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军事制度_第1页
宋代军事制度_第2页
宋代军事制度_第3页
宋代军事制度_第4页
宋代军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军事制度北宋军制〔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的制度①,宋朝,建隆二年96,罢废都点检、副都点检,以原次长官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殿前司正副长官。殿前司所统是最亲近的扈从者,号诸班、直,如骑军有内殿直、外殿直、金枪班、东班、西班等,步军有御龙直等,除侍卫外兼有仪仗队的作用,还有专业的茶酒班和钧容直〔军乐队〕等。侍卫亲军司,地位在殿前司之上,长官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候,掌管禁军的大局部,下设马军、步军二司,亦设都指挥使等为长官。建隆三年,石守信辞职后侍卫司长官常空缺而不任命,后期也只设长官中权位最低的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侍卫亲军司“自〔100〕王超撤职〔马步军都虞候,无复任者,而侍卫司马军、步军遂分为二,并殿前号三衙,而马、步二军始居殿前司之下焉”①。三衙分管全国禁军,还分管首都开封的治安,殿前司管宫城〔大内〕内,马军司管旧城〔里城〕内,步军司管城〔外城〕内。内臣,亦称内职,晚唐设枢密使、宣徽使由宦官担当,又设内客省使、皇城使、宫苑使级武官担当。但自枢密使以下至殿庭供奉官员,仍称为内臣或内职,为宋代所沿袭。①。内职官名以后进展为全部中低级武官的寄禄官称,称为“武选官官称完全不同的军职或地方官。而有些内职仍为实职,另以“检校官”担当。武官除节度使及“正任”的承宣、观看、防范、团练使和刺史以外,都以武选官称定品级、俸禄凹凸及担当相应的官职。武选官以品级凹凸分为横班、东·西班及大·小使臣。“横班”指内客省使至閤门副使等五、六品的武选官,由于在朝会时横排侍立,因而被称为“横班”或“横行东、西班,亦称诸司使、副使,为七品武选官。皇城司等外殿的诸内侍机构中,皇城、御厨、翰林医官等二十使、副使,朝会时侍立在东边,称为东班,其中只有皇城使、副使为武选官。宫苑、内园、洛苑、供备库等二十使、副使,朝会时侍立于西边,称西班,则全是武选官。武选官改制后称武阶官,史亦以之称原武选官。30,后唐《庄宗纪》四。284,后晋开运元年三月辛卯190162《职西头供奉官、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等为从八至从九品,称为小使大使臣以上武选官,除担当相应军职外,还可以担当〔通常由文官担当〕路级提点刑狱,以及知州、军、监等地方官。宋代节度使、节度观看留后〔北宋末改称承宣使、观看使、防范使、团练使及刺史,在宋初都是实际官职。不久,都不再担当与官称相应的具体职务使粗人〔军人〕之极致”①,此外还作为宗室、外戚及前宰相、执政的加衔。除节度使〔从二品〕只有正任外,其他都有正任和遥郡的区分。所谓“正任〔四、五品〕领取俸禄,并取得担当相应的中、高级武官实职“派遣”的资格。即所谓“除落阶官〔武选官〕为正任,未落阶官为遥郡”②,实际上类同武选官。遥郡,则是指横班、东·西班正使级武选官而带有承宣使、观看使、防范使、团练使和任相应的武官实职。此外,节度、团练等副使,后来只是非经特许,不得管事的从八品闲差,主要用于被贬的文武官员,如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徽宗在政和年间对武选官进展改革,他认为必需“易而之”①,改称武阶官。将昭宣使系列〔主要由宦官担当,局部由武臣担当〕中最高的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列入横班的正规系列,置于内客省使之下、客省使之上。