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_第1页
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_第2页
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_第3页
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_第4页
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粳糯1号选育单位: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类型:粳型常规糯稻申请人: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冇种人: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粳糯120-5(来源于江苏武进稻麦育种场)/99一25(江苏早熟粳糯品系)主要特征特性:2013年、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髙80.8厘米、亩有效穗24.4万、每穗总粒数109.6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7克。抗低温冷害性1级(空枇率11.6%)。全生冇期13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5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3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3),感纹枯病(病指47),抗白叶枯病(病指23):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18),中抗稻曲病(病指4.6),感纹枯病(病指4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7)o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3年米质达部标1级,2014年米质达部标2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8.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38%(显著):2014年区域试验亩产59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6.63%(极显著)。2015年生产试验亩产534.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09%。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6月20-25B播种。2.播量(密度):每亩播呈: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4公斤,地力差的出块要适当增加栽插密度。3.施肥:每亩大田总施纯氮20公斤,并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4.灌水:适时搁阳,茎藥髙峰苗控制在30万内,生育后期的水浆管理应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成熟前7天断水。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6.注意事项:抽穗期如遇低温或寒露风,要灌深水增温,以防影响结实率。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胜优2号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类型:釉型常规水稻特征特性:全生冇期早造135天,株型好,科高100-105厘米,分葉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亩有效B19.1万,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85%〜90%,千粒重25.9克,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三级,稻瘟病全群抗性比75%,白叶枯病3.5级为中抗。产量表现:1992-1993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452.26〜431.65公斤,比对照三二逐增产12.83%〜10.8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适宜范围:适宜我省非稻瘟病区作早、晚造种植,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插足基本苗,亩插基本苗8〜10万;(2)施足基肥,早施分藥肥,控制在插后19天左右达到计划穗数,最高分藥数30万左右,插后28天左右幼穗分化前几天,如茎叶株色顺调,施用速效氮肥,孕穗期间,禾苗生长正常,适施速效氮、钾肥:(3)采用“前浅露,中露晒,后湿润”排灌措施;(4)注意防治稻瘟病。皖稻187(丰两优4号)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张国良;徐^萍;高前宝;汪华春;陈祥付品种类型:釉型两系杂交水稻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丰39Sx盐稻4号选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釉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弃期平均135.3天,比对照II优838长0.1天。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片挺直,熟期转色好,芽鞘、叶鞘绿色,秤尖无色、无芒,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株高124.8厘米,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80.6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8.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级,穗瘟损失率最髙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3%,长宽比2.9,垩白粒率21%,垩白度2.9%,胶稠度75亳米,直链淀粉含疑16.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24千克,比对照II优838增产7.25%(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16.56千克,比对照II优838增产6.8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40千克,比对照II优838增产7.04%,增产点比例93.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19千克,比对照II优838增产9.42%。栽培技术要点:1•疗秧:适时播种,旱冇秧或湿润育秧,培冇多葉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秧龄30天为宜,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厘米X26.7厘米,中等及肥力偏下的田块适当增加密度。3.肥水管理:每亩大田需肥总量纯氮14-18千克、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总用疑的60%做基而肥,移栽活棵后每亩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藥,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菓、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每亩达18万苗时及时排水晒出控苗。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泄标准,通过审左。熟期适中,产疑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髙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黄华占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完成人:周少川品种类型:釉型常规水稻南粳9212(宁9212)一、 审泄编号苏审稻201510二、 来源与类型原冬“宁9212”,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杂交,于2009年冇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三、 适应范围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四、 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64.2公斤,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1.7%: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5.3公斤,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5.1%。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淡绿,分藥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半直立穗,后期转色好,成熟期秆青籽黄,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5万,每穗实粒数124.9粒,结实率92.9%,千粒重27.4克,株高92.1厘米,全生育期157天,比对照武运粳23早3天。病害鉴疋: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0,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整精米率73.6%,垩白率30%,垩白度3%,胶稠度78亳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冇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疗秧每亩净秧板播>20-30公斤,旱冇秧每宙净秧板播量40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0播种,每亩用种M3.0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6万-8万。水冇秧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旱育秧秧龄以25天为宜,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5-18天。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蕖肥,适时施好穗肥。基藥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足苗分次适度搁出,后期湿润灌溉,收割前一星期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秧田期重点抓好稻蓟马、灰飞虱的防治,大田期重点做好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防治,搁田前后及时防治纹枯病,破口期综合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特别要注意黑条坯缩病、穗颈稻瘟和纹枯病的防治。•镇稻16号(镇稻67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71”,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镇稻88/武粳15,于2006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应范围: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1.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7.7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70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10%。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葉力中等,叶色淡绿,后期灌浆快,熟色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11.7粒,结实率90.9%,千粒重27.9克,株髙100.4厘米,全生育期161.0天,与对照宁粳1号相当。接种鉴泄: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屋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3.3%,垩白率29%,垩白度2.0%,胶稠度87亳米,直链淀粉含量19.4%,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冇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疗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疑40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S播种,每亩用种>3.0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旱育秧秧龄以25天为宜,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天。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1.6万穴左右,基本苗5-6万:肥力较差的田块栽1.8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藥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基藥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注水勒灌,当茎藥数达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宁粳2号(W262)品种来源:南京农业大学用武运粳7号x晚粳9707,经系谱法于2001年选冇而成的常规晚粳品种。品种试验情况:2003-2004年安徽省双季晚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39.8千克和524.3千克,比对照种M1148分别增产9.5%和4.6%,均达极显著,2004年安徽省双季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6千克,比M1148减产1.3%。特征特性:株高75厘米,株形紧凑,叶色淡绿,叶姿挺直;分篥力偏弱,平均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克以上,易脱粒,米质优,12项指标中有11项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较MU48早熟3天。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栽培要点:作双晚栽培,6月20号以前播种,秧龄30天:大出栽插密度13厘米x20厘米,每穴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稻瘟病。适宜范围:安徽省双季稻区作双晚种植。中嘉早17(04YK-17)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釉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对照浙733长0.6天。株型适中,分藥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6万穗,株髙88.4厘米,穗长18.0厘米,每穗总粒数122.5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7%,长宽比2.2,垩白粒率96%,垩白度17.9%,胶稠度77亳米,直链淀粉含呈:25.9%。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中熟早釉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40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0.5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3.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7.7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64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9.12%,增产点比例91.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4.71%。栽培技术要点:l.ff秧:适时播种,塑料软盘冇秧宜适当早播,大田每亩用种屋3-3.5千克:地膜湿润冇秧每亩大田用种呈:4.5-5千克。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直播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圧在13C以上时播种。2.移栽:适时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苗以上:抛秧一般在3叶1心至4叶1心期,每亩抛栽2.5万株、基本苗10万苗以上。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总用肥量每亩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