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行为的影响_第1页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行为的影响_第2页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行为的影响_第3页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行为的影响_第4页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行为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摘要资本是商业银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当各种风险防范措施都失效时,资本构成了银行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充足率是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目的是促使银行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抵御不利因素的冲击,减少银行对于政府救助的依赖,降低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健全银行自身风险防范约束机制,保持整个银行业的稳定。本文研究我国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首先在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是本文的重点节: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资本充足率;银行信贷;信贷扩张AbstractCapitalisthefoundationofalltheactivitiesofcommercialbanks,whenriskpreventionmeasuresareineffective,capitalconstitutethelastlineofdefenseofthebank.Thecapitaladequacyratioisusedtomeasureanimportantindicatorofbankcapitalandassetriskpreventionareadequate,capitaladequacymanagement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Capitaladequacymanagementobjectiveispromptedbankstomaintainacapitaladequacyratiotoresisttheimpactofunfavorablefactors,reducethebank'sdependenceongovernmentassistance,themoralhazardproblemreducethedepositinsurancesystem,improvethebank'sownriskpreventionmechanism,to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bankingsector.ThispaperstudyontheeffectofChina'scapitaladequacyratioofbankcreditbehavior,analyzedthecapitaladequacyofcommercialbanksinChinabasedonforeigntheoryresearchandempiricalresearch,andisthekeysectionofthispaper:AnEmpiricalAnalysisofinfluenceonourcountrycommercialbankcreditcapitaladequacyratiorang,cometotheconclusionofthestudy,theautho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policyrecommendations.Keywords:capitaladequacyratio;bankcredit;creditexpansion目录TOC\o"1-5"\h\z一、引言 1二、国外相关研究 1(一)理论方面 1(二)实证方面 2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分析 3(一)对信贷总量的影响 3(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不良贷款率 4四、研究设计 5(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二)数据处理与模型估计 7五、实证分析 8(一)资本充足率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均对贷款产生影响 8(二)资本充足率水平将影响贷款关于利率的弹性 8(三)新的资本充足率测算方法对贷款的增长产生了影响 9六、建议 9\o"CurrentDocument"(一)宏观监管角度的政策建议 9\o"CurrentDocument"(二)商业银行角度的应对措施 12七、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引言我国监管当局最早在全国推广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始于1994年。1996年我国加入巴塞尔协议成员国的行列,显示了我国政府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决心。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承担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2004年3月,银监会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和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中国资本监管制度推向实质实施阶段。2007年2月公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实现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看出,资本充足率监管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的核心地位且越来越严格。二、国外相关研究自从1988年《巴塞尔协议》颁布以来,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的影响被广泛研究,其成果可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进行综述:(一)理论方面MyersandMajluf(1984)证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在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时会优先选择减少贷款,而并不是发行股票,因此造成信贷紧缩现象。HolmstormandTirole(1997)的静态模型表明,资本充足率本身具有顺周期性,而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在经济的上行阶段,资本充足率水平上升,银行有多余的资金继续投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造成负面影响。KopeckyandVanHoose(2006)的“监督成本”假说认为,由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面临借款人冒险行为的道德风险。银行可以监督借款人行为以降低风险水平,但这一监督行为存在一定的成本。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的过度冒险而对其风险产生不利影响,会积极监督企业行为,但监督成本的存在会提高贷款利率,这会抑制一部分贷款需求,贷款增速下降。结构方面。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不同资产被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资本要求的提高会激励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改变风险偏好。目前,学术界对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导致的银行信贷结构变化还没有统一的结论。第一种观点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增加了银行的资本成本,银行有动机去冒险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Blum(1999)和A.Milney(2001)采用动态模型研究银行资本约束与风险承担的动机,他们发现由于资本约束的实施会使得银行未来筹集资本的成本增加,所以银行当前就倾向于采用风险和收益更高的资产来弥补这些成本,从而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加。第二种观点认为银行会选择从事风险更低的业务。由于不同性质的贷款具有不同的风险权重,如果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商业银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会增加调整信贷结构的激励,尽可能多的发放风险权重较低的资产,少发放或者不发放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因此,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会促使银行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风险偏好。KeeleyandFurlong(1990)认为,资本要求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即考虑到在危机时期银行将自己承担高风险的损失,将会选择谨慎投资,降低资产的风险。