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_第1页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_第2页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_第3页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_第4页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解析版会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南浦•春水

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注释】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②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特色、语言艺术的能力。“炼句”题是艺术技巧的暗考题,首先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一共两问,第一问阐释句子意思,第二问分析所用艺术手法,“炼句”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流红”运用借代手法,“翻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的颜色和湖水的浩渺。(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永遇乐①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懒得。.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溶解的金子”,“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突出这里天气晴暖,景色优美的特点。(2分)第二句抒情,直接感叹岁月就像下坡的车轮,飞快地流逝。(2分)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情绪,寄寓了胸怀大志、迫切希望报国效命的志士的感慨。(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技巧。本题重在分析首联,首先要分析诗句内容,概括所写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首联开篇先写眼前景,写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荆州”是地点,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十月”交代了时间。“早梅”“春”犹如特写镜头,诗人抓住初春的典型意象“早梅”,只用一个“春”字,就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无穷遐想,可谓一字千金。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此句说时间过得很快,就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这是直接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是对人生岁月流逝之迅疾的感叹。首联上下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描摹景象”指明了答题方向,一般首先考虑描写手法,“哪些”提示了至少两种以上艺术技巧。结合诗句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描摹景象。接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尤其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小题。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以“炼句”形式考查艺术技巧是高考设题的常见方式,结尾句常常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判断手法时注意抒情方式。“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从修辞你上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从抒情方式上看,运用典故抒情。接着调动知识储备,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4小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此诗“意格俱好”。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格”好在哪里?【答案】①首联写“孤云”和“归鸟”的怅望之景,触发颔联抒发的思乡之情;颈联再描绘夕阳余晖之景,引出尾联抒发的年华老去的惆怅;②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对比强烈,层次分明;③整首诗层层递进,有曲尽其意之妙,抒情效果曲折动人。【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可知,所谓的“格”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考查的范围是全诗。此类题目灵活性较大,考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原诗,明确每句话的意思,艺术技巧,最后整合归纳概括。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层词分明,抒情曲折动人。B组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题。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懈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海:渤海的古称。.本诗与宋代潘闽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二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卜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出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自嘲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英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②此君,指竹子。③石泓,砚台的别称。3,请分析《自嘲》与《书愤》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濡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噤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准而治的局。4.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①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提示“怎样表现钱塘潮”可以判断答题方向,首先指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然后,调动知识储备,结合诗句分析。其一运用多感官上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震动百里,这是听觉描写,五、六句

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惊涛来似雪”是正面描绘江潮涌来,这是视觉描写;其二,“一坐凛生寒”,这是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属于侧面描写。其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江潮涌来,声响巨大,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虚实结合,雄健壮丽。2.【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如何抒发‘家国情怀’”,提示考生首先要从抒情方式入手,进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否还有其它角度,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期待;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3•【答案】①都运用对比。《自嘲》首联通过少年的“凌云壮志”与暮年的“一事无成”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落寞之情。《书愤》第二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辉煌的过去,与眼前无力杀敌报国形成鲜明对比。②都运用典故。《自嘲》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洒脱的自我解嘲,写出作者的爱国之情。《书愤》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首先题干中的“写法上”确定了答题方向,比较阅读也确定了答题范围,要注意立足全诗。两首诗歌虽然都运用了对比,但是对比的角度却并不相同,分析时要具体阐明。所运用的典故也各不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侧重,分析是必须紧扣诗歌内容和题干问法。4.【答案】示例:①同意。②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嗽”“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③传达出对昙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指向是文章的叙事结构上的特色。首先要明确“平静”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对应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写诗人自己出身低微但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孔门”,孔子门下,借指儒家,表明作者信奉的是儒家思想。A项正确。B项,“朱门”本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漆成红色的大门,后指富贵人家,本诗代指世俗权贵。“孔门”借指儒家,这里代表对理想的追求、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项正确。C项对应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说大丈夫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之士),自己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C项正确。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表达对别人施加恩惠于己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3分)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提示了两个答题角度——“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结合所描写场景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分析描写代替直接抒情的好处;结构安排方面,要联系颈联对上下文的作用来分析。情感表达上,“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描写了“渔乡垂纶”“夜空雁鸣”两个场景。结合“姜尚溪边垂钓等待明主”的典故,垂钓客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隐者;大雁代表鸿鹄之志。“垂纶”和“雁鸣”都是孤高耿介、遗世独立的形象的象征,作者将自己的情怀形象化,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在结构安排上,综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颈联一般为“转”句,本诗中颈联既承接了前两联的抒情笔调,又领起后文转入写景,舒缓了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委婉别致。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词人作此词时恰在吴松,已离家杭州不远。②亚:接近。.(2023新编,5分)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在结构技巧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2分)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所写之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词人眼中的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要从句间关系、行文布局两方面思考,包括铺垫、抑扬、开门见山等。本词上片的“雁怯”“重云”“愁”“浪恶”展现出压抑、恶劣的环境景象,渲染了紧张沉重的气氛。但下片却笔锋突转,从“春”“绿”“人归”这些词可以看出描写的是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场景。这种变化在结构上属于先抑后扬,作用是渲染气氛,词人历经重重阻碍终于归家,突显出词人的喜悦心情。.(2023改编,6分)下片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的手法。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小梅应长亚门枝”中的“应”字,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想象自家的梅已经长高,与门齐平,属于虚写。有虚写就要联想到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下片第一句正是实写,这句写词人即将到家,看到了春水和绿草,因而才有下句想象自家小梅长高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家之心切。结句提到“灯火”,是词人想象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的热闹场景,表现词人不畏险阻、定要归家的心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题。送人游蜀马戴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2023新编,6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答案:《送人游蜀》一诗中,作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3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人忧愁的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诗人借蜀地优美风光,劝慰友人不要因别

离和路程险远而忧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诗人直抒胸臆,劝慰友人。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高大的土山称陵。据《左传》载,靖山有南北二陵,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C.颔联表面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题目中的“九日”交代了登临的时间是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登望仙台”交代事件和登临的地点。“呈刘明府容”交代写作目的,作者要把这首诗呈献给县令刘容。A项正确。B项,首联写景的语句是“曙色开”,属于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里写曙色,只用一个动词“开”,就把朝阳初升的情态描写出来了。而“详细描写”即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此处没有对曙色进行详细描写。B项错误。C项,颔联中“云山皆北向”是写云山的景色,“风雨自东来”是写天气的变化,所以选项中“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表述正确。根据注释可知,春秋末期的三晋,几经分合,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里;汉代的皇帝、周朝的文王,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也已不见踪影。所以诗句实际上是作者感叹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D项,第五句“关门令尹谁能识”指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写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晋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化为尘土。两位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2023新编,6分)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①借景抒情。(1分)登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自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1分)②借古伤今。(1分)“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分)③用典抒情。(1分)引用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伤今等)。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写景,“此日登临曙色开”写作者登上望仙台见到朝阳初升,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朝阳一样灿烂。颔联写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云山、风雨不仅指眼前的

自然景物,更象征历史的风云,时间的变化如同此时所见景致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指经过多次改朝换代,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也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年向汉文帝传授《老子章句》的河上公已经仙去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此处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尾联借用了陶渊明嗜酒爱菊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陶然共醉菊花杯”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友人陶然共醉的愿望。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哀郢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注】①哀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