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联读
这世上所有的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幸运然而它们秘密地引着你找回你自己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阳光、星星和月亮因为你所追寻的光正住在你心里而你在图书馆里寻找已久的智慧便会点亮在每一页里——因为那正在你自身里。《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我们能从读书中获得什么?主要谈读书的两个内容:目的和前提主要谈作者去图书馆的内容,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的限制。文体知识:随笔学习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2.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与思考,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尝试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任务1:阅读朋友档案,发现文意关联请阅读下面的朋友档案,尝试寻找朋友生平与文章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观点有关联的地方,每篇1-2处即可。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伴读]①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2.知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伴读]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3.拓知识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④[伴读]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主要作品:《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兩》(曹禺著)。【作者档案】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第一种是事实性关联,如:(1)黑塞创作本文的背景大约是一战前后,享乐主义已经开始甚嚣尘上。所以文中会有“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等描写。(2)王佐良先生主攻外国文学及翻译,因此上图书馆的经历也主要围绕着英美文化等杂志和书籍展开,文章中也会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台词引用,无处不体现着外国文化的学术底蕴。
通过预习,你们觉得这两篇随笔哪篇趋于感性?哪篇趋于理性呢?
你们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更偏于理趣王佐良《上图书馆》更趋向感性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黑塞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2.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3.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读《读书:目的和前提》,梳理文章结构和内容,完成下列图表。读书:目的和前提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真正教养的途径教养的前提:可教养的客体倡导读书读杰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阅读读书目的读书前提充实、高尚、有意义认识自己本身认识引起共鸣的作品③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研读世界文学爱的阅读怎么去读书?任务: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
第一步:请大家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找出《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让你比较有感触的、谈及如何读书的句子。(1)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2)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3)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动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4)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5)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6)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为前提。(7)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8)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怎么去读书?任务: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
第二步:请大家尝试将这些句子填写到文章的思维导图中,看看它们适合嵌入到哪一个部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适度调整。怎么去读书?阅读《上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读标题,猜内容到哪里去读书?“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点缀着金黄色火球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1.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2.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1~3回忆图书馆之乐:按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与几个图书馆的缘分4~9赞美图书馆,再次强调“上图书馆“之乐10浏览《上图书馆》,把握整体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示例: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黑塞《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王佐良
黑塞和王佐良先生分别读了怎样的书?这些书对他们有着怎样的影响?请仿照示例,将回答的内容填写进下表: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黑塞《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巴尔扎克的小说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细的财务状况;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阅读《老子》,并逐渐从转译本到德译本,从《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的书籍。在阅读时感到:惊异和心驰神往、陌生又正确,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喜爱有增无减。体会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令人振奋和感动。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王佐良斯蒂文生的小说在“公书林”找寻翻阅,只是看看封面、目录和插图。高兴、下午消磨得很愉快。获得最初翻阅英文小说的快乐。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公书林”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学到了一些英文。柏拉图《对话》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指定参考书阅览室”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温情和宁静的光。让我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英文的古本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照明很差,古本用链子锁在书架上,读起来很吃力。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与我在家乡战乱中读书的心情合拍。而后北平解放,心情豁然开朗,图书馆也光亮起来。读书的心境与现实的心境常常相匹配。1)都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2)都是从世界文学等书籍开始读起;3)都从书籍上认识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拓宽了眼界,并由此获得认知上的共鸣;4)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相同点不同点结合刚才的表格尝试分析:二人的读书经历有何异同?1)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祖父拥有丰富的藏书,父亲也曾给予读书的指点;王佐良的读书基本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的支持。2)黑塞的读书过程中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3)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境影响读书的心境,黑塞整体上没有提及。