横班各正使改称通侍大夫至右武大夫〔东、西班〕正使改称武功大夫至武翼大夫,诸司副使及大、小使臣改称武功郎至承信郎,后又增设一些大夫、郎,官品自正五品至从九品,又设太尉〔正二品〕为武阶官之首,共53阶。的现象,南宋初将全部大夫,调整到郎之上。节度使系列未改动,只是将“节度观看留后”改称承宣使,节度使系列仍作为武官升入“横班”以后升迁的官称。北宋路级〔相当后代的“省”级〕常设军事机构,军政领导机构为安抚司、经略司,统兵机构为都部署〔都总管〕司、都钤辖司,管军、监军机构为都监等。都钤辖或钤辖,以便提辖本路兵马。设于边疆的安抚司,不久即成为兼管军、民①·后集》卷12《官制门·5968②《宋史》卷169《职官志》九。5《职官考》十三《刺史》后“按语4759①《宋大诏令集》卷163《政事》十六《官制四·〔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庆历元年104〕十月,陕西路正式分为五个军事路〔类似近代的省军区,其中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设“安抚使司构,由太原〔今属山西〕知府兼任安抚使。庆历八年四月,又正式将河北划分为大名府路、高阳关路〔驻瀛州,后升为河间府,今河间、真定府路、定州路四个军事路,各设安抚使司,由知州、知府兼任安抚使。皇祐四年〔1052〕六月,广南东、西两路也设安抚使司,以广州〔今属广东、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兼任安抚使。南宋建炎元年112,因抗金需要,曾于沿黄河、淮河、长江各州府都设本州、府的安抚使司,由知府、知州兼安抚使。绍兴和议前后起,改为各路都设置,成为常设机构,而废罢一般府、州的安抚使司。经略〔使〕司,设于边疆,具有“绥御夷狄,抚宁疆圉边防,及士卒抵罪者,听以廉价裁断”权力的常设路级军事机构①,长官通常由文官知州、知府兼安抚使者兼任。咸平五年〔1002〕正月,张齐贤任判邠州〔今陕西彬县〕兼环庆、泾原两路经略使,抑制诸将,经略边事,史称专任经略使始于此,但同月即罢。庆历元年十月,分陕西四个军事路时,也分设四个经略司;河东路也设经略司。皇祐四年,又设广南东、西路两个经略司,这是北宋时常设的七路经略司。南宋时,除广南东、西两路仍常设经略司外,沿边的利州路、湖北路及襄阳府〔今湖北襄樊〕路也曾设经略司,后废罢。部署〔总管〕司是最高的路级常设统兵机构,长官称马步军〔或兵马〕都部署,后改称都总管。雍熙三年986,设高阳关都部署、定州都部署,随后又设雄〔今河北雄县设环〔今甘肃环县、庆等州都部署、延州路都部署等。初期都由武将任都部署,以后渐渐改由文官知州〔府〕兼任,武官则任副都部署。庆历元年,分陕西为五路,八年分河北为四路,以及河东路,共置十个常设的部署司。长官都部署通常由文官知州、知府兼安抚使者兼任,武官担当副都部署,有时还兼任安抚副使。权较低,长官为兵马钤辖、都钤辖,是仅次于兵马都部署〔总管〕的统兵长官。路级钤辖也〔府〕兼任,知州〔府〕已兼任都部署的路另设“路〔阶官〕官高资深的称为都钤辖,一般的只称钤辖。一般州〔府〕也有设钤辖的,由知州〔府〕兼任,后改称副钤辖。都监〔监押〕则各路、州、府皆设,是具体管军的长官。路级称“路分都监也设。宋初,文武臣都担当,后专以武官担当,有的县、镇、寨也设,寄禄官〔阶官〕高的称都监,低的称监押。南宋初,曾有局部州〔府〕由知州〔府〕兼任,以武官为副都监,不久即罢知州〔府〕兼任。路分都监〔监押〕根本上由武官担当,实际上只是掌管治安、消防的武官。南宋军制〔1127〕伯彦兼副使。六月,又以宰相李纲兼御营使。御营司遂夺枢密院、三衙之权,集军政、统军于一身,枢密院几同虚设。建炎四年六月,罢御营使司,职权归枢密院。南宋枢密院直接收辖全国军队,北宋时枢密院只管军政,而军队由三衙管辖。绍兴三十一年116,金军南侵。宋高宗“亲征事权已与建炎时不同,只是宋高宗的“宿卫”使,并协调各抗金宋军。