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解读】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历史意义;2.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特点及失败原因;3.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辛丑条约》的危害。难点:1.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产生的根源;2.不同社会阶层救国方式不同的原因;3.辩证分析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空坐标】

一、戊戌维新运动据材料,分析康有为频繁上书的原因和目的。从上书的结果来看,康之变法面临怎样的处境?为此,他做了什么准备?时间/事件康有为上书上书时间呈送情况1885中法战争《上清帝第一书》1888.12.10未达1895.4中日《马关条约》《上清帝第二书》1895.5.2未达《上清帝第三书》1895.5.29送达《上清帝第四书》1895.6.30未达1897.11-12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大《上清帝第五书》1898.1初未达《上清帝第六书》1898.1.29送达《上清帝第七书》1898.1-2送达原因: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目的:依靠光绪皇帝推行变法。说明问题:变法阻力大。思想准备:著书立说。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

(1)思想基础:维新思想传播。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3.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结果:失败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慈禧太后瀛台瀛台(牣鱼亭)4.结果:失败

(2)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3)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京师大学堂◎戊戌六君子分析戊戌变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政治改良运动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2)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上: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义和团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兴起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2.发展(1)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措施(毓贤是抚为主,袁世凯是剿为主)(2)列强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即__________。(3)因列强反对废黜光绪帝,慈禧太后对列强各国宣战,并决定对义和团采取“招抚”的办法,利用其对抗八国联军。(4)义和团和清军联合对抗八国联军失利,慈禧太后转而与列强合作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遭到失败。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义和团士兵东交民巷使馆区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增援被围困的北京外国使馆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3.评价(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2)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对比: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相同点都是以近代农民为主体的运动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表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不同点背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斗争对象清王朝帝国主义列强

组织形式有统一领导核心,军事组织、指挥及革命纲领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没有革命纲领

政权及斗争时间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对西方态度平等外交,在反抗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存在盲目排外行为

历史作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同时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2、经过3、结果(1)民众:(北京)“居人盈衢塞巷,父呼其子,妻号其夫,阖城痛哭,惨不忍闻。逃者半,死者半,并守城之兵,死者山积。”——刘福姚《庚子记闻》京城沦丧、东北受侵1900年6月10日~8月中旬中央式微,地方势大“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2)南方:“东南互保”(教材106页)20世纪的第一年——农历辛丑年北京的初秋(3)北方:签订《辛丑条约》——九七国耻道歉惩办祸首巨额赔款“国中之国”首都沿线驻军停科举、禁反帝心理征服武力威慑诛杀曾招抚义和团的清朝官员数十人经济制裁、各省按富裕程度,分摊赔款中国人迁出北京东郊民巷,各国自行派兵保护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如果你是1901年一个正在努力辛勤备考的华北青年,你会对哪个条款最感到失望?如果你是1901年的上海富商,你会对哪个条款最深恶痛绝?慈禧太后为什么高兴地批准了议和大纲?(历史纵横)派醇亲王亲自去德国谢罪,在北京为德国遇害公使立碑,侮辱中国人哪个条款最为明显的体现清政府在条约签订后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民国初年,北京的一个包车夫曾是一个义和团,但其时则已成为热心的天主教徒了,“房里供有耶苏和圣母马利亚的像,每早祷告礼拜很是虔诚”。问他为什么改信宗教,回答说:“因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所载(京官朝贵)“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庚辛记事》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国家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法美俄德意日奥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方式: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侵略:驻扎军队,控制京津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