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写作专题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有时难免孤独。有人说,摆脱孤独的最佳途径是与正确的人交流;也有人说,学会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趣味,就能战胜孤独;还有人说,能忍受孤独,有比孤独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会觉得孤独是一笔财富……孤独总能触发人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长安三万里》近期爆火,影片中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及代表作,引发大众对古诗词的新一波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对人们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各班级举行了一次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研讨会,要求大家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任选角度提炼观点,准备好发言稿,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泰戈尔《飞鸟集》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陈从周《说园》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西奥多·罗斯福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唯有记住责任与压力的生活,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外物,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宗羲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发展。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不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当下的人们,人人都向往着自由、追求自由。但我们追求个人自由,并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让我们去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然后据此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前者强调自由,后者则坚持应当遵守相应的责任与压力。而此后的评论“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则说明,在命题者看来,生活的本来面貌绝对不是无所顾忌的自由,而一定是戴上枷锁的自由。这个“枷锁"就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则。
行文构思上,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或承担责任与压力才是人生的真谛等。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每一个人都能依规而行,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文明和谐有序。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作为现代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并不是自建囹圆、束缚自由,而是为自身、他人的健康,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二、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是每个个体文明内蕴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有机体葆有昂扬生气的鲜活力量。
立意:
1.自由不能凌驾于责任之上。
2.先接纳现实,再改变现实。
3.拒绝虚幻,活在当下。
4.是压力,更是动力。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有时难免孤独。有人说,摆脱孤独的最佳途径是与正确的人交流;也有人说,学会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趣味,就能战胜孤独;还有人说,能忍受孤独,有比孤独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会觉得孤独是一笔财富……孤独总能触发人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孤独是一笔财富
夜空中众星拱月,人们羡慕明月的尊贵,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与星遥遥相望的凄清;沙漠里胡杨挺立,人们赞扬胡杨的意志,却很少有人注意它们与风沙搏斗、与烈日抗衡时的孤单;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不计其数,人们感叹风流人物的雄姿英发,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们难言的孤独。
孤独,不是孤僻,而是一笔财富,是在这个信仰失落、文化缩水、精神迷茫的时代,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如同陶渊明有南山,史铁生有地坛、高更有塔西提岛,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一个甘于孤独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仍能保持生命本来色彩的人。走进孤独,那是一种倾世的才华,迷漫着不流俗的真精彩。徐志摩的康桥再别,是源自内心孤独的呼唤;戴望舒的雨巷撑伞,是惆怅丁香孤独的彷徨;梵高的葵花向阳,是无人理解的孤独的绽放。这些孤独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颗细腻的心,他们孤独地走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叩击着黑暗中的文明,走进孤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去看最自然的风景。走进孤独,那是一种未名的寂寞,在广阔的天空下建设一处自己精神的桃花源。没有八音齐奏,一声悠悠二胡也足以让人断肠;没有繁花似锦,一枝红杏出墙也足以书写春意盎然;没有茂林修竹,一抹梅影也足以淡泊心境。
孤独的价值不是用多与少去衡量,真正的孤独者,敢于直面黑暗的恐怖,在无数的日夜更迭中看出生命的价值,升华了精神。走进孤独,让外界的喧嚣远离,在心灵净土上种植自己的精神之树。走进孤独,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明日的期待。孤独的海子期待着明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孤独的食指固执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或许他们的思想曾有偏执,或许他们是凡人眼中的异类,但他们的孤独,却也不是脱离红尘,梅妻鹤子,而是坚信明天会更好。
