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政治思想_第1页
亨廷顿的政治思想_第2页
亨廷顿的政治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亨廷顿的政治思想

一、亨廷顿与中国的政治学家2008年12月24日,被称为“文明冲突理论”的终身教授萨姆霍顿赫特尔顿(samuelhunton)在马萨诸塞州马塞花园的村庄去世。他去世了81岁。亨廷顿192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6岁考入耶鲁大学,23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他曾先后担任《外交》杂志主编、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问以及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务。在5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亨廷顿撰写了17部著作和90多篇学术论文。他所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发展理论、美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代表著作主要有《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1991)、《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2004)。亨廷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令人生畏的预言家。每当他提出一种新的主张,都会遭受主流学术界猛烈的抨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其学术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有人称他为“早叫的公鸡”。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罗索夫斯基在评价亨廷顿时曾经说道:“亨廷顿是一个学者,是一个使哈佛成为著名大学的学者。”“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研究和辩论他的观点,我相信他无疑是过去50年里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终其一生,亨廷顿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不仅跨越了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而且还跨越了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二、亨廷顿的“民主政体”理论亨廷顿最为经典的学术著作并不是引起全球轰动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是《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这本书是研究比较政治学的奠基石,对比较政治学产生了最为持久的影响,促使学术界放弃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对现代化的研究观点,并重新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亨廷顿在书中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并对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给予积极评价,强调威权政治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初期的最佳选择。他认为,世界各国之间最重大的差别不是它们政府的形式,而是它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1。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重要的不是限制政府权威,而是建立政府权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了创造政治改革的条件,任何能够加强政治秩序的方式甚至独裁制度都是合法的。亨廷顿在书中着重阐述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权威政体压制自由与民意表达,激起民众反抗,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民主政体过度奉行民粹主义,导致政治秩序丧失,最后走向崩溃。这似乎是一个两难困境:无论权威政体还是民主政体,都无法使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现代化。亨廷顿认为,解决两难困境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合法的政治秩序,化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同时,他指出了改革者所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首先,改革者必须两线作战,同时面对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其次,改革者不但要比革命者更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也必须更加老练。最后,如何处理各种形式改革的轻重缓急问题,对改革者来说比对革命者要尖锐得多。亨廷顿在书中提到的“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曾使他被众多媒体和学者称为权威主义的倡导者,但这句话对于那些社会动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有效。对于那些集权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主张适当地开放政治空间,满足民众的政治参与愿望。当政治参与愿望已经严重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时候,他建议树立政府权威,实行威权统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政治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席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视本国的历史与现实,或过激地推进民主化进程,或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引发了严重的政治骚乱和社会动荡。有鉴于此,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探讨了20世纪后期的全球性政治发展,并深刻剖析了1974-1990年间全球民主化浪潮的原因、方式及其直接后果。此时,亨廷顿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站到了威权政治的对立面———民主政治一边,并为民主转型出谋划策,提出各种策略。亨廷顿对世界民主化进程充满信心,并置身其中。他在书中以充分的事实论述了民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各国民主化转型的模式各不相同,遇到的困难也数不胜数,但迈向民主化的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在促进全球民主化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亨廷顿指出,自由、公平和公开的选举不仅是民主的实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如果用普选的方式产生最高决策者是民主的实质,那么民主化进程的关键就是通过在自由、公平和公开的选举中产生的政府来取代那些非普选产生的政府。20世纪后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只是完成了民主选举的普及,并没有达到西方自由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某些选举导致了反民主势力和保守势力的胜利。他悲观地认为,植根在个人意识中的自由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其他文明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由此,他又提出了一个震惊全球的观点———“文明冲突论”。三、亨廷顿和亨廷顿文明冲突的历史状态1993年,亨廷顿在《外交》杂志夏季刊上发表了轰动世界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他针对当时大为流行的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否认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及其民主价值已经大获全胜,以至可以宣告“历史的终结”。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而是文化。虽然民族国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强有力的角色,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1996年,亨廷顿以此文为基础撰写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文明冲突理论作了更详尽和更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并回答了他当时提出的问题,认为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亨廷顿在书中写道,冷战结束以来,受现代化的驱使,全球政治正在沿着文明界线进行重组,具有相似文明的国家和民族正在走向聚合,具有不同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则分道扬镳。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界定的结盟正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界定的结盟。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129。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正在转向对文明的认同和忠诚,并且这种转换正在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基于意识形态分歧的冲突只是暂时的,而文明的冲突将长久地延续。从长期来看,文明的冲突才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冲突中最根本、最持久也是最暴虐的冲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一出台,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最激烈的争论。由亨廷顿引发的这场文明的差异是否必然导致战争的世界性争论,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堪与乔治·凯南的“遏制论”相提并论,称得上世纪之辩。《文明的冲突与国际秩序的重建》不仅使亨廷顿在国内遭到最猛烈的抨击,也使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判。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对其著作断章取义,否认文明冲突的存在,并肆意扭曲他的观点。如果我们认真阅读这部著作,就会发现他的初衷并不是要推动文明的冲突,而是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避免文明冲突的发生。亨廷顿主张文明间的对话、理解与合作,告诫美国不要试图通过西方文明改造其他文明,并寄望各国政治家拿出足够的智慧,提出缓和与消除冲突和暴力根源的建设性方案。为此,他还提出了不同文明相处的三个原则:避免原则———在即将到来的时代,要避免文明间大战,各核心国家就应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这是在多文明、多极世界中维持和平的首要条件;共同调解原则———即核心国家要通过相互谈判,以遏制或制止不同文明的国家间或集团间的断层战争;共同性原则———在多文明的世界维护和平,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2001年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对美国发动的“9·11”恐怖袭击,充分验证了亨廷顿的预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同属于伊斯兰世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坚定了他对文明冲突理论的信念。因此,亨廷顿又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移到美国国内,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著作《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各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强调美国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将会面临分化和衰落的危险。亨廷顿认为,由于拉美裔人口的大量移入,美国可能成为一个两类群体、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国家,这将使得18世纪以来一直以一种语言和一种核心文化———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美国变得面目全非,势必对美国人的国家认同构成严峻挑战。在书中,他表达了对美国文明衰落的担忧。由于日益增长的非盎格鲁裔美国公民的增长,2050年美国人口结构将彻底改变过去由白种人占优势地位的局面,这样的美国将不再是美国而是联合国,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主流文明传统也将会被颠覆,美国文明赖以立身的自由民主价值可能迷失。因此,亨廷顿呼吁美国控制墨西哥移民数量,加强对所有移民的同化计划,使他们都统一到美国的认同之下,从而在宗教信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