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黑腹绒鼠种群年龄鉴定
黑棚虱是中国南方常见的老鼠种类之一,分布在贵州省贵阳、江口、安龙、榕江、南平、玉清等地。王昭孝等(1988)在贵州省82个县(市、区)调查,黑腹绒鼠在农耕区占总鼠数的0.33%,是贵州省旱地耕作区常见鼠种,多栖息在树林、灌丛、草丛、农田等生境中,对林业和农业都有危害,在余庆县旱地耕作区黑腹绒鼠占总鼠数的5.60%。种群年龄鉴定是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鼠类种群生态规律及种群年龄,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对于了解其种群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黑腹绒鼠种群年龄鉴定的研究,浙江、安徽、四川曾有一些研究报道,如应用体长、胴体重、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指标鉴定年龄,并制定了各年龄组的划分标准。由于鼠类体重的增长与年龄增长直接相关,体重即可作为年龄鉴定最有意义的指标。因此,体重是目前我国鼠类年龄鉴定最常见的鉴定指标,已在国内22种鼠类年龄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国内尚无采用体重鉴定黑腹绒鼠种群年龄的报道。作者根据贵州省余庆县2000~2008年鼠情系统监测资料,采用体重作为黑腹绒鼠年龄鉴定指标,制定各年龄组体重划分标准,分析各年龄组的种群繁殖特征和种群年龄结构,探讨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长、尾长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我国黑腹绒鼠种群年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农区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1材料和方法1.1研究时间和地点调查时间2000~2008年,调查地点设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上里村,有关自然概况已作过详细介绍。1.2黑腹绒鼠繁殖调查调查工具采用7cm×17cm木板夹,田间直线或曲线排列,夹行距5m×50m,花生仁作诱饵,晚放晨收,每月上中旬(5~15日)在旱地生境地调查1次,置夹200夹夜以上,对所捕获的黑腹绒鼠进行编号,性别、年龄鉴定,体外形态测量,采用电子天平(精度0.01g)测定个体体重、胴体重,利用直尺(精度0.1cm)测定个体体长、尾长,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统计种群性比(♀/♂)、怀孕率、胎仔数(子宫内肉眼可见的胚胎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计算公式为:I=NE/P,I为繁殖指数,N为孕鼠数,E为平均胎仔数)等有关数据。1.3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处理均在电子表格(MicrosoftExcel)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中进行求和、平均、显著性以及相应的统计分析,性别差异采用t-测验,年龄差异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Duncan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文中平均数以平均值±标准误(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年龄组的体重及繁殖情况统计对贵州省余庆县2000~2008年捕获的51只黑腹绒鼠体重统计,平均体重为(27.90±0.75)g,范围13.46~34.50g,其中,雌鼠平均体重为(28.74±1.09)g,雄鼠平均体重为(27.30±1.01)g,两性之间体重无显著性差异(t=0.97<t0.05,P>0.05)。因此,雌、雄鼠可用同一标准划分年龄。种群年龄参照杨再学(2003)划分年龄组方法,以体重每1.0g为1个单位,将所有标本的体重进行频次分配,找出集中区,以确定不同年龄组的范围。依据其频次分布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黑腹绒鼠划为幼年组(Ⅰ)、亚成年组(Ⅱ)、成年Ⅰ组(Ⅲ)、成年Ⅱ组(Ⅳ)、老年组(Ⅴ)5个年龄组,各年龄组体重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18.0g,亚成年组(Ⅱ)18.1~23.0g,成年Ⅰ组(Ⅲ)23.1~28.0g,成年Ⅱ组(Ⅳ)28.1~33.0g,老年组(Ⅴ)33.0g以上。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组之间体重具有极显著差异(F=238.333>F0.01(4,46)=3.76,P<0.001),相邻两组间比较,t值均大于t0.01,差异亦极显著(表1),且体重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说明,此标准鉴定黑腹绒鼠年龄是可行的。2.2体长与尾长的测定对贵州省余庆县2000~2008年捕获的51只黑腹绒鼠胴体重、体长、尾长统计,黑腹绒鼠平均胴体重为(20.14±0.59)g,范围9.58~27.00g;平均体长为(97.35±1.19)mm,范围70.00~110.00mm;平均尾长为(37.75±0.67)mm,范围25.00~45.00mm。依据体重划分标准,统计不同年龄组的胴体重、体长、尾长变化情况(表2),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组之间胴体重、体长、尾长具有极显著差异(F>F0.01(4,46)=3.76,P<0.001),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胴体重、体长、尾长亦不断增加。说明,胴体重、体长、尾长可以作为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的参考指标。2.3黑腹绒鼠体重、肉体重、体长、尾长与黑腹绒鼠体重的相关分析以体重(x)分别与胴体重(y1)、体长(y2)、尾长(y3)作相关分析,从表3看出,黑腹绒鼠体重与胴体重、体长、尾长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黑腹绒鼠胴体重、体长、尾长和体重是同步增长的。2.4不同性别两组繁殖模式及繁殖指数的变化对不同年龄组黑腹绒鼠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性比和繁殖指数统计结果(表4)表明,幼年组性未成熟,雌鼠无怀孕个体,雄鼠睾丸均未下降;亚成年组有少量个体性成熟,雌鼠未见怀孕个体,雄鼠未见睾丸下降个体;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个体全部性成熟,雌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23.58g,雄鼠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23.67g,雌鼠怀孕率为57.14%~83.33%,不同年龄组怀孕率差异不显著(χ2=4.54<χ20.050.052,P>0.05),雄鼠睾丸下降率为81.82%~100.00%,不同年龄组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χ2=17.13>χ20.010.012,P<0.01)。