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金融体系
这里是指狭义的国际金融体系,即国际货币体系学习目的
—了解20世纪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
—掌握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掌握不同的金融体系的特征
—对21世纪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1第二章国际金融体系
2.1国际金融体系:一般框架2.2国际金本位体系2.3布雷顿森林体系2.4牙买加体系
2关于“清偿力”和“稳定”清偿力是指国际间清算和支付手段能够满足国际清算和支付要求的能力。稳定在这里指单一手段清偿力的价值稳定和各手段价值之间的相对比例的稳定(如汇率)两个方面的稳定清偿力和稳定存在着矛盾:追求稳定,往往出现清偿力不足;为满足清偿力要求,却往往会损害稳定;如发展到一定时期,在金本位条件下,清偿力受到黄金量的限制,虽然稳定,但清偿力不足,以纸币取代黄金充当清偿手段,虽然清偿力得到满足,稳定却受到影响。成功的国际金融体系能够同时满足清偿力和稳定的要求,至少能够在公认的可接受的水平上维持二者的平衡。国际汇率体系的发展:国际金本位体系→固定汇率体系→浮动汇率体系,国际间寻求清偿力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失衡→新平衡→新失衡→…的过程。32.1国际金融体系:一般框架
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成
—由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构成有机的整体
—核心层:国际汇率制度
—紧密层:国际收支和储备
—松散层:各国经济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
—核心层的特征代表整个体系的基本特征,核心层的变化决定整个体系的发展、存亡;
—紧密层对核心层有直接的影响,对核心层起着不可低估的催化作用;
—松散层间接作用于核心层,即需要一定的传导机制和较长的时滞才能引导核心层发生变动。4一般框架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包括:①汇率机制;②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③对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52.2国际金本位体系62.2国际金本位体系确定货币体系的依据第一,货币体系的基础即本位币是什么;第二,参与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主要货币是什么;第三,主要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货币与本位币的关系是什么,包括双方之间的比价如何确定、价格是否在法律上固定,以及相互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兑换。72.2国际金本位体系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主要内容(运行规则)①所有参加国的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本国货币当局随时准备以本国货币固定的价格买卖黄金;②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受本国黄金储备的制约,黄金流入则货币供应增加,黄金流出货币供应下降。82.2国际金本位体系国际金本位的特点:①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②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③一国的金铸币同另一国的金铸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比如银)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④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以自由铸造。92.2国际金本位体系2.2.1制度特征:各国货币有含金量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金币、金块、金汇兑黄金是国际货币,为最终清偿手段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松散的组织
—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来规范和协调各国的行为
—没有各国货币会议宣告成立金本位体系
102.2国际金本位体系2.2.2汇率决定及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决定
—铸币平价决定汇率,汇率在黄金输送点间波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返回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净输出货币供应量↓国内物价和成本↓出口↑进口↓国际收支顺差黄金净输入货币供应量↑出口↓进口↑国内物价和成本↑11例:黄金输送点美国出口商向英国出口商品,在英国取得英镑收入,需要换成美元以便继续在国内采购,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为113.0016格令/23.2200格令=4.8666。美出口商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英镑买入美元,二是把英镑在英国兑换成黄金运回美国,再以黄金换成美元。假设1英镑(黄金)运回美国的费用(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改铸费等)为0.0292美元,则1英镑运回美国再作为黄金可换成4.8374美元(4.8666-0.0292),若市场上英镑汇率下跌至1:4.8374之下,则美出口商会选择把英镑换成黄金运回美国(即英镑汇率波动下限——黄金输出点)。注:1磅=16盎司,1常衡盎司=28.3495克,1金衡盎司=31.1035克
1格令=1/7000磅=64.79891毫克12黄金输送点
$/£美国黄金输出点4.8958英国黄金输入点
4.8666铸币平价美国黄金输入点4.8374英国黄金输出点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变动13黄金输送点根据上例可推出即:美国的黄金输出点(英国的黄金输入点)为英镑对美元汇率上涨的上限;美国的黄金输入点(英国的黄金输出点)为英镑对美元汇率下跌的下限。所以:金本位制度下,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总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以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为上下限波动。142.2.3金本位下英镑的作用1816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由于战争的原因实际于1821年实行)——80~90%的国际贸易用英镑代替黄金计价结算,充当国际货币——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英格兰银行是最后的贷款人一般认为国际金本位始于1880年,止于1914年,至1936年所有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主要国家开始实行金本位制的时间国家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挪威芬兰法国时间1821186718731874187418741878国家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美国日本俄国时间187818781878187918971897152.2.4国际金本位体系:崩溃
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发展不平衡,世界2/3黄金集中到五大国(英、美、法、德、俄)许多国家无法维持本币与黄金挂钩黄金开采制约经济发展战争造成的禁运(一战)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62.2.5国际金本位体系:制度评价
