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gif)
![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2.gif)
![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3.gif)
![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4.gif)
![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1c687d47078e799c2a783a9c8c7e2b4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2023年高考文言实词文化常识教考衔接联合判断专项突破一、典例分析(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婺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答案】A项文中“约车”的“约”是准备的意思。(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食”字含义相同。“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放”字含义相同。“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答案】“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答案及解析】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2022年新高考H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相。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固执(保位)”,与《离骚》中“固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D.“相与”在文中是“共同”的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答案D(“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是“互相”的意思。)三综合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文本一: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销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蓄,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日“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日:”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节选自《史记•平准书》)文本二: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徒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搐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愉佞所乘。“留章不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康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叮校/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2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同。C.“天乃雨”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不同。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奢侈攀比、连年征战等问题使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设立平准官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时山东被河蓄,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2)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饿佞所乘。.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3分)(3分)A(3分)C(3分)D(8分)(4分)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译对大意给3分;"被"译对给1分。(4分)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译对大意给3分;“傥”译对给1分。(3分)第一问: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第二问: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第一问2分,答对一点给1分;第二问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文本一: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的衰敝,战争越频繁而财用越匮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在这时,受有封邑土地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等到匈奴断绝了和亲,战争接连不断,没有止息,天下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战事却与日俱增,官府财物匮乏不足。从建元以来,由于财用少,政府常常就近到产铜多的山铸钱,百姓们也有偷铸钱的,多得数不清。于是给所有的郡国下禁令,不许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使用,各郡国以前铸的钱都作废销毁。而百姓铸钱的更少了,因为计算一下盗铸的费用超过钱的价值,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奸商才盗铸。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运来巴、蜀的粮食来赈济他们。元封元年,桑弘羊兼任大农。桑弘羊因为各官府都作买卖,互相争利,所以物价上涨,于是奏请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管各郡国,各郡县一般都设置均输盐铁官。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收受各地运来的货物。大农所属各官完全掌握天下的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这样一来,富商大贾无法牟取大利,于是返本务农,而物价不会上涨。因为抑制了天下的物价,所以称为“平准”。天子认为乘孤单说的对,准许他实行。一年之内,太仓都装满了。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家财用充足。这一年小早,里上命百官求雨。卜式进言说:“政府只应当靠租税来维持用度,现在乘弘羊让官吏们厕身于市井商贾之中,做买卖赚钱。烹杀桑弘羊,天才会下雨J文本二: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等法,相继被制定出来,号称新法,被颁发推行于天下。立淮南、两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说:”现在浙、淮发运便,”实总六路的赋税收入,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责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或许国家费用可以充足,百姓的财物不至于匮乏。”诏令以发运使薛向主管均输、平准,范纯仁上言说:”现今效法乘弘羊实行均输法,而使小人搜刮百姓,制造怨恨祸乱。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神宗留下奏章而不下达。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上常日:“吴公差强人意【勉强令人满意。差:大致还可以】,隐若一敌国【隐若敌国: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矣。”根据“隐若敌国”,强调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其实,“差强人意”是一个成语,熟知这一成语,便可断定此项错误。二、2022年高考真题文言文变式训练(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取曲沃”与“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中的“取”字含义不同。“其后秦欲伐齐”与“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其”字含义不同。“子为寡人虑之”与“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为”字含义相同。”张仪南见楚王”与“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中的“南”字用法相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为介词,“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演奏”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宾语是处所,后者是“拿取”的意思;B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称代词“他们”;D项,“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群臣闻见者毕贺”与“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中的“者”字含义不同。“诸土大夫皆贺”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含义不同。“而患必至也”与“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患”字含义相同。“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何”与《记承天寺夜游》“何处无竹柏”中的“何”字含义不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担心”的意思;A项,前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结构助词,不译;B项,前者是形容词“众”“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词“之于”的意思;D项,前者是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其后秦欲伐齐”与后世用作成语的“自矜功伐”中的“伐”字含义不同。“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群臣闻见者毕贺”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忧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功业”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副词“全,都”的意思。(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素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且先绝齐”中的“绝”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含义不同。