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五单元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2依托历史了解现实社会站在社会的角度审视历史人类社会的主轴就是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文明主轴的核心就是中国文明个人理念3①.课标理解②.教材分析③.教学设计④.教学策略运用⑤.课程理念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五单元各课交流框架45我们传承的文明工业文明的开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政治)工商业的兴起(手工工场)最后的盛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产生理性之光(启蒙运动)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专制帝国主题6我们传承的文明工业文明的开端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的加强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来自海上的挑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7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①.为什么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欧洲?②.为什么会出现资产阶级?③.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提倡人文主义、人权思想?④.英法美等国为什么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⑤.世界为什么会走向整体?⑥.中国为什么会面临严峻的挑战?逻辑8生产力发展出现新的社会阶级或阶层出现新思想、新文化建立新制度世界走向整体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逻辑关系9为什么(史实的整合)生产方式的改变手工工场出现工场主和商人的富裕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地位变化带来需求变化和行为上的变化10新兴的资产阶级有哪些需求?1.思想文化的需求人文思想宗教改革科学革命近代科学
理性之光(启蒙运动)11资本和市场的需求新航路的开辟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全球联系加强新的民族形成国际贸易发展文明的交流2.123政治上的需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确立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法国大革命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13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课标理解: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对当时社会变化所起到的作用.)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多种因素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了解这些转折时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这里是指工业文明的起点在欧洲,从手工工场开始。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中国还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时,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已经开始了。)141-4列举历史上的有关言论,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人地关系的反思和重新认识:人不应该是依附自然,人类应该能征服和改造自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体现的是这种反思,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现的是对宇宙的重新认识,培根的思想体现的就是人能够征服自然;牛顿则是从具体方面去解释自然规律。)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图5-9和图5-10中了解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从《牡丹亭》中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戏剧特色。)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达芬奇、莎士比亚、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成就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属于应着重说明的重要事件。)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5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课标理解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近代国际贸易、国际移民和殖民掠夺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上述途径,西方文化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些古老文明也别是印第安文明遭到破坏。)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具体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从交通方面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164-2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可指导学生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尤其是通过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对开辟新航路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通过印第安文明的遭遇,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文明面临这严峻的挑战。)17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建立课标理解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比较君主立宪制、共和体制并了解各自的特点。)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说明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说明华盛顿、罗伯斯庇尔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8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重点突出法国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对于推动革命不断深入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19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明清时期由六部制、厂卫制度、军机处、文字狱、科举制等表现出的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金瓶摯签制和册封制度,驻藏大臣、改土归流等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和政策。)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例如棉纺织业的发展、商业市镇、服务行业兴盛,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等)20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东来、葡萄牙人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反映的文化传播途径。)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21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当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中国文明仍然沿着封建的轨道运行。通过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和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这一转折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明清政权更替情况,知道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通过清朝与现代中国疆域的比较,知道清朝疆域空前辽阔。)22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突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史实,引导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由汉族与满族、蒙古、藏族等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黄宗羲等人大胆批判专制皇权,与欧洲启蒙思想家有相似之处,代表当时中国的进步思想。郑和下西洋以及中国的特产出口,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23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政治体制上,封建专制体制占统治地位,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以天朝大国自居,缺乏危机感;同时,科举制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缺乏创新、开拓精神;对外政策上,坚持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工场没能迅速发展起来,商人阶层的经济实力虽有增强,但是仍然还是旧式商人;旧的体制和观念,使中国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运行机制。)24九.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郑和下西洋在经济文化方面对东南亚,东非的影响;近代外交访问、国际贸易、国际移民和殖民掠夺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上述途径,西方文化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些古老文明也别是印第安文明遭到破坏。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等国家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公司面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职业发展的新机遇试题及答案
- 李咸用闻泉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考试复习时的常见错误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技能考核中的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晋升管理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理论力学计考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未来发展2024年试题及答案
- 乐山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课程大纲解析试题及答案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表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原厂授权书及售后服务承诺函【模板】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 工程经济学武献华第5版答案
-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定稿
- 房地产销售部(售楼部)员工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