理论的完美(自动调节)与现实的局限(黄金不足、国家干预)“黄金时代”(1880~1914)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理论上说,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完美的。其基本特征是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固定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为国际收支提供了满意的调节机制(见本课件10)。
—这一时期国家政府的规模都相对较小,干预经济的能力也都很弱国际金本位体系下固定汇率的背景和条件
—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稳定
—黄金供应比较充足
—英国有能力为各国提供商品和信贷172.2.5国际金本位体系:制度评价金本位体系的缺陷(根本在于它过于“刚性”)
—黄金的增长速度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清偿手段不足
—金本位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是以各国政府对经济的放任自由为基础的,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干预经济,各国在解决货币需求问题时不可能受制于黄金准备182.3布雷顿森林体系
产生背景金本位崩溃后,英美两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秩序,并于1943年4月7日,这两个计划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霸经济、金融的斗争。各国的共同呼声,纷纷要求建立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怀特计划(美):
—存款原则,成立稳定的基金,金额不低于50亿美元
—基金的单位“Unita”(相当于10美元),各国公布法定平价,不得任意改变
—通过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凯恩斯计划(英):
—透支原则,组建国际清算联盟(世界性中央银行),
—记账单位“Bankor”,各国货币与之挂钩,不经批准不得变动
—通过透支方式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各国透支总额300亿美元192.3.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1943年9月25日至10月9日,由怀特和凯恩斯分别率领的美英两国小组在华盛顿召开了9次专题会议,展开激烈争论,由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被迫接受美方案,美也作了一些让步,于1944年4月正式发表了《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声明》,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1944年7月1日~22日,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44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202.3.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1
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双挂钩制度—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1盎司黄金=35美元,美国承担各国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则按金平价或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法定平价一经IMF确认,一般不可更改,其波动幅度不得超过平价的±1%,一旦突破规定的波幅,各国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
A国货币
B国货币
…
美元
黄金
…N国货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钉住体系)各国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要得到IMF的同意。212.3.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从美元荒到美元灾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国内经济政策:采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对付逆差
—IMF贷款:为了稳定汇兑平价,IMF向成员国提供长期和短期贷款。
—调整法定汇价:
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成员国的汇率变动必须提前通知IMF组织
85%的投票权赞成后才能实施
1949年和1967年英镑贬值,4.02→2.80→2.40
22IMF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其中美元危机是一条主线。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于1960年,美元过剩、抛售美元抢购美国黄金。1960年10月,欧美主要工业国达成稳定黄金价格协定,不高于35.20美元购买黄金。1961年3月,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理事会的美、英、西德、法、意、荷、比、瑞典等8国中央银行达成巴塞尔协定,在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相互予以必要的支援。1961年10月,巴塞尔协定除瑞典外的7国达成“黄金总库”协议,各国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来平抑市价,共同维护黄金官价。23IMF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21962年10月,IMF组织与10个最大工业国签署60亿美元的“借款总安排”,在必要时支持美元。1962年3月美国与西方14个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总额为117.3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定”,通过短期货币互换,增强干预市场的能力。第二次美元危机于1968年爆发。越战、美通胀,美实行“黄金双价制”,官方金价不变,私人市场由供求关系决定,双价差距拉大。1968年3月实行黄金双价制,各国中央银行之间保持黄金官价,而黄金市场则由供求关系确定市价,实际上美国已无力维持黄金官价。1969年8月,IMF组织设立特别提款权(SDRs)帐户,增加国际储备货币,缓解对美元的压力。24IMF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3第三次美元危机爆发于1971年。是最为激烈的一次,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风潮迭起,危机前夕,美元悬突额(见表2-2)、金价(见表2-1)到达战后历史上的高点。表2-1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变动(1965~1974年)(年底价格)单位:美元/盎司黄金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35.1235.1935.2041.9035.2037.3743.6364.90112.25186.5注:1金衡盎司≈31.1克25IMF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3崩溃的标志性事件鉴于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胀严重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冻结国内工资物价,停止向国外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对进口产品开征10%临时进口附加税。迫使西德和日本等国货币升值。