孤独是一笔财富。三毛曾说:幸福的路走得很难,孤独的路走得很远。孤独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溪,它甚至掀不起一个浪花。然而它却孕育着可能成为飞瀑的希望,渗透奔向大海的理想。让我们在孤独的力量中学会成熟,学会坚韧,学会乐观,学会洒脱,在孤独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当我们走进孤独时,我们要从中获得力量,坚持梦想,不断拼搏,同时保持宁静的内心,让精神在孤独中休憩,孕育生生不息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人生对待孤独的状态,如摆脱孤独,战胜孤独,忍受孤独等。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与人交往是突破孤独壁垒的利器,学会倾听与沟通,多与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摆脱孤独;孤独时观察自然万物,方知云开海阔,沧海一粟,形成豁达达观的心态,一扫孤寂的阴霾;要具有忍受孤独的能力,成功与孤独为友,因为在你成功之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没有人会崇拜你和注视你。人是孤单地奋斗的。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边,要真正达到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不惧怕孤独,自我的内心足够丰盈,即使独行也如众,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不害怕孤独,静观万物皆自得,可以在独处时心中绽开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清寂。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真正的孤独者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然后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展开论证,如即使孤身一人,也勇敢直面风雨,坚持真理的布鲁诺、创作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孤独,也是自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高风亮节,也是在高处的灵魂,“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等。
立意:
1.孤勇向前,赢得成功。
2.在孤独寂寞中铸就辉煌。
3.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4.独处时心游万仞。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长安三万里》近期爆火,影片中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及代表作,引发大众对古诗词的新一波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对人们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各班级举行了一次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研讨会,要求大家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任选角度提炼观点,准备好发言稿,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3.写作(60分)
【写作指导】
古诗词,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有厚重积累的,也有过不少的体会和感悟。在审题时,要看到材料中的提到的问题,再结合自我的感触,来谈古诗词的影响或生活中的运用,则有着一定的说服力。为此,作为高中生,可以谈古诗词对生活的触动,或写古诗词对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还可以领略诗人词人创作时澎湃的内心,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有独到的感受。
【解读与立意】
细读材料,在审题时,要切中诗词对中学生日常的影响,对时代社会群体的触动,及其诗词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需要,找准某一个点来思考写作。
诗歌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读诗词,感受诗词的美好,从诗境中领略古人笔下的生活,身处尘世,吟咏诗词,身边的生活变得充实,多了几分诗意,几分情怀。
诗歌提升文学素养。个人的素养来自于学习,人们读诗,感受诗境的优美,懂得了风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彬彬有礼,言谈之间,彰显才情与风情。
诗词激荡人生追求。读古人诗歌,感受古人奋斗拼搏的情怀,倾听古人为国捐躯的壮语,从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面对时代,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佳作展示一】
品味诗词传唱经典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蕴。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力前行。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品味诗词,传唱经典》。
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是“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胸中万古流的不平之怒,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诗词像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品读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
怀谆谆之心,悟古之真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真诚的友谊因诗词的铭记而长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真挚,“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句句古诗,字字情谊。
远大之志,领诗中真理。诗词中国,古之蕴味。千百年来,无数人从诗词中获得感悟,体味人生真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都是生活。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经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境,“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借点点文字,探古人岁月峥嵘。永远的经典,永恒的诗词。跟随诗词去感悟屈原“众人皆醉为我独醒”的辛酸无力;跟随诗词去体味“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不甘,跟随诗词去体味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悲京。诗词的魅力,古人的细腻、诗词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力量。一种不被时间所改变的永恒的力量
诗意中国,渊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起传唱经典,与万物生长的世界分享。我们乘着诗词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古今诗词唱响时代殿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字们,诗词不仅仅是诗词,更是文化之底蕴,国家之底色。让我的携起手来,品味诗词,传唱经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巧用诗词,善于引用,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多处文段引用古代诗词,巧妙地融合到文章当中,既能看出作者厚重的积累,更能看出她能够灵活运用,给全文增加靓丽的颜色。再者,文章标题对称、凝练,结构匠心独具,使得全文的整体协调,首位呼应。
