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考述_第1页
《红楼梦》作者考述_第2页
《红楼梦》作者考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作者考述

近年来,对《金瓶梅》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金科学”的繁荣可以说是现代的一种惊人的文化现象。而一批中青年学者进入这—领域,更给这一研究带来生气和活力。吴红、胡邦炜二君的《<金瓶梅>的思想和艺术》就是其突出成果。这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的学术专著。作者不袭成说,刊谬勾沉,锐识深究,提出了—一系列新人耳目的见解,显示了新一代学人强劲的学力和超前人的胆识。其发前人未发之处甚多,本文仅就其对《金瓶梅》一书的考据及思想艺术分析所取得的成绩,略作评述。一“进行历史分析”的视角,引发了社会文化学的矛盾和纠纷,从解读内容和现实意义上看,主要内容是广大性,思想意识对一部著作的考订性工作,是学术研究的前提。作者对《金瓶梅》的考据主要是从版本状况和作者之谜展开的;前者经过作者的悉心研讨,认定万历丁巳本是《金瓶梅》的第—刻本,大胆地对郑振铎先生的成说提出了质疑,值得学术界重视。特别是后者对作者的考证更具特色。它不仅较完满地解决了《金瓶梅》一书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同时又对这一问题作了更深层的历史透视。《金瓶梅》自成书以来,作者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兰陵笑笑生”何许人也?虽经历代文人剔抉爬梳,锐意穷搜,迄无定论。明代沈德符、袁中道、谢肇制均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有清一代更将纷乱,李渔、李开先、王世贞、赵南星、薛应旗、卢柟、李贽、徐渭、冯惟敏等等,都被视为作者,如是几乎把明一代文人学士囊括包举。近年的研究中,虽有人提出了王世贞说、李开先说或贾三近说,但无非也是演前人之余绪,并无突破性的进展。《<金瓶梅>的思想和艺术》的作者却明确地提出了《金瓶梅》不是一部文人独创之书,而是由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最后由冯梦龙氏写定。这一结论的提出,既有实证性的分析,更有宏观性的综合。毫无疑问,它较旧说更令人信服和更具科学的形态,可以说是为《金瓶梅》作者考证的研究拓出了一个新领域。有趣的是,台湾学者魏子云在《金瓶梅原貌探索》中也提出了类似见解,和吴、胡二君可谓灵犀相通,不谋而合了。何以《金瓶梅》作者为谁的考据歧异这么大?推而广之,何以中国文学史上大凡小说作者也多如云山雾罩,甚至连生平事迹也湮没无闻?吴、胡二君对此作了透彻的辨析,他们从社会政治文化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考察,认为在封建社会里,“载道”的诗文,历来被视为正宗,倍受青睐,而称为稷官野史的小说却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文体的盛衰、作者的明晦,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这个问题,一经作者拈出,便令人豁然洞彻,获得了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角度,而摒弃了为考证而考证的作法。作者的眼界和识力,确有超迈辈流之处。本书对《金瓶梅》思想内容的部析,也有显著的特色。《金瓶梅》通过对富商、官僚、恶霸西门庆一家升降浮沉、转烛盛衰的描述和铺陈,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应该对它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作者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主题论”一章中分别以“市民阶层崛起的画卷”、“对传统伦理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畸形反叛”、“女性的觉醒与人的觉醒”、“宗教框架里的现实内容”、“关于《金梅瓶》中的性描写”五节文字,对全书的思想内容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纵横比较,融贯综赅,涉及了哲学、美学、社会学、宗教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大大地突破了旧有的观念,令人耳目一新。聊举一例。在“女性的觉醒与人的觉醒”一文中,作者高屋建瓴,以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的观点,来作为论述这一问题的前提。作者研究了众多的有关《金瓶梅》女性论的文章后,发现了这样一个倾向,即人们似乎较多地看到了该书中秽亵的描写,看到了书中女性被蹂躏、被损害、被侮辱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们有了朦胧的觉醒与反抗的一面。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谈,作者提出这一论题,是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历史分析和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的。