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_第1页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_第2页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_第3页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_第4页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英文名:Belimumabpowderforconcentrateforsolutionforinfus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BeiLiYouDanKang【成份】主要成份:贝利尤单抗辅料:枸橼酸一水合物、枸橼酸钠二水合物、蔗糖和聚山梨酯80【性状】白色至类白色饼状物。【适应症】本品与常规治疗联合,适用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动(例如:抗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SELENA-SLEDAI评分二8)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年患者。【规格】(1)400mg/瓶(2)120mg/瓶【用法用量】本品通过静脉输液给药应由有管理速发过敏反应经验的医务人员对本品进行静脉给药(见【注意事项】)。本品给药可能会导致重度或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和静脉输液反应。有报告患者在静脉输液后数小时出现急性超敏反应症状。还观察到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后再次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反应(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因此,本品应在能进行相应急救处理的环境中给药。考虑到迟发反应的可能性,患者应至少在前2次静脉输液后接受较长时间(数小时)的临床观察。应当告知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有发生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关症状迟发或复发的可能性(见【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方案和给药方法:推荐的给药方案为10mg/kg,前3次每2周给药一次,随后每4周给药一次。应持续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果治疗6个月后疾病控制无改善,应考虑中止本品治疗。本品用于静脉给药前必须复溶和稀释,输液时间至少1小时。不得通过静脉推注迅速给药。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可减缓输液速度或中止输液。若患者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输液。不应将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时经同一静脉给药。尚未开展评价本品与其他药物合并用药的物理或生化相容性研究。静脉给药前的预防性用药建议:使用本品进行静脉给药前,可考虑使用预防性用药,包括抗组胺药(联合或不联合解热镇痛药),以预防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配制静脉给药溶液:本品用于静脉给药,以冻干粉形式包装于单次给药瓶中,应由专业医务人员使用下述无菌技术复溶和稀释。建议使用21-25号针头刺穿瓶塞进行复溶和稀释。静脉给药复溶指南:1.从冰箱取出药瓶,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使药瓶升至室温。2•使用无菌注射用水复溶本品,复溶溶液浓度为每ml含80mg贝利尤单抗。使用1.5ml的无菌注射用水复溶药瓶中120mg贝利尤单抗。使用4.8ml的无菌注射用水复溶药瓶中400mg贝利尤单抗。3.无菌注射用水的水流应朝向药瓶的一侧,以尽量减少泡沫形成。复溶期间,将药瓶置于室温条件下,轻轻转动药瓶60秒,每5分钟一次,直至粉末溶解。切勿摇晃。通常在加入无菌注射用水后10-15分钟内完成复溶,但也可能长达30分钟。复溶后的溶液应避光保存。4•如果使用机械设备复溶本品,转速不应超过500rpm,且药瓶旋动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5.复溶完成后溶液应为乳白色、无色至淡黄色,且无颗粒。瓶内可能会有小气泡。静脉给药稀释指南:1.葡萄糖注射液与本品不相容。本品仅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0.45%氯化钠注射液(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稀释至250ml,用于静脉输液。根据患者所需本品复溶溶液的体积,从含生理盐水、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的250ml输液袋或输液瓶中抽取相同体积的液体并弃去,随后将所需体积的本品复溶溶液加入至输液袋或输液瓶中,轻轻倒置输液袋或输液瓶以混合溶液。药瓶中多余的复溶溶液必须丢弃。2.给药前肉眼检查本品溶液是否有悬浮颗粒物和变色。如果观察到任何颗粒物或变色,请丢弃本品溶液。3•如果不立即使用本品复溶溶液,应将其避光保存,并置于2CJ8C。下冷藏。本品经生理盐水、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稀释后溶液,可置于2C-8C或室温条件下保存。本品从复溶到完成输液的总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4.尚未观察到本品与聚氯乙烯或聚烯烃袋之间存在不相容性。【不良反应】安全性特征总结:3项注册前安慰剂对照静脉给药研究、1项安慰剂对照皮下给药研究和一项上市后安慰剂对照静脉给药研究评价了贝利尤单抗在SLE患者中的安全性。下表数据反映了674例SLE患者,于第0、14和28天,之后每28天给药一次接受本品10mg/kg静脉给药(>1小时),直至52周的情况(有472例患者给药至少52周),以及556例SLE患者在本品200mg皮下给药每周一次长达52周的情况。所呈现的安全性数据包括部分患者在第52周后的数据。上市后报告数据也包含在内。此外,多数患者还接受了以下一种或多种SLE伴随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抗疟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本品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分别有87%和90%的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腹泻(接受本品联合常规治疗的SLE患者发生率三5%,高于安慰剂组的三1%)。