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_第1页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_第2页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_第3页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_第4页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观测圃设置、中心病株系统调查、病情动态调查、大田普查、记载气象条件、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内容。1.2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2术语与定义2.1中心病株和始见期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2.2现蕾期有50%的马铃薯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的时期,为马铃薯的现蕾期。2.3“标蒙”气候标准马铃薯晚疫病存在菌源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连续48小时内,第一次出现最低气温不低于10°C、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天气,在此条件下经15〜22天后田间即可出现中心病株。2.4严重度分级标准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分为4级表示。0级: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也枯死。2.5病情指数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通过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Z(dxZ(dxl)/= iiPx5x100 (1)式中,I:病情指数,1:各严重度级值,L:各严重度病株数,P:调查总株数,5:严重度级别。3发生程度划分标准以作物生长季最终病情定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程度级别12345病株率(%,X)1WXW55<XW1515<XW3030<XW40X>40发病面积比率(%,Y)YW1010<YW2020<YW3030<YW40Y>404系统调查4.1调查田块在大田选择低洼潮湿地且马铃薯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3块,田块面积不小于2X667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选择低洼潮湿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田块面积不小于2X667m2。选用当地感病品种,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用于调查。4.2调查时间从植株现蕾期或根据“标蒙”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后开始,每3天一次。4.3调查内容4.3.1中心病株调查采用按行踏查方法,踏查面积667m2,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发现病株后则细查其严重度级别,估计植株密度,计算、记载中心病株出现日期、病株率及其病情指数。结果记入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表2)。表2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日期地点八、、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面积(m2)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病情指数备注0级1级2级3级4级4.3.2病情动态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10点,其中至少1点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10株,调查发病株数和各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表3)。表3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日地田块品生调查发病病株率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病情备期点八、、类种育期株株(%)01234指数注型数数级级级级级备注标明系统田或观测圃。5大田普查5.1调查时间系统调查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进行普查;以后若气候条件适宜,则每10天普查一次。5.2调查田块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5块。5.3调查方法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调查病株数,计算病株数,计算病田率和病株率。结果记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普查表(表4)。表4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普查表日期地点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备注6预报方法6.1发生期预报利用“标蒙”气候标准,结合田间调查预测发病始期(中心病株出现时间)。需要注意“标蒙”气候标准与地区性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应通过长期观察和积累资料,找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标蒙”氏条件。一般情况下,在中心病株出现后,在适宜条件下,大约经过10〜14天,就会扩展蔓延到全田。因此,发现中心病株后,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未来一旬天气预报,确定大面积防治适期。6.2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报在种植感病品种地区,气候条件是流行的决定性因素。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晚疫病最易流行成灾。一般中心病株出现后仍保持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病害将会很快蔓延至全田。因此,应根据当地田间调查病情动态、感病品种面积比率和气候条件适宜程度做出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报。7气象等资料记载马铃薯生育期间,利用田间小气候仪或抄取附近气象台记载的气象资料,填入气象要素基本情况记载表(表5)。表5 气象要素基本情况记载表日期地点日降水量(mm)日平均气温(°C)日最低气温(C)田间相对湿度(%)备注8数据传输8.1主要传输工具采用互联网和传真机等。8.2模式报表按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总上报(见附录A)。其中,发生程度分别用1、2、3、4、5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X减、少、低用“一”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乂乂”表示。附录A(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模式报表要求汇报时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每周一次,周一汇报序号编报项目编报程序1汇报日期2植保站名称3调查日期4发生程度5发生面积(万亩)6防治面积(万亩)7感病品种面积比率(%)8晚疫病始见期9平均病田率(%)10平均病株率(%)11平均每667皿发病中心数(个)12病害流行关键时期(开花期)气温比常年高低(+。。或-°C)13病害流行关键时期(开花期)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或-%)14预计发生程度15预计发生高峰期附录B(资料性附录)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气候条件晚疫病为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种薯带菌和中心病株虽然是病害主要的初侵染来源,但不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气候条件则是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当气候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晚疫病发生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菌丝生长适温20一23°C,抱子囊形成适温19—22°C,高于24°C,多直接萌发,抱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在发病季节,温度条件一般都是具备的,因此雨水或湿度则是影响流行的关键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最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2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