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巴黎_第1页
一个人的巴黎_第2页
一个人的巴黎_第3页
一个人的巴黎_第4页
一个人的巴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的巴黎一一纪念乔治-欧仁·奥斯曼(下)一个人的巴黎一一纪念乔治-欧仁·奥斯曼(下)奥斯曼还创造性地在主要大街两侧栽植了高大成片的树木,使巴黎的林阴大道不久成为后来世界所有首都和大都市道路建设的楷模,而且重新塑造了巴黎的现代都市性格一一“逛大街”这一现代都市特有的生活意趣,就诞生于奥斯曼的创举,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还一再提到这个值得自豪的新词。有趣的是,在对奥斯曼的一片声讨声浪中,一本从人文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名著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一现代性体验》一书中,马歇尔·伯曼指出了奥斯曼对巴黎大动干戈后出现的新气象,那就是新巴黎的林阴大道,“新的巴黎林阴大道是19世纪最为辉煌的都市发明,是传统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定性突破”。他接着指出,虽然他摧毁了延续数世纪的整个居住区,“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向城市的所有居民打开了整个城市”。显然,这并不是一本仅仅从城市规划角度去看近现代城市改造的著作,实际上伯曼恰恰总是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寻找解读当时城市空间精神的线索,正是这种独特的视点,使他着力挖掘巴黎林阴大道的戏剧和浪漫“气质”,“站在马路上,能够看到林阴大道两边的远景,林阴大道的两端耸立着纪念碑,使得每次散步都能达到一个戏剧性的高潮。所有这些性质都有助于使新巴黎成为迷人的独特一景,使人赏心悦目”,“林阴大道创造了一种新的原始景象:创造了一个空间,在其中他们能够在公共场合中不被人打扰,不用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就能亲密地在一起”,“从那时起,林阴大道在现代爱情的形成过程中将与闺房一样重要”。顺着这条思路,伯曼就探到了巴黎“忧郁”气质的源头,他认为,现代的画家、作家和摄影家,从19世纪60年代的印象派至今,“整整五代人将从流淌在林阴大道上的生活和活力中吸取养料”。其实何止画家、作家和摄影家,近代以来法国的思想家、设计师和电影导演,无不从对巴黎的林阴大道的解读中产生灵感,这里还要提及的,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城市文化和文学文本的关系是近年中国学界关注的热点,其最著名的起点当然要属本雅明。就像张旭东在他翻译的本雅明的名著《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序言中指出的,“在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时代(在知识阶层尤其如此)很难想象本雅明这样伟大的游离者”,“本雅明对时代以及人在这个时代的处境的洞察,以及他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的独特超出了同时代人的理解力,更确切地说,超出了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承受力”。瓦尔特·本雅明1892年出生于柏林,是德国批评家、文化史家和文艺理论家,他于1933年纳粹上台后避居巴黎,开始了著名的“19纪的巴黎”的研究。本雅明把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有关巴黎的作品的分析作为切入点,“放肆”地书写了他对巴黎的主观读解,正是在本雅明的笔下,寄生于大都市的现代文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自由撰稿人)的气质才得以系统地阐释,这就是他们作为“游手好闲者”的“波希米亚”气质。在本雅明看来,文人随着“波希米亚流浪汉”进入了“游手好闲者”的行列,他们是大城市的产儿,他们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漫步,“张望”决定了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文人正是在这种漫步中“展开了他同城市和他人的全部的关系”。在这一以波德莱尔和巴黎为个案的精彩分析中,本雅明果断地把现代大都市精神的阐释权交给具有“波希米亚”精神的文人,他说,“大城市并不在那些由它造就的人群中的身上得到表现,却是在那些穿过城市,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的人那里被揭示出来”。对巴黎和那时代,本雅明是爱极而恨极,但两者同样让他着迷,就这样,本雅明在阐释波德莱尔作品的同时,“草草记下了”巴黎的“忧郁”。以上所谈其实都还只涉及奥斯曼的巴黎再造中的最表面化的部分,他对巴黎城市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更为重要的贡献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兴建下水道系统、引水工程,整理运河系统等,由于拿破仑三世对这些看不见的庞大项目并不上心,所有这些艰巨工程实际上都成为奥斯曼的坚韧毅志和“一意孤行”的战果。被称为继伦敦下水道之后的又一个人类工程奇迹的巴黎下水道工程,在19世纪就成为人们游览的胜地,现在由于有了下水道博物馆的充实,这个地下城市(有着与地面街道相同的路牌)是“深度旅游”的最佳典范。另外,奥斯曼在城市改造中还非常关注环境,他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气味委员会”,专门对弥漫与巴黎城市空间的异味进行分析,并由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垃圾场改造,成功地将一个由废弃矿场变成的最大的垃圾场,改造为城市公园,并且在一百五十多年前,他已经尝试巧妙利用矿场原有建筑,使这个新公园具有了历史感。《城市的远见·打造世界之都巴黎》中,展示了当年奥斯曼对巴黎城市大面积绿化的图像档案,在那个摄影术尚未发明的时代,公园的每一种植栽都经过周密的考量,并且用铜版画精确地做了记录。而专题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是城市博物馆展示的奥斯曼的“细节”。片中展示了一幅幅精心设计、绘制的街道“家具”样图,包括海报亭,饮水池、行道树箅子和护栏、路灯与灯杆、喷水池、公厕、坐椅等,都交代了尺寸、材料、配置的位置与原则,可以说奥斯曼是把巴黎当作一个艺术品,从整体到细节都做了极其严谨和谐的规划。这些“街道家具”后来都成为世界城市设计的通则,而一百五十年过去了,这些家具仍然点缀在巴黎街头,“并且每一件都是城市设计的经典之作”。除了这些城市规划学意义上和物质改造意义上的贡献,奥斯曼在“制度”上亦有一系列创举,例如修改了首都的行政结构,将周遍的11个社区变为巴黎的一部分,重新划分了传统行政区,并适当分权给各区。而奥斯曼巴黎大改造的最大功绩,是他的一系列公共工程虽然花费达25亿法郎,却只向国家支取了1亿法郎,并没有征收新税和增加现有税收一一奥斯曼是利用贷款和组织私人基金获得改造资金的,并且这些公共工程带动了周遍土地的增殖,根据相关的记载:“在同一时期内,巴黎的人口从120万,几乎增长到200万;同时巴黎拆毁了约2.7万所旧住宅,新建了10万所住宅(造房费用的4.46%以税收的形式交回给社区);法国公民的平均收入约从2500法郎增加到5000法郎,巴黎社区的收入(据佩西尼统计)从20万法郎增加到200万法郎。显而易见,新布局的费用是由城市本身支付的。”(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在“制度”层面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曼在任内建立了巴黎规划办公室,任务是每年根据城市的实际变化情况,在实施的工程和未来的建设项目之间进行调整一一正是这个机构,保证了整个19世纪后半期巴黎规划的一致性。不可否认的是,奥斯曼的巴黎改造模式后来成为19世纪几乎所有历史古城改造的样本,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没有人像奥斯曼那样精力过人、事无巨细,把计划的一致性与综合性贯彻到底,并且善于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一一奥斯曼强大到身处地产投机活动猖獗的时代而游刃有余地驾御之,使之成为建构他的巴黎梦想的有生力量。追责奥斯曼对巴黎旧城的部分毁灭当然是有道理的,但目的和意义都值得怀疑,因为奥斯曼现象难以脱离了19世纪中期的历史语境、甚至脱离了欧洲城市历史的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