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概论(8)20140416(发展趋势)_第1页
纳米科技概论(8)20140416(发展趋势)_第2页
纳米科技概论(8)20140416(发展趋势)_第3页
纳米科技概论(8)20140416(发展趋势)_第4页
纳米科技概论(8)20140416(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科学技术概论主讲教师:杨辉、郭兴忠纳米科技应用、产业及

纳米科技发展一、纳米科技的应用二、我国及浙江省纳米科技产业的现状三、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及科技的应用

电子信息化学工业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国防军工…..微电子学领域研制成功各种纳米器件、单电子晶体管、红、绿、蓝三基色可调谐的纳米发光二极管利用纳米丝、巨磁阻效应制成超微磁场探测器研制成功具有奇特性能的碳纳米管,为纳米电子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用磁性纳米微粒制备纳米磁记录材料可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微电子学领域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微晶软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沿着高频多功能发展(如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高频变压器、扼流圈、互感器磁头、磁开关、传感器等),它将成为铁氧体有力的竞争者;尤其新近发现的纳米微晶软磁材料在高频场中具有巨磁阻抗效应。纳米微晶稀土永磁材料,其磁性高于铁氧体5-8倍且稀土含量减少生产成本下降,并且不易被氧化或腐蚀,可以作为粘结永磁体的原材料,用于磁制冷具有效率高、功耗低、噪声小、体积小、无污染等优点。纳米磁性材料合成示意图微电子学领域微器件

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线,可以使芯片集成度提高,电子元件体积缩小,使半导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容量和进行速度,对微器件制作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世界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该激光器比一根头发还细1000倍,能发射紫外光,且能将蓝色光变成远紫外光。该激光器可在室温下工作,纳米激光器最终可能用来制造一些器件,而这些器件可用于鉴别化学物、增加计算机磁盘存储信息量及用于光计算机中。纳米激光器的发明人杨培东博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杨培东教授是纳米激光器的发明人,也是世界公认的一维纳米器件的学术领袖。他的两篇文章被引用超过3000次。纳米激光器部件中科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绘制出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应用实例微电子学领域传感材料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特殊的物理性质及超微小性等特征,是适合用作传感器材料的最有前途的材料。外界环境的改变会迅速引起纳料粒子表面或界面离子价态和电子运输的变化,利用其电阻的显著变化可做成传感器,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优良。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在纳米敏感材料与纳米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煅烧硫化物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单晶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这种多孔单晶纳米材料有望成为制作高灵敏度和长期稳定传感器的新一代材料。多孔结构的单晶ZnO纳米片航天航空领域

用于机身及其辅助装置、机翼、发动机及其部件、螺旋桨、火箭喷嘴、点火器等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已部分用于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涡轮工作叶片把金属钨制成纳米介孔的金属骨架,把相对低熔点的铜或银等填充在孔隙中,制成“发汗金属”利用纳米微粒材料的尺寸远小于红外和雷达波波长及磁损耗大的特点,可制成电磁波吸收率非常高的隐身材料

这种材料用高熔点金属构成多孔的基体,孔隙中渗入低熔点金属;在高温下工作时,低熔点金属蒸发吸热,借以冷却材料的表面。发汗金属光电领域将纳米发光材料用于阴极射线发光、场发射及电致发光等技术,获得比传统材料更优越的发光特性,提高发光器件的分辨率用于现有雷达信息处理上,可使其能力提高10倍至几百倍,甚至可以将超高分辨率纳米孔径雷达放到卫星上进行高精度的对地侦察美国的研究人员把被激发的钡原子单个送入激光器中,每个原子发射一个有用的光子,效率很高