本品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分别有7%和8%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不良反应列表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器官分类和频率分类,标准如下十分常见(三1/10);常见(三1/100,<1/10);偶见(三1/1,000,<1/100);罕见(三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知(无法从现有数据推算)。在每个频率组中,不良反应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表中所列为给药后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最高频率。*“超敏反应”涵盖一组术语(包括速发过敏反应),其表现症状包括低血压、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或其他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静脉输液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也涵盖一组术语,其表现症状包括心动过缓、肌痛、头痛、皮疹、荨麻疹、发热、低血压、高血压、头晕和关节痛。由于在所有病例中超敏反应与静脉输液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存在重叠,故无法进行区分。特定不良反应描述:下文呈现数据源自静脉给药制剂临床试验(仅10mg/kg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制剂临床试验的汇总。输液反应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和超敏反应:输液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和超敏反应通常见于给药当天,但在药后数日也可能发生急性超敏反应。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严重超敏反应病史的患者,该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输液后3天内的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2%和10%,其中分别有1.2%和0.3%的患者需要永久终止治疗。感染:静脉和皮下给药研究中,感染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总发生率均为63%。本品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三3%且高于安慰剂组至少1%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炎和尿路细菌感染。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均为5%;其中严重机会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和0%。本品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0.7%和1.5%的患者发生感染而导致治疗中止。部分感染为重度或致命感染。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3%和2%。精神疾病:抑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各为3%。在注册前静脉给药临床研究中,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2%(8/674)和0.4%(3/675)报告严重精神疾病事件,分别有0.6%(4/674)和0.3%(2/675)的患者报告严重抑郁。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和贝利尤单抗1mg/kg治疗的受试者中各报告了1例自杀事件;安慰剂治疗患者未报告该事件。在贝利尤单抗10mg/kg静脉给药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上市后研究中,接受贝利尤单抗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0%(20/2002)和0.3%(6/2001)报告严重精神疾病事件,分别有0.3%(7/2002)和0.1%(1/2001)的患者报告严重抑郁。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严重自杀想法/行为或无自杀意图的自我伤害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0.7%(15/2002)和0.2%(5/2001)。根据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贝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和安慰剂治疗患者中分别有2.4%(48/1974)和2.0%(39/1988)报告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以上静脉给药研究中未排除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在排除有精神疾病史患者的皮下给药临床研究中,贝利尤单抗组患者有0.2%(1/556)报告了严重精神病事件,而安慰剂组患者未报告此类事件。两组均未报告与严重抑郁相关的事件或自杀事件。根据CSSRS,贝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和安慰剂治疗患者中分别有1.3%(7/554)和0.7%(2/277)报告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胃肠疾病:接受贝利尤单抗静脉输液治疗的肥胖患者(BMI>30kg/m2)中,恶心、呕吐和腹泻的报告率高于安慰剂组,也高于体重正常患者(BMI三18.5至W30kg/m2)。肥胖患者中的这些胃肠道事件均非严重事件。免疫原性:中和抗体和非特异性抗药抗体(ADA)检测的敏感性受所采集样本是否存在活性药物的限制。因此,无法得知研究人群中和抗体和非特异性抗药抗体的真实存在情况。