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接入网标准_第1页
用户接入网标准_第2页
用户接入网标准_第3页
用户接入网标准_第4页
用户接入网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户接入网用户接入网的概念:接入网为本地业务节点接口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用标准化的有限接口利用多种传输媒介来支持灵活混合的不同的接入类型与业务。一、接入网传输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1.1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1.1.1对传输线的要求①无加感线圈;②对绞或星绞电缆;③无特殊屏蔽要求;④如有桥接,最多不超过2个,每个不超过500m;⑤不同线对在150kHz处的传输延时差不超过50us;⑥对地不平衡:数字传输线具有有限的对地平衡度,不平衡的情况用纵向转移衰耗描述。最差值应为:在150kHz点上是42.5dB,频率衰减特性是每十倍频衰减5dB;⑦允许间隔5s以上,长度为10ms的线路微断,收发器将不进行复位。1.1.2接口要求1.1.2.12B1Q系统的线路接口a)阻抗HDSL收发器标称阻抗为135Ω。b)参考时钟收发器参考时钟上:1168kHz±32ppm(二对线系统)784kHz±32ppm(三对线系统)c)发送功率平均发送功率:0~784kHz13.0dBm(三对线系统)0~1168kHz14.0dBm(二对线系统)1.1.2.2CAP系统的接口要求a)阻抗HDSL收发器的标称阻抗为135Ω。b)参考时钟收发器参考时钟:1168kHz±50ppmc)发送功率平均发送功率:高功率模式0~1168kHz13.0~14.0dBm低功率模式0~1168kHz6.0~8.0dBm1.1.2.32Mbit/s接口要求电气特性电力特性:满足ITU-T建议G.703要求。阻抗阻抗:非平衡接口75Ω平衡接口120Ωc)时钟特性①N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10-6②L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10-6③抖动和漂移特性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见表1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表1应用接口峰-峰幅度频率参数B1(f1-f4)B2(f3-f4)f1f3f4NTU(输出)数值1.50.22018k100kLTU(输出)数值1.50.22018k100k单位UIppUIppHzHzHz1.1.3信号传输延时单路信号传输延时是指两个方向上,T参考点和V参考点之间传输延时的均值,规定其值不超过1.25ms。1.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1.2.1音频特性a)插入损耗因为加入分离器使得1020Hz插入损耗增加,增加值应≤1.0dB。b)衰减失真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附加衰减失真相对在1kHz处的损耗在0.3~3.4kHz间的任何频率上不应超过±1.0dB。c)延时失真由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在0.6~3.2kHz频率之间的包络延时失真应<200μs。d)回损回声损耗(ERL)、低频振鸣回损(SRL-LOW,约300~500Hz)和高频振鸣回损(SRL-HIGH,约2200~3400Hz)在各种测量情况下应符合表2规定。在PSTN和POTS接口的最小音频回损表2测量位置ATU_C分离器ATU-R分离器ERL(dB)SRL-low(dB)SRL-high(dB)PSTN有有855PSTN有无855POTS有有655无有655e)对地不平衡度纵向输出电压ATU-C呈现给U-C接口及ATU-R呈现给U-R接口的纵向分量,在100Hz~1MHz频域内,在任一4kHz波段内任1s内平均得到的有效电压<-50dBv。2)纵向转移衰减(LCL)在PSTN和POTS接口处的LCL,在0.3~1kHz处应>58dB,在3kHz处应>53dB。1.2.2ADSL线路接口的性能a)回损在U-C和U-R参考点,在ADSL频带的标称阻抗为100Ω。在30~1100kHz范围内对应100Ω的回损应≥10dB。b)纵向转移衰减(LCL)在U-C和U-R接口处的LCL,在20~1100kHz频域内的LCL>40dB。1.3混合光纤同轴网(HFC)HFC系统技术参数要求1.3.1接口参数a)数字基带接口特性SNI(业务节点接口):应符合GB7611中关于2048kbit/s接口规定。UNI(用户网络接口):应符合GB7611中关于64kbit/s和2048kbit/s接口的规定。b)音频接口特性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c)射频接口特性见表3射频接口特性表3射频接口特性SNIUNI标称阻抗75Ω75Ω输入口回波损耗48.5~223MHz:≥10dB223~550MHz:≥7.5dB550~750MHz:≥7.5dB5~42MHz:≥13dB输出口回波损耗5~42MHz:≥10dB48.5~223MHz:≥7.5dB223~550MHz:≥7.5dB550~750MHz:≥7.5dB输入口电平92dBμV<80dBμV输出口电平92dBμV60~80dBμV插头F型F型1.3.2传输性能参数5~42MHz射频传输性能1)幅频响应: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1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25dB。