不同年龄组平均胎仔数不同,以老年组最高(3.00只),成年Ⅰ组最低(1.75只),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平均胎仔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繁殖指数仍以老年组最高为1.50。由此可知,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黑腹绒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68.42%,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67%。2.5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统计种群年龄结构,从图1可以看出,黑腹绒鼠种群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种群年龄结构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个体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鼠数的29.41%、35.29%、19.61%,合计占总鼠数的84.31%,幼年组、亚成年组个体较少,仅各占总鼠数的7.84%。可见,黑腹绒鼠繁殖期的个体数量明显多于繁殖前期的个体数量。2.6体重法与肉样重法划分的年龄组结果分析在开展黑腹绒鼠种群生态研究时,作者曾依据黑腹绒鼠胴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制定了5个年龄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胴体重小于或等于13.0g,亚成年组(Ⅱ)13.1~17.0g,成年Ⅰ组(Ⅲ)17.1~21.0g,成年Ⅱ组(Ⅳ)21.1~25.0g,老年组(Ⅴ)25.0g以上。通过体重法与胴体重法不同划分方法的效果比较(表5)看出,对51只黑腹绒鼠按2种不同方法划分的年龄组结果进行效果检验分析,胴体重划分的相应年龄组中,其频数分布大部分重合,频数差/%(频数差/%为2种划分方法的相应年龄组鼠总数之差/体重法划分年龄组的该年龄组鼠总数×100%)为0%~50.00%,平均频数差为22.22%,平均拟合概率达77.78%,在测定的51只黑腹绒鼠中,有41只与胴体重法划分年龄完全一致,有10只不符,说明,用体重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与胴体重法划分年龄组拟合度较高。因此,在黑腹绒鼠年龄鉴定的实际工作中,均可采用体重和胴体重指标鉴定其年龄,可在实践中应用。尤其对于在繁殖季节怀孕雌鼠的年龄鉴定,因体重受胎儿大小和重量的影响,采用胴体重指标鉴定年龄更为准确。3对年龄年龄及繁殖情况的适应性分析年龄鉴定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鉴定鼠类年龄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种群数量动态的发生趋势,所采用的年龄鉴定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只要能够相对准确地估计种群年龄分布概况即可应用,即使对少数个体年龄的判断上有些出入,也无大的影响。关于黑腹绒鼠年龄组划分和年龄鉴定指标。鼠类种群年龄组一般划分为3~7个年龄组,多数鼠类年龄组划分为4~5个年龄组。国内学者将黑腹绒鼠种群年龄组划分为4个年龄组和5个年龄组。由于黑腹绒鼠的臼齿无齿根,不宜用臼齿磨损度和齿根的长度划分其种群年龄,国内学者先后提出了黑腹绒鼠各种年龄鉴定指标,如体长、胴体重、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并制定各年龄组的划分标准。体重增长与年龄直接相关,是身体增长的最明显指标,采用体重作为年龄鉴定指标,无论在野外及实验室操作均极简便易行,已为国内许多学者所认同和采用,贵州省已先后制定了褐家鼠、高山姬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体重划分标准,在农区鼠害测报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采用体重作为年龄鉴定指标,将黑腹绒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根据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制定了黑腹绒鼠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18.0g,亚成年组(Ⅱ)18.1~23.0g,成年Ⅰ组(Ⅲ)23.1~28.0g,成年Ⅱ组(Ⅳ)28.1~33.0g,老年组(Ⅴ)33.0g以上。各年龄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且体重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采用体重划分黑腹绒鼠年龄是可行的,方法简便合理,容易操作,适用于基层鼠情监测点鉴定黑腹绒鼠的年龄。在害鼠预测预报工作中,只需将田间调查所捕获的黑腹绒鼠进行体重称量,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即可判断其个体的年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是目前较为准确的鉴定方法之一。对于应用雄性阴茎骨近支基高鉴定黑腹绒鼠年龄,因精确度要求高,不易掌握,尤其对于基层使用难度较大。关于黑腹绒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变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疆泽普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含答案
- 徐州投资管理办法
- 政务效能管理办法
- 投资确认管理办法
- 护士收费管理办法
- 成型胶块管理办法
- 新闻直播管理办法
- 林权日常管理办法
- 日常保养管理办法
- 成品发货管理办法
- 2025陕西榆林大唐陕西府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课件
- 药品检验员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知识图谱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省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汇编与答案详解
- 合同审查法律培训课件
- 产业园风险应对措施
- 教师数字提升培训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 2025-2030电熨斗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