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暑假初升高历史衔接方法指导与知识讲解_第1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暑假初升高历史衔接方法指导与知识讲解_第2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暑假初升高历史衔接方法指导与知识讲解_第3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暑假初升高历史衔接方法指导与知识讲解_第4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暑假初升高历史衔接方法指导与知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5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主干知识及阶段特征(一)阶段划分(目前教材多采用:经济史观。)1.革命史观(旧史观):(1)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2)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革命史观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俄国十月革命。2.经济史观(新史观):(1)世界近代史(1500年左右—20世纪初)(2)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经济史观认为,世界近代史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二)主要线索: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核心主线)2.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三)线索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1.中世纪末期:租地农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促进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2.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解放)3.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左右)又名“地理大发现”。4.早期殖民掠夺:(原始资本积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法荷争霸→→英国胜,成为日不落帝国。(1588年)

5.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2)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①法国大革命:1789年8月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通过的宪法名称为1791年宪法。1793年,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②拿破仑帝国(内外政策):(1804—1815年)对内: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成果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对外:发动战争。6.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1765年—1840年前后,蒸汽机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7.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1)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留下残余,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国家。)(2)美国: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3)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拿破仑战争时期,在欧洲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国家四分五裂,德意志最大的邦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的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于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8.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显著特点:同时在多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后起国家: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节省更新换代的费用。9.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0.一战后资本主义发展:19241929年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美国,迅速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成功使经济恢复发展。德、日则通过发动战争来缓解经济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最终分别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的策源地。1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9.2)1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1)美国: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与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的领导地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经济危机(特别是19741975年经济危机尤其严重)通货膨胀严重。8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好转,但是债务负担沉重。(调整)。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2)西欧:欧洲一体化进程:苏曼计划(1950年)→欧洲煤钢联营成立(1951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盟成立(1993年)→不断扩大。(3)日本:先进的技术基础及新技术的利用,作为二战战败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朝鲜战争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作,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都使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改组和恢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20世纪70到90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80年代实行“科技立国”政策)(四)线索二:社会主义运动。1.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社会主义运动(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榨取日益严重。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兴起,代表性的有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少科学理论指导。(2)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探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3)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4)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社会矛盾激化,于1871年3月,一度建立巴黎公社。2.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1)1917年11月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2)苏维埃俄国在应对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采用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3)斯大林时期苏联建设: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苏联模式形成。3.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1)二战后东欧在苏联的扶持下建立起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都是苏联模式。这些国家进行过改革,但是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最终引发东欧剧变。(2)亚洲在二战后出现蒙古、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3)拉美: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五)线索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解放运动。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拉美:(1)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初期,反对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2)二战后:1959年1月,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后来建立了拉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印度:(1)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领导阶层:封建王公,其中杰出的女英雄是章西女王。联系中国史,同时期中国的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951—1964年)(2)一战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二战后:1947年,印度独立,但是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国的蒙巴顿方案)(4)1971年,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4.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凯末尔改革。5.非洲:①一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二战后,埃及与1952年爆发了革命,领导人是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埃及于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②二战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削弱。1951年,利比里亚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所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六)阶段特征1.前工业文明时期(15C末断航路开辟——18C中工业革命开始前)经济上: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政治上:1.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2.资产阶级革命推动;3.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与完善。文化上: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2.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3.重商主义盛行。2.工业革命期间(18C中工业革命开始——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经济上: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4.贫富差距扩大。政治上: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完善;2.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4.工人运动兴起与发展。5.殖民扩张,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剧;6.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与发展。文化上:1.人文精神的传播;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政策上:各国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建立时期(1917十月革命1945二战结束)经济上:1.经济大危机爆发;2.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就;4.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政治上: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动荡、国际局势变化;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4.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文化上:1.马克思主义传播;2.自由主义思想失灵,凯恩斯主义盛行;4.两极格局前期(1945二战结束——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经济上:1.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2.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4.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政治上:1.关苏冷战。2.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思想上:1.凯恩斯主义盛行;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5.两极格局后期(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