2)载波互调比:广播电视≥74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61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63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4)载噪比≥50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d)48.5~750MHz射频传输性能1)广播电视: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2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5dB。调频广播: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2dB,在载频的75kHz的频率范围内,变化斜率每10kHz不大于0.2dB。2)载波互调比广播电视:≥57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54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调频广播:≥60dB(频道内单频干扰)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对电视频道的多频干扰)4)载噪比CNR见表4载噪比CNR表4前端到光节点光节点到邻频变换器邻频变换器广播电视≥48dB≥48dB≥49dB调频广播(单声道)≥44.5dB≥44.5dB调频广播(多声道)≥54.5dB≥54.5dBe)模拟基带话音性能参数,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f)模拟电视视频性能参数1)微分增益DG≤5%2)微分相位DP≤5度3)亮度-色度延时不均匀性≤100ns4)亮度-色度幅度不均匀性≤0.5dBg)电视图像的主观评价,符合GB74.1的相关规定。h)话音通道衰减,模拟话音全程衰减2dB≤A≤7dB,频谱资源采用低分割(SUBSPLIT)分配方案,将各种业务信息以及上行和下行信息划分到不同的频段,如表5所示。HFC频带分配表5波段频率范围(MHz)业务R5.00~30.0(上行)电视及非广播业务R130.0~42.0(上行)电视业务I48.5~92.0模拟广播电视FM87.0~108.0调频广播A1111.0~167.0模拟广播电视Ⅲ167.0~223.0模拟广播电视A2223.0~295.0模拟广播电视B295.0~463.0模拟广播电视Ⅳ470.0~582.0数字或模拟广播电视Ⅴ582.0~750.0电信业务(电话、数据和VOD等)1.4同步数字体系(SDH)1.4.1电接口规范a)PDH支路的电接口参数SDH光缆系统可配有2048kbit/s、34368kbit/s和139264kbit/s电接口,其参数需符合GB7611要求。b)155520kbit/s的电接口参数SDH光缆系统应配有155520kbit/s电接口,其参数需符合《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暂行)》的要求。1.4.2同步定时要求SDH光缆系统应纳入已有的数字同步网结构,成为其有机的一部分。我国数字同步网采用分级的主从同步方式,任一网络单元的同步定时都应最终跟踪至PRC。线路终端时钟的定时要求a)频率准确度SDH设备时钟自由振荡时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4.6×10-6(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b)保质工作方式(可选)SDH设备时钟可具有保持工作方式,具体要求应满足ITU-T建议G.813。c)时钟带宽SDH时钟的带宽应处于1~10Hz范围。d)频率牵引范围和失步范围均应为±4.6×10-6。1.4.3运行、管理和维护1.4.3.1管理功能a)故障管理1)告警功能设备管理系统应该至少能支持下列告警功能:能识别故障,并能进行故障定位;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具有告警过滤和遮蔽功能;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激光器寿命预告警。2)监视参数在SDH物理接口监视的主要参数有:发送信号状态;输入信号丢失(LOS);激光器偏置电流。3)外部事件告警设备管理系统还应能收集与端站有关的告警(如无人站的开门告警和火灾告警等)并能上报。b)性能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性能管理功能:能按照G.826建议对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能以ASCⅡ码文件形式传给外部存储设备;能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能对性能监视门限进行设置;能存储和报告15min和24h两类性能事件数据;能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能支持近端或远端环回测试功能。c)配置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配置管理功能:能支持单向环的配置管理;能支持1+1或1:n保护倒换功能;保护倒换参数可以设置、存储、检索和改变;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网管设备屏幕上完成;能支持通道的交叉连接和配置;能支持定时源优先级的选择。