填埋场若使用西沟,须重新进行环评审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6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规定,验收执行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参照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评价适用标准,以及项目进行环评后国家已修订颁布的标准。1执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污水排放执行二级标-1。6-1污染物BOD5COD氨氮总氮总磷色度30(mg/L)(mg/L)30(mg/L)25(mg/L)40(mg/L)3(mg/L)4(稀释倍数)21)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6-2。6-2mg/m3污染物TSPNOxS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2)执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对无组织排放源的控制,见表6-3。6-3mg/m3污染物颗粒物厂界排放限值≤1.03)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二级标准,见表6-46-4mg/m3污染物氨硫化氢厂界排放限值50.060.007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类标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6-5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6-6LeqdB(A)昼间夜间604项目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79-2001)标准,生活垃圾、办公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5根据水保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来执行,具体见表6-7。6-7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500<0.37轻度侵蚀500--25000.37-1.9中度侵蚀2500--500019-37强度侵蚀5000--80003.7-5.9极强度侵蚀8000--15000剧烈侵蚀>15000剧烈>15000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1)项目名称: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地点: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以西的原梁河至盈江公路8Km处北侧(5)用地规模:占地8.82公顷,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50吨,填埋场总库容36.65万立方米(6)项目投资:项目工程设计总投资253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73.85万元,占总投资的46.33%。工程建设实际总投资6235.9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因为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址距离县城8公里左右,运输距离不算远,设计中取消了垃圾转运站的工程项目,麻栗坝村人畜饮用水由县水利局实施,因改变处理工艺,取消了渗滤液回喷系统和防飞散网项目,其余的环保措施已基本落实。渗滤液调节池由于是混凝土池子,后期提出防腐问题,增加了涂刷环氧沥青漆进行防腐处理;因国家新规范不允许再建设回喷系统,所以按要求采用了建设渗滤液处理站的方式。(1)垃圾填埋场填埋场按功能分:综合管理区、卫生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场区四周设置围栏,并在综合管理区入口设置地磅房。综合管理区位于填埋场南侧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其主要内容有办公室、休息值班室、配电间、机修间、食堂、浴室等。填埋场位于选定场址的峡谷内。填埋场最外边(征地边界)设置铁刺围栏,以防止闲杂人员进出填埋场。为了防止难闻气味的蔓延,在铁刺围栏种植绿化带。填埋场地形属沟谷型,为了便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填埋场内地面在开工前需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的地面最低高程为1182m。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坝顶高程为1195m;渗滤液调节池池顶标高1175m。垃圾坝中渗滤液导管管底标高1180m。最终封顶标高1234m;办公区地面标高1169m。道路接点标高1173,最高标高为1215m;梁河县填埋场总平面布置的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7-1。7-1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总征地面积m2682032一期库区m238875/3二期库区m220328/4场区连接道路m23000共长644.2m需征500m5渗滤液调节池m2两期共用6办公区m25000两期共用7铁刺围栏长度m725/8截洪沟m6635/9挖方m2场地平整及道路7.2.2垃圾填埋采用“分区-单元式”填埋方式。填埋场投入运行后,从垃圾坝一次往上分单元、分层进行填埋,直至设计高程。填埋区操作顺序的总体规划为:整个填埋作业区按填埋区中的等高线分为三个填埋区域。区域填埋程序为:从坑底部至第一填埋区边线后,依次向上填埋。在每个区域内从最低点向最高点逐渐推进。当日完成的垃圾堆体为填埋单元。垃圾卸车后按当天的垃圾量在填埋单元内平铺,用压实机碾压。每层垃圾压实后厚度为2m,然后覆盖0.2m厚土层,继续向下一部分推进,按标准区域填埋。当天的垃圾按单元填埋后,压实到压实机不能再压缩为止。当日垃圾必须当天覆盖。当地一个区域的垃圾填埋完成,第二个区域启动时,第一区域表面覆盖0.5m厚的土层,以保护填埋场整体环境。