1971年12月18日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氏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7.89%,1盎司黄金35美元↗38美元;——一些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日元↗16.9%,西德马克↗13.6%,瑞士法郎↗13.9%,英镑和法国法郎各↗8.6%,意大利里拉和瑞典克朗各↗7.5%;——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将汇率波动的允许幅度从原来的平价上下1%↗2.25%,增加了货币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美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1972年4月欧共体六国(荷、比、卢、西德、法、意)签订“窄幅蛇形浮动”协定,实行联合浮动。1973年2月12日,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官价从1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2美元,贬值幅度达10%。1973年2月外汇市场上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62.3.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特里芬(R.Triffin)难题: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
—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力,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
—为保持美元的币信,需维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而美元供应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僵化的汇兑体系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的能力有限提供的贷款难以满足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的要求272.3.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双重身份(本币、世界货币)和双挂钩(美元与黄金、其它国货币与美元)制度,导致的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美元的危机程度与美元输出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悬突额”Overhang)有关。
黄金储备美元输出美元悬突额1962160.0115.3+45.31963156.0131.6+24.41964154.7160.8-6.11965140.7172.7-32.01966132.4209.6-77.21967120.7233.2-112.51968108.9264.5-155.61969118.6376.6-258.01970110.7312.7-202.01971102.1269.1-167.0197296.6344.3-247.7表2-2美元输出的增加和黄金储备的下降单位:亿美元282.3.4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
—1948~1971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出口贸易平均年增长8.4%,大大高于两次大战期间的0.8%。缓解了国际收支困难,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广泛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
292.3.4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美国通过援助、信贷以及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在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美元取得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一是获得了数量可观的铸币税,二是增加了其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使美国可以容忍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而不必立即作出调整,三是促进了美国的商品与资本输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标准等的对外扩张,其意义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302.4牙买加体系
4.4.1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自然选择—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牙买加协定》—1976年4月《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1978年4月1日牙买加协定生效。牙买加协议的核心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安排—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官价—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增加IMF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由292亿SDRs增加到390亿SDRs—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312.4.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机制
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美元、西德马克(欧元)、英镑、日元—SDRs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钉住)并存—区域货币稳定与主要货币巨幅波动共存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国内政策调整(包括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策协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不能直接用于官方间的国际清算。IMF在解决重大国际金融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32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两种理论