d)计费支持功能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与计费有关的功能:与通道有关的数据(例如连接的时间和持续间隔、影响传输质量的损伤时间等)应有连续30天的存储记录可供调用;上述数据应能以ASCⅡ码文件形式传送给外部存储设备。e)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安全管理功能: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应能对所有试图接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1.4.3.2软件要求a)一般要求软件应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模块之间的接口必须有明确无误的定义和详细的文件记录。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容易维护;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b)安全性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特定元件的过载不应对设备或功能单元产生有害影响。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内部测试机制必须能测试其主要功能,发现故障并产生告警信号。一旦出现软件差错或电源失效后,系统应返回正常工作状态。c)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1.4.3.3运行、管理和维护接口a)TMN接口SDH光缆系统至少在每一端能提供符合ITU-T建议M.3010要求的Q接口,以便与TMN相连。SDH光缆系统与站内网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ITU-T建议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元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CLNS2无连接模式协议栈。b)工作站接口SDH光缆系统的终端站应配置与工作站的通信接口,接口特性应符合F接口的要求,目前可采用ITU-TV系统建议的规定。c)使用者接口SDH光缆系统的终端站应为使用者(即网络提供者)提供一个64kbit/s的接口,可用于建立临时性的数据/电话通信通路连接,接口特性符合GB7611的要求。1.5准同步数字体系(PDH)1.5.1比特率与帧结构1.5.1.1比特率各次群的标称比特率和容差见表6各次群标称比特率和容差表6基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复用信号2048kbit/s±50×10-68448kbit/s±30×10-634368kbit/s±20×10-6139264kbit/s±15×10-6支路信号可能是话音信号也可能是64kbit/s±100×10-62048kbit/s±50×10-68448kbit/s±30×10-634368kbit/s±20×10-61.5.1.2帧结构基群信号的帧结构应符合GB76113.3.1节规定。二、三和四次群的帧结构见表7。二、三、四次群数字复用帧结构表7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复用信号比特率(kbit/s)支路信号比特率(kbit/s)支路数帧结构844820484比特编号3436884484比特编号139264343684比特编号帧定位(1111010000)(111110100000)向对端数字复用设备发出的告警指示留作国内使用的比特从各支路来的比特组Ⅰ1-10111213-212组Ⅰ1-10111213-384组Ⅰ1-121314-1617-488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1从各支路来的比特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2(CJ2,CJ3,CJ4)从各支路来的比特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3(CJ5)从各支路来的可用作码速调整的比特从各支路来的比特组Ⅱ1-45-212组Ⅲ1-45-212组Ⅳ1-45-89-212组Ⅱ1-45-384组Ⅲ1-45-384组Ⅳ1-45-89-384组Ⅱ1-45-488组Ⅲ-Ⅴ1-45-488组Ⅵ1-45-89-488帧长每支路比特数每支路最大码速调整率(kbit/s)标称码速调整经848206100.424153637822.3750.436292872347.560.4191.5.2中继段衰减及带宽对最大中继段长度的最低要求是,在BER≤1×10-11条件下,多模光纤系统应符合表8所列之值;单模光纤系统应符合表9所列之值。表8和表9中S与R点间的最大衰减应包括光缆富余度和中继段总衰减。多模光纤系统S与R点间的传输特性表8标称比特率(kbit/s)标称波长(nm)光源类型S与R点间的特性(BER≤1×10-11)最大衰减(dB)总的3dB光带宽的最小值(MHz)20481310LDLED4630101084481310LDLED40262020343681310LDLED352250501392641310LDLED2718100100注:对于短中继段,最大衰减值可适当放宽。