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1小篆结构分析、本义书写10个,10分。口2单项选择题5个,5分。口3名词解释5个,15分。口4文选重点字词解释10个,20分。口5平仄拗救1个,10分。口6简答题2个,10分。文通学院增加2个,20分,减少《史记》翻译。口7《史记》翻译1个,10分。口8古文阅读2个,20分。1个训诂实例分析;一个语言学文献。重点文选口论语口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口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口北冥有鱼秋水口诗经口楚辞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隶变: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过程,是从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它分为秦代的古隶和汉代的今隶,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的特点(1)彻底的线条化符号化(2)偏旁分化、混同、冲击原来的结构系统(3)结构简化(4)隶书圆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使书。2异体字: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意义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分歧。3通假字:本来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由于读音与另一个词相同或相近,而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4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历时分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的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如“暮”这个字本来写作“莫”,后来用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5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提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想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类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嫁接,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6《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按词语的异类分为十九篇,主要进行我国古代上古同义词的研究,是一部重要著作。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江苏金坛人,著《说说文解字注》;朱俊生,江苏吴县人,著《说文通讯定声》;桂馥,山东曲阜人,著《说文解字证》;王筠,山东安丘人《说文句读》。9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著《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著《经传释词》、《经文述闻》。10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有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与字形相应的最早的意义。但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引申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偏义复词:有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联绵词:由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解的双音节单纯词称为联绵词。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只是两个音节的标志,它们各自的意义与整个词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活用作动词)被动句:指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就是说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音,而不是主动音,施事者。16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述。如: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意思是:夫种无一罪,身死;大蠡无一罪,身亡。(自杀而死的是大夫种,亡命出逃的是范蠡)17互文:将两个句子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组织在一起,语义上相互呼应、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委婉一些,叫做委婉语,古人常用的委婉语有以下几种情况: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交际辞令。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其中一部分,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割裂。笺:本指狭条形的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补充和订正“传”。《毛诗》篇首“郑氏笺”指郑玄《毛诗笺》。疏:本义开浚、开通,古人给古书做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之外,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叫做“疏”,也叫做“正义”。如《十三经注疏》。互训:一种训诂方式,汉语训诂学术语。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23右文说:形声字的声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意义。右文:右边的声符。右文说正式提出,始自北宋王圣美,但右文说的滥觞则始自先秦以来的“声训”。刘熙《释名》的写作,开右文说的先河。其后,经晋扬泉《物理论》、南唐徐谐《说文系传》、梁顾野王《玉篇》,到王圣美《字解》正式提出。清代学者后来居上,普遍具备了语言的历史观,字学、音学结成系统,发展了右文说。24: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5十三经注疏:是我国文史方面重要的典籍之一,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注疏》、《仪礼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经典释文》,这些经文以及两汉人对这些经文的注解,以及唐宋人对前人注解的再注解。加上陆德明对这些文献的注音《经典释文》,统称十三经注疏。26衍文: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例如:《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傅然。”阮元的《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夫’字。案《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字,因丈人章误衍也”。27脱文:“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论语•颜渊》:“虽有栗,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释文》本‘吾焉得而食诸’……案《史记•仲尼世家》、《汉书•武五子传》并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近,疑今本‘吾’下有脱文。28反切:是我国古典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兴起于汉末。反切是两个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前一个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称为反切下字,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的声母、下字的韵母、声调,拼合而成。29直音:是一种注音方式,即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因跟”。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不同读音,其中表示常见的读音叫本音(如字),其余的读音是变读。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叶音: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如“筹叶音除”就没有根据。事实上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就已经批判了“叶音法”。32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字(或上声、入声)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变而来的。