经济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国际经济顾问罗伯特·赫勒提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归纳为:选择固定汇率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的国家经济规模小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与他国通胀一致贸易品种单一且地区集中国内金融市场封闭经济规模大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贸依存度低)与他国通胀悬殊(明显不同于世界平均水平)贸易品种多样且地区分散国内金融市场发达且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依附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提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取决于其对外经济、政治、军事等诸方面联系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在实行钉住汇率制时,采用哪种货币作为钉住对象,取决于该国对外经济、政治关系的“集中”程度,亦即取决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外依附关系。前进33IMF认为选择汇率制度时应考虑的因素1.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如果一国贸易额在GDP中的比重大,则币值不稳定就会给经济稳定带来威胁。因此,固定汇率最适合于经济规模小、开放型国家。2.通胀率。如果一国通胀率高于贸易伙伴国,就需要灵活地调整其汇率,以阻止该国商品竞争力的下降;如果通胀率差距不大,采用固定汇率也未尝不可。3.劳动力市场自由程度。一国的工资越具有刚性,越需要浮动汇率制,这样经济才能对外部冲击作出及时、恰当的调整。4.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实行浮动汇率制也许是不明智的,即使是少量的外汇交易也会引起币值的大幅波动。5.政策制定者的权威。央行威信越低,就越需要实行固定汇率制,以便使外国投资者对该国有效控制通胀的能力充满信心。拉美国家就是通过实行固定汇率制,使其通胀率有所下降的。6.资本流动性。一国经济对国际资本市场越开放,资本流动性越大,就越难维持固定汇率。34汇率安排
影响因素—经济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国际贸易条件
·贸易物价工资波动—货币信誉—区域化力量货币安排种类—钉住货币(单一、一揽子)—合作性安排—与单一货币对应的有限灵活性—根据一组指数调整—有管理浮动—独立浮动35牙买加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困难的途径
强调利用国内经济政策消除—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间的平衡关系可推出“双缺口理论:(X-M)=(S-I)+(T-G)(出口收入-进口支出)=(国民储蓄-私人投资)+(政府税收-政府支出)—即“双缺口理论”:一国的进口差额是由该国的储蓄与投资差额及政府收支差额决定的。要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在经济政策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需求政策,即着眼于控制需求,实行紧缩政策;二是供给政策,即不控制需求而是靠提高供给水平,消除国内缺口来平衡国际收支。供给政策效果好难度大。八十年代美里根政府曾采用过,效果:遏制通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逆差↘;负面:政府支出↗,收入不增加,赤字↗。36牙买加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困难的途径依赖国际金融市场解决,干预市场充分利用汇率机制,汇率的适度调整
—若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调整汇率可改善国际收支,但应注意J曲线的时滞效应。国际融资
—通过IMF,各国政府和商业银行给逆差国提供信贷,是一条有效、迅速、可行的途径。但它只能是暂时的办法,不可长期依赖,若逆差国深层次结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既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
—IMF成员国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一次)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37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具备的条件①拥有稳定的货币发行基础,以保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②国际储备在国际管理下,能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和适度地扩大,以避免引起世界性通胀,或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③国际金融机构应具有有效调节和纠正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382.4.3牙买加体系评价:实践尚未结束
打破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国际储备多元化,分散了风险运用综合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扩展了平衡国际收支的渠道39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无制度”的体系汇率纪律荡然无存。汇率体系不稳定,汇率风险非常大,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加强;储备货币管理更具复杂性。多种储备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经常波动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基础薄弱、缺乏经验)
—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增大了汇率风险,增加了各国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多种储备货币同时担负世界货币和本币的双重身份造成的两难。发行国会更侧重于本国利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然不健全
—汇率的过度波动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甚至恶化了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法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
—IMF的贷款机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不轻易出手)
—国际收支调节的任务仍大部分落在逆差国身上,未能建立制度来约束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安排多样化,导致货币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来源点也多样化。40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2008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美国在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使全球为美国的危机埋单,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是调节机制的局限性。IMF作为世界中央银行资本不足,权威不够,其投票权和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美国具有否决权。而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投票权不仅大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实际上也握有否决权。这样就使得IMF不可能通过任何不利于美、欧利益的决议。而且也使IMF对美欧几乎不具备监督和约束的能力。41市场机制的约束力量