美国一家专门从事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研究的ImSAR公司最近同一家从事远程无人机开发的Insitu公司合作,成功地实现了重量仅为1磅(0.454千克)的世界上最小的纳米合成孔径雷达(NanoSAR)的原型机开发。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生物工程领域利用生物分子在运动中的状态变化,结合纳米技术,可以设计量子计算机美国科研人员应用基于DNA分子计算技术的生物实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哈密顿路径问题”,使人们对生物材料的信息处理功能和生物分子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分子生物芯片,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及其其它生物组份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应用于疾病诊断、预测、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众多领域德国超级计算机成功模拟42位量子计算机医学领域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微粒进行了细胞分离,用金的纳米粒子进行定位病变治疗,以减少副作用等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病毒诱导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纳米技术获取生命信息,制造出分子机器人利用纳米Fe3O4和γ-Fe2O3的顺磁性,包敷药物后制得纳米磁粒子,在外磁场作用下,将药物引至病灶,利用交变磁场加热,起到治病效果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可用于制备高性能仿生组织修复和替换生物材料的核心材料磁性流体中纳米Fe3O4粒子包覆结构的研究医学领域纳米医疗及检测设备

(1)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病毒(2)纳米机器人。利用纳米粒子研制成机器人,注入人体血管内,对人体进行全身健康检查,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甚至还能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等(3)纳米机器人主要有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药物存储器、纳米生物导弹、纳米细胞修复器、监督器等纳米机器人或纳米器件将视为当今绝症如癌症、高血压和爱滋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长寿带来希望的曙光纳米机器人利用一对尾巴状的附加物在动脉和静脉中游动医学领域卫生保健---防紫外服装将少量的纳米粒子(TiO2,ZnO,SiO2等)添加到化纤和化妆品中,就会产生紫外线吸收现象,可以大大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添加了这类纳米材料的化纤都可制成纺织成品如运动衫、罩衫、制服、套裤、职业服、泳衣和童装等,也可制成帽子、面罩、广告布、户外装饰、伞布、野外帐蓬、高温岗位服、航天服等”。医学领域卫生保健

抗菌杀菌纳米Ag,Zn及其化合物,TiO2,SiO2等具有抗菌、杀菌功能。如银系抗菌剂可强烈吸引细菌内酶蛋白的疏基并与其迅速结合,使其失活直到死亡。纳米TiO2

、ZnO等还是杀菌极佳的光催化杀菌剂。这些材料配合化纤、多孔材料、橡胶制品、水或空气等辅助介质和载体,其抗菌、杀菌效果相当好。目前,已用于临床医学上与卫生有关的日常生活、水处理等方面。

纳米药物载体

将一些药物通过药剂学和纳米技术的高度结合,使原本因理化性质不稳定而影响其使用的药物经特殊的方法高度分散于药物载体中,制成载药纳米微粒,用液体载体的流动形式给药。纳米药物载体控释载药纳米微粒纳米控释系统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胶囊,它们是粒子在10~500nm间的固体胶态粒子。靶向定位载药纳米微粒靶向药物能完成从靶器官、靶细胞到最为先进的细胞内结构的三级靶向治疗,从而达到病灶部位缓慢释放药物,维持长期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载药磁性纳米微粒(物理靶向)在微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运载系统。这种载有高分子和蛋白的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小鼠、白兔)内后,在外加磁场下,通过纳米微粒的磁性导航,使药物移向病变部位,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纳米生物器件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诱感力的内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器人能够从动脉壁上清除粥样沉积物。这不仅会提高动脉壁的弹性,还会使通过动脉的血液流动状况得到改善。

血管中运动的纳米机器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研制的纳米微操作机器人在10×10微米的基片上刻出的字样

肾结石、胆结石的治疗,将纳米机器人以插入导管的方式引入到尿道或胆道里内,直接到达结石所在的部位,并且直接把结石击碎。纳米生物传感器化工领域纳米TiO2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到化纤制品或纸张中,可以大大降低静电作用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的轻烧结体气体的分离和浓缩还可用作导电涂料,用作印刷油墨,制作固体润滑剂等。可以利用纳米碳管做成纳米反应器,使化学反应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化工领域纳米SiO2和橡胶分子的接技作用,制造出多功能的纳米SiO2