鉴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银行为了降低加权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充足率,首先将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因此,在信贷缺乏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要远远超过大企业。Dangla和Lehar(2004)分别研究了引入风险价值方法之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他们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这种模式比1988年的资本协议更能促使银行降低风险。(二)实证方面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提出不久,Bemanke和Lown(1991)基于美国的横截面数据,通过实证发现,美国1991—1992年的贷款低增长与资本约束有关,这种由资本约束导致的信贷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当时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随后,Hall(1993)、Berger和udeu(1994)、Haubfich和Wachtel(1993)、Jacklin(1993)、Hancock和Wilcox(1994)、Bfinkmann和Horvitz(1995)及Peek和Rosengren(1995)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银行资本变化对贷款增长的影响,但他们得到的结论不完全一致。总的来看,这些实证研究表明,对于资本充足率很低的银行,资本约束确实影响了其贷款增长,可是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这种影响达到何种程度还需进一步验证。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影响(BankSize),且通过识别需求性和供给性影响因素,Kishan和0piela(2000)与Kashyap和Stein(2000)进行了进一步估计和检验,并得出资本约束对贷款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针对单方程回归的不足之处,Shrieves和Dahl(1995)、Jacques和Nigro(1997)与Aggarwal和Jacques(2001)采用结构化模型对资本变化与银行风险投资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估计,并得出结论,资本约束对银行风险投资(贷款)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Hancock和Laing与Wilcox(1995)、Calem和Rob(1996)、Furfine(2000)及VandenHeuvel(2002,2003)等学者的研究更具特色,他们采用动态结构化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出结论,资本约束将对贷款增长产生影响,资本约束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较低的资本充足水平将会产生信贷收缩,并进而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学者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Ediz和Micha.e1与Perraudin(1998)关于英国、Rime(2001)关于瑞士、Gambacorta和Mistndli(2003)关于意大利、Barcelo(2004)关于西班牙、Ito和Sasaki(1998)、Woo(1999)及Honda(2002)关于日本、Ghosh和Ghosh(1999)、Agung等(2001)及Yudistira(2003)关于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实证研究均表明,资本约束对贷款及经济会产生影响。Chiuri、Ferri、Majnoni(2002)通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对16个新兴市场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匈牙利、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巴拉圭、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智利、哥斯达黎加、印度、波兰及斯洛文尼亚等)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分析(一)对信贷总量的影响表3.1资本充足率标准不变时上市银行的放贷能力项目数额资本充足率10%风险加权资产38570765总资产6981500l可以支撑的总资产17656546信贷增量9279479表3.2资本充足率上浮0.5%时上市银行的放贷能力项目数额变化幅度资本充足率10.5%风险加权资产35169861-8.82%总资产63597181-8.91%可以支撑的总资产12506165-29.17%信贷增量6535966-29.57%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将影响约3万亿元的新增信贷,将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尤其对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的中小银行而言,短期融资压力更大,中小银行在融资成本较高的制约下,更有可能减少其贷款供给,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面临的资本压力将逐步减

弱。2004--2006年的我国历史经验也表明,资本监管要求趋严会带来短期内信贷新增放缓,但适度采取措施支持商业银行多种融资渠道融资,通过扩大分子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致发生信贷紧缩。(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图3.12005一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图3.1是2005一2010我国13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图。从图可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上有所下降,则必消耗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大量资本,影响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图4-4为2010年我国13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关系图。图3.2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同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关图从图3.2上看,在2010年,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也不能明确得出,只能说,不良贷款率高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较低。下面将通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以量化的形式确定资本充足率同三类效率指标的关系。四、研究设计资本充足率对贷款产生影响通常基于三个假设条件:(1)资本市场是不完美的或者信息是不完全的。如果资本市场是完美的且信息是完全的,那么银行完全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代价通过吸收存款或其他融资渠道来满足贷款增长的需求,而不必增加银行的资本水平。在资本市场不完美或者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银行的资本水平将影响其外部融资的风险溢价,从而对贷款供给产生影响。(2)银行的资产负债在期限匹配方面不合理(Maturity—Mismatch)。银行的一个基本职能是对资产负债的期限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降低市场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期限匹配不合理,那么利率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将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产生影响,在银行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影响贷款的供给水平。(3)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对贷款产生的约束。若没有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那么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会受到约束。但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使得银行必须保持充足的资本。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不仅包括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而且也包括市场纪律(MarketDiscipline)要求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并且在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市场纪律要求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将对贷款的供给产生影响。在关于资本充足率水平对贷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关键方面是,必须对贷款变化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进行识别。