在一百多年的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历程中,总的趋势是制度的弹性越来越大,在当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约束力量在上升。主要体现在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和汇率稳定的制约上。一方面,从长期看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国际收支地位不稳固的储备货币国家,其货币的国际储备地位会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当储备货币国家发生短期国际收支失衡或利率波动时,其货币汇率可能会相应波动,但它国在不同的货币需求上,又是有选择的,从而形成市场机制的约束力量。储备货币国家要维持自身的储备货币地位,就不能不顾及其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波动的状况。与以往相比,各国在克服经济周期和提高收入水平方面,有了相对更大的政策自由度,因为各国没有义务维持汇率的固定。浮动汇率制更能适应世界经济动荡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这点上讲这一制度是稳定的。42浮动汇率制缺陷的进一步分析首先,实际汇率的波动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用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时难以有效控制。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局部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作用极大。其次,当前各国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倾向于为了国内的政策目标而操纵汇率,将其维持在国内政策目标所需要的水平,而不管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再次,目前美国等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状态仍然对国际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由美国的国际货币政策变化而形成的国际清偿力的收缩和扩张不一定符合其余国家或国际整体范围的利益。注:后面的内容不作要求链接第二章总结43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比较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优点1.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2.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3.防止外汇投机,稳定外汇市场4.作为外部约束,防止不正当竞争危害世界经济1.汇率反映国际交往真实情况2.外部均衡可自动实现,不引起国内经济波动3.可自动调节短期资金移动,预防投机冲击4.增强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性5.避免通货膨胀跨国传播缺点1.容易输入国外通货膨胀2.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3.容易出现内外失衡,经济周期的国际传递1.增大不确定性和外汇风险危害2.外汇市场动荡,容易引致资金频繁移动和投机3.容易滥用汇率政策
两极汇率制的优劣之争,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比如,赞成浮动汇率制的有弗里德曼(M.Kriedman)、约翰逊(H.Johnson)等,赞成固定汇率制的有纳克斯(Nurkes)、蒙代尔(R.Mundell)等。44两种汇率制度对通胀国际传播的影响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制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在固定汇率下,两国的货币和商品市场通过固定汇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国的物价上涨必然引起另一国物价上涨。国外物价上涨,则国内物价相对便宜,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必须填补外汇供求缺口,结果国内货币供应量上升,物价随之上涨。而在浮动汇率下,通过汇率的变动则可抵消这种传递影响,浮动汇率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传播起到一种隔绝作用。主张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学者则指出,浮动汇率下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传递问题,并且这一传递具有不对称性。当本币汇率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国内物价上升;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便是物价的上涨。扩大到两国的相互关系看,一国货币升值便是另一国货币贬值,贬值国家的物价上升幅度要超过升值国家物价下降的幅度。其净效应便是世界物价水平的上升。称之为不对称效应。实际上,固定汇率下也存在物价变动的不对称性。如果不采取冲销措施,国际收支盈余国家物价上升,而赤字国家物价难以下降,同样是由于价格刚性的缘由。与浮动汇率下物价变动的不对称性区别在于:固定汇率下,盈余国家物价上涨;而浮动汇率下,赤字国家物价上涨。45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汇率制度的演进46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主张①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上进行调整和改造IMF方案:加强IMF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达国家虽然一致认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当以开放、稳定和有秩序为特征,但美国不愿放弃自己的霸主地位,主张进一步推行金融和经济自由化并在更大范围内实行浮动汇率;欧盟和日本则希望削弱美国的势力,提出对市场实行国际干预和监督,并限制汇率波动范围,在各主要货币间设定参考汇率。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饱受其害,疾呼加强对短期国际游资的监管,并提出应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应负起一定责任。47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主张②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三类方案)第一类,成立新的更有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主张各国应让渡更多的主权,成立一个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金融组织负责对全球金融事务实施监管、仲裁和协调,解决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并在法律上对各国具有绝对约束力第二类,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严格汇率与国际收支纪律第三类,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持该观点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亚洲各国实行僵化的钉住汇率,如果早些实行浮动汇率,危机就不会出现。48补充:IMF对亚洲危机各国的援助
货币危机的跨国性导致一国之力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因此需要国际间的协作和合作。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IMF成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协调和仲裁者,对各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和干预。但是,IMF的援助虽然非常重要,效果却并不理想。一、IMF援助的背景实事上,亚洲各国在危机初期并未将IMF援助作为首选,而是希望自力更生,通过建立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亚洲货币基金”来克服危机。但是,这个提议受到了美国的反对,从而使该方案在1997年9月的香港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上没有获得通过。在“亚洲货币基金计划”失败的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向深入发展,并蔓延到泰国、印尼和韩国。这些国家曾先后向美、日申请援助,但均遭拒绝。在无奈之下,各国方考虑向IMF提出援助申请。
