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通史强化训练7民国后期_第1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通史强化训练7民国后期_第2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通史强化训练7民国后期_第3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通史强化训练7民国后期_第4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通史强化训练7民国后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强化训练(七)民国后期一、选择题1.(2022·莆田市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B)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解析】根据材料“(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使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批判和怀疑,体现了五四运动对人们的思想启蒙,故选B项,排除A、C、D项。2.(2022·天津市河北区一模)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如下。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D)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B.共产党人多方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C.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D.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中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国事要闻,结合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可知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故选D项;材料反映1917—1921《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无法得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排除A项;1921年共产党成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两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得出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的结论,排除C项。3.(2022·潍坊市5月高三模拟)下表为20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创刊初期,共产党员恽代英、萧楚女等人通过通信栏与青年的交流互动。这些交流互动(B)政治问题文化教育问题生活问题揭露帝国主义与军阀压迫民众情形探讨政治运动指导青年“到民间去”开展农村运动揭露反动教育界压迫学生的情形开展教育斗争研究社会科学关于家庭关于婚恋关于就业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B.提升了国民革命的社会氛围C.催生了家庭革命与教育革命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解析】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是“20世纪二十年代”,即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再结合题干表格内容中“共产党员恽代英、萧楚女等人通过通信栏与青年的交流互动”的具体内容,如“揭露帝国主义与军阀压迫民众情形”“指导青年‘到民间去’开展农村运动”“揭露反动教育界压迫学生的情形”等,可知这些交流互动提高了一些青年国民的素质,进而会提升国民革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国民革命的顺利开展,故选B项,排除A、C、D项。4.(2022·潍坊市高三5月模拟)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中国民族革命既是“资产阶级性的德谟克拉西革命”,又含有“社会革命的种子”,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C)A.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策略C.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共四大认为中国革命既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革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断加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项;1924年,国民大“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排除A项;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中共没有提出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策略,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5.(2022·滨州市高三二模)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他认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迅速的就要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现实局面的适当形容词。”该论断主要基于(C)A.改变革命悲观情绪的需要B.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C.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写作于193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间点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当时,中国国内存在诸多矛盾,如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等等,正所谓“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而一旦一个被激化,这个“星星之火”很快就会成为“燎原”之势,据此可知,论断主要基于当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故选C项,排除A、B、D项。6.(2022·辽宁高三模拟试)截止1933年,散布在全国的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约有3000家以上。但中国现代工业生产(除去外国在华工业)的产值,只占国民生产的6%,现代矿业生产(包括土法生产),只占国民生产的1.2%,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外国资本控制之下。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D)A.近代中国企业资金力量薄弱B.工业发展缺少技术的有力支持C.历届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解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制约了其发展,但归根结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排除A和B项,选D项;晚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支持民族工业发展,民国建立后,政府也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排除C项。7.(2022·湖北省七市(州)3月联合考试)“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历史背景是(B)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解析】紧扣题干中“红军”“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十送红军》”等信息,反映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时,人民对红军的不舍之情,故选B项;“红军进军井冈山”不合史实,南昌起义的军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不是红军,且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一部分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海陆丰,排除A项;抗击日军的中共军队的番号是八路军或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不是红军,排除C项;“同国军决战”不合史实,应为“被迫战略转移”,排除D项。8.(2022·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高考考前热身押题)下表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主要抗日文献。这说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B)时间文献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年4月《对日战争宣言》1933年1月“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提出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一直把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主要敌人B.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C.为民族大义与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开辟敌后战场【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题干表格内容中所述及的抗日文献都发表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七七事变”之前,再结合题干表格内容中抗日文献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如《对日战争宣言》、“组织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内容,可知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故选B项,排除A、C、D项。9.(2022·包头市一模)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D)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据材料“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随着时局的变化不断转变,结合时间背景当时日本侵华步步紧逼,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D项;1927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才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道路,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抗日,说明并不是战略转移,排除C项。10.(2022·南昌市高三三模)下表是1938年华中地区盐税使用数据表,该表表明(B)提取方盐税提取日军伪维新政府金额(万元)56002900比例(%)6832A.日本完全取得中国关税的控制权B.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C.日本通过税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因而为了维持侵华战争必须在被侵略国进行掠夺,用以战养战的方式继续战争,因而华中地区的盐税大部分被日军使用,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并没有完全取得中国关税的控制权,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华中地区的盐税,没有反映日本控制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而材料讲的是华中地区的盐税被日本控制,排除D项。11.(2022·新昌临海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既要合乎史实,又要恰如其分。下列对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会战或战役评价与事实不相符的是(C)战役意义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武汉会战有效地扭转了优势敌人的进攻态势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解析】结合所学,1938年的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攻占武汉,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有效扭转”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2022·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D)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解析】根据“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候选名单公布以后,人民关注程度很高,被选举人很多不良现象被检举揭发,可谓“成效显著”,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应体现在民主政府中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在政府中担任相应比例的公职,材料讲的是一般选民,没有特别体现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而非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根据“陕甘宁边区”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13.