在2项全球川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中,563例患者接受10mg/kg贝利尤单抗,其中4例(0.7%)患者持续存在抗药抗体;559例患者接受1mg/kg贝利尤单抗,其中27例患者(4.8%)的抗药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在全球III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抗体持续阳性的受试者中,安慰剂组、1mg/kg和10mg/kg组分别有1/10(10%)、2/27(7%)和1/4(25%)的受试者在给药当日出现静脉输液反应;这些静脉输液反应均为非严重事件,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少数检测出ADA的患者报告了严重/重度不良事件。ADA持续阳性受试者与ADA阴性患者的相应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率相似,后者在安慰剂组、1mg/kg和10mg/kg组分别为75/552(14%)、78/523(15%)和83/559(15%)。在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产生抗药抗体的情况相对少见,另外由于抗药抗体阳性受试者的人数较少,故无法就免疫原性对贝利尤单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作出定论。【禁忌】已知对本品中活性物质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注意事项】本品尚未在下列患者组中进行研究,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以下患者:重度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狼疮、重度活动性狼疮肾炎、HIV、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低丙球蛋白血症(IgG<400mg/dl)或IgA缺乏(IgA<10mg/dl)、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细胞/骨髓移植或肾移植史。死亡:在静脉给药临床试验的对照阶段,本品治疗组报告的死亡人数多于安慰剂组。在3项临床试验中,2133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在安慰剂对照、双盲治疗阶段死亡:安慰剂、本品1mg/kg、本品4mg/kg以及本品10mg/kg治疗组的死亡人数分别为3/675例(0.4%)、5/673例(0.7%)、0/111例(0%)和6/674例(0.9%)。没有出现占主导地位的单一的致死原因。病因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自杀。在本品皮下给药的对照试验中(N=836),共有5例患者在安慰剂对照、双盲治疗阶段死亡(安慰剂治疗组和本品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7%[2/280例]和0.5%[3/556例])。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重度感染:本品的作用机制可能增加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的潜在风险。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本品)治疗的SLE患者中已有重度感染(包括致死病例)的报道(见【不良反应】)。在有重度或慢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病史患者中,医师应特别谨慎使用本品。应密切监测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并仔细考虑中断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直到感染得到缓解。活动性或潜伏性结核患者中应用本品的风险尚不明确。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JC(JohnCunningham)病毒相关的PML所导致神经功能缺陷(包括致死病例),已在接受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中有相关报告。PML的风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免疫功能损害。有临床指征时,应考虑对表现出新发或恶化神经病学体征和症状的患者进行PML诊断并咨询神经学家或其他相关专家。在确诊PML的患者中,考虑停止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静脉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本品给药可能会导致超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且这些反应可能为重度的或致命的。如果出现重度反应,必须中断本品给药,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见【用法用量】)。前两次输液超敏反应的风险最大;但在每次输液时都应考虑此种风险。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严重过敏反应病史患者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可在本品输液前给予预防性用药,包括抗组胺药,联合或不联合解热镇痛药。尚未知预防性用药是否可降低输液反应的频率或严重程度。在临床研究中,大约有0.9%的患者有严重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其中包括过敏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性水肿和呼吸困难。前2次输液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更频繁,后续趋于减少(见【不良反应】)。已有患者在输液后数小时出现急性超敏反应症状的报告。还观察到给予初步适当对症治疗后再次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反应(见【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因此,本品应在能即刻处理这类反应的环境中给药。考虑到迟发反应的可能性,患者应至少在前2次输液后接受较长时间(数小时)的临床观察。应告知患者超敏反应可能在输液当天或输液后数天发生,并使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体征和症状以及复发的可能性。应指导患者在出现任何这些症状时立即就医(见【用法用量】)。恶性肿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免疫调节药物(包括贝利尤单抗)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的风险。