【佳作展示二】
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诗词是我国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它能让我们了解古人,感受他的内心,更好的了解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在诗中看那四季更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春雨绵绵杏花飞舞,闻清风拂面吹醒万物。“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夏日阳光微熏,青荷摇曳。日光映照在红莲上,使其更显千娇百媚,万紫嫣红。诗词中的时节景物,令人喟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三月花",萧瑟的秋月卷下漫天落叶,望那枫林中层林尽染,眼前一片火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轻撷一枚冰花置于掌心,伫立在白色的世界,内心顿感平静。诗中的中的四季令人遐想,古人那优美的诗句。使这种遐想更加挥之不去。在遐想中享受春夏之美,学诗之乐,自在其中。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穿过千年时光,去拜访那些千古绝唱背后的作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限",是谁在汨罗江边感叹民生疾苦?是屈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李花不是,白白与江红,别是东风情味。”又是谁在桃林轻验吟?是严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曲《折柳》响起,在这边疆城中挥之不去,是诗仙李白的感叹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王维的那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在诗词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百般愁绪。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在其中自然界中万物之姿,“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尽浪,入竹万竿斜"静静伫立,听风轻轻摇曳树梢,绿叶沙沙作响,掠过耳畔,轻抚双颊。“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漫步桃林,沉醉于漫漫花海,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争奇斗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抬望眼、夜空中一轮明明高照,洒下许许熠熠生辉。那明月寄托这古今游子离人思想之愁、寄托着对友人的关心,对爱人白思念。诗言情,情在其中。
诗是一种情怀的寄托,是古人对事物的感叹。我们读诗、学诗,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我们可在诗中得到生活感悟。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我们应将之更好地去继承、发扬。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作者门口见山、旗帜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诗词中感受乐趣。在论述过程中,以“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开头,从不同的侧重来论述诗词带来的感悟,进行分析和评价,引用诗词进行分门别类的叙述,带给读者清晰的感受。全文内涵丰富,语言流畅。
【佳作展示三】
学会诗词懂得道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学会古诗,懂得道理》。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廊里,诗词是带领我们走进历史,了解古代哲理的良好途径。有人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如交到了一位知己。我想。古诗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读一首好诗的同时,不也是跟诗人做一次知心朋友,与他畅聊人生,深谈哲理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自诗中的哲理。
生活在尘世,有时候我们会被困难阻碍,会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还会冒出一热词:“我摆烂了。”“摆烂"是指放弃努力,接受现在。可当每个人说出这包话时,是否会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这句诗的意思是、小草在被大火烘伤后,只要经过一个春天就可恢复勃勃生机。我们是否如此小草,敢于去追寻,还是一旦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放弃了一切了呢?其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应放弃,不应该堕落,万事都会有结果。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你是否在为自己的短处而自悲,显否在为自己不得志而困惑?其实,我们应该放下顾虑,只管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一点时间,付出一份汗水。结果总有回报,“努力”永远不会辜负每一个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向”是一个走向成功的基本。这个道理陆游在诗中告诉了我们,我们常说:“我长大以后要……"这句话几乎从小学听到现在,可是又有谁直正的把他放在心里呢?终究是“纸上谈兵”光有一个有理想而不去努力,不去付出行动的志向又有什么用呢?"“绝知此事要身行”,一日下定了决心、就要去落实,这样梦想才算得上真理想。
在古诗中、我们还能知道更多的哲理,它常教我们成长,常教我们付出,常教我们坚持……古诗似乎从一些文字变成了我们的真朋友。我应当热爱古诗,学习古诗。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射大家。
【点评】
作者针对中学生的某些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引用古代诗句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有着充分的说理力度。在论述中,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现代流行词和古代诗句相结合,起到很好的对照作用。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
8.【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第一句话介绍了人类社会面临着变动与混乱——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三个词可以归结为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危机的根源。第二句话着重点在世界需要确定性力量来引领世界走向和谐与美好。因此可以将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变动与混乱,和谐与美好作为写作关键词,嵌入标题,渗透进文章各个段落。