单模光纤系统S与R点间的传输特性表9标称比特率(kbit/s)标称波长(nm)光源类型S与R点间的特性(BER≤1×10-11)最大衰减(dB)最大色散(ps/nm)20481310LD46不要求84481310LD40不要求343681310LD35不要求1392641310LD28300注:1.对于短中继段,最大衰减值可适当放宽。当线路传输速率不等于本表速率时,最大衰减可参照本表要求另行规定。2.为了增加中继段长度,最大衰减值可高于28dB(例如31dB)。3.该值表示在1270~1330nm工作波长范围时139264kbit/s系统最大可能的色散值。为了优化系统设计,必须把系统工作波长的最大色散限制到<300ps/nm时,可通过限制系统工作波长并靠近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来实现。1.5.3光端机和光中继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当S点的平均发送功率可根据中继段长度确定。当采用LD作光源时,一般为-9,-6,-3dBm;当采用LSD作光源时,一般不小于-30dBm。1.5.4光端机和光中继机的接收灵敏度当BER≤1×10-11时,在接收机输入端连接器C之前的R点处的最小平均接收光功率(即接收灵敏度)应符合表10所列之值。光端机、光中继机接收灵敏度表10标称比特率(kbit/s)标称波长(nm)光检测器类型接收灵敏度(dBm)20481310PIN-FET≤-5284481310PIN-FET≤-48343681310PIN-FET≤-411392641310PIN-FEN≤-37注:对多模系统,长波长的标称波长为1310nm;当线路传输速率不等于本表速率时,可参照本表要求另行规定;对于短距离的应用,在满足SR点间最大衰减前提下,适当放宽要求。1.5.5光端机和光中继机接收光功率动态范围当BER≤1×10-11时,在接收机输入端连接器C之前的R点处的光功率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0dB。二、传输介质的基本技术要求2.1光纤和光缆2.1.1光纤的基本要求a)光纤的种类及应用在接入网环境中传输距离很短,因而本标准规定只使用1310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即G..652光纤,它可以应用在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区。b)模场直径和几何尺寸由于光纤基模场强分布不局限于纤芯之内,因而单模光纤纤芯直径的概念已不再适用,而采用模场直径的概念来代替。模场直径是表示基模场强窨强度分布集中程度的度量。光纤在1310nm波长区的模场直径标称值应在8.6~9.5μm范围,偏差小于10%。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2μm。c)模场同心度误差光纤的模场同心度误差不应大于1μm,一般应小于0.5μm。d)弯曲损耗光纤在1550nm波长区的弯曲损耗应不大于1dB(暂定)。e)衰减常数光纤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区的衰减常数应分别小于0.5dB/km和0.3dB/km。f)色散系数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最大零色散斜率为0.093ps/(nm2.km)。在1288-1339nm范围应不大于3.5ps/(nm2.km)。h)截止波长G..652光纤在22m长光缆上的截止波长≤1260nm,在2~20m长的跳线光缆截止波长≤1260nm,在短于2m长跳线光缆上的截止波长≤1250nm。i)光纤筛选张力为了保证光纤的长期寿命,用于接入网光缆的光纤筛选张力不得小于8N(牛顿)。测试停留时间均不少于1s。2.1.2光缆的基本要求a)光缆的种类以结构形式分,光缆有枪套层绞式、骨架式、中心束管式和带状光缆等4种。以敷设方式分,光缆有直埋、管道、架空、水底和局用光缆等。b)光缆的机械性能光缆的机械性能应能经受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曲挠、钩挂、弯折、卷绕等项符合国家标准GB.7425光缆机械性能试验的要求。c)光缆的防护性能光缆应具备防潮、防水性能。此外,还应根据使用条件及安装环境的需要具备防白蚁、鼠、昆虫咬,以及防腐蚀、防雷等项符合国家标准GB.8405光缆环境性能试验的防护性能要求。e)光缆的接头盒光缆的接头盒应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并具有防潮、防水性能。接头盒内的光纤接头的质量对连接光纤的强度不应有明显影响。2.2双绞线接入网YD/T838-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2.3同轴电缆接入网所用的同轴电缆应满足YD/T897-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三、网络性能要求3.1误码性能3.1.1度量参数3.1.1.1n×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参数a)误码秒比(ESR)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出现的误码秒数与总可用时间秒数之比。b)严重误码秒比(SESR)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出现的严重误码秒(SES)与总可用时间秒数之比,SES表示BER≥1×10-3s。3.1.1.2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是以“块”为基础的一组参数,所谓“块”指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对SDH而言,BIP-n属于单个监视块。