在有恶性肿瘤既往史的患者中或在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应谨慎考虑使用或继续使用本品。除已完全切除或充分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宫颈癌患者外,尚未在过去5年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开展研究。免疫接种:不应在本品给药前30天内或给药期间接种活疫苗,因为目前尚未确定其临床安全性。目前在接受本品治疗患者中,尚无因个体接种活疫苗而继发感染的相关数据。由于其作用机制,贝利尤单抗可能会干扰免疫接种的应答。然而,在评价对2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应答的小规模研究中,与接种时接受标准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本品的SLE患者对不同血清型的总体免疫应答相似。尚无充足数据能得出针对其他疫苗应答的结论有限的数据表明,在免疫接种后给予本品,不会影响保护性免疫应答产生的能力。在一项子研究中,发现既往接受破伤风、肺炎球菌或流感疫苗接种的一个小型患者组在本品治疗后维持了保护性滴度。与B细胞靶向治疗或环磷酰胺合并用药:尚未研究本品与其他B细胞靶向治疗或静脉用环磷酰胺联合使用的情况。本品与其他B细胞靶向治疗或环磷酰胺联合给药时应谨慎。钠含量:本品每剂含钠量少于1mmol(23mg),即基本上"无钠”。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尚未开展本品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育龄期女性和女性避孕: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应在本品治疗期间和结束治疗后至少4个月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妊娠期用药:妊娠女性应用本品的数据有限(见【药理毒理】)。妊娠期间不应使用本品,除非经证明对胎儿的潜在获益大于风险。哺乳期用药:尚不清楚本品是否可分泌至人乳或摄入后是否可全身吸收。由于母体抗体(IgG)可分泌至乳汁中,因此应在综合考虑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获益以及母亲接受治疗的获益后,再决定是否中止母乳喂养或者中止本品治疗(见【药理毒理】)。生育力:目前没有本品对人类生育力影响的数据(见【药理毒理】)。【儿童用药】尚未确定本品在未成年人群(年龄小于18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相关数据。【老年患者用药】本品的临床研究中未纳入足够数量的三65岁受试者以确定其与年轻受试者的临床反应是否不同。老年患者应慎用本品。【药物过量】目前关于本品用药过量的临床经验有限。与用药过量病例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本品预期的不良反应一致。在人体中,间隔21天以静脉输液方式两次给予最高20mg/kg的剂量,与1mg/kg、4mg/kg或10mg/kg剂量相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没有增加。如不慎过量,应仔细观察患者并根据情况给予支持性治疗。【临床试验】国外静脉制剂III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在2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了本品的疗效,研究人群为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1684例SLE患者。患者患有活动性SLE疾病,定义为筛选期SELENA-SLEDAI评分三6分和抗核抗体(ANA)检验结果阳性(ANA滴度三1:80和/或抗双链DNA抗体阳性[三30IU/mL])。这2项研究的设计相似,BEL110751为76周研究,BEL110752为52周研究,2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均为第52周。重度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和重度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狼疮的患者均被排除。BEL110751主要在北美和西欧地区开展。基础标准用药包括皮质类固醇(76%;>7.5mg/天占46%)、免疫抑制剂(56%)和抗疟药(63%)。BEL110752在南美、东欧、亚洲和澳大利亚开展。基础标准用药包括皮质类固醇(96%;>7.5mg/天占69%)、免疫抑制剂(42%)和抗疟药(67%)。基线时,52%的患者具有较高疾病活动度(SELENASLEDAI评分三10),59%的患者有皮肤黏膜累及、60%有肌肉骨骼累及、16%有血液系统累及、11%有肾脏累及、9%有血管累及(基线时BILAG为A或B)主要疗效终点为复合终点SRI(SLE应答指数),该终点将应答定义为与基线相比,第52周时满足下列各项标准:•SELENA-SLEDAI评分下降三4分,以及•未出现新的英国狼疮评估小组(BILAG)A级器官评分,或小于2个新的BILAGB级器官评分,以及•医师全面评分(PGA)无恶化(增加<0.30分)SLE应答指数反映在无任何器官系统或患者整体状况恶化的情况下SLE疾病活动度的改善。在这两项研究中,贝利尤单抗10mg/kg组中获得SRI应答(如主要终点所定义的)的SLE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对终点各组成部分进行治疗组间比较,其应答率趋势与SRI一致(表1)表1:BEL110751、BEL110752和汇总数据第52周时的SLE应答指数和SLE应答指数组成部分合并常规治疗在2项研究的汇总分析中,基线时接受泼尼松(或等效药物)治疗剂量>7.5mg/天,在第40周至第52周,平均泼尼松剂量相对于基线降低至少25%至W7.5mg/天的患者,贝利尤单抗组为17.9%,安慰剂组为12.3%(p=0.0451)。根据改良的SELENASLEDAISLE发作指数定义SLE发作。在汇总分析中,治疗至首次发作的中位时间,贝利尤单抗组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分别为110天与84天,风险比=0.84,p=0.012)。52周观察期间,贝利尤单抗组有15.6%的患者出现重度发作,安慰剂组为23.7%(观察到的治疗差异二-8.1%;风险比二0.64,p=0.0011)汇总分析中,根据FACIT疲劳量表测量,贝利尤单抗组的疲劳改善情况优于安慰剂组。第52周时贝利尤单抗组相对于基线的评分变化均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4.70与2.46,p二0.0006))为探索SRI应答的预测因素而进行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疾病活动的患者获益最大,包括SELENASLEDAI三10分、或需要激素控制疾病、或低补体的患者。