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禁欲主义文化与上帝文化的比较_第1页
中世纪禁欲主义文化与上帝文化的比较_第2页
中世纪禁欲主义文化与上帝文化的比较_第3页
中世纪禁欲主义文化与上帝文化的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世纪禁欲主义文化与上帝文化的比较

一、中世纪文化的未来:期3g近几十年来,随着“宗教热”的兴起,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西方中后期文化的研究。从“冷”到“热”,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中世纪文化研究的反思。从西方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第一座高峰,文艺复兴文化则是西方文化的第二座高峰,在这两座高峰之间,则是长达千余年的中世纪这一文化低谷。这似乎已成为定论。因而,每当人们回顾西方文化史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古希腊的辉煌而“言必称希腊”;另一方面又总是被文艺复兴的巨大文化成就所陶醉。同时,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肯定甚至夸大文艺复兴文化价值的同时,对中世纪文化采取不屑一顾、抑或是基本否定的态度。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伯恩斯和拉尔夫所言:“人们认为我们这个星球经历了两个伟大的发展时期:希腊罗马时代和近代发明时代。被认为愚不可及和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则是处在这两个时期间的一个插曲。……今天,在一般人的头脑里,‘中世纪’这一名词臭不可闻。它已成为反动或者停滞的同义语。如果一个现代改革家想要指责他的保守的对手的思想,他只要把他对手的思想贴上‘中世纪’的标记就够了。”(P39)然而,人们却多少有些忽略,既然文艺复兴运动灿烂无比,那么,这座辉煌的文化大厦怎么可能建立在一片沙漠或废墟之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文化的变迁需要有一个长时期的演进和濡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可以说,中世纪文化尤其是中世纪后期文化的长期积淀、酝酿和濡化过程,是文艺复兴文化不可缺少的前提要素,正是经过多重历史文化因素的交叉渗透,才使得文艺复兴运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当然,人文主义者否定中世纪,还与他们为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而自豪有关。因为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任何时代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夸大当代人物和事件的意义,所以,历史学上又有“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就我国而言,中世纪文化研究之所以长期出现“冷”的局面,还有下面两点原因:第一,我国学者长期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具有反感。我国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中世纪宗教神学有一种排斥心理,再加上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对宗教神学通常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第二,对文艺复兴的过度崇拜。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民本主义,但总体上缺乏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广度和深度,故而我国多数学者非常崇拜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由此就可以理解,西方人文主义者对中世纪的批判和否定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中世纪的批判和否定,我们多数学者对中世纪的看法也仍然停留在他们对中世纪的看法上,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人文主义者的局限。对中世纪文化研究由“冷”到“热”的转化,意味着文化研究的重要进展,是我们对过去中世纪文化研究反思的结果。实际上,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中世纪文化从产生的那天起,既表现出了它的愚昧性和落后性,又蕴含了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中世纪文化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因而显示了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宗教神学文化也是各民族历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然,它是以文明的形式包孕着愚昧和野蛮,以信仰的外衣扭曲束缚了感性生命,以虚无的理想天国取代了对现世幸福的追求,以神性泯灭了人性,其本质主要表现为上帝文化。二、中世纪:宗教文化的畸形“中世纪”也叫“中世”或“中古”。历史学和文化学对中世纪时限的界定有所不同。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中世纪”是指从奴隶社会瓦解开始,到向资本主义过渡为止的历史时期,在欧洲,是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止;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古希腊罗马文化衰亡到14世纪古典文化复兴之间的时代。如果对中世纪文化作历时性的考察,可以按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把中世纪文化发展的宏观走向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罗马濒于衰竭的公元400年到公元1000年,这是中世纪前期文化阶段,也是文化发展的低谷期。在这一阶段,生产力发展缓慢,基督教在缓慢的发展中走向兴盛,在基督教影响下,中世纪文化处于艰难的拓变之中。一方面,中世纪前期文化基本上抛弃了古希腊的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文化,而接受了柏拉图或新柏拉图主义的文化观念,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阻碍和束缚了非宗教文化的发展,导致了宗教文化的畸形;另一方面,中世纪前期文化主要表现为基督教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和排它性,其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十分弱小,因而它自身的发展和突破非常缓慢。同时,由于这一阶段战乱频繁,对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破坏,在某个时期、某个区域甚至出现了文化倒退现象,“把最高的理念和最高的文化野蛮化了。”(P323)人们通常所说的中世纪的黑暗腐朽,实际上主要是指中世纪这一阶段的前期文化。