拓展延伸
古人出于对圣人学问的敬仰,敬惜纸字,见到纸张都必须捡起来,何况是书籍。自汉以来,尽管造纸术普及,仍然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起的。另外,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出版书籍主要靠雕版印刷,雕版印刷需要提前雕版,工程浩大,一字出错就需要全部重来。这样一来,人工费自然也是不低了。《书林清话》记载,南宋淳熙三年,苏州公使库印刷《大易粹言》二十册,耗纸1300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钱等1.5贯,赁版钱1.2贯,成本共计约3.3贯,标定售价8贯整。宋时一贯钱折合约300人民币,也就是说,一部《大易粹言》成本价需要990元,而售价足足2400元!这个价确实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一个读书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是启蒙类读物,四书五经是必修课,历代先贤之著作也是必读的,可以想象,要供一个读书人,非穷尽全族之力不可。
清人徐增在《刻元气集例》中说,一部《元气集》40页共印诗100首,成本为16两白银。清朝年间,白银内流,银价下跌,一两银子折合约150-200人民币。就按最低价来算,一部《元气集》光是成本价就2400元。曾国藩落第后,在金陵书肆看中一部《二十三史》,要价一百两银子,折合人民币约15000-20000元。曾国藩咬咬牙,把所有的衣服典当出去,又借来一笔银子把书买下。曾父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大为高兴。换到今天,花15000元买一部书,根本不敢想象。
法国国立图书馆
法国国立图书馆即法国国家图书馆,它是巴黎最大的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即密特朗国家图书馆,位于巴黎东南塞纳河边,这仅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七处馆址之一。这座由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决定建成的超级图书馆,占地公顷,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它以四幢直插云霄、相向而立、形如打开的书本似的钢化玻璃结构的大厦为主体,四座大厦之间由一块足有八个足球场大的木地板广场相连。
这座图书馆造价80亿法郎(相当于100多亿人民币),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国家图书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图书馆的运作经费达每年12亿多法郎,占法国文化预算的十分之一。这一年的经费几乎相当于一个非洲国家一年的预算。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图书馆的巨人”。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魅力,还不只在于它的雄伟和耗资,而在于它的建筑艺术、高新技术的应用,高度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尤其是它所表达出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品味,更让人流连忘返。你的阅读经历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与今日所学内容,谈谈你的读书经历,可以填写表格,也可以讲述你的故事,还可以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黑塞的这篇随笔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谈论读书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值得品味和深思。分享讨论,表达自我观点黑塞的读书心得和看法也仍然只是一家之言,也许你同意,也许你并不同意。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的观点是怎样的?(1)读书的目的就是追求真正的修养吗?单纯因为感到快乐的读书真的谈不上读书吗?如果真的如此,为什么王佐良先生在《上图书馆》中介绍自己小时候只是看看封面、目录、插图的读书经历,那种只记得书名的快乐时光,也觉得是对自己的阅读人生大有裨益呢?(2)读书的数量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吗?(3)强迫自己阅读名著,确实是大错特错,得不到任何价值的吗?(4)报纸和流行文学真的没有阅读的意义吗?(5)……请就以上观点与文章内容,和你的同伴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分享讨论,表达自我观点总结升华【经典觅珠】1.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2.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我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再次并且不断地游历我内心的地狱。——赫尔曼·黑塞《荒原狼》3.我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是因为完全不知如何面对自己。我恐惧长久的孤独,害怕心绪的各种细微、羞涩和热切的波动,害怕那常常泛起的爱的柔情。——赫尔曼·黑塞《德米安》拓展延伸请揣摩下面的语句,探究其蕴含的深刻内涵。
理解此类句子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修辞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句子,要从本体入手思考。(1)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答案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答案关键的地方要写得满篇生色;结尾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3)请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含意。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更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等小说、童话都坐定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悄悄坐下。答案常常是在小说、童话都登完后,寓言才被登载在空出的不显眼的位置。《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都是关于学习问题的文章,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点拨】
《读书:目的和前提》的作者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修养,其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读书,而读书主要是阅读各国的经典作品,这就需要读者拥有这些经典作品。
获得经典作品的途径有多个,而上图书馆就是获得各国经典作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王佐良通过回顾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能够引发我们上图书馆读书的欲望。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文章都涉及读书的问题,而读书能获取知识,这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示例:
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这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而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言之有理即可)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汽车商业险的合同范本
- 2024年桨扇发动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宁波债权债务转让合同范本
- 物流雇佣合同范本
- 买卖英文合同范本
- 知产合同范本
- 投资退款合同范本
- 2024年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材料合作协议书
- 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支持方案计划
- 城商联盟机房租赁合同范本
- 2024消防维保投标文件模板
- 中医药创新创业“八段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2《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精美课件
- (中级)机修钳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及重大事故隐患会议纪要(完整版)
- 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6参考答案
- 2024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赔偿树苗协议书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纳税筹划》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 交通工程中的人因工程与智能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