当填埋场最终完成填埋后,整个填埋区的表面先铺0.2m的建筑垃圾为基础层,基础层之上铺0.5厚粘土,最后再填上0.5m厚的耕植土,以便于恢复植被或耕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7.2.2.2为了方便防渗层的铺设和渗滤液的顺利排出,在防渗层铺设之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平整应顺应自然地势,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具体做法如下:场地挖深平均1.8m,这样做既增加了库容,又为填埋场前期建设提供了土源,还有利于防渗层的铺设。将不规则地势土方清理平整,平整后的场底无大坡度土堆和深坑,无大块石块暴露。由于垃圾填埋场库区生长大型树木,在场地平整时应将树木挖掉,且不保留根系。因填埋场一次性建好存在许多问题,如闲置部分防渗膜的破坏老化、渗滤液产生量大、运行不方便等,所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区建设。根据地形特点,按等高线将填埋区分为两个区,相对应分区等高线标高为1210m。在每个建设区和非建设区之间需要建临时截洪沟(深土沟),以防止雨水进去垃圾堆体形成渗滤液。7.2.2.3综合考虑生产工艺流程顺畅、垃圾运输路线短捷通畅等因素,填埋场厂总图布置如下:填埋场按功能区分:综合管理区、卫生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场区四周设置围栏,并在综合管理区入口处设置地磅房。综合管理区位于填埋场南侧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其主要内容有办公室、休息值班室、配电间、机修间、食堂、浴室等。填埋区位于选定场址的峡谷内。填埋场周围设防废物飞散设施。填埋场最外边(征地边界)设置铁刺围栏,以防止闲杂人员进出填埋场。为了防止难闻气味的蔓延,在铁刺围栏和防飞散设施之间种植绿化带。填埋场地形属沟谷型,为了便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填埋场内地面在开工前需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的地面最低高程为1182m,坝顶高程为1195m,渗滤液调节池池顶标高1175m,垃圾坝中渗滤液导管管底标高1180m。最终封顶标高1234m,办公区地面标高1169m,道路接点标高1173,最高标高为1215m。7.2.2.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垃圾场的运输均为公路运输,年运输量约为1.8万吨。垃圾运输道路由场区附近的公路引进,路面采用水泥路面,长度为644.2m。7.2.2.5垃圾计量磅为了便于填埋场管理、运行、成本核算,本工程在填埋场入口处设置地磅一座。地磅称量范围为30吨。电脑自动称重系统对垃圾收集车自动置零、去皮并可自动累计、存储数据。打印设备可打印次数、毛重、净重、累计量、年月日及车号,同时可分别按每车、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垃圾计量,记录收集车运行状况,打印统计报表。铁刺围栏为了避嫌拾荒或闲杂人员进入填埋场,在填埋场周围应设置永久性铁刺围栏。铁刺围栏的做法是:在填埋场边界埋水泥桩,中间用铁丝网连接。水泥桩距6m,水泥桩露出地面1.5m,铁丝网亦缠接到1.5m高处。铁刺围栏的长度为725m。7.2.2.6根据地勘报告提供数据可以看出,填埋区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因此必须采取人工防渗。人工防渗包含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部分内容。一般填埋场采用的垂直防渗措施为帷幕灌浆。由于工程所处地区为地震多发区,基底岩层风化裂隙中等发育,不宜垂直防渗。因此本工程只考虑人工水平防渗措施。填埋场防渗衬层是防止垃圾二次污染不可缺少的设施之一,其作用是将填埋场内外隔绝,控制渗滤液渗入地下水,防止外界水进入垃圾堆体而增大渗滤液产生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防渗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低渗透性。按规定,防渗层的渗透率应小于10-7cm/s。在平整后的场底首先铺0.2m厚自然土并夯实,之上铺设HDPE防渗膜,防渗膜两侧用土工布保护,在铺卵石导流层的地方,防渗膜之上用两层土工布保护。边坡处理圆滑之后,表面铺设厚度为0.2m厚的一层沙袋,之上铺设两布一膜,最上边再铺设一层沙袋覆盖保护防渗膜。由于土工布极怕日晒,因此要求沙袋必须将土工布全部覆盖。7-2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1土工布500g/m2m22土工布500g/m2m23HDPE膜厚度2mmm27.2.2.7渗滤液经防渗膜阻隔后,必须及时的排出垃圾堆体,否则不利于垃圾堆体的尽早稳定或积聚过多漫出垃圾坝顶,在局部造成大量汇集对防渗膜造成压力过大。渗滤液的收集是由防渗层之上的卵石导流层和树枝状收集盲沟组成。导流层厚0.3m,由粒径16-32mm的卵石构成。因拟建场地边坡坡度一般较大,无法铺设卵石层,所以导流层只铺在填埋场场底。边坡的水流靠自重流下。收集盲沟由卵石包围HDPE管构成。卵石带梯形截面上边为1.0m,下边为1.4m,高0.7m。小石在内,大石在外。收集管采用DN500的HDPE管。7-3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卵石粒径16-32mmm225002HDPE管D=500m225007.2.2.8由于本工程采用厌氧填埋工艺,垃圾中的可腐有机物将在一定的环境下分解,产生一定数量的填埋气体。垃圾填埋气体成份主要为CH4(俗称沼气)和C02。如果产生的沼气积聚在垃圾堆体内,会引起填埋场爆炸,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设置导气井将填埋气体导出。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收集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被动收集和主动收集。两者的主要差别是气体导出的方式是靠自身压力还是靠引风机。梁河县填埋气体产生量较小,很难利用,而且主动收集存在电耗问题,因此本工程采用被动式收集,即竖直导气井收集,收集后气体点火燃烧后排空,经检测项目甲烷浓度为3%,因此项目还未设CH4点火系统,在以后的运行中,因加强对甲烷气体的监测,当甲烷浓度达到5-10%时,需安装甲烷自动点火系统,燃烧后排放。导气井的布置呈梅花状正三角布置,按照每隔40m设一导气井的原则,大约需要建设11个导气井。导气井的构造为:外层设直径1米的钢丝网笼,内设直径为150mm的硬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0HDPE穿孔花管,中间用粒径25-50mm的卵石填充。其设置深度应为进入垃圾堆体底部以上3m处。上部用膨润土密封。导气管上端需高出封场表面1.0m。