“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泰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形容词“破旧”的意思,用于谦称自己的事物,后者是动词“损害”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把……做成”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越过”的意思;D项,都同“纵(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与之伐齐”与“夫人之相与”(《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答案】C【解析】A项,都是通“悦”,高兴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的意思,后者是“与……交好”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交往”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乃出见使者”与“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必受欺于张仪”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夫秦所以重王者”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两句中的“夫”字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B项二者都是“接见”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介词“趁机”的意思;C项,都是表被动,翻译为“被”;D项,前者是句首发语词;后者是“那”的意思。(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遂举兵伐秦”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秦与齐合”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过听于张仪”与“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发动”的意思,后者是“尽,完”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丢失”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分”的意思;后者是“拜访”的意思。(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顾谓吴起曰”与“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汝心之固”(《愚公移山》)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德义不修”与“此地有茂林修竹”(《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夏桀之居”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停留”的意思;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高高的”的意思。(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武王克殷”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全”的意思。(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臣闻之”与“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惟仁是亲”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便……听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者是“责怪”的意思。(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咸刈厥敌”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字含义相同。“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将之养之”与“最难将息”(《声声慢》)两句中的“将”字含义不同。“是夺民时也。”与“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两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A项,都是代词“其”;B项,前者是“达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前者是“抚养”的意思,后者是“调养”的意思.13.(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告之日”与“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两句中的“告”字的含义相同。“魏王闻之”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两句中的“之”字的含义不同。“岁不熟”的意思是年成不丰熟。“熟”指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中的“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前者是“告诉”的意思,后者是“告慰”的意思;B项,前者是代词,代指“秦国准备攻打魏国”;后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作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前者是“……的原因”的意思,后者意思是“是用来的……”(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寡人愿子之行也”与“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愿”字含义相同。“献盟”的意思是献血为盟,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秦且攻魏”与“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两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D.“孟尝君之赵”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将要”的意思,表后面动作“攻”即将发生;后者是“将近”的意思,后面跟表示时间的名词;A项,两者都是动词“希望”的意思;D项,二者含义都是动词“到”的意思。(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许诺”的意思是“同意,应允”,与《史记•项羽本纪》“项伯许诺”中的“许诺”含义相同。“燕王尚未许也”与“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尚”字含义相同。“魏王折节割地”中的“折节”意思是魏王主动改变志节、降低身份、降下身段,投秦之所好,以求秦退兵。“文愿借兵以救魏”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目的连词,连结两个动词,译为“来”,后者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两者都是“尚且”的意思。(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孟尝君”名文,食客数千人,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鸡鸣狗盗之徒,无贫贵贱,皆招致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秦必去矣”与“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秦已去魏”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燕王尚未许也”与“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副词“已经”或“……之后”的意思;后者是动词“结束”“停止”的意思;B项,前者是动词“离开”的意思,引申为“撤军后者是“相距、距离”的意思;D项,前者是“尚且”的意思,后者表约数,译为“左右(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魏王悉韩、魏之兵”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不同。“此国之利也”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不同。“燕不救魏”与“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两句中的“不”字含义不同。“王且何利?”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何”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D项,前者的意思是“有什么”,后者是动词,通“呵”,意思是“问,盘问,诘问”;A项,前者做动词,根据语境翻译为“率领所有的”,后者是副词,全部,全都的意思;B项,前者是名词“利益”“好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快、迅猛”的意思;C项,前者是否定副词,暗示前后句为否定的假设关系。后者通“否”,根据语境,翻译为“不从师(2022新高考I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乃为之起兵八万”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字的含义不同。“以从田文”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的含义不同。C“割地请降于魏”与“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请”字的含义相同。D.“谓赵王曰"与“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谓”字的含义相同。【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请求”“恳请”的意思,后者是“请允许我”的意思;A项,前者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竟然”的意思;B项,前者是动词“跟随”的意思,后者古同“纵”,南北方向,也指合纵的盟约;D项,二者都是“对……说”的意思。(2022新高考H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北”字的含义不同。B.“让之曰"与“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转》)两句中的“让”字的含义相同。C“诸将鲜能及者”与“芳草鲜美”(《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鲜”字的含义相同。D.“汉躬被甲持戟”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被”字的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通“披”“穿着”的意思,后者是通“披”“披散”的意思;A项,前者是“向北”的意思;后者是指“败北的士兵”;B项,都是“责备”的意思;C项,前者是“少”的意思,后者是“新鲜”的意思。20.(2022新高考H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与“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引”字的含义不同。“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与“将数百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将”字的含义相同C“笃于事上”与“而刘病日笃”(《陈情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
- 《竹教育大学》课件
-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件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件
- 成教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提升路径
- 2025年闸机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绿色插画风入职培训主题
- 智慧出行策略推广模板
- 重阳节文化讲解模板
- 2025年纳迪克酸酐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一种板式过滤膜装置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BMS基础知识培训
- 质保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国卷新课标1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第二讲共振理论、有机酸碱理论
- 研究性学习课题——有趣对联
- 电镀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立项备案
- (精心整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00道计算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