出题者试图引导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中美贸易战胶着、世界能源危机、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等危机。只要学生不是完全埋头读书,总是能够找到相应的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危机",危险之中有机会。世界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稳定动荡局势,实现世界大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平崛起、东南亚工业异军突起、欧盟经济复苏、全球对环境、气候等的重视等等。这一切都在说明世界在寻找着一种变动不居之中的秩序。只要学生打开思路,不局限在自我情绪包裹之中,必定能够从极大的视野中看待不稳定性与稳定性之间二元关系问题。
参考立意:
(1)世界风云变幻,我辈青年担当。
(2)不确定的未来,确定的担当。
(3)于变乱中奋进,为未来而搏击。
(4)勇于破局,不断创新。
(5)胸怀世界,勇于前行。
(6)变局不可怕,破局应奋发。
(7)何惧一蓑烟雨,未来必是晴天。
【解答】
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
君不见俄乌冲突,生灵涂炭,战火硝烟,民生凋敝;君不见某科技强国,恃强凌弱,霸权主义,盛嚣尘上;君不见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为之停顿三年,罪魁祸首,依然逍遥法外。面对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不公平与不正义的事实,敢怒而不敢言者,比比皆是。这不禁令人疑惑,早已奔向宇宙的人类为何还在互相残害,血肉相食呢?在不确定的大变局中,世界呼唤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带领早已历尽沧桑的人类走向和平,奔向希望。窃以为,乱世危机丛生,我辈青年自当奋发图强,承担历史重责,担起人类的希望。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道路从来崎岖泥泞。
纵观人类近代历史,社会进步总是以人性的灾难为代价。近几十年的和平,即是大规模人性灾难换取而来的。数百万犹太人死于德国“雅利安神话”;上千万中国人死于“大东亚共荣圈";我们不禁追问:那些“美好”词汇背后牺牲了多少冤魂?人性在某些群体利益踩踏下,早已面目全非。幸好人类迷途知返,战后迅速找回了丧失了的人性。惨痛的教训让人痛彻心扉,希望人类在未来世界摆脱奴役、伤害同类的怪圈。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前途和希望。
尽管时代危机重重,和平稳定人心所向。
发展道路再崎岖,时代危机再重大,人类天然地要生存、要发展,和平稳定是每个人的理想。二战后各国经济强力复苏,日本走出军国主义泥淖;德国承认了历史罪行;和平的春风飘荡在人类世界,五十多年的和平让人类忘记了那段令人难以启齿的历史。世界和平是人心所向,世界发展是历史趋势。正是因为和平才能有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物质丰裕的现代生活。人性在和平年代得到了张扬,世界在前进中成长,人类进一步成熟。
世界属于青年一代,我辈理应勇于担当。
细数历史上的波折,再看今朝世界局势,和平发展大方向没有改变,但是世界局部依然动荡——地缘战争、粮食饥荒、全球瘟疫、经济衰退……无数不确定因素游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很可能在某个契机之下转化为动荡的根源。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辈青年应该以时代的主人翁精神去理解时代的变迁,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用自己实际行动参与身边的小事,发展自身能力,为时代芳华尽一点力,发一份光。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泰戈尔《飞鸟集》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陈从周《说园》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泰戈尔的名言中有三个重要的意象:鹅卵石、锤、水。鹅卵石可以象征的是人生、艺术、生活、社会等方面。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可以指使人生更完满,艺术更伟大,生活更圆融,社会更和谐。锤的打击象征的是一种强劲的力量,它往往立竿见影,能让人看出变化,但是锤的打击,往往用力过猛,急功近利,并不能达成理想效果。水的歌舞象征的是一种轻柔愉悦的力量,它总是让人能悦纳,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被其塑造,虽然不能立刻看出变化,但是经年累月,水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摩挲出完美的鹅卵石。
陈从周主要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提到水的力量,这里“水磨工夫”与“水的载歌载舞"是有相似性的。水这种细致轻柔持续不断的力量在艺术上更有利于塑造花木的姿态,更利于编织音乐的旋律,更有利于营造书画的笔意。水磨工夫顺应事物天性,不是矫揉造作,刻意为之。它对艺术韵味的孕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同时,这种韵味不仅体现在形上,更体现在神上。
这里不禁让我想到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到的“灵韵”,“灵韵是什么?是独特的时空之线,是显得如此之切近的那唯一的遥远现象。"它是神秘的、模糊的、独一无二的和不可接近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是需要灵韵的,而灵韵的诞生是离不开水墨工夫的打磨。
写作时可以写“磨”的内涵,尤其是对自己内心的“磨",锤炼做事的心性;再写“磨”的意义,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将“磨"的成功与急功近利的失败对比,从而阐述“磨”对于成功的价值;还可以写“磨"的过程就是不断完美作品、完善自身的过程;最后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从青年身份出发思考“磨”对于青年成长的重大意义。
参考立意:
1.非“磨"无以成功。
2.“磨”技术,也是“磨"心性。
3.让“磨”成就精彩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砂浆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
- 年产xxx星铁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年产xxx脱绒机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3-二氧五环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三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呼吸困难护理
- 4.1.2 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洪涝灾害防治 课件 高一上学期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 护理诊断案例分享
-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 小学三通两平台汇报
- 防火巡查记录表防火检查记录表
-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排查)记录表
- 高二上学期日语阅读四篇自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赛道 (第二稿)
- JB T 6464-2006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行业标准
- 呼吸科健康宣教
- 人体身体成分健康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应用探索
- 《畜牧兽医专业介绍》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