事后分析确认了高应答亚组,例如基线时低补体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见表2。这些患者中,64.5%的基线SELENASLEDAI评分三10分。表2:基线时低补体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基线泼尼松剂量>7.5mg/天的患者东北亚研究BEL113750:在一项多中心、随机(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按照2:1比例分配)、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了贝利尤单抗与安慰剂在东北亚地区(中国、韩国、日本)的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生物标志物效应。研究设计和招募人群与前述2项全球III期研究BEL110752和BEL110751相似,但BEL113750的入选标准对SLE疾病活动程度要求更高(在BEL110751和BEL110752中SELENA-SLEDAI评分三6,在BEL113750中SELENASLEDAI评分三8)。总共有707例活动性SLE受试者被随机。根据下述指标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化分层:SELENA-SLEDAI(W9vs■三10))补体水平(低C3和/或C4vs■无C3或C4降低)和患者来源国家(中国、日本或韩国)。用于疗效分析的MITT人群中包含677例受试者。大多数受试者来自中国(n=517,76.4%);其余受试者来自日本(n二60,8.9%)和韩国(n=100,14.8%)。贝利尤单抗10mg/kg组中第52周时获得SRI应答(如主要终点所定义的)的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表3)。合并常规治疗:本品在四个次要疗效终点较安慰剂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证明了本品的临床获益(表4):•第52周时SELENASLEDAI相对基线下降三4分的受试者的百分比;•第52周时具有SLE应答指数(SRI)7应答的受试者的百分比;基线时接受泼尼松剂量>7.5mg/天的受试者在52周期间每日泼尼松剂量W7.5mg/天和/或泼尼松剂量相对于基线降低50%的天数;•52周内至首次重度SFI发作的时间。表4:BEL113750研究(MITT。第52周时次要疗效终点由于事件数量太少而无法估计值,因此无法计算统计量。该临床试验所观察到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免疫原性数据与全球试验一致。其他特殊患者人群对照临床试验中入组的男性患者或65岁以上患者数量较少,无法就性别或年龄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作出有意义的结论。【药理毒理】药理作用:贝利尤单抗是针对可溶性人B淋巴细胞剌激因子蛋白(BLyS,也称为BAFF和TNFSF13B)的特异性人lgG1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可溶性BLyS(一种B细胞存活因子)与其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贝利尤单抗可抑制B细胞(包括自体反应性B细胞)的存活,抑制B细胞分化为产免疫球蛋白浆细胞。毒理作用生殖毒性:妊娠食蟹猴生殖毒性研究:在妊娠GD20-22天至计划剖腹产GD150或分娩当天,妊娠食蟹猴每2周一次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5、150mg/kg(以AUC计算暴露量约为静脉给药10mg/kgMRHD的9倍或皮下注射200mgMRHD的20倍),最长达21周,未见本品对猴的母体毒性、发育毒性或致畸性。给药相关毒性可见母体不成熟或成熟B细胞计数下降,胎仔或幼仔的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组织B淋巴细胞密度降低、IgG水平增加,以及IgM水平减少。治疗相关发现仅限于母猴和幼猴的预期可逆性B细胞下降,以及幼猴的IgM可逆性下降。成年猴在产后停止贝利尤单抗给药,大约1年后B细胞数量恢复,幼猴在3月龄时恢复;胎内暴露于贝利尤单抗的幼猴,其IgM水平在6月龄时恢复。贝利尤单抗可透过胎盘,GD150在胎仔脐带血和羊水中可检测到贝利尤单抗。尚未在动物研究中评价贝利尤单抗对雌、雄动物生育力的影响。尚未开展长期动物研究评价贝利尤单抗的潜在致癌性。【药代动力学】下面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于2项静脉制剂III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中563例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患者的群体参数估计值。吸收本品通过静脉输液给药。通常在静脉输液结束时或结束后不久观察到贝利尤单抗血清峰浓度。采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典型参数值模拟浓度时间曲线,基于模拟结果,血清峰浓度为313|jg/ml(范围:173-573|jg/ml)。分布:贝利尤单抗向组织分布的稳态分布容积(Vss)大约为5升生物转化:贝利尤单抗是一种蛋白质,预期代谢途径是通过广泛分布的蛋白水解酶降解成小分子多肽和单一的氨基酸。未开展典型的生物转化研究。消除:贝利尤单抗血清浓度以双指数方式下降,分布半衰期为1.75天,终末半衰期为19.4天。系统清除率为215ml/天(范围:69-622ml/天)。特殊患者人群:儿童人群:未获得儿童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老年人:在有限样本量的老年患者中研究了本品。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发现,在静脉给药总体SLE研究人群内,年龄并不影响贝利尤单抗的暴露水平。然而,鉴于年龄三65岁受试者的样本量较少,不能确切排除年龄的影响。肾损害:尚未开展特定研究以考察肾损害对贝利尤单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临床开发期间,在合并有SLE和肾损害的患者(261例中度肾损害受试者,肌酐清除率三30ml/min和<60ml/min;14例重度肾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三15ml/min和<30ml/min)中研究了本品。对于肾损害的患者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建模,来估计系统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中位值为79.9ml/min的患者相比,轻度肾损害(75ml/min)患者中,系统清除率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