改性彩色橡胶,也可制成纳米SiO2改性彩色防水卷材及配套胶粘剂,纳米SiO2改性场地材料以及彩色轮胎等纳米ZnO用于制造高速耐磨的橡胶制品,例如飞机轮胎、高级轿车用子午胎等具有防老化、抗摩擦着火,使用寿命长等功能纳米技术是未来微型化工厂的基础和关键分子组装如何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并且粒度均匀分布无团聚的纳米材料,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纳米技术深入到了对单原子的操纵,通过利用软化学与主客体模板化学,超分子化学相结合的技术,正在成为组装与剪裁,实现分子手术的主要手段化纤纺织人造功能纤维是化纤和纺织行业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已开始研制纳米改性的人造纤维,如抗紫外纤维、红外保温纤维、抗菌自洁纤维、防油防水纤维、防静电阻燃纤维开发具有“感觉”和“知觉”的智能纺织品,不但具有温度可调节、自动修补复原、抗辐射紫外及生物活性等功能采用纳米技术对羊毛、绵等天然纺织品进行后整理,使绵纺织品具有抗菌、抗紫外、色牢度提高等特性,羊毛纺织品具有抗紫外、抗静电、远红外等功能不用洗涤剂的纳米服装2002年,一批高科技服装面料从实验室走上了展台:不用洗涤剂也能清洁的衣物、可用做防水地图的仿真丝面料等令人耳目一新环境和能源领域能源存储

物理和化学储氢设备昂贵,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有效而清洁的储氢方式,碳储氢材料只要储存其自重6.5%的氢即使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实用价值(设定两个加油站间的距离是500km)能源转换

当金属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金属超微颗粒对光反射很低,通常小于1%,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即可完全消光,利用这一特殊的光学特性,可制造高效率的光热、光电转换材料,以很高的效率转变为热能或电能环境和能源领域节省资源

纳米技术是从原子和分子开始制造材料和产品技术。这种从小到大的制造方式需要的材料很少,造成环境污染程度低,产品微型化,使所需资源减少,不仅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而且价格低廉。可以预测,将来资源浪费、造价昂贵的大型机械设备会逐渐淘汰,以实现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环境和能源领域水处理纳米级净水剂吸附吸收能力是普通氧化铝的10-20倍,将污水中悬浮物完全吸附并沉淀,再采用纳米磁性物质、纤维和活性碳的净化装置,最后通过带有纳米孔径的特殊水处理膜和带有不同纳米孔径的陶瓷小球组装的处理装置后,可得到高质量的纯净水。半导体光催化效应在环保、水质处理、有机物降解、失效农药降解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能彻底分解污染物,通过纳米粒子的光催化可以将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甚至微生物降解或转化成为有害性非常小的物质。环境和能源领域水处理

纳米Ti02所具有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对于水中的卤代脂肪烃、染料,硝基芳烃、取代苯胺、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化合物等都能有效的进行光催化反应,达到除毒、脱色、矿化,从而消除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纳米Ti02能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光电子产生很强的还原能力。废水中含有Cr6+具有较强的致癌性,通过Ti02的光催化还原,将毒性减少到1/100。汽车尾气净化用纳米材料含铅汽油中的铅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色素制造障碍等后果。汽车尾气的处理:加入纳米级的复合稀土氧化物后,对尾气的净化特别明显,尾气中的CO、NOx几乎完全转化。环境和能源领域