贷款的变化既可能来源于需求因素,也可能来源于供给因素。实际观察到的贷款水平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或者行业经济的不景气导致的贷款需求下降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资本约束导致的贷款收缩造成的。只有对影响贷款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进行完全的识别,才能就资本充足率水平对贷款的影响给出比较客观和清晰的结论。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银行贷款的变化有多方面因素,有宏观和微观因素、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因素、需求和供给因素等,这里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研究我国银行贷款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研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对贷款增长的影响。从需求层面来看,银行贷款的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贷款需求比较旺盛,而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贷款需求比较疲软。另外,货币政策的松紧状态也对贷款的需求产生影响。偏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从而使贷款需求下降,而偏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水平的下降,从而使贷款需求增加。从供给层面来看,不同银行的个性特征对贷款的供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好,那么该银行能够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旺盛的贷款需求,从而使贷款供给保持较高的增长。而如果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差,那么即使在贷款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该银行受资金来源所限,并不能使贷款供给完全满足贷款需求,从而贷款增长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资本充足率是反映一家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资本市场不完美或者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一家银行的资本越充足,其外部融资的风险溢价越低,从而使贷款供给受到的约束越小。对于同样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资本相对充足的银行在此约束条件下依然能使贷款增幅保持较高的水平,而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则可能通过减慢贷款的增速来满足此约束条件。当然,反映一家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其他指标(如资产的流动性状况、经营的效益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状况等)也会影响银行的贷款供给,但这里着重考虑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基于以上因素,这里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分机构数据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单家银行及整个银行业贷款的影响。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如下:Al Ay+aAp+(a+ak)Ar+adum+fkAli,t 1t2t3 4i,t-1 t 5ti i,t-1 i,t-1 (])-8[l -by-bp-(b+bk )r -(b+bz)k]i,t-1tt-12t-1 34i,t-2t-156i,t-2i,t-2其中,变量l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t期的贷款余额;变量Yt是第t期的实际i,t tGDP,变量Pt是第t期以GDP平减指数表示的物价水平,这里以实际GDP及物价水平来描述经济的景气状况,它们是影响贷款需求的重要因素;变量rt是第t期的基准利率水平,它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状态,这里采用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三个月贷款利率;变量k.t是第i家银行在第t期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它是影响贷款供给的重要因素;变量z.t是反映第i家银行在第t期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最低要求的变量,若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要求,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该变量取值为0变量dumt是一个虚拟变量,它反映了我国自2003年第四季度起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充足率测算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变量eit是误差,c是常数项。在以上变量中,贷款(l)、实际GDP(Yt)及物价水平(pt)均采用了对数变换。i,t tt上式是贷款变化的动态方程,它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括号反映了贷款与其决定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二是贷款的短期变化不仅决定于各因素的短期变化,而且决定于贷款与其长期均衡状态的偏差。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实际GDP及物价是影响贷款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估计参数(a1,a2,耳,b2)可以得到实际GDP及物价对贷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程度。货币政策的松紧状态对贷款的影响通过参数(a3,a4,b3,b4)来反映,其中参数(a4,b4)反映了由于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差异,各家银行的贷款对利率的弹性是不同的,特别是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对于资本相对充足的银行,其贷款受到的影响较小。资本充足率对贷款的影响通过参数(b5,b6,fi)来反映。从长期来看,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最低要求对贷款供给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对其贷款供给的约束效应更强。从短期来看,资本充足率的差异使各家银行贷款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为反映这种分布的差异性,这里通过参数fi来刻画。数据处理与模型估计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变量eit是误差,c是常数项,由上式(1)得到最终的估计模型为:A/ Ay+aAp+(a+ak)Ar+adum+fkA/i,t 1t2t 3 4i,t—1 t5tii,t—1 i,t—1 (2)—5[/ 一by一bp -(b +bk )r一(b+bz)k]+C+ei,t—1 t t—1 2 t—1 3 4i,t—2 t—1 5 6i,t—2 i,t—2 it根据以上设定的模型,我们采用的数据样本区问是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其中,面板数据包含的机构是16家商业银行,在这16家商业银行中,有3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①参数的估计结果见表4.1。表4.1参数的估计结果参数估计值估计误差估计值估计误差a10.0940.0260f10.0280.013a20.11000.0330f20.0990O.0340a3-4.41001.32f30.00350.0012①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并没有完全披露,因此这里为保密起见,不能透露这些商业银行的称。a40.260.14f4O.00150.0009a5-3.82001.28f50.01N)0.0091f6O.00550.ool7bl4.150.97f7O.03200.012b20.160.0083f80.019O.0llOb3-7.20001.47f9O.0380O.0160b4O.68000.2100f10O.0220O.0140b5-3.18001.11f110.0034O.0012b62.320.8500f12O.0190O.0120f13O.02200.013-0.0140.0023f140.018O.0078C-0.350.200f150.014O.0084f160.04200.0190五、实证分析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资本充足率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均对贷款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最低要求水平,对其贷款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最低要求水平时,贷款关于资本充足率的弹性是-3.18,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水平时,贷款关于资本充足率的弹性是-0.86。