(2022·大连市高三二模)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向西南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内迁工厂在1938至1940年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B)A.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治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治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并且其比例严重失衡,排除D项。14.(2022·枣庄市二模)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扬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C)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 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如“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众多的普通民众普遍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政权,以实现民主政治国家富强的愿望,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15.(2022·沈阳市二模)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被定为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之前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的方针兑换,新解放地区原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按浮动比价限时兑换。人民币的发行与兑换(D)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的胜利B.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C.提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支持D.保证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解析】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对原有流通货币进行兑换,增强了人民对于解放区政权的信任,配合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故选D项;1949年6月,上海等大城市爆发“银元之战”,不能说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胜利,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通过采取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排除B项;1953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才开始,排除C项。16.(2022·合肥市二模)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自愿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立“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共同奋斗。这(C)A.推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B.表明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C.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条件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由材料“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自愿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立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共同奋斗”可知中国共产党获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大力拥护和广泛支持,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条件,故选C项;1949年1月战略决战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于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形成,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2·济南市高三三模)学界对20世纪前期我国乡村的发展状况多有考查与记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5年后,长期“沉积”乡村享有一定特权、也承担各种公共职责的绅士阶层,开始纷纷移居城市、投资商业,而一些暴发的、缺少文化的“土豪劣绅”逐渐兴起,“使(乡村)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1925年,章太炎指出:“自教育界发起智识阶级名称以后,隐然有城市与乡村之分,城市自居于智识阶级地位,轻视乡村。”若以1821—1830年间全国农作物亩产量指数为100,1891—1911年间为78;1931年粮食作物亩均产量为270.09斤,比清代中叶的367斤下降了26.2%。由于大批无地农户无力租种土地,耕地荒废面积增加率若以1914年为100,1930年已达323。1917年据农商部调查统计,全国有36%的农户耕地面积不到10亩。江苏昆山佃农的比例由1905年的57.4%上升为1924年的77.6%。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对全国22省850县所做的调查表明,借钱农户占全体农民户数的56%,借粮户占48%。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况下,走上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道路。据1933年21省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据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等概括20世纪前期我国乡村发展的状况并加以阐释。【解析】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绅士阶层,开始纷纷移居城市、投资商业,而一些暴发的、缺少文化的‘土豪劣绅’逐渐兴起”可知,传统精英流失,土豪劣绅崛起,乡村经济凋敝;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农民粮食作物产量降低、耕地荒废率增加,由此可知农民生活贫困;据材料“使(乡村)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可知,文化、风俗教育落后。第二小问阐释,题目要求对20世纪前期的乡村发展状况进行阐释,一般从背景、影响、认识等角度作答,从时代背景的角度作答,即根据时空观念分析20世纪前期,传统精英阶层流向城市原因、农民生活贫困的原因等,如乡村传统经济体制(或小农经济)和落后生产技术的束缚;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冲击乡村原有社会秩序;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经济掠夺加深,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府盘剥,连年战乱,社会动荡;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社会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等。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加剧了农村的贫困落后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孕育了社会基础;大量乡村精英和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人口流动,为城市化提供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衰落中的乡村难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基础等。从符合唯物史观的认识角度作答,如近代中国乡村发展的困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内外盘剥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冲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折射出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它的解决必然要以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富强为前提等(或:乡村基层治理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等角度)。【答案】状况:传统精英流失;土豪劣绅崛起;乡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文化、风俗教育落后。阐释:从以下三个角度作答从时代背景的角度作答:如乡村传统经济体制(或小农经济)和落后生产技术的束缚;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冲击乡村原有社会秩序;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经济掠夺加深,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府盘剥,连年战乱,社会动荡;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社会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等。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加剧了农村的贫困落后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孕育了社会基础;造成了城乡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衰落中的乡村难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基础等。从符合唯物史观的认识角度作答:如近代中国乡村发展的困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内外盘剥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冲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折射出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它的解决必然要以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富强为前提等(或:乡村基层治理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等角度)。18.(2022·临沂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烈的绝笔材料2021年—2022年,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绝笔》栏目讲述了30位为了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下面是部分英烈的绝笔摘录: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1889-1927)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临刑前,他怒斥刽子手:“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色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1933年5月,中国抗日名将吉鸿昌(1895-1934)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地。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5年秋,赵一曼(1905-1936)在与日伪军作战时身负重伤,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就义前她给儿子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目前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46年3月5日,叶挺(1896-1946)在出狱后第10个小时写下的入党申请书:“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绝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