防止电磁辐射

在强烈辐射区工作并需要电磁屏蔽时,可以加入纳米涂层,能达到提高遮挡电磁波辐射性能。环境监测

碳纳米碳管可以探测有毒的二氧化氮和氨气,造价低廉,并且体积微小,只有3um长,仿佛是用微芯片进行化学分析的“芯片实验室”。建筑领域在涂料中引入TiO2纳米粒子制备得到光催化涂料、抗菌防霉涂料、金属闪光面漆及特殊纳米界面涂料引入CaCO3纳米粒子有效提高涂料附着力,耐水、耐碱、耐擦洗性能趋好引入SiO2纳米粒子使涂料的干燥时间缩短,耐洗刷和老化性能提高,且附着力、表面硬度、涂膜自洁能力也显著提高纳米ZnO粒子可显著提高涂料的耐人工老化能力,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中国航空馆外墙采用PVC自洁膜技术涂覆二氧化钛膜建筑领域各种功能涂料(吸波、除味、储光、杀虫、防辐射)和下一代的智能涂料〔气敏、温敏、光致变色等〕也正在开发中,预计3-5年陆续进入市场内装修用的具有杀虫、防放射性纳米材料改性的涂料也在实验室研制成功,应用前景看好纳米材料减轻建筑玻璃重量的研究也开始进行布署,一些超细化和纳米添加剂两项技术可以使水泥性能全面升级,提高水泥抗弯折的能力,在建筑和采油工业上应用前景看好纳米塑料、纳米防水密封材料、纳米材料改性混凝土等技术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陶瓷领域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在陶瓷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应用途径众多,研究十分活跃。在陶瓷领域中应用表现在:(1)纳米陶瓷;(2)微/纳米复合陶瓷;(3)纳米材料低温助烧、增强陶瓷;(4)纳米表面工程;(5)纳米抗菌陶瓷;(6)无机纳米材料改性古陶瓷微/纳米复合陶瓷微/纳米复相陶瓷是指通过有效的分散、复合而使异质相(第二相)纳米粒子均匀弥散地保留在陶瓷基体中而得到的复合材料。根据纳米复合陶瓷中基体与补强剂间的尺寸和结构关系,将纳米复合陶瓷分为晶内复合型、晶间复合型、晶内/晶间复合型和纳米型4种。微/纳米复合陶瓷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增强氧化物基复相陶瓷

采用湿化学方式引入适量ZrO2微粉/纳米Al2O3颗粒,利用四方相ZrO2(t-ZrO2)相变和单斜相ZrO2(m-ZrO2)之间的相变体积变化可达到高铝氧化铝陶瓷增韧目的;纳米Al2O3颗粒引入在陶瓷制品内部形成内晶型结构,诱发陶瓷的穿晶断裂,使制品强度上升,同时降低制品热膨胀系数,改善陶瓷的抗热震性能。

相同的体系还有YAG/Al2O3、BaTiO3/MgO等复合陶瓷。微/纳米复合陶瓷纳米SiC颗粒增强氧化铝陶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Al2O3/SiC(P)复合粉体,烧结成复合陶瓷材料,陶瓷的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转变,具有更高的强度,断裂韧性,具有更细的晶粒和更窄的晶粒尺寸分布。纳米ZrO2、SiC协同增韧补强莫来石陶瓷

采用共沉淀法将SiC纳米颗粒引入到莫来石前驱体中,干燥后与纳米ZrO2机械湿法共混制备复合粉体,烧结后得到显微结构均匀细小、材料韧性及强度高的纳米复合陶瓷。另外还有Al2O3/Si3N4(p)、MgO/SiC(p)、Si3N4/SiC(p)、Mullite/SiC(p)等复相陶瓷

纳米材料低温助烧、增强陶瓷

精细陶瓷的烧结过程困难,添加烧结助剂是促进陶瓷烧结的有效方法。采用特殊的方法,将纳米材料引入到陶瓷基体中,大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改善陶瓷结构和性能。纳米YAG低温助烧碳化硅结构陶瓷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将添加剂Y3Al5O12(YAG)引入到SiC中,制备得YAG粒径小、均匀分布的SiC/YAG复合粉体。降低了复合陶瓷的烧结温度低(低100~150℃),显微结构均匀、晶粒尺寸细小,提高了陶瓷强度和断裂性能。

纳米材料低温助烧、增强陶瓷纳米CuO/TiO2粉体改性Al2O3微波介质陶瓷采用湿化学方式引入纳米CuO/TiO2粉体,协同降低Al2O3陶瓷烧结温度,协调介电性能,改善陶瓷料浆组分均匀性、成型特性以及介电性能一致性,获得了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中温烧结高频微波介质陶瓷。