49二、IMF的援助过程
1997.8.5泰国外债总额达884亿美元,而国际储备仅为约300元美元。在严峻的形势下,泰国向IMF提出了援助申请,后者同意向其172亿美元的贷款。此后,从1997.8~1998.5,泰国和IMF就进一步援助进行了四次谈判。1997.7.14金融危机波及印尼。印尼放弃固定汇率制,印尼盾大幅贬值。9月,印尼正式向IMF申请援助贷款。10月,IMF同意向印尼提供4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30亿美元于11月到位。但是,由于印尼没有履行IMF援助协议中规定的义务,此次援助中途告终。1998.1和4月,印尼又和IMF达成了两次协议,才再次获得了IMF的援助。就在泰国和印尼焦头烂额的时候,韩国若干大企业集团(包括韩宝、起亚)由于不良贷款剧增而相继破产,韩元大幅贬值。1997.11韩国向IMF求援。经过近一个月的磋商,IMF同意提供总额为21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和日本共同宣布了总额为57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从1997.8~1998.2IMF对以上三个国家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援助,总额为约1000亿美元。此后,IMF还对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进行了援助。
50三、IMF援助的条件IMF援助并不是无偿的。在和各国达成的援助协议中,附加了以下条件:①整顿金融体系,勒令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并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组,使其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存款者和债权人的利益;②开放金融市场,取消对外资参与本国金融机构的限制;③削减财政开支(包括补贴)、紧缩经济,提出新年度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包括降低GDP增长率、遏制通胀水平、改善国际收支);④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
51IMF的理由IMF认为,以上几条措施有利于危机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①整顿金融部门、保护存款人利益是恢复市场信心、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②开放金融市场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同时可以在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下加速本国机构与国际接轨、加大改革步伐、提高经营效率;③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能够缩减有效需求,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币值稳定;④调整经济结构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的干预则能使各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无可厚非。52四、IMF援助的后果然而,实事上,IMF的援助政策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危机。例如,当IMF和泰国在1997.8.5达成第一次援助协议之后,泰国证券交易所指数猛跌22.51点(-3.4%),所有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的交易立即中断。1998年初,当IMF和印尼、泰国和韩国的谈判如火如荼的时候,亚洲各主要股市和汇市连创历史新低:印尼盾在10日内贬值36%,股价下跌16.3%;泰铢在1998.1.12日的单日跌幅高达10%;香港恒生指数下降10%跌破8000点大关,进入3年以来的谷底。除此之外,各国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动乱:1997.9.14,约2000名泰国工人在曼谷示威,指责IMF的援助协议使泰国穷人生活更加困苦;印尼在经济一泻千里的情况下,也开始爆发大规模骚乱。自此,IMF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尤其是亚洲各国强烈要求修改协议条款。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是IMF对援助附加的苛刻条件。对此人们形象地将IMF的援助协议成为“药方”,意为“良药苦口”。事实上,各国一开始没有向IMF请求援助也是出于对这些附加条件的畏惧心理。
53五、对IMF“药方”的批评IMF的援助协议不仅没有吸收债务危机中的教训,反而更加僵化。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的著名学者早已对其提出激烈批评。①IMF的“药方”千篇一律,无视各国经济和政治的特殊性;②忽视了过度紧缩对经济的危害性;③IMF的“药方”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变相掠夺。“开放金融市场”是发达国家抢占金融市场的最好借口私有化是发达国家的另一个如意算盘。意在控制命脉企业。IMF要求政府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将债务危机转嫁给了亚洲国家542.5国际金融一体化:热点问题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特征货币一体化:全球或某一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货币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包括:统一汇率,统一货币,建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金融政策。金融市场全球化:市场无国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超越国界和时区限值,成为全天24小时连续不断营运的一体化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一体化: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跨越国界,日益国际化。金融管理一体化:各国的金融政策、对金融业的管理趋于一致。管理标准趋同,国际合作加强,如《巴塞尔协议》即《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是国际银行监管方面的代表性文件。其目的在于:①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②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55欧共体合作的内容
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经济和货币同盟,逐步实现成员国货币的统一(欧元)允许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56欧洲货币一体化
蒙代尔、麦金农的“最适货币区理论”魏尔纳计划(1970年5月)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3月)
—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基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达标行动(1991年12月)