当块内的任意比特发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误块(EB)。进而,误码性能参数的评价只有在通道处于可用状态时才有效。a)误块秒比(ESR)当某1s具有1个或多个误块或至少出现一个异常或缺陷时称为误块秒(ES)。在规定测量时间间隔内出现的误块秒数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称为误块秒比(ESR)。b)严重误块秒比(SESR)当规定测量时间内出现的SES数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称为严重误块秒比(SESR)。c)背景误块比(BBER)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出现的误块以后所剩下的误块为背景误块(BBE)。BBE数与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所有块数后的总块数之比称BBER。3.1.2误码性能规范a)n×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接入网系统从V参考点到T参考点之间n×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应满足表11的要求。接入网n×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表11速率ESRSESR等效BER(泊松分布)n×64kbit/s1.2×10-21.5×10-41/n×1.87×10-7b)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接入网系统从V参考点到T参考点之间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应满足表12的要求。误码性能主要适用于不中断业务测量,也可用于中断业务测量。接入网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表12速率ESRSESRBBER等效BER2048kbit/s2.4×10-31.2×10-41.2×10-51.17×10-934368kbit/s4.5×10-31.2×10-41.2×10-51.31×10-10139264kbit/s9.6×10-31.2×10-41.2×10-56.89×10-11155520kbit/s9.6×10-31.2×10-41.2×10-56.17×10-11622080kbit/s待定1.2×10-41.2×10-5*2488320kbit/s待定1.2×10-46.0×10-6*注:当测试条件受限时,允许采用等效BER指标(假设泊松分布)作为替代测试指标。实际系统设计指标和工程验收指标应至少比上述网络性能指标严格10倍。误码性能的测试时间为1个月,对于假设合格的系统短期检验时间暂定为24h。3.2抖动性能3.2.1网络侧接口抖动性能SDH设备的抖动a)STM-N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SDH设备的STM-N输入口应能承受按图1的模框所施加的正弦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频率(对数)f0f9f8f1f2f3f4f10UI斜率20dB/10倍频程图1STM-N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特性峰-峰抖动和漂移(对数)A2A1A3A0f12f11A4b)SDH设备的抖动产生SDH设备在STM-N接口的抖动产生定义为无输入抖动时设备在STM-N输出口的抖动量。SDH设备的抖动产生应满足表13要求。STM-N接口的输出抖动表13接口测试滤波器峰峰抖动值STM-1500Hz~1..3MHz65kHz~1..3MHz0.5UI0.1UISTM-41000Hz~5MHz250kHz~5MHz0.5UI0.1UISTM-165000Hz~20MHz1MHz~20MHz0.5UI0.1UIc)SDH设备的PDH接口输出抖动SDH设备在PDH接口规范的抖动产生分别用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含指针调整抖动)来度量,其值应满足表14和表15的要求,测试序列应遵循ITU-TG.783规定。网络STM-N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表14STMUIp-p频率等级A0A1(2)A2A3A4f0f12f11f10f9f8f1f2f3f4STM-12800311391.50.151.2×10-5Hz10-4Hz1.6×10-3Hz10-2Hz0.125Hz19.3Hz500Hz6.5kHz65kHz1.3MHzSTM-41120012441561.50.151.2×10-5Hz10-4Hz1.6×10-3Hz10-2Hz0.125Hz9.65Hz1000Hz25kHz250kHz5MHzSTM-164479049776221.50.151.2×10-5Hz10-4Hz1.6×10-3Hz10-2Hz0.125Hz12.1Hz5000Hz待定待定20MHz映射抖动规范表15G.703接口比特率容差范围滤波器特征最大峰峰抖动映射抖动f1f3f4f1–f4f3–f4高通高通低通2048kbit/s±50×10-620Hz20dB/dec18kHz20dB/dec100kHz-20dB/dec注10.075UI34368kbit/s±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