2188.1“”1项目于2005年5月20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经省环保局专家组评审通过,以(云环许准〔2005〕90号)文件批准。2006年5月22日取得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投资[2006]501号),2009年6月16日取得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云建城[2009]242号),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5号令)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精神,于2010年3月委托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云南省水利厅于2010年7月16日以云水保〔2010〕185号文下达了《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的批复》。项目开工时间:2009年5月31日。工程完工时间:2011年6月6日。验收情况:2011年7月5日完成工程质量初步验收,2011年9月23日完成了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土建及防渗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2013年6月26日完成了渗滤液处理站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云南省水利厅于2014年8月29日在梁河县主持召开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会议,验收合格,并于9月12日下2012年4月25日,德宏州环境保护局以(德环发〔2012〕89号)文件批复,同意梁河县城市垃圾处理厂进行试运行。根据德宏州环保局相关污染源排放控制要求,梁河县人民政府“治污”工程建设管理协调指挥部委托云南翰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并按照《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系统建设方案》建设、安装,于2012年6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常运行1年。该系统于2013年8月28日经德宏州环保局组织专家验收组进行了验收,并一致获得了通过,于2013年9月17日以德环监〔2013〕73号文件出具了验收意见。根据验收意见要求,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2统现场端必须委托第三方运维公司严格按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HJ/T355-2007)》要求,做好运行质量控制、设备校验监测等工作。经我办与第三方运维公司(云南晨怡弘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接洽,于2014年8月26日签订委托运行合同书,现云南晨怡弘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对线监测系统现场端接手运维。2“”按照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该项目需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转运站、填埋场土石方、防渗、渗滤液及导排、环场截洪沟、垃圾坝、填埋气体导排、防飞散网、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回喷系统、填埋机械、污染监测井、监测化验设备、场区绿化、铁制围栏、麻栗坝村人畜饮用水、原有垃圾场处置、渗滤液初设处理等18个项目。其中因为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址距离县城8公里左右,运输距离不算远,设计中取消了垃圾转运站的工程项目,麻栗坝村人畜饮用水由县水利局实施,因改变处理工艺,取消了渗滤液回喷系统和防飞散网项目,其余的环保措施已基本落实。渗滤液调节池由于是混凝土池子,后期提出防腐问题,增加了涂刷环氧沥青漆进行防腐处理;因国家新规范不允许再建设回喷系统,所以按要求采用了建设渗滤液处理站的方式,渗滤液处理站在施工期没有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且运行正常,本验收建议单独做渗滤液处理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验收。渗滤液调节池由于是混凝土池子,后期提出防腐问题,增加了涂刷环氧沥青漆进行防腐处理;因国家新规范不允许再建设回喷系统,所以按要求采用了建设渗滤液处理站的方式,渗滤液经项目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垃圾填埋场为一条山箐,据经检测,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污染范围为200m左右。由于垃圾场远离城市和村庄,距垃圾填埋场最近的麻栗坝村距离大于1000m,距县城距离可以保持在4.0km;据此可以判断,恶臭气体不会污染梁河县城和周围村庄的环境空气。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3经检测表明,垃圾填埋场运营期的噪声影响范围为场区周围200-300m地带,由于垃圾填埋场周围500m无人畜居栖点,因此噪声对人群的影响轻微。8.2.4项目渗滤液处理站和渗滤液调节池会产生污泥,该部分污泥打捞压干后放入垃圾填埋场,废水重新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置,项目固废处置率100%,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经现场询问建设方、走访周围群众,以及自2011年6月试生产至今,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相关环保污染投诉及扰民现象的证明,说明项目在建设期、运行期间项目基本按环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49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已正常投产,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80%以上,项目防渗、渗滤液及导排、环场截洪沟、垃圾坝、填埋气体导排、渗滤液调节池、埋机械、污染监测井、监测化验设备等环保设施均正常稳定运行,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50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的要求,监测时工况稳定、生产负荷必须达75%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下进行监测,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云南换绿检测技术于2016年11月13日~14日,对项目进行了废气、噪声的监测。