3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用作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34三十六字母:唐朝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音理,制定了30个字母。到了宋代,30个字母发展为36个。这三十六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是:帮滂加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唇音重唇(双唇音)帮滂#明轻唇(唇齿音)非敷奉微舌音舌头(舌尖中)端透定泥舌上(舌面前)知彳散澄娘齿日齿头(舌尖前)精清彳走心邪正齿(舌叶音)照穿男木审禅牙音(舌面后音)见溪奉疑喉音舌根音、半元音影喻晓匣半舌音舌尖边音来业寸生半齿目鼻齿音日35全浊声母:中古时的全浊声母。唇音:重唇加轻唇奉;舌音:舌头定舌上澄。36平水韵:《广韵》的分韵细密,从审音的角度看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利于作诗。后来宋代平水人刘渊著《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称为107韵,后来又经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合并成106韵。“平水韵”是后代作诗押韵的标准,又叫“诗韵”。37犯孤平:指乙类型格式,五言第一个字,七言第二字都为平身,换成仄声即为“犯孤平”。38三平调:就是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是指丁类型格式中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都是仄声,不能换成平身,换成平身便成为三个平身并排在一起的“三平调”。39阴声韵:依据韵尾将“韵”分作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是指元音韵尾的韵和没有韵尾的韵。40阳声韵:阳声韵是指鼻音韵尾【m】【n】【】为韵尾的韵。41人声韵:入声韵是指以【p】【t】【k】为韵尾的韵。42出韵:指在近体诗中韵脚(即押韵的字)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如果相邻部的则叫做“出韵”。43平分阴阳: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声调的规律之一,中古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阳平调(如平、才、文登),中古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阴平调(如天、飞、东等)。44古无轻唇音:指上古没有非敷奉微这一组轻唇音,只有帮滂加明这一组重唇音,这是清代的学者钱大昕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来的,他是通过古书的异文、注音资料、谐声偏旁、方言等方面论证的。45古无舌上音:指上古没有知彻澄娘这一组舌上音,只有端透定泥这一组舌头音,这是清代的学者钱大昕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来的,他是通过古书的异文、注音资料、谐声偏旁、方言等方面论证的。简答题~~~~~~~~~~~~~~~~~~~~~~~~~1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用编排和检索方法音序法: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的方法,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暮诂》按平水韵106韵排列;《词诠》(杨树达)按照注音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形序法:按照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用法,具体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说文解字》(许慎)最早按照部首排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按照笔画检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分类法: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多按此编排。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为19类。2简述隶书的特点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为秦隶,源于六国古文和潦草的小篆,对古大篆也有继承,是在商代流行的简体基础上形成的。今隶又称为汉隶,笔势舒畅,波折俯仰,是对古隶加工而成的。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是汉字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文字的象形面貌,使汉字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3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相同点:都是以音同意近为必备条件。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不同点:(1)产生原因不同。假借是本无其字,如“何”,疑问代词,借用“负荷”之字表示。通假是本有其字,如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原本就是写作“早”。(2)借字的性质不同。假借义可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何”的假借义为“为什么”、“什么”,是长期为“何”字所拥有的。“蚤”是否为“早晨”义,缺依赖于上文的语言环境。4举例说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古今字与异体字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两者都有异同。从产生原因看:古今字是用“古字”兼指过多,后来才专造“今字”,以减轻“古字”负担,避免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混淆;异体字是由于人们记录语言时用了构思不同的造字方法或为了书写的美观。从产生时间看:“古字”产生于“今字”之前,是异时的;异体字则不一定异时,不少异体字是共时的。从形体看:古今字,异体字之间形体不同,但部分的形体之间有联系。从读音看:古今字之间读音相同或相近,异体字之间读音相同。从意义上看:今字意义是古字多项意义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如身和娠),今字一产生则古今各司其职,不再混用;异体字之间的意义则完全相同(如泪和波)。5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从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词义引申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连锁型、辐射型、综合型)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例如,“城”的本义是“城墙”,“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是指都的城墙,这是“城”的本义,后来由“城墙”直接引申为城市的意思。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例如,“朝”的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的“朝”,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为朝代。6词义的演变的结果有几种意义类型?试举例说明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原样保留的词,如马、人、日、月、水等。从古代词语中消亡的词,如朕、箜篌、尚书等。从古代到现代已经化为语素的词,如观、惧、蹈等。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如“该”,古代常用意义是“完备”,而现在常用作“应该”之意。还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其主要分为两类:A: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属于今义的一部分。菜:古代专指蔬菜,不含肉类,蛋类等(岁比灾害,民以菜色)睡: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读书欲睡)(2)词义缩小。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当中。宫:古代泛指房屋(父母妻子,皆同其宫)瓦:土器烧纸的总名(乃生男子,戴弄之璋。乃生女子,戴弄之瓦)禽:走兽之总名虫:鸟兽之总名(3)词义转移: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今表“时间短暂”汤:古指“热水”,今指“加入菜,面,肉等的流体食物B:色彩上的差异。褒贬色彩不同。第一,古褒今贬,如,爪牙:古代是指得力的助手,而今义则是指走狗。第二,古贬今褒,如,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劳动锻炼”、“思想锻炼”等。第三,古中今贬,如,谤:古义是批评、谴责,而今义是指诽谤。第四,古中今褒,如,牺牲: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牲口,今义是指为正义的事业献身。轻重色彩上的不同。第一,古轻今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第二,古重今轻,如,感激:古义是激愤的意思,而今只是感谢的意思,意义要轻多了。