因此,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资本约束迟早会影响其贷款的供给,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其仍然存在一个保持的问题,因为资本约束是一个动态约束,一时达标并不表明永久达标。另外,若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那么可能会使某些原先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处于不达标的境地,这将影响其贷款的供给。从短期来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对贷款的动态管理和调整产生影响。对于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其对贷款的动态管理和调整将有更多的余地,贷款供给的波动也越小。(二)资本充足率水平将影响贷款关于利率的弹性贷款关于利率的短期和长期弹性分别通过(a3+a4ki)和(b3+b4ki)来反映,由于a3,b3<0,a4,b4>0,因而对于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其贷款关于利率的弹性较低。这表明,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的货币政策时,对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利率的提高将使其贷款下降的幅度更大,这种分布效应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特别是某些银行贷款变化的剧烈波动将对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产生影响。(三)新的资本充足率测算方法对贷款的增长产生了影响我国自2003年第四季度起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充足率测算方法,这种方法逐步向国际惯例靠近,更加严格和科学,这对原先银行贷款的粗放增长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六、建议(一)宏观监管角度的政策建议我国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在许多方面也有待改善。因此,监管当局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1、合理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新的资本框架包括三大基本要素(ThreePillars,又称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标准、监管部门的检查以及有效的市场纪律。该委员会准备将现有的协议进行改进,以此形成确定大多数银行资本标准的标准法。新框架认为,监管当局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超过最低资本标准比例的资本,同时也认为,银行管理部门建立内部资本评估程序、确定与银行风险状况和控制环境相适应的内部资本标准十分重要。这一内部程序应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并在必要时由监管部门干预。这实际上包涵了不同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资本标准的灵活性,但应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有多少风险就应有多少资本,风险越大的银行需要的资本应该越多。银行最优的选择是根据自身规模通过有效运作使资本充足率既能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应对风险,同时又不会有太多的富余资金影响银行的收益。(一)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应及时纳入风险权数中巴塞尔协议使用风险加权的方法衡量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将资产依据其信用风险的大小划分为五大类,并相应确定了0%、10%、20%、50%和100%五个风险权数,以计算表内加权风险资产。同时,将商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所承担的风险利用信用换算系数转换成表内对应项目,包括在资本充足性的衡量中。资本风险的不确定性和资本风险的程度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而,我国在考虑了对境内外、表内外及本外币实行统一并表监管后,还应考虑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国际业务的迅速增加,从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风险程度的变化等。从和国际接轨需要的角度,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指标时应把这些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及时修订资产的风险权数,使之科学、合理、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情。资产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里仅做定性研究。在实行并表考核及综合考虑了不确定性风险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并表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资本总额/(各项并表资产总额x相应并表风险权数)(二)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从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看,可以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即不实行统一的比率,而是考虑每家银行的业务性质和特点,设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这方面可以参照英国商业银行的做法。根据银行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资本充足率为最佳比率的理论原则,资本充足率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资本不足,往往是与盲目追求利润、单纯追求投资贷款规模的冒险经营分不开的。一旦发生金融风波,就会严重影响银行的清偿能力,从而影响银行的稳定,乃至整个银行系统,以及存款人的利益。资本过大,则会加大银行经营成本,影响银行盈利。因此,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考虑,应以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极大化为指导原则,继续实行弹性比率,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设定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不同比率。2、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需要清晰的监管目标“相机抉择”和“单一规则”是围绕有关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如何进行选择而展开相关争论的具体产物。新古典综合派提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主张,认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来加以判断。当某一个问题较为突出且急需解决时,据此可以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其他目标则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通常被称为“相机抉择”。以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稳定通货最为重要,进而提出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的“单一规则”理论。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同样面临着“多重目标”的选择问题。在监管实践中,监管当局不得不面对“相机抉择”或者“单一规则”。虽然相机抉择的银行监管,可以通过对法律、法规和指标的全面或者部分调整,在某些方面放松监管的同时而在其它方面加强监管,但同样其也会给监管人员及其工作带来较大的随机性。如果实施“相机抉择”,银行监管工作必将承受盲目性的问题,进而使得监管效率大打折扣。很显然,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当今监管的发展态势。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银行稳定固然重要,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效率及银行发展则显得同样重要。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开放条件下的中资银行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一在市场角色上,虽然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接近一半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转制,资本充足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银行坏帐的减少,基本上是通过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注资的方式来达到的。而其业务赢利的来源则大多又是存贷差,因此,银行进行业务创利的能力较弱。第二在产品开发上,虽然近几年,我国有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新金融产品,但这些充其量也就是把一些外资银行的产品拿过来稍作改动而己。