监测期间,梁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已正常投产,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80%以上。9.2.1检测因子:pH、BOD5、CODcr、SS、TP、TN、氨氮、粪大肠菌群、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共14项。检测点位:梁河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共2个检测点位。检测频率:连续采样2天,每天检测3次。采样时间:2016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9.2.2检测因子:pH、BOD5、CODcr、SS、TP、TN、氨氮、粪大肠菌群、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共14项。检测点位:梁河县垃圾填埋地下水竖井,共1个检测点位。检测频率:连续检测2天,每天检测3次。采样时间:2016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9.2.3检测项目:颗粒物、H2S、氨、臭气浓度,共4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5检测点位:项目上风向1个点、项目下风向3个点,共4个检测点位。检测频率:连续检测2天,每天检测3次。采样时间:2016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9.2.4检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eq检测点位:厂界东、南、西、北,共4个检测点位。检测频率:连续检测2天,每天昼夜各检测1次。采样时间:2016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废气采样设备: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采样器受检单位名称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采样地点德宏州梁河县样品类型废水地下水采样方式现场采样采样人洪、杨新志样品数量6组样品保存方式加硫酸、盐酸、挥发酚、密封、冷藏接样时间2016.11.14~检测时间2016.11.14~送样人王绍奇、周正洪、杨新志接样人周静样品状态液体受检单位名称梁河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采样地点德宏州梁河县样品类型无组织废气采样方式现场采样采样人洪、杨新志样品数量个样保存方式密封、干燥接样时间2016.11.14~检测时间2016.11.14~送样人王绍奇、周正洪、杨新志接样人周静样品状态臭气浓度为气体;颗粒物为滤膜;H2S为液体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6大气压力:实验室:80.1KPa现场:88.4~88.6KPa风向:西南风气温:实验室:11.1~23.9℃现场:19.6~27.4℃风速:0.9~1.4m/s:晴测试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云南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计量认证范围及限制要求进行分析检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710:14FS20160926043-1-1-18.81:23FS20160926043-1-1-28.21:32FS20160926043-1-1-309:24FS20160926043-1-2-18.20:13FS20160926043-1-2-2:26FS20160926043-1-2-3:14FS20160926043-1-1-1:23FS20160926043-1-1-2:32FS20160926043-1-1-309:24FS20160926043-1-2-1:13FS20160926043-1-2-2:26FS20160926043-1-2-3:14FS20160926043-1-1-13352:23FS20160926043-1-1-23348:32FS20160926043-1-1-3335809:24FS20160926043-1-2-13360:13FS20160926043-1-2-23362:26FS20160926043-1-2-33368:14FS20160926043-1-1-1363:23FS20160926043-1-1-2368:32FS20160926043-1-1-336009:24FS20160926043-1-2-1370:13FS20160926043-1-2-2365:26FS20160926043-1-2-3367:14FS20160926043-1-1-1:23FS20160926043-1-1-2:32FS20160926043-1-1-309:24FS20160926043-1-2-1:13FS20160926043-1-2-2:26FS20160926043-1-2-3:14FS20160926043-1-1-1688:23FS20160926043-1-1-2694:32FS20160926043-1-1-369909:24FS20160926043-1-2-1684:13FS20160926043-1-2-2692:26FS20160926043-1-2-3682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8:14FS20160926043-1-1-1329:23FS20160926043-1-1-2321:32FS20160926043-1-1-332609:24FS20160926043-1-2-1325:13FS20160926043-1-2-2307:26FS20160926043-1-2-3319:14FS20160926043-1-1-12.2×104:23FS20160926043-1-1-22.4×104:32FS20160926043-1-1-32.6×10409:24FS20160926043-1-2-12.2×104:13