57欧洲货币一体化蒙代尔、麦金农的“最适货币区理论”根据蒙代尔和麦金农的理论,在需求从部门间转移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汇率的变动会在本国或是造成通货膨胀或是造成失业和萧条。惟一的解决办法是一些国家在资本、劳务、商品流动无限制条件下组织货币区,各货币区间保持固定汇率,最终过渡到统一货币。欧洲货币一体化是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所以称蒙代尔为欧元之父。58魏尔纳(荷兰外交大臣)计划(1970年5月提出)分三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第一阶段1971~1973,缩小成员国间汇率波动幅度,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支持稳定汇率的活动,加强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减少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第二阶段1974~1976,集中成员国部分外汇储备以建立和巩固欧洲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并使欧共体内部的资本流动自由化;第三阶段1977~1980,使欧共体成为一个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动的经济统一体,固定汇率制向统一货币过渡,欧洲货币储备基金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经济的原因及认识的分歧,使该计划在七十年代除创立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UnitofAccount,EUA)外几乎未有进展。59欧洲货币体系
(EuropeanMonetarySystem,EMS)1979年3月成立成员国由成立时的9国,发展到1989.9月的12国。其主要成就:——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ECU)创立。具有所有成员国货币的含量,各国货币的比重根据其GNP、商品劳务出口额及该国在欧洲共同基金中的份额来确定,每5年调整一次。用于清算、储备、结算、债券等方面。实际上成为欧共体的准货币。60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成就(续)——欧洲汇率机制:更紧密、更有效的“超蛇形联合浮动”(supersnake)机制。成员国按ECU中本币的含量乘以1979.3.12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市场汇率,加总后就得到本国对一个ECU的法定一篮子比价,即中心汇率,并规定波动幅度为≯2.25%,意大利里拉原可≯6%,后也为≯2.25%。还规定了各国必须干预的“警戒线”:
警戒线=3/4×允许汇率波幅×(1-该国在ECU中的比重)汇率波动超过警戒线,有关国家要进行联合干预。
干预办法:一各国中央银行相互支持,或向欧洲货币基金申请贷款,抛强吸弱;二在国内实行相应的紧缩或扩张政策,弱币国紧缩银根,上调利率,强币国放松信贷,下调利率;三调整中心汇率。61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成就(续)——欧洲货币基金成立。作为欧洲货币体系干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ECU提供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更多的信贷支持,欧洲货币体系集中成员国(包括英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0%,建立欧洲货币基金。6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1年12月)在“德洛尔”报告(1989.6提出)1991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关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其核心内容是:①1993.11.1建立欧洲联盟,密切各国在外交、防务和社会政策方面的联系;②1998.7.1成立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欧洲的货币政策,并于1999年起实行单一货币;③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防务政策等。63欧元启动
1999年1月1日欧元开始启动
—计价、货币市场、结算中使用
—欧洲中央银行开始运行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各成员国货币与之混合流通半年后退出
—2002年7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法定货币
64加入欧元的资格标准
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成绩最好国家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当年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累计公债不得超过GDP的60%;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个百分点;在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前两年汇率稳定,中心汇率不得重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必须同《马约》规定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相兼容。
65来自欧元的冲击
向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挑战改变了IMF中的政治力量对比,对IMF的未来改革有直接的影响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货币一体化还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障碍
66欧元区存在的问题
严格的趋同标准使欧盟内部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与政治一体化的相对滞后的现实矛盾日益突出欧元的诞生是欧洲政治家致力于欧洲联合的理念象征,欧盟成员国政界、商界及消费者基于不同的利益,对欧元仍褒贬不一紧缩政策带来了经济和社会上的阵痛欧盟面临着内外错综复杂的新老矛盾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难以协调受到外部不对称冲击时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举棋不定
67其他区域一体化
东亚和东南亚金融合作
—东南亚专业银行研究与培训中心
—10+3央行和财长年会,增进相互间在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译就餐对话演示
- 企业标准的编写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车库使用权出售及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2025年度情感修复协议书-自愿离婚调解合同3篇
- 2025版共享用工社会保险缴纳协议范本3篇
- 设备维护保养培训教学案例
- 中考题型连连看近3年幻灯片课件
- 第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文案
- 电脑操作会考电脑2001-2002上课讲义
- 二零二五年茶叶市场推广合作合同2篇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红色中国风蛇年晚会竖版邀请函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方案
- 第四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工业控制样题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协议
- 2024年Amazon店铺托管运营全面合作协议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14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酒店求购收购方案
-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第3版 课件全套 刘黎虹第1-11章 建设法规概述-建设工程纠纷解决及法律责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