在这个时期,“不学无术与愚昧无知是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也是盲目信仰上帝的主观根源,成为束缚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P44)上帝对人类的异化直接束缚了人类自由探索的天性,使悲观主义情绪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从而潜移默化地压抑了人的各种潜能;而追求来世和否定现世的价值观念,则直接束缚了现世文化的创造发育。第二阶段,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西方历史进入中世纪后期文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快发展,西欧各国基本上在11世纪前后兴起了城市,而意大利则在8—9世纪开始有城市的兴起。同时,基督教文化从9世纪开始走向成熟,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五种进步的文化现象:第一,公元9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促进了中世纪后期的文化发展,成为“中世纪后期知识的进步的最初的推动力”(P57)。第二,诞生于11世纪末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争,促进了理性思辩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哲学与神学的分离。第三,进入13世纪,西欧哲学出现了初步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四,国王在与教皇的矛盾冲突中,逐渐巩固了王权,世俗力量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也加速了世俗文化的建构和教会的世俗化。第五,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文化的发展进步,欧洲已建立了40多所大学,这些大学的建立既是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先有11世纪的骑士文学,再有了后来的城市文学;前者属于世俗封建主阶级的文学,后者是新兴城市市民阶级的文学;前者随着城市文学的崛起而消亡,后者已具有了人文主义因素,为文艺复兴作了文学上的准备。由此考察我们发现,中世纪后期文化已发展得较为迅速,乐观主义开始抬头,在文化的各个领域滋生了文化变迁跃进的因素,从各个方面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作了历史的铺垫。文化发展史业已证明: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的结晶,有着它孕育、产生、发展的特定条件,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毫无疑问,中世纪后期文化正是文艺复兴文化的孕育、萌生阶段。三、上帝文化与越界思想文化的差异要深入研究中世纪文化的本质特征,就离不开研究宗教文化。中世纪的文化实质上表现为宗教神学文化,说到底,其本质上又表现为上帝文化。它主要包括如下的逻辑关系:上帝文化{天国主义文化−→−−−−−−−−−−来世主义文化超验主义文化−→−−−−−−−−−−神权主义文化}{天国主义文化→来世主义文化超验主义文化→神权主义文化}禁欲主义所谓上帝文化,是指中世纪文化主要是以上帝为核心和目的而创造的。上帝为万物之源,当然也是文化之源。从浩瀚的自然到人工的各种产品再到人自身,无不是上帝的杰作,这是中世纪宗教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上帝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由天国主义文化到来世主义文化;第二,由超验主义文化到神权主义文化。这两个层面又合二为一,形成了禁欲主义文化。由此可见,上帝文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五种文化内涵,也可简约为禁欲主义文化。天国主义文化是指基督教对理想天国虚幻的建构,是由人们对理想天国的信仰与追求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耶稣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一是现世王国,一是理想天国。现世王国是罪恶的,理想天国是纯洁的。天主教会的《要理大全》描绘了天堂的极乐世界,因而,基督教徒总是把天国看成是人们理想生活的神圣境界,是一种快乐的未来社会。来世主义文化是在天国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必然产物。在基督教看来,天国既然如此美好、现世如此罪恶,那么人活着就是要受罪,人的一生就是奔向天国的旅程,因此,只能把一切幸福的希望都寄托于来世的天国之中。来世主义文化与天国主义文化相辅相成,其本质上是对现世主义的怀疑与否定。与天国文化相联系,来世主义能够给受苦受难的教徒以一定程度的精神寄托与安慰,尽管这种寄托与安慰是那般虚幻渺茫。与天国主义文化和来世主义文化相联系,就是超验主义文化和神权主义文化。超验主义文化体现的是宗教文化对上帝、对天国和来世的超验性建构,在中世纪,基督教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的真善美。但是这种证明又是很困难的,上帝的存在只是主观上的一种观念性的存在,也是超出经验认识范围的一种虚幻的信仰物。超验主义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神权主义文化,即围绕着神权至上所建构的宗教神学文化,而神权主义文化是以宗教神学为中心,把宗教神学奉为圭臬,定于一尊,凌驾于一切文化之上,从而束缚了非神学文化的正常发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天国主义文化和来世主义文化主要表现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其本质上是以虚幻的美好未来作为现世受苦受难的生命的动力支撑;超验主义文化和神权主义文化则是以神秘的思辩与抽象,去规范和引导教徒对上帝的信仰。在上帝文化的这两个层面中,前者表现为对现世主义文化的否定,后者表现为对人文主义文化的否定,二者形式不同,但共同构成了禁欲主义文化。为了超验的上帝、为了理想的天国、为了来世的幸福、也为了救赎原罪,人活着就要禁欲,就要扼制、束缚甚至扭曲人类生命的各种需要,来完成受苦受难的生命之旅。由此观之,上帝文化正是通过上帝、神权、天国和来世,通过禁欲,完成了对人类生命的控制,束缚了人的健康发展。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上帝文化有着落后和愚昧的一面,又有着历史进步的一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上帝文化扩大了信教者的人际交往,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上帝文化即便是虚幻的花朵和虚幻的太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徒们的心理慰藉,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上帝文化内部又具有一定的平等思想和民主意识;还有,上帝文化解决了只有人才具有的信仰问题,为教徒确立了精神支柱。惟其如此,随着上帝文化的长期变迁,在上帝文化内部孕育出了对上帝文化的离经叛道;在神权主义文化中滋生了人文主义的呐喊;在天国主义和来世主义文化中张扬了现世主义的生命意识;在禁欲主义文化中讴歌了人情和尘世的美好。……历史以长期的沉寂和曲折,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宗教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