严格地说,这种做法距离真正的金融创新相距甚远。第三在服务理念上,尽管近年来中资银行在服务理念上较之以往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多年来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所形成的“管、卡、压”等服务思想依然存在,不同中资银行间的服务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对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必须及时进行市场角色的转变,必须在经营理念上有新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银行监管部门应抛弃过去的监管理念,找准市场定位,在确保银行稳定的前提下,切实维护中外资银行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不断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只有保持银行稳定与银行效率的有机协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盲目性,确保一贯性及独立性。3、依靠“内外结合”来提高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有效性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无疑是在暴露在各种风险的状态之下进行的,由此,完善的风险管理对于银行机构自身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实践表明,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支持,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也就不可能健全与有效。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是银行与政府的复杂关系导致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因此,在现有所有权变革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充分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分离,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做市场的银行(themarket'sbank),而不是政府的银行(thegovernment'sbank),以此来提高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我国银行业应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机制以及决策制衡机制;积极推动有实力的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条中的缺陷,完善市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建立和完善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在内的多个委员会,逐步健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银行风险经营中的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增强股东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银行控股股东的监督,有效控制关联交易,抑制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形成银行提高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建立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促进银行体系稳定发展。同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方式和重点做出适当调整。当前,银行监管的资源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局限,为此,为了充分把现有资源发挥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非现场监管应当尽量以法人机构为对象,并且尽快向电子系统处理过渡,大量减少非现场监管的人力资源投入,将有限的监管力量主要投入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应以公司治理和银行风险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有缺陷为重点,帮助银行更好地加以完善,从而起到对银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进行“硬约束”的功效。(二)商业银行角度的应对措施1、合理控制资产风险的扩张强化资本约束有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实现健康协调发展。从现实发展情况看,虽然很多商业银行都在强调质量、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但由于资本的软约束和长期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意识淡薄,资本补充渠道单一、资本注入缓慢与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形成强烈反差,导致经营暴露在风险敞口之上。这不仅影响当前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削弱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严格的资本充足要求将会有效制约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使商业银行不再盲目追求资产增加,而注重资本金的积累,确保银行资产规模在资本金支撑之上;会促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拓宽盈利渠道,由以规模求效益的粗放型经营转化为以质量求效益的集约型经营;会促使商业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其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盲目性、短视性和片面性,避免急功近利、泡沫式的发展方式,促进商业银行追求真实的质量和效益,达到协调、均衡的发展,这正是科学的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走向质量、效益、规模、结构协调发展的健康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2、通过股权融资主动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在银行2009年上半年盈利增速放缓、银监会对附属资本限制加强的条件下,通过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金成为各家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选择。2009年,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都选择主动开辟定向增发、民生银行选择公开上市、光大银行选择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招商银行则选择配售等多样化股权融资渠道进行融资。这既是应对监管要求的被动之举,更是这些银行主动补充资本充足率、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发行次级债等补充附属资本继续被多家商业银行采用。2009年前8个月商业银行已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总量达2316.5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由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持有。这掩盖了银行业整体核心资本充足率过低、风险抵补能力不足的本质,集聚了银行业之间发生连锁性危机的系统性风险。不过银监会《通知》的规定,使继续通过发行次级债等弥补资本充足率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和难度。七、结束语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外资银行准入条件逐渐放宽,我国银行业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切实提高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监管和银行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参考文献廖慧,马泽昊,郑子龙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基于银行贷款渠道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101-107.朱宇.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信贷波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66-70.王志斌,毛彦军.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1-35.朱宇.银行资本监管标准与信贷顺周期波动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8):38-42.张宗益,吴俊,刘琼芳等.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8):183-189.王向,刘银玲.中国银行业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