FS20160926043-1-2-22.4×104:26FS20160926043-1-2-32.6×104:14FS20160926043-1-1-1.00335:23FS20160926043-1-1-2.00332:32FS20160926043-1-1-3.0033009:24FS20160926043-1-2-1.00336:13FS20160926043-1-2-2.00334:26FS20160926043-1-2-3.00331:14FS20160926043-1-1-10.001L:23FS20160926043-1-1-20.001L:32FS20160926043-1-1-30.001L09:24FS20160926043-1-2-10.001L:13FS20160926043-1-2-20.001L:26FS20160926043-1-2-30.001L:14FS20160926043-1-1-10.015:23FS20160926043-1-1-20.011:32FS20160926043-1-1-30.01209:24FS20160926043-1-2-10.016:13FS20160926043-1-2-20.011:26FS20160926043-1-2-30.013:14FS20160926043-1-1-10.008:23FS20160926043-1-1-20.006:32FS20160926043-1-1-30.00709:24FS20160926043-1-2-10.009:13FS20160926043-1-2-20.006:26FS20160926043-1-2-30.007:14FS20160926043-1-1-1:23FS20160926043-1-1-2:32FS20160926043-1-1-309:24FS20160926043-1-2-1:13FS20160926043-1-2-2:26FS20160926043-1-2-3:14FS20160926043-1-1-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9:23FS20160926043-1-1-2:32FS20160926043-1-1-309:24FS20160926043-1-2-1:13FS20160926043-1-2-2:26FS20160926043-1-2-3“最低检出限+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23FS20160926043-2-1-18.59:34FS20160926043-2-1-28.60:40FS20160926043-2-1-38.5709:36FS20160926043-2-2-18.58:50FS20160926043-2-2-28.56:48FS20160926043-2-2-38.57:23FS20160926043-2-1-13.6:34FS20160926043-2-1-23.4:40FS20160926043-2-1-33.109:36FS20160926043-2-2-12.9:50FS20160926043-2-2-23.3:48FS20160926043-2-2-33.2: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09:36FS20160926043-2-2-1: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23FS20160926043-2-1-19:34FS20160926043-2-1-28:40FS20160926043-2-1-3609:36FS20160926043-2-2-18:50FS20160926043-2-2-27:48FS20160926043-2-2-38: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09:36FS20160926043-2-2-1: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9.22:40FS20160926043-2-1-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009:36FS20160926043-2-2-1:50FS20160926043-2-2-29.23:48FS20160926043-2-2-3: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09:36FS20160926043-2-2-1: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23FS20160926043-2-1-160: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9009:36FS20160926043-2-2-170: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90:23FS20160926043-2-1-10.00001L:34FS20160926043-2-1-20.00001L:40FS20160926043-2-1-30.00001L09:36FS20160926043-2-2-10.00001L:50FS20160926043-2-2-20.00001L:48FS20160926043-2-2-30.00001L:23FS20160926043-2-1-10.001L:34FS20160926043-2-1-20.001L:40FS20160926043-2-1-30.001L09:36FS20160926043-2-2-10.001L:50FS20160926043-2-2-20.001L:48FS20160926043-2-2-30.001L:23FS20160926043-2-1-10.012:34FS20160926043-2-1-20.015:40FS20160926043-2-1-30.01909:36FS20160926043-2-2-10.013:50FS20160926043-2-2-20.012:48FS20160926043-2-2-30.013:23FS20160926043-2-1-10.006:34FS20160926043-2-1-20.008:40FS20160926043-2-1-30.01009:36FS20160926043-2-2-10.007:50FS20160926043-2-2-20.006:48FS20160926043-2-2-30.008: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09:36FS20160926043-2-2-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1: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23FS20160926043-2-1-1:34FS20160926043-2-1-2:40FS20160926043-2-1-309:36FS20160926043-2-2-1:50FS20160926043-2-2-2:48FS20160926043-2-2-3根据表10-1、10-2可知项目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二级标准。