作者认为,《金瓶梅》不仅揭露了封建末世的明代社会腐朽堕落的情况,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在城市商业勃兴乃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后,在人们的精神领域、情感领域也会发生相应的躁动,这在女性身上必然也会反映出来,一如作者所言,“在封建制度压制下的妇女,总是通过女性的觉醒来实现人的觉醒”;否定了这一点,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作为市民文学的《金瓶梅》。但仅这样的论述是不够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妇女形象的描写,是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演进的呈现;也总得有参照系。作者深谙中国古典小说,他们精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及《水浒》等小说中女性形象与《金瓶梅》的差异,指出前者还处于一种蒙昧而不觉醒的阶段,而后者则“有了某种自我意识,她们开始意识了自己是‘人’而不是‘物’”。其中以潘金莲的挣扎与反抗(虽然是原始的、盲目的、朦胧而不自觉的反抗)与貂蝉那种一味顺从,与扈三娘的那种麻木的比较,就是出色的一笔。甚至可以说,作者的这一见解,为川剧作家魏明伦的《潘金莲》开了先诃。本书还花了较大的篇幅谈《金瓶梅》的艺术,也颇多见地。兹就其人物论及结构论略作评析。作者认为,多方位、多层次刻画人物性格,是《金瓶梅》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明清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进入了比较自觉的阶段,但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当自《金瓶梅》始。作者指出,《三国演义》、《水浒传》确实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但“更偏向于人物形象的概括性,即人物的共性”,也即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讲的那种“只表现了单一性格特征”的“扁手人物”。而《金瓶梅》刻画人物性格,则“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简单走向精微,从一般的外部描写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揭示”,以至觉察到人物性格结构的对立统一规律。再套福斯特的话来说,即《金瓶梅》的人物塑造逼近了“圆形人物”的水准,刻画了“在行动、思想或想法中表现了一些相互冲突的性格特征的人”。在对人物作实证分析时,作者同样贯彻了这一理论。作者在论述西门庆这一人物时,就充分注意到了其性格的复杂和丰富。作者指出,小说在描写西门庆贪婪、吝啬时,也写出这个人慷慨、大方的一面以及大方中的吝啬及吝啬中的大方;在描写其大胆妄为、敢冒风险时,也不放过他和常人一样对灾祸的恐惧和忧虑;既相反相违,又同条共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的个性特征必然是复杂的。西门庆的慷慨大方、恐惧忧虑,看起来和其性格基本特征的贪婪吝啬、胆大妄为相违反,但是后者正是前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负面反映,这种矛盾统一在西门庆一人身上,就构成一种整体的性格,体现出生动的心灵辩证法。作者对西门庆性格的深刻透视,是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人物的。本书对《金瓶梅》结构的研究,应该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者自铸新词,把它概括为“回环形结构。其中拈出的两点,在“金学”研究中均有创新的意义。首先,作者指出同作为章回小说,《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貌同心异、大异其趣了,从而揭示出了此书具有了近代意义的文学形式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发现。其次,作者指出,《金瓶梅》打破了传统小说为适应讲故事所用的线性结构,而是从生活的复杂和辩证性质出发创造出回环式蛛网结构。这种结构贯串全书,大到章节的安排,小到场面、细节的处理,作者均作了切理餍心的论证。比如人物关系,作者就作了这的结构图示:“小说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关系为中心写出了一连串的死亡:武大之死花子虚之死→宋蕙莲之死→官哥儿之死→李瓶儿之死→西门庆之死→潘金莲之死→陈经济之死庞春梅之死。每一死亡之前都是一大段人生故事,而这些互相衔接的死亡中间,所包含人生故事又互为因果,最后形成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的回环大反复。”这种分析是符合《金瓶梅》的实际的,也是近、现代小说结构的一种趋向。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论及西方文学时就指出,“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