纳米材料低温助烧、增强陶瓷高居里点、低电阻的PTC陶瓷材料,添加少量纳米二氧化铣可以降低烧结温度,致密速度快,减少Pb的挥发量,大大改善了PTC陶瓷的性能4mm的氧化锌,阀值电压为4kV/cm,如果添加少量的纳米材料,可以将阀值电压进行调制,其范围在100V-30kV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不同阀值电压的新型纳米氧化锌压敏电阻三氧化二铝陶瓷基板材料加入3%-5%的27nm纳米三氧化二铝,热稳定性提高了2-3倍,热导系数提高10%-15%

具有易洁纳米涂层的陶瓷视频:纳米表面摔不碎的纳米陶瓷纳米陶瓷纳米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指以纳米材料和其它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加工手段,对固体表面进行强化、改性、超精细加工,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

①纳米添加剂改性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化新技术利用电解液与电参数的匹配调节,在阳极超过临界电压值时因微放电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作用下,于镁合金表面生长出以氧化镁为主,辅以电解液组分改性的陶瓷化涂层,极大地改善涂层的防腐蚀与抗擦伤性能。纳米表面工程

②热喷涂制备纳米涂层提高基体表面特性技术

通过特殊粘结处理制成专用热喷涂纳米粉,用等离子喷涂方法获得了纳米结构的Al2O3/TiO2涂层,该涂层致密度达95%~98%,结合强度比商用粉末涂层提高2~3倍,磨粒抗磨损能力是粉末结构涂层的3倍,弯曲试验比商用粉末涂层提高2~3倍。③不锈钢表面含银有机硅烷偶联剂抗菌耐蚀薄膜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中加入银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抗菌膜层。不锈钢的抗菌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纳米表面工程④生物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

在强基体(轻合金)表面涂覆纳米羟基磷灰石活性涂层,形成复合结构种植体可改变原金属表面形态和活性,制成较为理想的硬组织植入材料。纳米抗菌陶瓷纳米抗菌陶瓷:是在纳米抗菌材料与陶瓷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赋有抗菌、杀菌功能的陶瓷材料。以多孔质材料为载体,通过交换或吸附具有抗菌能力的金属离子制备得到纳米抗菌剂,与陶瓷材料共烧制备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抗菌陶瓷。应用实例:采用湿化学法制得高活性、良好抗菌杀菌功能的纳米无机抗菌剂,利用特殊的掺入方式将纳米无机抗菌剂直接引入到日用陶瓷的釉料中,经1240-1280℃高温烧成具有良好抗菌性能和耐持久性的新型日用陶瓷制品。

纳米抗菌高档日用陶瓷纳米材料改性古陶瓷

薄胎厚釉是南宋官哥窑青瓷的一大特色,薄胎厚釉制作工艺为制瓷业的一大绝技。官哥窑薄胎厚釉制造困难,在开片过程中容易发生厚釉拉裂胎体等现象。在低温合成纳米莫来石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官哥窑坯体要求,在原有的胎釉配方基础上,引入针状纳米氧化铝与坯体中SiO2低温原位合成针状莫来石,提高坯(胎)体低温强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纳米微粒尺寸小,从而增加化学反应的接触面。纳米材料可作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提高军事能源的使用效能。纳米镍粉作为火箭固体燃料反应催化剂,可使燃烧效率提高100倍;纳米炸药比常规炸药性能提高千百倍;纳米材料制成的燃油添加剂,可节省燃油,降低尾气排放提高常规武器的打击与防护能力。运用纳米技术在产品中添加特殊性能的材料或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材料,能产生出新的性能。把纳米技术用于武器制造,可大大提高武器弹头对目标的穿透力和破坏力,也可提高武器装备的防护能力,未来防弹装甲车可能产生使导弹滑落或弹回去的奇迹。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某些纳米固体在较宽的频谱范围对电磁波有均匀的吸收性能,几十纳米厚的固体薄膜的吸收效果与比它厚1000倍的现有吸波材料相同,美国研制的纳米隐身涂料超黑粉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达99%。用纳米吸波材料涂在战略轰炸机、导弹等攻击性飞行器的表面,能有效地吸收敌方防空雷达的电磁波(B-2隐身轰炸机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