:38DX20160926043-1-1-17.65:46DX20160926043-1-1-27.63:58DX20160926043-1-1-37.68:12DX20160926043-1-2-17.64:15DX20160926043-1-2-27.70:59DX20160926043-1-2-37.68:38DX20160926043-1-1-1:46DX20160926043-1-1-215.8:58DX20160926043-1-1-3:12DX20160926043-1-2-116.8:15DX20160926043-1-2-26:59DX20160926043-1-2-3:38DX20160926043-1-1-162:46DX20160926043-1-1-260:58DX20160926043-1-1-365:12DX20160926043-1-2-164:15DX20160926043-1-2-263:59DX20160926043-1-2-361:38DX20160926043-1-1-1:46DX20160926043-1-1-2:58DX20160926043-1-1-3:12DX20160926043-1-2-1:15DX20160926043-1-2-2:59DX20160926043-1-2-3:38DX20160926043-1-1-1:46DX20160926043-1-1-2:58DX20160926043-1-1-3:12DX20160926043-1-2-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2:15DX20160926043-1-2-2:59DX20160926043-1-2-3:38DX20160926043-1-1-131.7:46DX20160926043-1-1-230.9:58DX20160926043-1-1-327.8:12DX20160926043-1-2-130.4:15DX20160926043-1-2-229.5:59DX20160926043-1-2-327.6:38DX20160926043-1-1-121.4:46DX20160926043-1-1-221.7:58DX20160926043-1-1-321.6:12DX20160926043-1-2-121.9:15DX20160926043-1-2-222.2:59DX20160926043-1-2-321.3:38DX20160926043-1-1-12400:46DX20160926043-1-1-22600:58DX20160926043-1-1-32800:12DX20160926043-1-2-12400:15DX20160926043-1-2-22600:59DX20160926043-1-2-32800:38DX20160926043-1-1-10.00116:46DX20160926043-1-1-20.00119:58DX20160926043-1-1-30.00114:12DX20160926043-1-2-10.00115:15DX20160926043-1-2-20.00113:59DX20160926043-1-2-30.00112:38DX20160926043-1-1-10.001L:46DX20160926043-1-1-20.001L:58DX20160926043-1-1-30.001L:12DX20160926043-1-2-10.001L:15DX20160926043-1-2-20.001L:59DX20160926043-1-2-30.001L:38DX20160926043-1-1-10.013:46DX20160926043-1-1-20.011:58DX20160926043-1-1-30.014:12DX20160926043-1-2-10.012:15DX20160926043-1-2-20.013:59DX20160926043-1-2-30.016:38DX20160926043-1-1-10.007:46DX20160926043-1-1-20.006:58DX20160926043-1-1-30.008:12DX20160926043-1-2-10.006:15DX20160926043-1-2-20.007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3:59DX20160926043-1-2-30.009:38DX20160926043-1-1-1:46DX20160926043-1-1-2:58DX20160926043-1-1-3:12DX20160926043-1-2-1:15DX20160926043-1-2-2:59DX20160926043-1-2-3:38DX20160926043-1-1-1:46DX20160926043-1-1-2:58DX20160926043-1-1-3:12DX20160926043-1-2-1:15DX20160926043-1-2-2:59DX20160926043-1-2-3根据检测项目的地下水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Ⅲ类标准。10.210-11:10WKLW20160926043-1-1-10.02114:12-15:12WKLW20160926043-1-1-20.06316:38-17:38WKLW20160926043-1-1-30.04109:12-10:12WKLW20160926043-1-2-10.06113:54-14:54WKLW20160926043-1-2-20.04215:33-16:33WKLW20160926043-1-2-30.06210-11:10WKLW20160926043-2-1-114:12-15:12WKLW20160926043-2-1-216:38-17:38WKLW20160926043-2-1-30.08309:12-10:12WKLW20160926043-2-2-113:54-14:54WKLW20160926043-2-2-215:33-16:33WKLW20160926043-2-2-310-11:10WKLW20160926043-3-1-10.08214:12-15:12WKLW20160926043-3-1-216:38-17:38WKLW20160926043-3-1-309:12-10:12WKLW20160926043-3-2-113:54-14:54WKLW20160926043-3-2-215:33-16:33WKLW20160926043-3-2-310-11:10WKLW20160926043-4-1-114:12-15:12WKLW20160926043-4-1-216:38-17:38WKLW20160926043-4-1-30.08309:12-10:12WKLW20160926