隆兴元年116,孝宗再次任命“杨存中为御营使,抑制殿前司军马北宋三衙分统全国禁军〔北宋正规军,金灭北宋,京城〔开封府〕禁军败死溃散,三衙只剩少量班、直,随宋高宗南下。建炎三年十二月,因叛乱而解散。绍兴元年〔1131〕五月,任命“郭仲荀权主管殿前司公事,自巡幸以来,三衙实无兵,名存而已”①。南宋三衙不设正长官时,以“主管殿前〔马军、步军〕司公事”为长官。绍兴五年春,殿前司有兵900多人,马、步军司才各有600多人。九月,以解潜部3000隶马军司;以杨沂中所部神也遥隶步军司,三衙才有了较大的直属部队。绍兴七年三月,又将王彦所部的原“八字军”完全不同。南宋军队由枢密院直接收辖。三衙只是皇帝的三支亲卫军,杨沂中〔存中〕主管只是宋军中两支较次要的军队。乾道七年117,马军司又移驻陪都〔行都〕建康府。北宋咸平三年〔100〕六月,初设宣抚使时,只是“访民疾苦,宴犒官吏〔1048〕正月,镇压贝州〔今河北清河西王则兵变,文彦博任河北宣抚使,消。北宋末,李纲任河北、河东宣抚使统军抗金,李纲“自陈书生不知兵,今使为大帅恐不胜任”②。说明宣抚使早已作为军事统帅。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张浚任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辖副宣抚使分辖整个抗金地区的军事,职权大于一般的宣抚使。4179。4175。5,建炎元年五月丁酉。②《宋史》卷323336710同年闰八月,刘光世任江东宣抚使,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池州〔今贵池,是非执政官的武将任宣抚使之始。宣抚使司通常只称宣抚司。最著名的莫过于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和议”前,手握重兵的韩世忠、张俊、岳飞的三宣抚使,都不设副职〔〕常单独建司;宣抚判官已不是属官,而是低于副使的副职,有时也单独建司。绍兴十年,杨仲荀“部禁旅从太后行,且制置京东诸盗,应江、淮、荆、浙、闽、广诸州皆为所隶且“经制使以下并受抑制发生江州〔今江西九江〕知州兼江东、湖北制置使张徵“以廉价竭取属郡之财〔安抚使〕见带制置统制,职权高于安抚使而低于宣抚使,著名将领岳飞、韩世忠、刘锜等在任宣抚使、副使、判官之前,无不先任置制使。领、同总领海船,设总领海船所。平江府知府或绍兴知府,偶亦以沿海制置使为兼衔,沿海〔1161〕的添差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提督海船、两浙西路通泰海州沿海制置使,则不兼地方官。设置的机构。常设的沿江制置使,置司于建康府〔今江苏南京,由知府兼任任。建炎四年113,南宋朝廷面临金军临江的危急形势抗金义军、游寇及局部较小的官军,分地区独立抗击金兵。同年五月,设镇抚使,每镇辖二三州〔府,除茶盐税收仍由提举常平司或茶盐司征收外,其他路级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等都撤消,财政收入三年内不上交,但朝廷也不拨钱粮,除知州〔府〕是镇抚使提名由朝廷任命,其他官员均由镇抚使任命,军事完全由镇抚使处置〔金〕显立大功,特与世袭〔今陕西安康,东至淮南东路的通州〔今江苏南通,北至原京西北路的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实际在伊阳,今嵩县西南,南至鼎州〔今湖南常德〕的宽阔地区设置了20多个镇抚使,先后任镇抚使的,有陈规、解潜、程昌寓、岳30人。各拥有数量不等的军队,少的二三千人,多的以万计。流寇李成、孔彦舟等虽受命,但叛服无常,先后投降伪齐。不少镇抚使死于抗金、抗伪齐战斗,以及〔今湖北郧县东南、房〔今房县南〕镇抚使王彦调任荆南〔今江陵〕知府;并“召荆南镇抚使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4,绍兴元年五月辛亥。