7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分析词的本义?(举例说明)分析字形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互有联系。例如: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刃”是指事字,篆文作,刀上的一点是指事符号,表明这里是刀刃的意思。但是,并不是所有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都像上述例子那样简明,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字形方面来说,几乎所有的字形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变化,有的变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发生讹传。如“臣”字,许慎解释为“牵也。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但是我们通过分析甲骨文、金文中的“臣”字的形体,就知道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其证明的结果应该是“臣”为竖目之形;从词义方面来说,有些词造字时候的本义已经失传了,字形虽在,它原本的意义却不存在了。如“里”的本义,许慎说:“居也。从田从土,会意。”从田从土与“居”这个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按“里”的字形推断,它应该还有一个本义归纳文献资料,用语言资料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例如:向:《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引申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的联系。8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第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其中包括:1、动词作宾语前置。例如:“彼且奚适也?”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彼且适奚。2、介词作宾语前置,例如:“乃入见,曰:何以战?”,“何以战”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第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如:“父母之不我爱”,其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父母之不爱我。否定词:不、未、毋、莫……第三、宾语用代词复指,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并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加“是”、“之”等代词复指。例如:“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还有“惟(唯)…是(之)…”形式,例如:“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第四、一般强调性前置(无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秋以为期”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以秋为期。9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的意义类型。表比喻: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表示方位或处所:夫以秦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舜勤于民事而野死。表示工具或依据:失期,法皆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是合成词的造词方式之一。如雪白、笔直。10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区别。“词类活用”的大前提是词有丁类,类有定用。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变其语义和基本语法职能,这种临时现象叫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蹄”本事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如:权,本义是一种树,后假借为秤砣,后也指称,引申为称量,衡量——权利、权势、权宣、权变、权谋,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这些词义在古代汉语中经常使用,故属词的兼类。11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句类型。没有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更为常见。例: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有标志的被动句(1)“于”字句产生于西周金文。侯乍册麦易金于辟侯。春秋战国时期,被动句就非常普遍了。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2)“为”字句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可以引进施事者,也可不引进。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介词,不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表示被动的助动词。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助动词。(3)“见”字句用助动词“见”表示的被动句,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能引进施事者。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矣。”(4)“为…所”句式“于”字句和“为”字句可以引进施事者,但是表达被动的意味不明显。“见”字句不能引进施事者。这三种句式在被动表达法上都有所不足。因此发展出“为…所”式和“见…于”式。卫太子为江充所败。(5)“见…于”句式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字句这类被动句出现在战国后期,汉代用的多一些。臣被尚书召回。12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语气词“惟”的强调作用形成的判断句 尔惟旧人语气词“也”的确认作用形成的判断句“…,…也” 制,岩邑也。“…者,…也” 彼吾君者,天子也。“…者,…” 虎者,戾虫。“…,…” 荀卿,赵人。“为”字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3举例说明“者”和“所”的区别。“者”字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以及其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所”字经常用在动词和动词词组前面,还可以用在介词的前面,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两者都能与及物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但无意义有区别:“所”字结构指代行为对象,“者”字结构指代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所见”指代见的对象)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见者”指代发出动作“见”的主动者)14举例说明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两者都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使动用法适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而意动用法仅适用于形容词、名词。两者的语法意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帚用成束材料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地质、钻探用合金钢(粗钢)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微球型聚焦测井仪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聚酰胺(PA56)纤维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石英电子钟机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养猪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公司保密及技术成果归属协议范本2篇
- 2024-2025部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真题汇编
- 2024-2025公司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真题汇编)
- 边缘计算键盘技术-全面剖析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 技术转让合同备忘录协议备忘录(2024年版)
-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题三
- 第十一单元课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