043-4-2-13413:54-14:54WKLW20160926043-4-2-215:33-16:33WKLW20160926043-4-2-310-11:10WH2S20160926043-1-1-10.00214:12-15:12WH2S20160926043-1-1-20.00116:38-17:38WH2S20160926043-1-1-30.00309:12-10:12WH2S20160926043-1-2-10.00213:54-14:54WH2S20160926043-1-2-20.00115:33-16:33WH2S20160926043-1-2-30.00210-11:10WH2S20160926043-2-1-10.00314:12-15:12WH2S20160926043-2-1-20.00616:38-17:38WH2S20160926043-2-1-30.00509:12-10:12WH2S20160926043-2-2-10.00413:54-14:54WH2S20160926043-2-2-20.00615:33-16:33WH2S20160926043-2-2-30.00510-11:10WH2S20160926043-3-1-10.00614:12-15:12WH2S20160926043-3-1-20.00416:38-17:38WH2S20160926043-3-1-30.00509:12-10:12WH2S20160926043-3-2-10.00413:54-14:54WH2S20160926043-3-2-20.00615:33-16:33WH2S20160926043-3-2-30.00510-11:10WH2S20160926043-4-1-10.00414:12-15:12WH2S20160926043-4-1-20.00316:38-17:38WH2S20160926043-4-1-30.00509:12-10:12WH2S20160926043-4-2-10.00413:54-14:54WH2S20160926043-4-2-20.00615:33-16:33WH2S20160926043-4-2-30.00510-11:10WNH320160926043-1-1-10.02314:12-15:12WNH320160926043-1-1-2002816:38-17:38WNH320160926043-1-1-30.02209:12-10:12WNH320160926043-1-2-10.01513:54-14:54WNH320160926043-1-2-20.02015:33-16:33WNH320160926043-1-2-30.02310-11:10WNH320160926043-2-1-10.03814:12-15:12WNH320160926043-2-1-20.04716:38-17:38WNH320160926043-2-1-30.0333509:12-10:12WNH320160926043-2-2-10.03513:54-14:54WNH320160926043-2-2-20.04015:33-16:33WNH320160926043-2-2-30.03810-11:10WNH320160926043-3-1-10.03714:12-15:12WNH320160926043-3-1-20.04016:38-17:38WNH320160926043-3-1-30.04309:12-10:12WNH320160926043-3-2-10.02113:54-14:54WNH320160926043-3-2-20.02515:33-16:33WNH320160926043-3-2-30.02810-11:10WNH320160926043-4-1-10.02714:12-15:12WNH320160926043-4-1-20.03316:38-17:38WNH320160926043-4-1-30.03809:12-10:12WNH320160926043-4-2-10.03913:54-14:54WNH320160926043-4-2-20.04415:33-16:33WNH320160926043-4-2-30.021:02WCQ20160926043-1-1-1WCQ20160926043-1-1-2:39WCQ20160926043-1-1-309:02WCQ20160926043-1-2-1:14WCQ20160926043-1-2-2:20WCQ20160926043-1-2-3:02WCQ20160926043-2-1-1WCQ20160926043-2-1-2:39WCQ20160926043-2-1-309:02WCQ20160926043-2-2-1:14WCQ20160926043-2-2-2:20WCQ20160926043-2-2-3:02WCQ20160926043-3-1-1WCQ20160926043-3-1-2:39WCQ20160926043-3-1-309:02WCQ20160926043-3-2-1:14WCQ20160926043-3-2-2:20WCQ20160926043-3-2-3:02WCQ20160926043-4-1-1WCQ20160926043-4-1-2:39WCQ20160926043-4-1-309:02W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违约交房赔偿协议书
- 护理专业交流分享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信息化建设应用技能测评试卷
- 2025年秋季学期六年级英语完形填空与语法填空深度解析训练卷
- 对公信贷培训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科目全真模拟试卷(合并报表专题突破)高效备考策略试题
-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现代文阅读理解策略解析)
- 2025年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核模拟试卷:临床病理学操作
- 护理美容手法教学
- 医学生心理健康培训课件
- 卸妆洁面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wAMD治疗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质量投诉与改进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肃农垦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管理规范
-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 住宅小区拆除施工方案
- 【MOOC】通信原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jmeter性能测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