162412111宋代禁军、厢军、乡兵〔民兵〕北宋禁军宋代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南宋“大军〔正规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①。宋初,禁军较少,宋太祖将各地地方兵的精锐收编为禁军,仁宗时多达80多万,大多分屯北方,只有很少一局部驻在南方。禁军分为上、中、下三等,殿前司的捧日〔马军、天武〔步军,侍卫马军司的龙卫,侍卫步军司的神卫,称为上四军,殿前司的诸班、直从上四军中选补。宋代禁军的编制大体沿袭五代军制,也在军号〔如龙卫等〕下设左、右厢,厢下设军,军多者以第一、二编序号,各级长官均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军下为指挥,指挥为基层单位,长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每一指挥规定步军为500400人,但实际上往往少于此数,有的甚至不到300人。指挥下为都,每都为百人,长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其下均设十将、将、虞候等,军士面上也刺军号名。北宋通常一次以三年为期,家属不得随行,到期回原驻地,拣选精壮士兵补充上一级禁军老弱士兵降充下一级禁军或厢军或退役。禁军更戍分为屯驻禁军、驻泊禁军与就粮禁军。屯驻属正常更戍,大多派往内地州、府,属当地地方长官知州、知府等管辖。地方州、军常驻于外地的某一地方,也依更戍法而被派往其他地方,三年或二年、一年回原驻地。〔都总管〔总管,管辖驻泊禁军,带有朝廷派往边疆地区的边防军性质,但凡武臣专任的驻泊都部署或部署,对于边防事务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与知州等地方长官协商。〔禁军如“就粮者本京师兵而便廪食于外,故听其家往〔107,2023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全国编为140多将,北方以路为单位,其下以第一、其次序号编制;东南地区统一编为13将,3200人以下的只设正将。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兵士,以到达将知兵、兵知将,提高战斗力,每将在正、副将下设预备将、部将、队将、训练官、押队、称为在京禁军,仍按原禁军编制及更戍制轮戍外地。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丁丑;卷27,建炎三年闰八月己亥;卷29,十一月辛40411①《宋史》卷16788,绍兴五年四月丁未。北宋厢军外地,但很少进展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厢军因而也称“役兵州、府管辖,厢军隶属于宣徽院。厢军的兵籍归枢密院,元丰改制后归兵部。作为地方军的厢军,名义上由侍卫马军司、步军司管辖。首都的厢军,服工役、杂役于首都开封的步驿、诸城门等的,属开封府;服役于朝廷的各提举司;元丰改制后,则分属太常、太仆、太府、光禄、司农诸寺和军器、少府等监,以及侍卫步军司、枢密院、兵部等,担当着从造酒到修城等各种工役、杂役。作院、水磨、酒务、壮城、牢城等,都是特地的役军。也有以壮武、武捷等众多军号命名的厢军,则主要是作为地方军,需要时也从事杂役、工役。厢军主要作为役兵,很少进展军事训练。明道二年103止给诸役,而未尝教以武技,其中颇有材勇之人,宜渐加训习,以升隶禁军之始,以后教阅过的厢军不断升为禁军。庆历二年〔1042〕以前,全部经过教阅的厢军都升为禁军,如“河东本城兵士系教阅者,并升为禁军·西路诸州教阅澄海军〔厢军〕各两指挥“虽曰厢军,皆予旗鼓训练战守之役”②。以后各地间续设置,冠以威勇、壮武等军号,按禁军规程训练而免服工役、杂役,成为地方正规军,以后仍不断升为禁军。南宋禁、厢军北宋灭亡,北方的禁军、厢军几乎全都溃散。南方的禁军、厢军大体仍保存,一局部禁、厢军拨隶“大军〔南宋的。不仅多数厢军仍是地方军、役兵,多数禁军实际上也沦为地方军、役兵。宋代乡兵〔民兵〕②《宋史》卷1871983年版。北宋初期,各地设置乡兵,河北、河东有神锐、忠勇、强壮,河北有忠顺、强人,陕西〔今陕西神木北〕有义兵,川峡有土丁、壮丁,荆湖有弩手、土丁,广南有枪手、土丁、壮丁等乡兵。乡兵通常实行征兵制,如“咸平三年100,诏河北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为强壮。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借库兵〔兵器〕给粮训练,非缘边即分番迭教,寇至悉集守城,寇退营农忠勇、强壮诸军早已废罢,忠顺、保毅等军也所剩无几。康定元年103,下诏陕西、河北、河东建立与补充“强壮”军,成为三个地区主要的乡兵。庆历二年104,又下诏选拣其中的格外之七为“义勇106,陕西也仿设义勇,当时河北有近15万,河东有近8万,陕西有近14也有一局部乡兵实行募兵制,景德二年1005,知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曹玮首先在辖区内招募,称为弓箭手〔田,出甲士一人,及三顷者出战马一匹”①。以后鄜延、环庆、泾原和河东四路,也都以田招募弓箭手,弓箭手都是当地人,勇敢强悍,生疏地理环境,通晓西夏语言,战斗力远较北宋禁军为强,除了发冬服外别无酬劳,只是领得一192指挥,3.2万多南宋初,局部汉弓箭手随韩世忠等南下,参与抗金战斗。广南的枪手、土丁、峒丁,湖南的弩手和福建的乡丁、枪手等,以后也参照弓箭手方法实行,有的给田,但大多不给田,而是以免除税、役作酬劳。乡兵通常称为民兵。熙宁三年107,实行保甲法,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可以自置弓箭等一般甲事务由司农寺主管。据熙宁九年〔1076〕统计,全国的保甲民兵达693万多人。次年,56万多人,分属开封府、河北、河东及陕西诸路。此外,河北、河东和陕西诸路,还有义勇24万多人,未编入保甲。经过教阅训练的保甲民兵和义勇隶属于兵部,政令属枢密院。以后,广东、广西的沿海、沿边地区,以及其他各路的山区,也对保甲民兵进展训练,到北宋末年,保甲民兵大多经过教阅训练。元丰四年108,将保甲推行到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原实行“义勇”的地区,遇到两种民兵征兵方法不同的问题,因而变通为“保甲,以家联保,以丁联兵,小保长以上缘兵置”①,①《文献通考》卷152《兵考166,皇祐元年二月辛未。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3,明道二年十一月己未;卷137,庆历二年九月乙巳、壬子。不同于内地的小保长以上以户数设置的方法。其他原实略加编排,即作为保甲民兵。蕃兵、强人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和河东路西部地区,编组少数民族的部族兵,称为“蕃兵〔今陕西安塞北〕李士彬世代任北宋的蕃兵首领,抗御西夏,康定元年〔1040〕为西夏所袭杀。与强人,蕃兵使用官马;而强人使用自备马,称为壮马。治平二年106〕时,蕃兵集中在1.49.110镇、堡、寨等;其下:秦凤路又有门、大部族、小族、姓之设,鄜延路则分族,泾原路则以族设甲,环庆路则分为假设干队,都以部族为根底编排。按部族大小,大首领为都军主,其次有军主、副军主、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副兵马使,作为各级蕃兵长官。立功〔大小使臣〔今甘肃天水〕开头招募蕃兵弓箭手,蕃兵弓箭手,渐渐成为蕃兵主要形式。熙宁七年107,王韶在河州〔今临夏“募蕃兵弓箭手,每寨三指挥或至五指挥,每指挥二百五十人,人给《宋史·兵志》作五〕丁取三丁,三丁取二丁,二丁取一丁,并刺手背,..每丁十人置一十将,随本族人数及五十人置一副兵马使,..即一族不及五十人者,三十人以上亦置一副兵马使,不及二十人止置十将”①。以及一百人以上,设置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等的规定,元丰六年108,熙河兰会路将蕃兵单独编将,其基层单位仍以部落编制。元祐元年108,又推行到陕西其他四路。元符二年〔1099〕起,除个别地方外,取消蕃兵单独设将的措施,而改为以城、寨为单位编入各将。①《宋史》卷190《兵志》四《乡兵》一。223。南宋“大军”建炎元年〔1127〕五月,南宋设御营使司,由宰相、执政兼任御营使、副使,统管为数不多的军队,是南宋正式建立正规军的开头,南宋人习称为“大军御营使司以王渊任“都统制”为统兵长官,刘光世任“提举一行事务”为首佐官,下设前、后、左、右、中五军,设“统制”为统兵官,以张俊为前军统制、韩世忠为左军统制等。建炎三年六月,曾定每军110将。建炎三年四月,刘光世升为太尉、御营副使,另设御营副使司,其部属因无所隶属,称为御营副使司军的后军统制辛企宗为御营使司都统制,引起两人不满,遂改两人所部为御前左军营军仍分为五军,但实际上已降为次要军事力气。建炎四年六月初,撤消御营使司,兵权归枢密院,御前副使军首先改为御前巡卫军,刘义军及流寇,改编为一二十个镇抚使军。神武军不设总长官,以韩世忠任神武左军都统制、张俊任神武右军都统制,均不设副职;前、中、后三军实力较弱,统帅只称统制。以后中军军,设都统制为长官,下属前、后、中、左、右五军只设统制为长官。绍兴二年113〕二月,南宋朝廷又将一些小部队,编为“御前忠锐军7将,后增为10将,每将兵力最初以原所部为限,大多只〔安抚使司独留忠锐第五将在朝廷,余九将拨并。故忠锐第五将至今犹属朝廷也”②。绍兴末,李师民任御前忠锐军正将,刘舜谟曾任忠锐第五副将〔原作副将军,军字衍。徐梦莘所说“至今119〕前不久。绍兴五年,宋廷对军队进展整编。四月,首先撤消镇抚使军。所部拨隶步军司,组建的三衙军。王彦所部编为前护副军,不久也拨隶马军司。又以“神武系北齐军号,久欲厘正”为名,改称“行营护军〔神武前军已先撤消并入神武左军最强大的军队。191次年三月升为宣抚副使〔后升宣抚使,因此,行营护军习称宣抚使军。五护军由宣抚使或副使直接统领,设提举一行事务、同提举一行事务,作为首佐官,有时代行主帅职权,指挥制、郦琼为副都统制为统军长官。郦琼叛降伪齐后,王德虽隶属淮西宣抚使张俊兵官。只有韩世忠、张俊、岳飞仍任宣抚使兼前护军、左护军、后护军的统兵官,史称三宣抚使军。岳飞、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等军,南宋习称为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杨家军等。宋金战场的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南宋如是而和者,彼有休兵之意”①,是向金乞和的最好时机。但是,岳飞、韩世忠坚决抗金的名,乘机夺他们的兵权。同年四月,韩世忠、张俊升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三宣抚使司并罢,原前护军、中护军、后护军的编制也被取消,前护军改为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称军,称鄂州都统司,都称为“屯驻大军太平州驻扎御前诸军,置司池州,称池州都统司。是为最早的“御前诸军”四都统司。绍兴十七年,吴璘部右护军改称御前诸军,称兴州〔今陕西略阳〕都统司;次年,杨政所部四川宣抚司军也改为御前诸军,称兴元〔今汉中〕都统司;在此前后,金州〔今安康〕驻军也改称“御前诸军随后升为都统司;又置江州都统司。九个都统司中,以原韩世忠、张俊、岳飞、吴璘所部组建的镇江、建康、鄂州、兴州四都统司所统御前诸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